是否有人說你的口味越來越重了呢?你是否想過因為壓力變大,而口味變重呢?
如果你細心觀察,無論是自己還是身邊的朋友。他們原本喜歡吃甜的食物,當他們在某個時期壓力增大時,那麼他們的食物就會越來越甜。同樣的,原本喜歡吃鹹、辣酸的人,在面臨壓力時不自覺地加倍原來的口味。那麼,這究竟是因為什麼呢?本文將通過認知神經科學、情緒心理以及動機心理學展開逐步分析,人們因為壓力過大而造成的口味變重的原因。
壓力大時,大腦皮層會特別緊張(認知神經科學)
當人們處於一種壓力狀態下,無論是情緒上還是認知上的,都會使得大腦皮層變得緊張起來。人的大腦皮層每天都需要處理各種信息,包括聽到的、看到的、聞到的、觸摸到的等等。大腦皮層之所以可以讓我們在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情,是因為各種信息的緊張的程度是不一樣的。當你餓的時候,這一信息在大腦皮層就會活躍起來,並且緊張感增強。哪怕你有多麼重要的工作要做,此時飢餓的緊張感已經勝過其他事情的緊張感了。所以你才能夠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情。
當個體在某個時期壓力增大時,大腦皮層的緊張感會同步提升。這就意味著,你以原先的飯量或者口味,已經無法刺激大腦皮層,給你一種滿足的感覺。只有更大的飯量以及更重的口味,才能夠刺激你的大腦皮層相關區域,給你一種滿足的信息反饋。同時,與味覺相關的皮質是眶額皮質,能夠反饋你進食時獲得的愉悅體驗強度。由於緊張感增強,所以需要更重的口味,才能夠刺激眶額皮質,得到一種愉悅體驗的反饋。
食物是最直接獲得滿足感的方式(情緒心理學)
你之所以會感到壓力,是因為你所求的事物,與你的勝任力有一定差距。因為想要做的事情做不到至少暫時做不到,所以會產生一種匱乏的心理狀態。匱乏的心理狀態會產生不悅情緒,人們為了消除這種不悅,會以最簡單、直接的方式使自己獲得滿足感。自然而然想到的是食物,而且會選擇比平常鹹幾倍、辣幾倍、酸幾倍的食物。
回憶你小時候,大哭一場之後會特別的餓。這是因為你在情緒上得到釋放之後,會迅速進入一种放松的、匱乏的狀態。這種狀態並不受人們歡迎,所以會立刻通過填充食物來消除這種感覺。現在的你也是一樣,當你特別生氣、憤怒、緊張的時候,也會特別希望大吃一頓。當人們無聊時,也會試圖通過吃點東西來消除匱乏感。
無法完成高級目標,就會特別依賴低級目標(動機心理學)
當人們在執行一個高級目標(通常是工作)時,一旦遇到阻礙動機就會被削弱,轉而朝向低級目標(食物)。按照層次需求理論,食物是最低級需求,安全感是較高級需求,愛和歸屬感是高級需求,贏得尊重是更高級需求,認知、審美和自我實現是最高級需求。如果一個人工作不順利會尋求對下一級的依賴,也就是和朋友們傾訴。如果一個人社交方面出現問題,他就更傾向於和家人和喜歡的人傾訴。如果一切都不順利,他們會在食物上下功夫,以食物來實現自己。
由此可見,一個人面臨較大壓力時,無論是情感壓力還是工作壓力,都會特別依賴食物的刺激。你可以理解為安慰,也可以理解為報復。安慰是因為你無法實現高級需求,只能退而求次;報復是因為你在高級需求中產生了挫敗感,就像是踢貓效應一樣。同樣道理,當你特別生氣時飯量會比平時大很多,這同樣也是一種報復心理。
明白了壓力與口味輕重的關係,當你在某個時期感到壓力特別大時,你應該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因為如果還是以口感來評價食物好壞,那麼你的標準可能已經遠遠超過健康標準了。而你發現某個時期口味越來越重,這意味著你這段時間太過於緊張了,需要你好好地放鬆一下。
人的任何心理變化,都會直接反映在身體上。有時候你忽略了心理的變化,身體上的一些變化你也很難察覺。漸漸地,你可能會對自己失去控制力。學會這些心理變化,你會更好地認識自己。
#你所不知道的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