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河南日報記者董學彥通訊員計明勳)繳費排隊、就診排隊、出院排隊……在每一家縣級以上醫院,幾乎都能見到到處排隊的患者和家屬焦灼的面孔。每當看到這一幕,襄城縣人民醫院院長王永召心中就有個強烈的願望:老百姓看病能不能不排隊?
他的願望現在終於實現了。自今年9月21日起,襄城縣人民醫院對縣域內城鄉居民醫保和職工醫保住院患者實施「先診療、後付費」的結算服務方式,既為患者打通了入院治療的「綠色通道」,又免去了患者交納高額住院押金的問題。
在此之前,這一新的就醫模式已在困難群眾中先期開展。截至11月底,全縣共為5107名困難群眾實施先診療後付費,免交押金2890多萬元。如今,這項舉措已惠及全縣所有群眾。
這項深得民心的惠民舉措能在全縣推廣,源自襄城縣自去年開始構建的緊密型醫共體帶來的底氣。
面對縣人民醫院一家獨強、縣中醫院和婦幼保健院專科特色不足、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不強、民營醫院經營困難等問題,襄城縣以入選全國緊密型醫共體建設試點縣為契機,探索出了一條符合當地實際的緊密型醫共體建設路徑。
去年9月,由襄城縣人民醫院和5家試點鄉鎮衛生院組建的襄城縣醫療健康集團掛牌成立。今年1月,剩餘的11家鄉鎮衛生院同時掛牌為醫療健康集團分院。成員單位之間實施行政、人員、財務、業務、信息、績效、藥械「七統一」管理,縣鄉醫療機構由此成為「一家人」。
通過縣鄉一體化建設,襄城縣醫療健康集團建設了六大區域共享中心,真正實現了縣鄉村醫療資源共享。其中影像診斷中心、心電診斷中心於今年8月份開始啟用,接收區域內各鄉鎮衛生院影像、心電上傳數據,免費出具診斷報告。
「如今,我們區域的醫療網絡已全部打通,也實現了遠程會診。通過會診視頻,鄉村醫生想請縣級醫院哪個醫生看病,就點哪個醫生的會診窗口。不但能進行視頻對話,還能將患者的所有檢查信息直接傳輸到醫生的桌面上。」王永召說。
12月15日,丁營鄉溝劉村村民劉偉因患有腰椎間盤突出,一大早就到鄉衛生院看病,不用再專程去縣裡。他說,原來在縣裡做一個療程需要花費一兩千元,現在在鄉裡做只花四五百元。
醫共體的建設目標,是「縣強」「鄉活」「村穩」。2019年以來,襄城縣共投入縣鄉醫療衛生機構建設資金4.69億元,全縣共培育市級以上重點專科9個,中醫特色專科2個;16個衛生院全部接入縣域醫療健康信息化平臺;每個村衛生室至少配備1名村醫,基本實現了「小病在基層、大病在醫院、康復回基層」的就醫格局。
「緊密型醫共體建設是解決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有效途徑,是落實人民群眾『大健康』發展的需要,更是城鄉融合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的需要。」襄城縣委書記寧伯偉說,「我們將努力提升基層醫療單位的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為全縣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保駕護航。」
【來源:大河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