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河北鄉下農村流傳著一句話,「窮不走親,富不還鄉。」
所謂「窮不走親」意思就是說在你窮的時候就不要去走親戚串門子。因為從古到今,窮親戚上門是不受待見的,一是怕帶來晦氣,而是怕窮親戚藉故攀附順便「打秋風」。
就像曹雪芹的小說《紅樓夢》裡的劉姥姥那樣。劉姥姥雖然和侯門世家賈府是親戚,但是因為劉姥姥家道中落,便不敢再登門拜訪。直到後來因為家裡窮得連冬天的衣裳都穿不上了,劉姥姥無奈厚下臉皮求助賈府。
用劉姥姥的話說就是,「……捨得我這副老臉去碰碰,果然有好處,大家也有益。」
劉姥姥年過七旬,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和承受能力,深知作為來賈府「打秋風」窮親戚,提前已經做好了不受待見的心理準備。
在賈府,劉姥姥被王熙鳳她們像打扮老妖精一樣,在她頭上插滿了鮮花;吃飯時候劉姥姥還被迫扮醜自黑,「老劉,老劉,食量大如牛。吃個老母豬,不抬頭!」;被灌酒、被當作「女清客」取笑,成為大觀園中的貴族小姐們口中的「母蝗蟲」……
林林總總,劉姥姥縱然是有心理準備,仍然無法承受。在賈府進出兩次後再也沒有登門,直到賈府敗落需要幫助的時候,才再次登門並竭盡全力從青樓中救出巧姐算是報恩。
人窮的時候別說是親戚了,就是自己的親生父母都會嫌棄你。
戰國時候蘇秦師從鬼谷子,蘇秦讀書很刻苦,「頭懸梁錐刺股」說的就是蘇秦的故事。蘇秦後來功成名就,身佩六國相印,認識的不認識的都湊上前來阿諛奉承,甚至父兄妻嫂也都畢恭畢敬「蛇行匍匐」在地,甚至不敢抬頭仰望,一時風頭無限。
但是,蘇秦在成功成為六國宰相之前,家徒四壁一貧如洗。《史記·蘇秦傳》中描寫這一時期的蘇秦是「負書擔囊,形容枯槁,面目犁黑」,這樣的形象是不是更像一個乞丐?真是怎一個慘字了得。
曾經有一次蘇秦的父親生日,哥哥給父親獻酒,父親品嘗後高興地說,「好酒!」。蘇秦也給父親獻上美酒,父親品嘗後冷冷說,「這酒是酸的!」蘇秦只好從哥哥家裡借來美酒獻給父親,父親品嘗後依然冷冷地說,「這酒酸的!」
蘇秦委屈地說「這是我從哥哥家借來的美酒。」
蘇秦的父親嫌棄地看了蘇秦一眼,「再好的美酒經過你的手也成了酸的啦!」這就是典故「過手酸」的由來。
蘇秦見家人「前倨後恭」的態度,不由得感慨:「唉,貧窮的時候連父母都不會把你當兒子看待,富貴了連親戚都畏懼你,人生在世,權勢地位,榮華富貴怎麼能忽視啊!」
朱之文,山東省菏澤市單縣人。喜歡唱歌的朱之文在2011年,參加了一類選秀類節目《我是大明星》一炮而紅,從此進入娛樂圈,並多次登上央視的舞臺,成了家喻戶曉的大明星。
朱之文沒有成名之前,家中也是一貧如洗家徒四壁。朱之文在一次採訪中說過,有一次朱之文牙疼得不行,但是卻沒錢治療,為了止疼只好把冰涼的井水含在嘴裡冷卻止疼消腫。後來,還是朱之文的妻子剪掉長發賣了一點兒錢,讓朱之文拿去看牙醫的。
貧窮並沒有阻礙朱之文對歌唱的熱愛,朱之文透露自己從七八歲開始堅持練聲,無論颳風下雨每天他都堅持練聲。下雪天,他就穿著棉衣棉褲,下雨天,他就披著塑料堅持練聲。有村民因為他不務正業,說他是「神經病」是懶漢。但是,朱之文一直沒有放棄對歌唱的熱愛。
田間地頭朱之文在2011年,參加了《我是大明星》後一炮而紅,成了家喻戶曉的農民歌手,收入自然也是水漲船高。
成名後的朱之文依然保存著淳樸的本色,拿出來幾十萬給村子裡修了公路;換了變壓器;鄉裡鄉親誰家有事兒找朱之文「借」錢,也是幾千幾萬地往外拿,據說朱之文已經「借」出去了一百多萬,基本都是有去無回。
2020年初,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席捲全球,朱之文在得知疫情之後,馬上向武漢捐款20萬;在新聞裡得知疫情形勢緊張、全國人民共同戰「疫」後,朱之文又向家鄉捐款20萬,「給大家買點口罩、消毒液。
朱之文紅了、富了,煩惱也隨之而來,每天都會有很多人聚集在朱之文家直播朱之文的生活,嚴重幹擾了朱之文和家人的正常生活。幾天前更是有人為了直播朱之文,一腳踹開了朱之文的家門。
當看到朱之文一臉苦笑著走出來,莫名地心疼,真是人善被人欺!對此事朱之文無奈回應「我可以一再降低底線,但你不能認為我沒有底線,我可以一再忍氣吞聲,但你不能認為我沒有知覺!」
當年,朱之文靠一塊五毛錢過了二十多天日子時候,這些人在哪裡?當朱之文靠媳婦賣頭髮換醫療費時候,這些人又在哪裡?現在朱之文功成名就,不但消費朱之文換錢,還肆意踐踏人家的尊嚴?
真是「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往往便是這炎涼世態的真實寫照,人的本性既如此。
所以人們常說,人餓別吃蒜,燒心,人窮別走親,寒心;人富少還鄉,鬧心。
親愛的網友您覺得呢?歡迎評論區評論留言說出您的意見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