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高華和留學生

2020-12-28 叄裡河
Credit:Reuters / Carlos Osorio

文章首發於公眾號:叄裡河

作者:星爸爸

3 月 13 日星期五,紐約州一夜之間的新冠確診病例就暴漲了 30%,成為全美第一,這是全面失控的徵兆。就在州長宣布消息的時候,紐約大學的中國留學生 Jane Zhang 已經登上了回國的飛機。

再早幾天,哈佛大學通過電子郵件宣布關閉校園,全部課程轉為線上。我們曾試圖託人聯繫幾名留學生進行採訪,看看是否也有人陷入 「因為宿舍關閉而無處落腳」 的尷尬情況,但是得到的回答是 「留學生早就買了機票回家了」。

更早一點,倫敦的疫情不過才幾十個病例時,杭州就有低齡留學機構向家長建議接學生回家。有些人聽從了建議,有些人則以影響學業和沒有疫情等理由忽視了建議,沒聽的人後來打爆了機構電話,還有人寫聯名信要求國家包機接學生回國,這些家長至今還在朋友圈裡呼籲國家出面接管小留學生。

在整個期間,義大利華僑和外籍華人帶病回國的消息更是不停地在新聞上輪番播出。

當國內疫情得到控制,其它國家一個接著一個爆發。這也使得疫情初期匆忙結束寒假,出國等待開學的留學生們,因為國外形勢的急轉直下而再次面臨是否打包出發的問題。而從義大利疫情失控後偷跑回國的青田華僑開始,海外回流的華人帶來的輸入性案例開始讓國內剛經歷過一個多月隔離的輿論開始不滿,起先只是對輸入病例這項行為的不滿,後面開始轉向批評海外華僑華人乃至留學生本身。

華僑、華人和留學生三個在外華人群體是有著自己的特徵的,同時也決定了他們本身的行為模式和回國動機。

3 月 1 日從義大利回來的青田籍華僑開啟了中文網際網路對海外輸入病例的大範圍關注,從那之後,接棒中國成為疫情中心的義大利成了每日必受關注的海外病例來源,幾乎每天都會有浙江華僑輸入京滬空港的新聞。

歐洲華人華僑以上世紀八十年代江浙沿海省份的居民為主,他們的特徵是實用為上,為了謀求生活而移民的農民,比如漢學家孔飛力提到的一個數據:1978 年溫州農村人均可耕地面積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另根據推算,同時期溫州農村富餘勞動力佔農村總勞動力的 63%。類似的情況也可以在福建長樂觀察得到。

溫州、福建、青田,都有著名的僑鄉,那裡的人本身有著強烈的移民意願和打破規則的習慣,無論是向海外移民還是向內陸搬遷。這樣一群為了生活可以在各種條件都極其落後的早期遠赴他國的人,那麼在交通和經濟大大改善的今天,當他們感受到生存受到威脅時,必然會想方設法動用合法加非法的手段回到最有安全感的老家,正如當時為了尋求經濟上的安全感遠走他鄉那樣,哪怕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在三月初的歐洲華人社區裡,如何買機票,從哪個城市出發,如何選擇航線之類的話題是最有熱度的。同時也可以看到,就像澳大利亞留學生取道中東、東南亞前往澳洲那樣,這些對華人有著寬鬆入境政策的國家地區也成了熱門的中轉點,直到連他們也開始關閉邊境。

目前歐洲華人華僑的心態已經接近穩定,整體上他們已經可以向老家的父老鄉親那樣平靜接受封城的事實並且主動隔離,華人論壇上求航線和出國攻略的帖子也被日常新聞和隔離期瑣事所替代。

這裡面有國內基層工作的功勞。歐洲華僑往往是人在歐陸心在漢,與家鄉的關係一直靠著宗族關係和經濟紐帶維繫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並沒有離開過家鄉。

因此在大量僑民偷跑之後,國內的力量開始發揮作用,在微信群裡開展僑情調查登記,呼籲華僑向國內所在村的村幹部或親人聯繫,把國外住址和聯繫信息、國內護照和身份證等統一收集,一方面摸清欲回國人員的動態和僑區疫情,對病人進行勸退;一方面為後來主動救助有需要僑民做好準備,嚴防入境後擴散,村幹部儼然實現了跨國治理。

