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江蘇句容:看病不出村 百姓有「醫」靠

2020-12-19 中國江蘇網

金山網訊 「蔡醫生,我到你這裡來看病是真方便,離家就幾步路,還能用醫保報銷,真不錯。」說話的是鎮江句容市天王鎮蔡巷村的劉金祥。平日裡,子女不在家,58歲的劉金祥沒事就做做農活,種點菜,但腰椎間盤突出的毛病一直困擾著她,她需要定期接受牽引治療。劉金祥說,以前腰痛的時候,去醫院太遠,不方便。現在村裡的衛生室就有牽引設備,離家近,不出村就能看病,看病比買菜還方便。

 

蔡巷衛生室村醫蔡以俊說:「我也是蔡巷村人,村裡老人多,很多出門都不方便,更別說去醫院了。他們大部分我都認識,平時即使不是來看病,也會來找我聊聊天,我都很樂意陪他們。」

像這樣讓村民看病不出村,心中有「醫」靠的衛生室,在句容天王還有很多。據了解,位於茅山革命老區的天王中心衛生院轄區下設12個衛生室,服務覆蓋全鎮各個行政村,全鎮衛生室房屋面積180平米以上10家,其中農林、唐谷、戴莊衛生室為省示範衛生室。所有衛生室均按照要求開展基本醫療服務及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建立了「基層首診、雙向轉診」制度;蔡巷、唐谷、唐陵等8家衛生室還設有中醫閣,可開展中藥顆粒劑、針灸、牽引、推拿按摩、拔罐、艾燻等多種中醫適宜技術;同時實行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統一的電子票據和處方箋,結合全面實行的新農合報銷制度,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平價、優質的醫療服務。

推進鄉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需要夯實專業人才隊伍基礎。為提高村醫的業務能力,市、鎮兩級每年都舉辦多次包括中醫適宜技術在內的學習培訓。目前天王鎮各村衛生室共有26名村醫,其中鄉村執業助理醫師25名;23人已經落實養老保險保障,3名超齡人員納入當地財政生活補助名單。所有在崗村醫均享有醫療事故責任和工傷保險。

 

鄉村公共衛生體系是保障億萬農民群眾健康生活,提升其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基礎性工程,是抗擊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基層堡壘。近年來,江蘇句容天王鎮不斷改善農村醫療環境,新建、擴建、改建村衛生室,全力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看病遠」的難題,讓群眾不僅生活小康,更要身體健康。(郝德順 許鵬鋒)

