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卡車大都是平頭、美國的卡車大都是長頭,實際上這與喜好沒有什麼關係、主要還是被相關的規則所引導(也可以說是規則方面的促進);至於咱們的汽車工業對比歐美還是要短一些,所以早期很多卡車都是從歐洲、美國引進,當然也引進了很多歐美的技術,所以咱們國內的卡車有長頭、也有平頭的!
只不過咱們這的重卡都是以平頭為主、當然一些品牌旗下也有長頭重卡,比如東風龍卡系列就都是長頭設計,再比如重汽旗下也有生產長頭重卡(其它品牌也有);只不過對比隨處可見的平頭重卡、咱們國內的長頭卡車的佔比確實很低,當然這也是受到規則的促進;上文已經提到歐洲平頭卡車多、是受到了相關規則的促進,而實際上我們不僅僅從歐洲引進了很多汽車的相關技術,歐洲對於車輛的管理方式與規則我們也引進、或者說參照了許多,比如與歐洲同步更新排放、普及渦輪增壓等!
規則約束下的平頭卡車
規則會決定哪一種產品更具生命力,實際上這規則並不複雜、無非就是車子長度的計算方式差異罷了,不同的計算方式、可以得到不同的結果、也可以提供更適合某種型號產品的生存環境;比如歐洲的車長計算方式就是把車身與車頭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計算,再這種規則的限制下、車頭如果做得太長,那麼必然要壓縮車廂的長度;比如車長10米,車頭如果長4、5米那車廂還能剩多長?車廂長度被壓縮、整體容積必然被壓縮!
比如貨車廂大寬、高為2.50米(左右),那麼車頭如果長上1、2米,那麼整體容積將會減少2.50*2.5*2=12.50.立方米,這部分容積的減少將直接導致收益的降低;所以這就是規則對產品造成的影響;而咱們國內也是沿用了歐洲對卡車的規則,所以必然要以平頭卡車為主、儘可能地降低車頭對車廂容積的壓縮;而美國則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改變了這樣的規則,就是說美國會單獨計算車廂長度、而車頭的長度大小完全不會影響車廂容積,所以美國的卡車就形成了以長頭卡為主的狀態!
安全當面的對比
從安全方面來看、隨著各種各樣的安全技術出現,平頭卡車的安全係數也在不斷提高,當然從視覺上看、長頭卡車給人的感覺更安全;比如發動機在駕駛室前部、在碰撞時可以提供很好的緩衝;因為發動機在車頭、所以駕駛室不用布局太高,這樣一來可以很好地把重心給降下來,這樣可以提高高速行駛對穩定;其次軸距更長、駕駛室更大,舒適當面更好;再其次就是維修起來也比較方便,平頭卡車維修得把整個駕駛室給掀起來,而長頭卡車發動機在車頭、直接打開機器蓋維修即可!
當然平頭卡車也不是不安全、只是相對而言不如長頭卡車那麼全面,平頭卡車的駕駛室後移就是很好的安全配置、也能起到緩衝(如上圖所示),所以現如今的平頭卡車也同樣是很安全的,不能完全用長頭、平頭來區分卡車是否安全,這樣是很不嚴謹的!總而言之一個地區流行什麼樣的卡車,還是受制於環境、也就是規則是如何進行引導的;實際上早期的規則都是把車頭長度計算在車身長度內,如下圖所示早期的擎天柱也是以平頭卡車為原型,所以可判斷出美國早期也是以平頭卡車為主,後期規則改了、就形成了以長頭卡車為主流!
當然規則同樣是根據路況環境來指定的,歐洲地域很小、所以註定不適合更佔空間的長頭卡車,而咱們地域雖大、但人口太多,所以人均道路面積低啊、所以車輛能小就小一些;只有北美的區域足夠大、人口卻很少,所以人均道路面積特別大、所以大型車非常多,車企也不會刻意把車子做小;所以美國的大型皮卡、肌肉車、長頭卡車就非常多,而歐洲無論是家用車或是工具車都要小一些,而咱們的汽車普及到現在、也逐漸在向小型化發展,所以卡車必然是以長頭卡車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