但總體上,還是因為僑民整體恐慌情緒的褪去以及國際航班的大量取消,這讓華僑認清了現實,原地不動、自我保護才是最符合這次病毒傳播的防範模式,也是最實際的手段。

在疫情開始在美國英國和澳洲逐漸惡化的時候,留學生和 「高華」 開始取代歐洲華僑,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先說說 「高華「,因為前段時間反對聲浪的高潮就是由兩名分別來自澳大利亞和美國的 」高華」 掀起的。

澳大利亞籍的拜耳華人女員工在北京因為不帶口罩和不遵守隔離規定在外跑步而與民警發生激烈的言語衝突,態度傲慢無比,最終為此丟了工作並被驅逐出境;另一邊,從波士頓一路隱瞞疫情,逃回國的黎女士一家則可能要為自私行為付出刑事代價。

這兩位女士都是典型的 「高等華人」,這個高有幾個方面。

首先,她們是 「新移民「 的典型,孔飛力書中形容是 「改革之後...受過比較好的教育,比較有專業技能,也比較城市化的一批人」,簡單說就是高學歷。兩位女士都畢業於國內一流大學,澳籍那位是華南理工大學的校友,而黎女士則有中科大的畢業證書。她們的經歷符合上世紀初的高級知識分子或技術人才移民歐美的路線,從過程上看也是走了生物專業這個至今很多人在走的路線。

這就要說到第二個高,就是移民之後的社會地位的高了。有了高學歷的保障,加上中國人吃苦耐勞的特徵,在得到一份高收入工作的過程中再完成移民對於華人來說是小菜一碟的。

拿黎女士來說,根據公開的信息來看,她一年的收入應該在 20 萬美元左右,加上在大學教書的丈夫,一家的年收入水平在她所住的麻省 Belmont 市可以穩穩排進前 5%。要知道,那裡本身就是一個非常穩定和宜居的中上階層小鎮,家庭收入中位數達到了 11 萬美元,大學以上學歷人口佔比六成以上。

最後的一個高是要打個引號的。這類華人出國前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出國後的能在社會光譜上佔據大多數本國人都沒法佔據的位置,一路過關斬將必定對自己有無比的信心,同時也具備了社會達爾文的底色,在政治上偏向保守,甚至有一部分人用去中國化的方式來融入主流和驗證自己的選擇。

所以就有澳洲籍女士無視隔離規定的舉動和對民警無比高傲怠慢的態度。其實按照澳洲入籍的時間要求,她在外生活應該超過十年以上,肯定知道這樣對待警察在當地會是一個什麼下場,這種行為只能用 「高華心態「 來解釋了。另一邊則是黎女士所表現的那種極端利己了,也坐實了網上對華人精緻利己、兩頭討好的負面評價。

到了這幾天,留學生成了境外輸入病例的主要來源,也是最受到關注的海外華人群體。其實這個群體非常簡單,他們是中國公民,有權力回到自己的國家;他們也是國民富裕、高收入家庭對教育多元化產生需求之後的產物,本身與意識形態無關,尤其是年紀輕輕低齡留學生,更不應該被打上類似精神外國人的標籤。

根據教育部的 2018 年度數據,我們出國留學人員總數是 66.21 萬人,其中國家公派 3.02 萬,單位公派 3.56 萬,而 2018 年回國留學生數量則有 51.94 萬人。所以網民反對留學生回國時用到的最多的兩項言論是沒有依據的:一是不全面禁止留學生回國是給領導子女留後門;二是留學生都是未來的高華,出去就不再回來,算半個外國人了。

08 年之後的飛速發展,不但讓留學生回國人數大大增加,一些已經移民的華人也開始充當海歸,加上國內高等教育與國外水平的不斷拉近、多元化教育的空白被民間資本填補,即使短期內無法彌補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至少官方的數據中已經開始出現留學生人數增幅放緩的跡象。

