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恐襲16年後,當年拍手歡呼的小孩哪裡去了?

2021-02-09 北美留學生日報

911,已經過去了16年 。

 

這場恐怖襲擊,在短短的幾分鐘內,撞碎了無數個幸福的家庭,完全改變了美國人對於國家安全的信賴感。

 

(圖片來源:newyorktimes)

911發生的2001年,記得當時的小編才剛上小學,坐在電視機前看著新聞裡雙子樓上的滾滾濃煙,聽著周遭大人們的歡呼雀躍,或是凝重的嘆息與討論,完全沒有概念,甚至還會跟他們一起鼓掌大笑。

 

而隨著時間漸漸過去,五周年紀念日,十周年紀念日,十五周年紀念日,我們這一代人也隨著911長成了當年的大人。

雖然在出國之前,覺得911離我們那麼遠,又有什麼關係?


(圖片來源:newyorktimes)

但是在美國生活幾年後,看到每年紀念日美國人的紀念活動,聽到親歷家庭講述那些讓人心痛的故事,還有身邊會經常討論這件事的同學,讓小編很好奇,過了這麼多年,今天的中國人是怎樣看待美國的這場悲劇呢?


(視頻來源:鳳凰衛視拍攝911十周年紀錄片)


「感覺就是末世的景象,覺得這個世界跟以前不一樣了。」

 

「我當是新拍的美國大片在打廣告,後來發現是真事件嚇的魂都沒了。」—— rockwuqi

 

 

「還記得那時候我念初一,有天晚上自修,突然班主任興高採烈的進到教室對全班同學說:『同學們,告訴大家一個天大的好消息,美國紐約世貿中心被飛機撞毀了,死了好幾千美國人……』接著,就聽到全班同學的歡呼聲。不知為何,可能是看見班主任非常的高興,我也莫名其妙的跟著歡呼了起來,雖然我當時壓根就不清楚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但是,事情過去那麼久了,雖然是因為美國的霸權主義導致了911慘劇發生,但我想說,因911死去的美國平民是無辜的,是美國霸權主義的替罪羊。」—— 南方阿志

 

十幾年前的中國在面對這三千多名無辜的生命時,選擇的是「幸災樂禍」。國人的冷漠,值得我們的反思,美國究竟欠我們什麼?


(視頻來源:鳳凰衛視拍攝911十周年紀錄片)

當時兩國之間政治摩擦頗為緊張,普通民眾眼中的美國,可能是:美國侵略者、美帝國主義、霸權主義代言人……

這些描述美國的詞彙在國人心中形成了深深淺淺的溝壑。可是如果肯定911是美國的惡有惡報,那跟莎朗·斯通說的「汶川地震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是中國人的報應」有什麼區別?


(圖片來源:網易)

若是政治立場要拿災難和百姓來買單的話,那豈不是對生命毫無敬畏?災難與恐襲面前,每一條生命都是平等的,何必去計較國籍和種族。

 

十幾年過去,越來越多當年曾幸災樂禍的中國人開始從人性和人道的視角反省,還有人主動在公共討論場域道歉。

但是無論什麼原因,針對平民的恐怖主義是永遠不會得到饒恕的。



(圖片來源:penciltext)

 

 

「我倒是對無辜死亡的民眾表示同情來著,我不認為死亡的人裡面沒有對中國友善的,也不認為恐怖襲擊事件是值得支持的,包括日本,法國,美國的朋友裡 ,愛中國,讚賞中國的人都不少。我反感的只是那些分裂國家的人,侵犯他人利益的人,損害國家尊嚴的人。」—— 技術宅男337號

 

911已經整整過去16年了,對於任何的遇難者家屬,都是無法輕易擺脫的心霾,但是也有一些勇敢的人選擇了重新開始,用自己的力量幫助其他人。


(圖片來源:Matthew David Celebrations)

對他們而言,失去親人的痛苦成為了他們今天前行最強大的力量。所以美國不僅在事故原址建起了世界上最昂貴的紀念館,而且每年在全國範圍都有盛大的紀念活動。

 

每年的這個時候,民眾們都會匯集在紐約世貿遺址前哀思,緬懷遇害者和英雄們。

 (圖片來源:giphy.com)