相關焦點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尋寶奇遇記——上海篇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尋寶奇遇記——上海篇 2020-12-22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基層治理,無錫新吳「有事好商量」
    城市中的老小區、老街巷、老村落,行路難、上學難、看病難……這一長串「老大難」問題,最考驗基層治理水平。無錫市副市長、無錫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新吳區委書記蔣敏介紹,新吳區以「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平臺為聚合點,瞄準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難點、痛點、堵點,出「金點子」、獻「務實策」、謀「創新舉」,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重要參考,也為推動基層治理現代化提供了創新路徑。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羊場鎮:開好「火坑會」,掀起政策宣講熱潮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羊場鎮:開好「火坑會」,掀起政策宣講熱潮發布時間:2020-12-10   作者:楊亞   來源: 本站原創   瀏覽次數: 此次宣講活動,各村以村幹和駐村工作隊為單位組成宣講小組,希望以「火坑會」這種更加貼近群眾的形式,真正把國家的大政方針和惠民政策講清楚,讓群眾聽明白。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 【動漫說理】杭州人幸福的「密碼」是什麼?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 【動漫說理】杭州人幸福的「密碼」是什麼?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 【動漫說理】杭州人幸福的「密碼」是什麼?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杭州已經多次被評為全國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之一,那麼,杭州人幸福的「密碼」是什麼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由「為民做主」變為「由民做主」 :句容2020...
    科學民主,直抵民生關切「新建改建農路農橋及句容福道配套工程,贊成223票,反對1票,棄權6票……」當主持人宣讀完2020年句容市政府民生實事項目票決結果後,會場上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票選的標準,百姓最關注放在第一位,民生實事票決制的實施,讓政府決策與群眾需求精準對接,高度融合。這一系列的程序,標誌著句容市人大民生實事票決後續工作正式起步。」句容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文雁才說。全程監督,確保好事辦好民心所望、人大所向。
  • 更高水平的醫療服務 讓百姓看病更有「醫」靠
    看病難、看病煩、看病貴,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門可羅雀……這樣子的體會,相信不少去過醫院的人都有過。但對於路橋的陳慶烈老人來說,看病早已有了不一樣的體驗。「以前看病買藥都要跑到路橋區第二人民醫院找王醫生,現在不用了,在家門口就能看好了,而且醫生護士的態度都非常好,也很有耐心。」提起衛生院的改變,陳慶烈是讚不絕口,直豎大拇指。八年前,陳慶烈老人從金清鎮搬回了老家蓬街鎮居住。因為患有高血壓等慢性病,他需要長年吃藥,一個月至少要往醫院跑一次。「一直以來我都是在路橋二院找王醫生看病的,搬回蓬街後,還是會回來找他看病開藥。」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張家港南豐鎮:創新網格管理模式 讓居民幸福...
    為深入推進網格化社會治理,優化完善網格化社會治理體制機制,2020年以來,江蘇省張家港市南豐鎮搶抓「三整合」改革機遇,積極探索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打造基層精「治」新樣本,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精心築網 夯實基層網格化陣地「網格微自治」是破解基層治理難的一劑「良方」。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基層治理的湖南株洲「清水塘樣本」
    還百姓碧水藍天,讓產業轉型升級,湖南株洲舉全市之力完成清水塘老工業基地搬遷改造,以「傷筋動骨」換來了產業「脫胎換骨」。但,很快又面臨另一個巨大課題:261家企業搬遷關停退出後,3萬多名企業職工和3萬多徵遷安置居民如何妥善安置?湖南株洲迎難而上,全力破題。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基層治理,宿遷3512名「新村幹」成鄉村振興...
    記者從宿遷市委組織部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共選聘像蔣竹清這樣的返鄉興村新村幹(簡稱「新村幹」) 3512名,其中有創業項目的1958人,近200人現任或提名為村(社區)黨組織書記。蔣竹清(左)在車釐子種植基地查看苗木2017年,針對農村青年人才匱乏、優秀村幹部難選難留問題,宿遷創新實施「返鄉興村千人計劃」,著力引進35周歲以下、大專以上學歷的本鄉本土大學生回家鄉工作、返基層創業,參與精準扶貧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鎮江揚中:「家門口」的「有事好商量」 專商...
