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餐館裡吃飯很多小夥伴習慣用開水燙餐具,但你有沒有想過這種看似講究的行為有效果不? 開水涮一涮能殺菌消毒麼?還是目前市面上熱銷的紫外消毒餐具更有殺菌效果呢?
VS
餐具上殘留的微生物有哪些?最主要的有細菌(幽門螺旋桿菌,大腸埃希菌,傷寒沙門氏菌,葡萄球菌等)、病毒(A肝、B肝、C肝病毒、輪狀病毒等)、真菌(黴菌)以及芽孢等。
幽門螺旋桿菌
感染後容易引發胃炎、消化道潰瘍、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疾病。在100℃的高溫下,10分鐘左右即可被滅活。滅菌溫度必須高於80℃,否則此細菌容易復甦。
大腸埃希菌
腸道的正常菌群,只有在機體免疫力下降、菌群失調等情況下才會引起急性腹瀉。此細菌對高溫不耐受,75℃下1分鐘即可被滅活。
傷寒沙門氏菌
在我國各類細菌性食物中毒中,它引起的食物中毒位列榜首。沙門菌廣泛存在,極易汙染餐盤和食物。但此細菌相對不耐熱,70℃下15-30分鐘即被滅活。
金黃色葡萄球菌
一種常見的食源性致病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環境中。在適當條件下,能夠產生腸毒素引發食物中毒。在我國,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佔食源性微生物食物中毒事件的25%左右。
此細菌不耐高溫,但分泌的腸毒素在高溫下十分頑強。80℃以上的高溫環境下滅菌30 min,才可以將其徹底殺死。
芽孢
細菌的休眠體,它對高溫、紫外線、乾燥、輻射、化學藥物等抵抗性都很強。一般情況下,開水對它們來說只是「泡溫泉」,不能殺死。
黴菌
自從發現黃麴黴後,黴菌對食品的汙染日益引起重視。部分黴菌可在食物中產生毒素,對人體危害極大。大多數黴菌在80℃溫度下就能被滅活,但真菌孢子及產生的毒素除外,所以餐具一旦發黴,用開水燙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病毒
輪狀病毒等腸道病毒容易被滅活,56℃水中加熱30分鐘即可。A肝、B肝、C肝病毒在100℃煮沸1分鐘,就會失去傳染性。
其實,殺菌消毒的關鍵在於溫度和時間長時間的高溫才能有效殺滅大部分微生物,而一般情況下,餐廳提供的水溫都不會很高,且很多人燙餐具時間過短,因此,吃飯前用開水燙餐具,無法保證殺滅所有致病性微生物。
而紫外消毒餐具不一樣,紫外線屬於廣譜殺菌類,能殺死一切微生物,包括細菌、結核菌、病毒、芽孢和真菌。
紫外線殺菌燈實際上是屬於一種低壓汞燈。低壓汞燈是利用較低汞蒸汽壓(<10-2Pa)被激化而發出紫外光,其發光譜線主要有兩條:一條是253.7nm波長;另一條是185nm波長,這兩條都是肉眼看不見的紫外線。
殺菌燈不需要轉化為可見光,253.7nm的波長就能起到很好的殺菌作用,這是因為細胞對光波的吸收譜線有一個規律,在250~270nm的紫外線有最大的吸收,被吸收的紫外線實際上作用於細胞遺傳物質即DNA,它起到一種光化作用,紫外光子的能量被DNA中的鹼基對吸收,引起遺傳物質發生變異,使細菌當即死亡或不能繁殖後代,達到殺菌的目的。
紫外線消毒殺菌用途很廣,醫院、學校、託兒所、電影院、公交車、辦公室、家庭等,它能淨化空氣,消除黴味,次外還能產生一定量的負氧離子,經紫外線消毒的房間,空氣特別清新。在公共場合,經紫外線消毒,可避免一些病菌經空氣傳播或經物體表面傳播。
責編:sq
〖免責申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其圖片及內容版權僅歸原所有者所有。如對該內容主張權益請來函或郵件告之,本網將迅速採取措施,否則與之相關的糾紛本網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