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玄幻劇、抗戰劇或者家庭倫理劇
充斥螢屏的當下,
我們的確好久沒有酣暢淋漓地
去欣賞一部政治題材的電視劇,
而且還相當精彩——
這就是最近熱播的電視劇
《人民的名義》
不過恐怕很多人還不知道,
同名的小說在稍早一些的時間已經出版發行,
作者也就是這部劇的編劇周梅森。
而他上一部小說《夢想與瘋狂》出版,
早已是2009年的事情。
周梅森曾有和大風廠工人一樣的遭遇
小說《人民的名義》的腰封上,印有「潛心八年、六易其稿」的字樣,從一個側面也驗證了周梅森這本新作出版的不易。在過去幾年,周梅森斷斷續續寫了不少手稿,但都一一封存在抽屜中,也做好了永久不被讀者看到的準備。2014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的領導找到周梅森,希望他能寫一部反腐題材的作品。但是,這個提議卻被周梅森回絕了。
當時的周梅森捲入了2014年的一起民企倒閉,他隱名持有的徐州當地一家銀行的股權,被代持的民企朋友違規抵押了,他資金鍊斷裂,銀行要收股權,周梅森就此卷進了兩年多的股權官司。後來,與之相類的股權官司被寫進了《人民的名義》,周梅森猶如小說和電視劇裡股權被賣掉的大風廠工人們一樣,損失了此前幾十年賺的錢。
續書計劃裡,強勢的李達康可能要「有事」
最高人民檢察院不僅為周梅森出了題目,還提供了採訪等方面的條件,包括讓周梅森到監獄裡跟那些被捕的廳局長們聊天。見識了太多的落馬貪官後,周梅森的筆下並沒有把他們臉譜化地描寫成魔鬼,他更想展示這些落馬貪官們最後是怎麼走到這一步。
例如小說裡的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李達康,周梅森將他塑造成一個耿直的好官形象。李達康將所有的心思全撲在了事業上,不以權謀私。但他同樣也是一個非常強勢、不願意被監管的幹部。這個人在《人民的名義》中還是一名好官,而這種強勢的個性,也會令人擔心他最終會走上貪腐的道路。周梅森已經在小說裡埋下了伏筆,如果有續書,李達康就很有可能會成為一名貪官。
出版社緊急趕工,仍滿足不了市場需求
兩年間周梅森不僅完成小說,也同步拍攝了電視劇。小說於今年初出版發行,近日隨著電視劇熱播,小說變得炙手可熱。
有網友表示,小說略燒腦,但很適合一口氣讀完,讀完覺得很刺激。
瀋陽晚報、瀋陽網記者從該書的出版社了解到,這本小說目前屬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儘管印刷廠一直在加班加點地趕工,但仍舊滿足不了全國書店對於這本書的需求量。負責編輯該書的陳先生告訴記者,周梅森多年寫作政治題材小說,原稿的語言和故事性都很好,對於各個層面的讀者來說,都不會在閱讀上產生阻礙。出版社方面也僅對小說細節進行修改,從小說的腰封上也能看出周梅森對這部小說的用心。儘管從小說內容以及市場反饋上看,《人民的名義》存在著「劇本化」的現象,但陳先生認為這對於小說而言,不算嚴重問題。
「我不認為《人民的名義》是多麼了不起的作品,為啥人們關注?這是一種社會期待,人民對文藝的期待。因為你離人民太遠了!」周梅森說,小說和電視劇最大的不同是,小說往裡收,而電視劇往外放,拼命擴張輻射力。所以,看過電視劇的朋友,也不妨買本小說看看,從另一層面領略周梅森筆下的這個故事。
「達康書記」
被老婆坑、下屬蒙,
為啥還是人人愛呢?
看看達康書記的扮演者吳剛怎麼說?
「他真急,真罵,但他心真好」
記者:先代表讀者向您表示濃濃的愛,我們有讀者還特別擔心,想讓我們向您解釋,弄那些表情包把達康書記「玩壞了」其實是因為喜歡這個角色。
吳剛:我特別理解。特別特別感謝大家,我說實話真沒想到大家會那麼喜歡李達康,看到大家這麼喜歡,我也很激動。那些表情包我都看到了,有人給我發,我還保存了。最新的《GDP之歌》我也聽了。
我覺得網友們都太有才了。真的,就拿那些表情包來說,都是高手啊,能那麼絕妙的看到這個角色精彩的地方。而且大家在接手了這個戲的嚴肅性的前提下,又做了娛樂性的解讀,我覺得特別好。我也發達康書記的表情包說:「其實書記也在關注你們。」哈哈。
記者:您覺得您和李達康在性格上相像嗎?
吳剛:不太像。李達康強勢、雷厲風行,我本人還挺溫和的。李達康一言不合就懟下屬,我本人耳根子軟,尤其是朋友讓我幫忙的時候,很難拒絕。
記者:那您怎麼看李達康這個人?您覺得他是個好官嗎?
吳剛:我覺得他是。他率真,一心為人民,一心想做實事兒,不玩兒心眼兒。但他的性格很容易出問題,霸道、一言堂,他這個態度,能不能一直是個好官?也有點懸,他這個性格容易犯錯誤,也容易被人給擼下去。
記者:有讀者讓我向您轉達:「達康書記表面上是霸道總裁,實際上無辜的背鍋俠 ,在家被老婆坑、在單位被下屬蒙。雖然受氣,但我們還是堅定不移的愛您。」您覺得大家為什麼這麼喜歡李達康?