    看著眼前這幅景象,興城村黨委書記姚月萍頗感欣慰:「協商議事室真的很管用,閒置7年之久的村大樓總算『盤活』了。」5個月前,這棟5層的宿舍樓還是一棟連內牆都沒有的毛坯房,由於產證都不齊全、配套不到位,對外招租屢屢碰壁,已閒置多年。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唐任伍: 提高基層治理水平,需先弄清群眾...
    如今,大家的「不滿意」,很大程度上已經不是一個「有沒有」的問題,而是一個「好不好」的問題。比如,群眾對優質教育醫療資源的追求和需求,目前一些基層政府就難以滿足,容易引發群眾不滿——為什麼別人能到大醫院看病,我只能在鄉村診所看病?  實際上,當社會發展越來越快,群眾自然就產生一個心理預期,即自己會越來越好。
  • 大斌陪你品讀《老子傳奇》24 - 治大國如烹小鮮
    任其心亂 自不亂心 任其欲生 自不生欲不以法令條款強加於民不以權謀巧智擾亂於民如此國富民安 天下自然大順治大國如烹小鮮在《道德經》第六十章有講治大國 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 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 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 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 故德交歸焉韓鵬傑老師的釋意:治理大國就像烹調小魚一樣。
  • 2020萬眾一心加油幹丨襄城縣 群眾看病有「醫」靠
    每當看到這一幕,襄城縣人民醫院院長王永召心中就有個強烈的願望:老百姓看病能不能不排隊?他的願望現在終於實現了。自今年9月21日起,襄城縣人民醫院對縣域內城鄉居民醫保和職工醫保住院患者實施「先診療、後付費」的結算服務方式,既為患者打通了入院治療的「綠色通道」,又免去了患者交納高額住院押金的問題。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凝心聚力創佳績 提質增效再出發
    2020年,新犁村在南京江北新區長蘆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正確領導下,凝心聚力、拼搏進取,積極落實各項工作並取得了一些成效,現將全年重點、亮點工作情況總結如下:全面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開展各類主題教育學習7月12日,新犁村地域西江段長江外圩堤防,現場發現外圩堤防背水坡堤角有一處散浸點,已出現積水。搶險突擊隊迅速出擊,展開現場搶險作業,灌滿一個個編織袋做成排除險情的「養水盆」,全力搶險保護百姓生命財產安全。文明創建工作常態長效新犁村兩委以服務廣大居民為宗旨,堅持以人為本、問題導向的原則,紮實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各項工作。
  • 就在「家門口」,台州人看病更有「醫」靠了!
    就在「家門口」,台州人看病更有「醫」靠了!醫共體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群眾能夠實現就近就醫,在家門口享受到與大醫院一樣優質的診療和檢查檢驗等服務。√ 實現便捷就醫,在醫共體內享受轉診綠色通道、延伸處方、集中配送等多項便民惠民政策。√ 節省醫療費用,使居民在醫共體內就能夠看好病,減少跨區域的無序流動,增強群眾獲得感。
  • word句容民間中醫!
    句容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曾湧現出不少民間中醫,他們懸壺濟世,救死扶傷,妙手回春,演繹了一個個動人的傳奇故事。  華陽駱氏中醫,省、縣內很有名氣,當地百姓有口皆碑。其第一代傳人為駱星階,17歲時就拜湖熟名醫張棟梁為師,學習中醫。張棟梁深愛他聰穎好學,視如己出,悉心指導,他則刻苦鑽研,在中醫界嶄露頭角。
  • 【百姓身邊看變化•我的這一年】小病大病不用愁 在家門口就能治
    患有腦血栓的師海水常年臥床不起,村醫定期來家中給他檢查;孫勝缺心冠病發作,在村裡就能通過遠程終端,得到縣醫院專家會診;楊計改突發腦梗,老兩口索性把家搬進了醫院,過起了安心的晚年生活……在邢臺,一個多元化、服務更到位的醫療系統已然構建,讓患者病有所醫,醫得安心。不方便行動的患者 村醫入戶診療
  • 治大國如烹小鮮?
    治大國如烹小鮮?2020-12-20早上的時候看到很多的關於婚姻的數據,貌似所有的數據都在在合上都在降低,在單上都在升高。我不明白這代表著什麼,但是我想到了這是我大概好幾年前說的一個數據,貌似是一樣的,不知道該不該開心。開心的話,代表著我說的是對的,但是也代表著我們走向是一樣的,並沒有什麼變化,都在走向困惑,而我希望的是走向另外一邊的。
  • 濱醫義診下沉基層「常態化」 送醫送藥把脈百姓「健康門」
    因為前來問診的村民年齡偏大、文化水平受限、語言溝通不暢,每位志願者都提高音量,耐心認真地去記錄每一位患者的信息,2019級麻醉4班崔海陽說,「我們跟著老師出來做活動有更強的感受,他們太不容易了,我們希望能踐行醫學生的使命,以『仁心』,倚『妙術』,一心一意義診惠民,以老師們為榜樣,今天第一次如此靠近成為一名醫生的夢想,有些激動又有些緊張。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泰州海陵:「高樓時代」續寫濃濃鄰裡情
    家住江蘇泰州市海陵區城西街道韻梅社區74歲的陳大爺說。韻梅社區管轄韻梅苑、泰來苑兩個安置小區,現居住人口約2748戶、6000人,是海陵區最大的拆遷安置區之一。從低矮的平房搬進寬敞的樓房,圓了拆遷戶的新房夢,但是面對林立的高樓與陌的生鄰裡,如何才能續寫鄰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