受難者家屬 Miriam:

我們沒有一天不在想念他,在節日的時候我們還會給他留著桌子和椅子,做他愛吃的東西。

 

受難者家屬 Lisa:

每年9.11紀念日,我都會來到五角大樓,在這裡跟來紀念園的遊客講述9.11的悲劇故事,我不希望美國人忘記這個悲劇,尤其是現在20歲以下的年輕人和小孩,對9.11知之甚少。我希望美國人記住歷史,不要讓悲劇重演。

 

(圖片來源:NYdailynews)

(圖片來源:gettyimage)

(圖片來源:ynet)

感覺只是眨眼之間,十六年白駒過隙。當年不懂事的小孩們漸漸地長大,對於這個發生在遙遠國度的人禍也能說出自己的觀點。

而近年來世界各地的恐怖襲擊頻繁且惡劣,各國家為了預防和避免被恐襲更是絞盡腦汁。宗教信仰,政治觀點,經濟發展,是不是一定要以無辜的生命作為代價?也值得普通的民眾和掌權者深思。

我們不是聖母,不會無條件原諒一切對個人尊嚴、國家利益的侵犯,但是至少也不會再在大災大難發生之後,拍手叫好,大讚這是報應。


(視頻來源:鳳凰衛視拍攝911十周年紀錄片)

