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提到小學語文預習,很多家長表示不認同,最怕看到孩子作業本上的語文作業記錄:預習新課。雖然只有四個字,但這就意味家長要花掉至少1個小時時間幫助小學生來做好語文預習。讀課文、查生字、弄懂課後問題,甚至還要寫好預習心得,把不懂的問題都寫出來。難怪家長們總是抱怨,語文都讓家長來輔導,我們都在家自學了,要老師幹嘛呢?是啊,把課文都學了一遍,再聽一遍老師講的,小學生對語文產生的想法就是「好沒勁」3個字。
我們對語文預習常有一個錯誤的概念,那就是老師留預習作業就是讓我們自學的。事實上,老師留預習作業是讓同學來了解,對第二天將要學習的課文內容有一個了解,而不是讓同學們去掌握和自學。花上1個多小時,甚至更多的時間來學習語文的新課,那確實沒老師什麼事。而這樣預習的後果就是學生會對語文越來越沒有興趣,那麼究竟語文預習該怎麼做呢?我認為只用15分鐘就可以完成,小島老師來分享一下,這15分鐘,同學們該如何分配時間和做哪些預習的工作。
1、 1分鐘標出自然段
標出自然段,這是小學生最喜歡的預習方式,又簡單,又能迅速完成。只需要一分鐘,我們就能對課文全篇的內容、長度有一個大概的了解。這就是標出自然段的目的,通過把長篇的課文進行分解,也是我們在閱讀到一篇文字時常做的閱讀方法。別看只是在段落開頭進行順序標數字,低年級的同學還是會漏標,所以標出自然段培養的還是同學們的細心。
2、 5分鐘默讀一遍課文,圈出生字詞
標好自然段後,我們通過默讀一遍課文,了解一下即將要學的新課文講了什麼內容。有可能你會對一些生字詞、句子描寫看不懂,理解不了,沒有關係,這是正常的,我們邊默讀邊可以把不認識的生字詞圈出來。有的同學會直接跳到課後去看生詞表,實際上不用這麼做,預習就是看看自己對於新知識有哪些不了解。圈出生字詞,再對照課後的生字表,就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也能知道,學完這篇課文,你會掌握哪些新知識。然後把這些生字詞,寫一寫,練一練,注意筆畫順序和多音字都有哪些音,總共花費5分鐘時間。
3、 5分鐘朗讀一遍課文,看課後問題
了解了生字詞後,我們開始朗讀一遍課文,體會一下作者的感情。朗讀和默讀的區別就是在語言表達能力的鍛鍊,我們很多老師,喜歡要求孩子在預習課文的時候,熟讀十遍、二十遍,其實沒有必要,孩子在不了解一篇課文的時候,是熟讀不起來的。讀再多遍也不能體會到作者的感情、課文的意思,等於浪費時間。還有的老師要求預習的時候,把課後問題弄懂,都弄懂了,那就真沒老師什麼事了。所以,真正預習課文,通讀一遍,把課後問題看看,不懂的就做個記號,總共花費5分鐘時間。
4、 4分鐘最後總結,劃一划優美的句子
已經花掉了11分鐘預習時間,那麼最後我們再做點什麼學習工作呢?既然默讀了一遍課文,又朗讀了一遍課文,同學們可以劃一划課文中覺得優美的句子、段落。通過這種方式提高自己的文學鑑賞力,也用不了4分鐘,也就是我們全部的預習工作就可以結束了。這就是語文預習,簡單,對所學內容進行了初步了解,而不是讓同學們去深入學習。學習的部分就交給老師,這才是預習要達到的目標,有了一定的了解,上課就能緊跟老師的節奏。
15分鐘就能做完的課文預習,我們儘量不要讓預習成為語文學習的負擔,而是語文學習的興趣。通過預習課文,來探索問題,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家長無需多幹預預習作業,只是在前期做好引導。一般來說,二年級就可以獨立預習語文課文了。語文預習1個小時和預習15分鐘的效果一樣,把剩下的時間,多用來做點有趣的事,而不是死學習。關於預習,大家都有什麼想說的?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