吳剛:真心謝謝他們,你給他們帶個話兒。我覺得大家喜歡他。是喜歡他的坦蕩,喜歡他的執著,喜歡他的單純。李達康真急、真罵,但他心真好。這反映現在社會的一種需求,老百姓不喜歡誰玩假的。你跟人玩假的聰明人20分鐘就反應過來了,笨一點的睡一晚上也明白了。沒人可以蒙的過誰。
「這哥們真苦,
我們商量多加了點感情戲」
記者:您當初為什麼同意接這個角色?
吳剛:我是比較早的進入到這個戲。我參加完一個電影節,回來的路上,這個戲的演員統籌和製片人,就在我家門口等著了,直接去了一個咖啡廳談這個戲。把劇本大綱給我看看。
這個戲我看了劇本後,覺得挺難的,尺度非常大。演領導,跟我的生活很遠。他認識領導,領導不認識我啊。達康這個角色,我猶豫了有半個月,李路讓我從幾個中間選。後來我覺得達康這個角色人物可塑造的彈性空間最大。
李路的真誠感動了我。我就把「賣身契」籤了,時間還特長,半年,我說這麼長時間啊。李路說,至少四個多月吧。我說沒問題,我這個人有個原則,只要是我答應了你的,假設時間超期了,我也完成。
記者 嶽琦 攝
記者:那種角色的難度怎麼去克服?
吳剛:演領導你說怎麼演啊。領導不是開會就是回家,很靜態,沒亮點,不像陸毅,演檢察官,開車追嫌疑人、查案、整面牆都是錢。領導不行啊,沒有這些行動,光坐那說,挺癟的、挺靜態。
反覆看劇本,看整個劇本,揣摩人物。我還經常去找新聞發布會上,電視新聞裡領導開會的素材。市委的市政府的各級領導,全國的,他們開的新發布會啊,所有的他們的視頻。我都來調出來看一看。可能人家一舉手一投足的瞬間,可能對我有所幫助的話,我都把他記在心裡,這樣可能在拍戲當中有所用。
記者:其實李達康這個人內心很孤獨的,連個說心裡話的人都沒有,他對家人,也有很多虧欠吧。
吳剛:你說沒錯。拍戲的時候,我就跟我媳婦兒嶽秀清(在戲中扮演李達康夫人歐陽菁)和導演商量,能不能弄點感情戲、家庭戲,豐富一下這個人。要不然這哥們多苦啊!整天就撲工作、開會。
我們就商量多加了段兒感情戲,就是他老婆關進去後,他與他老婆的一場戲。畢竟那麼多年的夫妻,大家價值觀不一樣分手了,再厭煩,也還是有感情的。
站在李達康的角度想:「歐陽菁,她跟我夫妻那麼多年,雖然已經離婚了。但她進了監獄,我看著她,無能為力,那時候湧上心頭的反而都是兩個人感情好時候的點滴。」那我想,可不可加點這個。加完之後去剪,還覺得挺好的。
「希望大家別跟風」
記者:有觀點認為,《人民的名義》走紅,是大眾審美的理性回歸。您怎麼看這部戲的走紅?
吳剛:理性回歸這四個字特別對。這個戲就是挺好的一個事情。90、00後都喜歡,通過影視劇,知道我們生活圈子真正是怎麼樣的,知道了中國的政治生態真正的樣子,甚至領導真正的想法是什麼樣的。
網友們如此喜歡這部戲,喜歡李達康,我真的沒想到,說明現在中國人觀影素質之高。
但是我特別希望其他影視劇千萬別跟風。中國影視圈好像特別喜歡跟風,什麼火了就大家一窩蜂全上來整一樣的。我覺得這意義不大。希望這是一個標杆,擱在這,後一個影視公司又弄一個另外的特別了不起的劇,這樣才是一個百花齊放的時代。那才叫中國影視劇的真火。
記者:有人說《人民的名義》是中國版的《紙牌屋》。這反映了,大家對厚重的、現實主義題材的,編導演每個環節都扎紮實實下功夫的劇期待很久了。
吳剛:前段時間都在說,我們的銀幕超過北美了。但其實做幾部真正的好的中國電影,還是有路要走的。電視劇也是一樣。
網際網路時代那麼發達,韓劇、美劇現在大家都在看,我也看了看,人家做得真挺棒的。你說這些劇有沒有瑕疵?有的,很多。但觀眾就喜歡看,一集接一集的沒完沒了。相比之下,我們的國產電視劇就弱多了。
記者:您是北京人藝的資深話劇演員,近年來也漸漸從話劇走向了螢屏。話劇演員的功力那是做不了假的,反觀現在影視劇裡大家常常吐槽小鮮肉沒演技還沒職業道德。您怎麼看這個現象?
吳剛:我接戲的標準是這個戲打動我,這個角色打動我。我覺得演員就像一個提線木偶一樣,人物在前面,演員躲在人物後面,像操控提線木偶一樣來塑造這個演員。這是我認為最高尚的表演,看山不是山,看山也是山,我就往那奔了。
至於你說小鮮肉,我也有跟小演員合作過,他們都挺用功、挺玩命的。那種沒職業道德的可能是個別現象,也沒必要全把板子打在他們身上。
其實中國真正有熱度、厚度、有良知的演員、導演、編劇特別多,只是大家有些不認識,曝光率不是太高。單個拉出去不比好萊塢的那些編劇、導演差,只是影視劇是個綜合水平,加在一起,還有進步空間。
(綜合瀋陽晚報、每日經濟新聞等整理)
本期編輯 | 侯琳琳 審核 | 程明輝 時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