作為中國公民,比起華僑回國的避險心理和高華理所應當的心態,留學生遇到困難 「回家」 的理由就正當而且樸實的多了。

對於這麼多滯留國外的留學生,唯一可以詬病的地方就是沒能向開頭提到的 Jane Zhang 和哈佛大學生那樣果斷在爆發前期回國,這其實暴露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大部分人的留學行為更像是被動行為,缺少了自己規劃自身行為的動力和能力。

前面說過,大量留學生,尤其是小留學生的出現其實是中產消費能力提升以及他們對多元化教育的需求在國內得不到滿足的產物。作為證據的是留學生數量和家庭人均收入在 10 年之後的同步高速增長,他們的留學選擇更像是一個中產家庭對資源進行優化配置。

而在家庭需求下配置教育產品的留學模式顯然是不同於上世紀初時 「高華」 一代的出國留學模式的,後者的主動性更強,能夠積極地為自身利益進行規劃。當然,過猶不及。

作為對比,越來越多的留學生在高中甚至初中階段就被家長送出了國,而大學裡也常見因為高考成績不佳而鍍金的學生,在重大事件面前,被家庭安排的他們主動做出選擇並為選擇負責的概率就小很多了,因此我們會看到有很多家長出面,為自己的孩子去向大使館和國家徵求機會。