911是全人類的災難。儘管傷痛會被時間撫平,但是如果不忍心將舊痂撕開剝落,也就沒有辦法長出新生。我們不能忘記,也不會忘記。

第16個紀念日,我們依舊祈願世界和平。

逝者安息,生者堅強。


相關焦點

  • 《恐襲波士頓》背後的真實故事
    根據2013年美國波士頓馬拉松爆炸事件改編的電影《恐襲波士頓》於11月17日在中國內地上映,這部影片曾經在10個月前在北美率先與觀眾們見面,並在IMDb上獲得了7.4分的成績。《恐襲波士頓》由馬克·沃爾伯格、凱文·貝肯等人主演,聚焦在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發生後警方與民眾同心協力緝捕真兇,阻止嫌疑人製造更多恐怖襲擊的故事。
  • 巴黎恐襲5年後,法國恐襲風險指數調至最高級別
    【歐洲時報11月13日賈言編譯】自2015年11月13日巴黎發生襲擊以來,法國遭受恐怖威脅的風險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然而最近幾個月,法國本土接連發生恐襲,政府將恐襲風險等級調至最高水平。法國國際電視臺France 24援引法新社報導,一位來自國家安全方面的消息人士表示,「由於類似『黃衫』抗議以及新冠疫情等問題的出現,我們有種感覺,就是有關恐怖威脅的問題已經退居至第二位了;然而事實上,數據顯示自2015年以來恐襲風險一直維持在高位。」
  • 馬克·沃爾伯格自監自演《恐襲波士頓》化身平民英雄
    由彼得·博格執導,馬克·沃爾伯格主演,凱文·貝肯、約翰·古德曼、J·K·西蒙斯、米歇爾·莫納漢、歐陽萬成等眾多好萊塢實力影星聯袂出演的《恐襲波士頓》內地已定檔11月17日。  親歷911 馬克坦言掙扎過後接拍《恐襲波士頓》  此次拍攝《恐襲波士頓》已經是馬克·沃爾伯格與導演彼得·博格的第三次合作,前兩部影片均由真實事件改編,而此前在內地上映的反映墨西哥灣原油洩漏事件的《深海浩劫》更是受到廣泛好評,讓人對影片更是充滿期待。
  • 美死於新冠人數超過其二戰戰死人數 單日死亡人數超911恐襲
    美死於新冠人數超過其二戰戰死人數 單日死亡人數超911恐襲  Emma Chou • 2020-12-11 14:51:09 來源:前瞻網
  • 法國2015年1月《查理周刊》系列恐襲案16日宣判
    當地時間16日,巴黎特別重罪法庭就涉嫌參與2015年1月《查理周刊》系列恐襲案的14名被告做出一審判決。在11名出庭被告中,主要犯罪嫌疑人阿里·裡薩·波拉被判處有期徒刑30年。檢方此前指控他在系列襲擊案的後勤和資金支持中扮演重要角色,要求對其處以終身監禁。法庭16日宣判後,阿里·裡薩·波拉的律師表示將會提出上訴。
  • 記者觀察:法國巴黎恐襲五周年 恐襲陰雲仍在
    五年前的11月13日,巴黎在一天內遭遇了6起恐襲,共造成至少130人死亡,300多人受傷。五年過去了,最近的這兩個月裡,法國再次發生3起恐襲。專家認為,近期的這幾起恐襲與五年前的巴黎恐襲存在關聯,法國仍然面臨著恐怖主義的威脅。 2015年法國系列恐襲的起因開始於2015年1月份的《查理周刊》襲擊案。
  • 18年了,解禁的911事件珍貴視頻,絕對震撼!!!
    10:02Boeing B-757-222飛離紐華克國際機場後不久被劫持,直向華盛頓飛去。隨後高速墜毀在賓夕法尼亞鄉間,據猜測是乘客與劫機者搏鬥阻止了這架飛機撞向目標。整個美國都為之震驚,人們陷入了極度恐慌之中引起了全世界的震驚,這是美國歷史上遭遇的最為嚴重的災難之一。
  • 911事件19周年祭!(911電視直播)
    通信後16秒鐘,空塔命令飛機攀升到10700米,但該信息及之後所有嘗試聯繫飛機的信息都沒有得到確認。劫機行動展開後,劫機者很快控制了飛機頭等艙,開始釋放催淚性毒氣、辣霧等刺激性氣體,迫使乘客與乘務員向飛機後部靠攏,並聲稱其持有炸彈。劫機行動開始後約5分鐘,機上乘務員Betty Ong通過機上電話聯繫到美航東南部訂票辦公室,報告了機上的緊急狀況,通話共持續約25分鐘。
  • 日本本土1起恐襲不敢深糾,外國受害一大串
    其他國家的人,或是日本人本身都以為日本本土是個遠離恐襲的地方,其實是不知道日本早於美國911之前就有過1起相當令人毛骨悚然的「恐襲」,只是大家都裝做忘掉了一樣,連同警察也不敢深糾。 1991年7月12日一大早,筑波大學的副教授五十嵐一被發現倒在學校大樓的電梯間,一片血泊,脖子被砍斷只留著一層皮還連著,斷定是前一天的晚上遇的害。
  • 致命恐襲發生5年後再現爭議漫畫,法國《查理周刊》在想什麼?
    5年之後的9月2日,巴黎特別重罪法庭開庭,十三男一女由於為《查理周刊》恐襲的武裝分子提供幫助而成為被告;身負重傷的倖存者菲利普·蘭松還在艱難地嘗試走出那場恐襲的陰影;而當年因為恐襲「告別」先知題材漫畫的《查理周刊》如今卻決定重新刊發那些讓它惹禍上身的漫畫……真的「一切都被寬恕了」嗎?