從今天外交部 「視情況而定「 進行包機的發言來看,家長顯然再次成功安排了留學生。

相關焦點

  • 華僑大學校內設站服務留學生
    ■華僑大學華文學院留學生管理服務站成立。今天上午,全國首家設於校內的留學生管理服務站在華僑大學華文學院正式成立。廈門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和華僑大學華文學院聯合啟用,出入境管理局民警將在校為留學生辦理籤證,預計將惠及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400多名在校留學生。廈門高校集中,外國留學生眾多。
  • 報告稱,在美華僑華人及留學生群體是中美民間抗疫合作的重要力量
    報告中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出現以來,在美華僑華人及留學生群體從上半場「救中國」到下半場「救美國」,成為中美民間抗疫合作的重要力量之一。報告稱,疫情在中國出現初期,許多在美華僑華人通過同鄉會、同學會、職業協會等自發組織募捐活動;還有許多團體因疫情而臨時組建,為將物資及時送達而忙碌。
  • 憶高華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高華先生去世已經六年了。當時很多師友都寫了文章,我沒有寫,一來:不夠知己;二來:不忍。只寫了一幅輓聯寄託哀思,記得輓聯是這麼寫的:天才止於中壽,應與任公同不朽信史流傳九州,不因義寧讓當仁(陳遠敬輓) 昨天是他的忌日,回想過去和高華先生不多的交往,覺得寫下來,對於理解高華也許不無裨益。
  • 從此,國內再無高盛高華?!
    好了,這下真的要和 高盛高華 say bye了~首家外資獨資券商真的要來了!華爾街之王「駕到」再見,高盛高華!高盛搶先一步,率先取得高盛高華的100%股權...而事情是這個樣子:就在這幾天,彭博社突然報導稱高盛已與在華的合作夥伴達成協議,收購高盛高華證券剩餘的49%股權!也就是說高盛高華的100%股權都被高盛順利拿下了…
  • 楊奎松:悼念高華
    想到高老師正是學術成熟期,很多思考都未付諸文字,和高老師的學生商量後,希望能有一兩位同輩學人與他長聊幾次,每次都錄下聲音,既為高華老師留下他的思考,也為學界少些遺憾。因此,他們分別聯繫了秦暉和我,秦暉老師已經答應儘快前去南京,想知道我近期是否方便來做這件事情。凱平的來信讓我很吃驚。因為不久前我還和高華通過電話,一兩周前他還表示想要我幫他在華東師大再招一位他認為很不錯的博士考生。
  • 全球大直播|張文宏教授與美國留學生華人華僑直播匯總
    華人華僑、訪問學者和留學生們非常焦慮,我國駐美大使館特邀張文宏教授與美國華人留學生和華人華僑代表,全球直播,訪談要點匯總如下:一、在中國的父母的關心無用,越關心反而給遠在美國的親人增加壓力。九、關於是否回國:取決於是你是否需要回來,若你在美無事可做,對低保險看病焦慮,家裡母親很呼喚,你可以考慮,但回國後,因為要面對進得國門後的各種檢驗、隔離,國內海關態度可能不會那麼好,也是為了你和家人的安全,不要抱怨。十、關於回國的旅途風險,是否需要配防護服。不需要。
  • 齊崧:談高華
    高華《碧玉簪》高華先生字實秋,原籍金陵。生於民前四年。屈指算來已經有三十四「公歲」了。自幼嗜平劇。天賦歌喉。15歲時初露演於南京青年會。第一次即挑大梁演大軸,戲碼為《女起解》。同臺者尚有楊畹農先生,演倒第三《坐宮》。及長,藝大進。對於程腔,心領神會,扮相秀麗,颱風極佳。
  • 趙榮琛先生談程派名票高華
    青年高華百度詞條對高華的介紹是這樣寫的:高華,男,京劇票友。字實秋,南京人。早年曾拜王瑤卿、梅蘭芳為師,與程硯秋介乎師友,而程派造詣至深,甚於趙榮琛。這個介紹高華的幾個字就是如此,起碼有兩點比較扯:第一「與程硯秋介乎師友」我不知道寫這個詞條的人對程硯秋以及高華了解多少,就敢下這樣非常不負責的論調,高華的程派水平,充其量就是個大票友,唱上的問題很多,從他留下的照片身上老鬥的厲害,這樣一位業餘愛好者,有人居然說他和一代宗師程硯秋是師友?就因為他拜過王瑤卿嗎?以程硯秋那高傲的心氣能看上他?呵呵。
  • 美國疫情拐點在哪,留學生要不要回國?張文宏對話在美華人華僑,還...
    還在美國的留學生和當地華人華僑應該如何做好自身防護?北京時間3月25日21點(美東時間9點)中國駐美國大使館邀請華山醫院感染科張文宏教授在線解答留學生、華僑華人抗疫問題如何區分新冠肺炎和流感?「不要為了戴不戴口罩大動肝火」張文宏說,不單單是美國人,其實歐洲人也不愛戴口罩,但中國大陸和香港都愛戴口罩,日本人也愛戴口罩。戴不戴口罩取決於各國的文化習慣和防護效率。你在美國要教育人家戴口罩,但一般也沒人會理睬你。
  • 熊景明:千山我獨行|憶高華
    學生日記裡說很是佩服高老師的鎮定和超然,雖然便血不止,到晚上第6次的時候,還是和高欣、我開玩笑:『又來了,又來了,還來勢洶洶……呵呵!』他從容面對,精神很好,一邊在床上便血,還一邊就新播的《新亮劍》和高欣、我討論東北戰役國軍的失敗,陳辭修的清廉和迂腐」。方在兩周前,高華家屬幾次接到病危通知,他特意不讓告訴朋友。我心裡明白,打電話講講八卦新聞,說起《看歷史》雜誌舉辦的評獎活動。
  • 再次提醒海外華僑華人留學生,私自換匯違法不可取!
    留學生私下換匯 昨日在各個微信群裡出現了一則尋人啟事,要尋找的人不是別人,竟然是一個搶劫嫌疑人!通過微信群裡的截圖可以看到,有人在尋人,因為這個人搶了他朋友一萬五千歐元!事情到底是怎麼回事?圖源:微信截圖從微信群裡的截圖可以看到,搶劫者和被搶者的聊天記錄。搶劫者看上去承認自己的行為,並講到:「阿姨對不起,真的是被逼無奈,家裡的奶奶得了癌症,出國留學念書本就困難,現在家裡快沒錢了,真的很需要這一筆錢緩一緩」,並表示這錢能救家裡人的命。
  • 日本政府設立多種補助金 華僑華人和留學生也可領取
    這些補助金,在日長期生活的華僑華人和留學生等也都有份。  一、2020年度第二次補充預算案新增補助金  5月14日晚的記者會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布,先前對全國47個縣發布的「緊急事態宣言」將部分解除,北海道、埼玉、千葉、東京、神奈川、京都、大阪、兵庫8個都道府縣的「緊急事態宣言」將繼續維持。
  • 劉晨:山雨欲來風滿樓:悼念高華去世一周年
    作者:劉晨    起初,我並未意識到今天是高華先生去世一周年的日子,而是通過一位朋友的提醒,才知道歷史上的今天,還有這麼一個故事需要我們去尊重和懷念。至少,已經不同於去年的悼念形式,而是繼續通過回憶,通過可以倚靠的記憶來對高華先生有一個緬懷的心境。
  • 韓國 炒碼面(짬뽕)與留學生的故事
    而是一種飯店固定的稱謂:主賣炸醬麵,糖醋肉和炒碼面(짬뽕)的店。炸醬麵和糖醋肉,還可以理解。但是又辣又有海鮮的炒碼面究竟是怎麼來的?估計許多中國人都不理解。畢竟在中國,沿海的地方大多不吃辣,吃辣的地方大多缺乏海鮮。
  • 珠海首家「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掛牌
    張英龍在致辭中表示,此次香洲區容閎博物館成功入選「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是中國僑聯在珠海市設立的第一個基地,這是珠海市僑聯事業和博物館發展進程中的一件大事和喜事,對於傳承容閎「留學報國」的精神,發揚珠海留學文化,滿足僑界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進一步密切與海內外僑胞往來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在韓華僑華人支援祖國抗擊疫情
    據中國駐釜山總領館工作人員介紹,韓國大邱、釜山、蔚山等地的華僑華人紛紛自發開展捐贈活動,為祖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出力鼓勁。在韓國口罩等急需物資供不應求、限購斷貨的情況下,大邱慶北華僑華人聯合會會長肖娟第一時間響應,連夜奮戰,四處尋找貨源,籌集了2.5萬個口罩,迅速裝箱發往武漢等地區,並同時號召本僑團成員捐款。
  • 頻上熱搜的留學生「健康包」,在冰島是怎麼發放的?
    目前,留學生比較集中的義大利、美國、英國、俄羅斯等20個國家的59個我駐外使領館已經收到了通過民航集中運輸的500多噸防護物資。而像冰島這樣的國家,中國的留學人員規模不大,國內也沒有集中調配健康包,那裡的留學生、華僑華人的健康,如何守護呢?中國之聲昨天專訪了中國駐冰島大使金智健。
  • 甘肅寄送「僑愛心健康包」溫暖海外僑胞留學生
    5月初,大批甘肅籍海外僑胞、留學生陸續收到了來自家鄉的「僑愛心健康包」,感動之餘,他們特意發來了感謝信。甘肅省僑聯供圖(抗擊新冠肺炎)甘肅寄送「僑愛心健康包」溫暖海外僑胞留學生中新網蘭州5月7日電 (聶東嶽)5月初,大批甘肅籍海外僑胞、留學生陸續收到了來自家鄉的「僑愛心健康包」。「身處異國他鄉能收到了家鄉寄來的『愛心包』,既感動又溫暖。」就讀於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的景悅航說。
  • 中國駐烏使館同赴烏聯合工作組向華僑華人發放「健康包」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塔什幹4月25日訊(記者 李遙遠)中國駐烏茲別克斯坦大使館同中國赴烏聯合工作組24日在烏首都塔什幹向華僑華人、中資企業、漢語教師及留學生發放裝有防疫物品的「健康包」。圖為中國駐烏使館同赴烏聯合工作組向華僑華人、中資企業、漢語教師及留學生發放「健康包」。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李遙遠/攝中國駐烏茲別克斯坦大使姜巖表示,「健康包」雖小,但能激勵和幫助廣大在烏同胞堅定信心,戰勝疫情。
  • 高盛持股擬升至100% 高盛高華或成首家外商獨資券商
    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高盛持股擬升至100% 高盛高華或成首家外商獨資券商來源:上海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記者昨日從高盛高華證券獲悉,高盛集團將對高盛高華的持股比例提升至這意味著,高盛高華有望成為首家外商獨資券商。目前,高盛高華的股權結構為高盛集團持股51%,北京高華證券持股49%。今年3月,高盛集團宣布已獲證監會核准,將對高盛高華的持股比例由33%升至51%。高盛亞太區聯席總裁李廉在談到對高盛高華實現絕對控股時說:「這是高盛在華業務發展的重要裡程碑。獲得多數股權後,我們可著手準備重組在華業務的實體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