  • 奧地利維也納恐襲 16名嫌疑人半數被提請拘留
    來源:央視網△16名嫌疑人及襲擊者,來源《皇冠報》當地時間11月5日晚,維也納公共檢察官辦公室發言人表示,2日在維也納恐襲後被捕的16名嫌疑人中,有8人被提請拘留,1人被釋放,其他人尚未作出決定。2日發生在維也納的恐襲事件,造成包括襲擊者在內的5人死亡,23人受傷,部分人員傷勢嚴重。警方在維也納、林茨、聖珀爾滕等地實施了多次搜捕行動。同時,警方收到了大約2萬個恐襲相關視頻,根據掌握的視頻情況和相關調查,暫時沒有找到第二名嫌疑人在作案現場的證據。
  • 拉登之子結婚 迎娶「911」劫機者之女
    人民網訊 據美國僑報紐約網綜合報導,恐怖組織「基地」(al-Qaida)已故首腦賓拉登(Osama bin Laden)的家人向外媒證實,賓·拉登之子哈姆扎(Hamza bin Laden)已和「911恐襲」劫機者之女結婚。
  • 美國再現911災難畫面?直升機墜落曼哈頓大樓!
    但是昨日的墜機事件,鬧得美國人民人心惶惶的,不知道你聽命聽過一種說法:「如果你是紐約客,肯定有一定程度上的911事件創傷後壓力心理障礙症」2001年9月11日(星期二)上午7時58所以說:如果你是紐約客,肯定有一定程度上的911事件創傷後壓力心理障礙症。「911事件」前的世界政治和國際關係和「911事件」後的情況已經明顯不同,美國反對恐怖活動的戰爭將引起國際關係和地緣政治的新變化,引發大國關係的互動。世界上各國都覺得自己面臨著恐怖襲擊的威脅,市民國民的安全岌岌可危。
  • 巴黎恐襲後 全美國被濫殺嚇呆了
    14人、至少槍傷17人,圍捕過程已有兩名兇手被打死。警方迄未公布行兇動機和目的,目擊者指兇手全副武裝、戴面罩穿防彈衣、持類似AK-47攻擊步槍射殺縣府僱員,行兇後乘越野車逃逸,看來訓練有素。案發後數小時,當局還在摸索,確認是不是恐襲。但全美電視轉播,民眾全天籠罩在恐襲氣氛中,擔心全球「反恐龍頭」美國繼巴黎之後,難道禍延家門了?現在正逢年底聖誕歡樂和購物、度假熱季,處處人潮洶湧,充滿年終歡愉的節日氣氛。
  • 1988年,他預言了911事件,拯救了三千人,自己卻因此身死
    儘管已經過去了差不多二十年時間,但是很多人對「911事件」仍然令人記憶猶新。在這場恐襲事件中,美國標誌性建築世貿大廈轟然倒塌,造成了巨大的財產損失。與此同時,還有數千條寶貴的生命,也因此戛然而止,可以說是美國人心中永遠的傷痛。一切事情,皆有因果。其實,在911事件發生之前,早就有人預料到了這件事,而且還是在13年前。
  • 《查理周刊》恐襲案 五年後成了「鬼魂審判」
    5年後的9月,巴黎特別重罪法庭開庭審理這起恐襲案。由於3名行兇者已在案發後的追捕中被打死,14名為恐襲提供幫助的人成為被告。開庭前一天,《查理周刊》再次刊發諷刺穆罕默德的漫畫,並稱要將嘲諷進行到底:「我們絕不會認輸,我們仍記得5年前那個沉痛的事件。」
  • 恐襲波士頓 高清資源 (2017評分最高的驚悚/犯罪片)
    ,是繼《倫敦陷落》《深海浩劫》之後,又一高口碑災難巨製,該片真實還原了在波士頓恐襲發生後,FBI、當地警方在102小時內全力緝捕真兇,阻止了犯罪分子下一步攻擊行動的英勇事跡。 微博網友點評:愛上電影- 在2017-11-16 15:21寫到:U恐襲波士頓,#恐襲波士頓#  由彼得·博格執導,馬克·沃爾伯格、凱文·貝肯 、約翰·古德曼、J·K·西蒙斯、米歇爾·莫納漢等主演的《恐襲波士頓》將於明日上映,影片憑藉對事件的高度還原、緊湊的劇情以及槍戰及爆炸等驚險刺激的內容,收穫諸多好評。
  • 30張震撼世人的911恐怖襲擊照,有人從高樓跳下,有人葬身火海!
    不過,即便已經過去18年,依然有許多照片是很少見到的。
  • 《恐襲波士頓》:所有的事情都在那一天被改變了
    ——2013年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倖存者 片名:《恐襲波士頓》 《恐襲波士頓》劇照 本期的佳片《恐襲波士頓》,就是根據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的真實事件改編
  • 插隊玩滑梯英姿溜下,小孩看呆拍手歡呼
    ▲Berta模仿小孩爬梯子的姿勢玩溜滑梯。 Berta的身手相當矯健,它模仿孩童爬樓梯的姿勢爬上溜滑梯,抵達頂端後又馬上快速衝了下來,似乎非常享受這種衝刺的冒險感。影片最後Berta重複做著相同的動作好幾遍,溜滑梯帶來的快感令它意猶未盡,公園裡的家長和孩子們紛紛觀賞著狗兒帶來的精採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