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誤解片幅與景深

2021-02-14 器材庫

器材庫

您身邊的器材專家!

QQ群:457661598

    常常聽到不少新手影友都對景深有所誤解,而當中一較為嚴重的就是常以為Full Frame全片幅相機的景深會較淺,即焦點外的背景範圍景物會較模煳,用於拍攝人像或須突出主體的題材時會更有著數。更認為景深淺就是全片幅相機但價錢較貴的原因,那實在是非常大的謬誤,其實片幅大小並不可能直接影響景深,究竟為甚麼會有這個誤解,究竟景深又是甚麼,有甚麼改變到它呢?以下為大家逐一分析!

「相同焦距的鏡頭,用相同光圈和曝光設定,其實主體背後景物的模煳程度是相同的,景深是一樣的。」

135 VS APS-C景深

    坊間常有人指135片幅的相機的景深會比較細的片幅淺,有較模煳的焦外背景,亦即潮流所說的「散景」(Bokeh)會更朦,有利拍攝突出主體的題材,如人像。但究竟是否真的片幅大些就會有更淺景深?我們不妨嘗試分別以APS-C和135片幅相機在同一距離拍攝同一主體,用的是相同焦距的鏡頭,拍攝時也用相同光圈和曝光設定,結果會發現,其實主體背後的景物的模煳程度是相同的,景深是一樣的,唯獨不同的是,APS-C片幅拍攝的影像的景物涵蓋度會細了,即視角是收窄了,如果把135拍的那張裁至與APS-C的相同視角時,其實景深是一模一樣。


拍攝時主體距離不變,鏡頭焦距不變,相機位置不變,但片幅改變,其實景深是不會改變的。

    簡單而言,景深(Depth of Field)是指焦點位置前後的清晰範圍,景深闊即是清晰範圍較闊,相反景深淺即景深範圍較窄。而影響景深的因素主要有三:第一是焦距, 焦距愈長景深愈淺,所使用長焦距時淺景深較易獲得;第二是主體距離,當愈近主體拍攝,景深會愈淺,背景就會愈模煳,當然主體佔畫面更大的比例;第三就是光圈,光圈愈細,景深也就愈闊,相反光圈愈大,景深就愈淺。當你使用同一焦距的鏡頭在同一距離拍攝主體,就算使用不同片幅,分別僅在於景物的涵蓋度有別,由於焦距沒有變,拍攝距離也沒變,同一光圈下,景深就不會有變。

從結果可見,使用同一焦距鏡頭和固定的f/4光圈拍攝,其實135片幅相機拍攝的照片的景深,與較細片幅的APS-C相同。

片幅不同所以影響景深?

景深其實主要是與鏡頭焦距、拍攝距離和光圈值有關。

    不了解景深的人,常誤以為用大片幅相機就會比細片幅相機的景深淺,甚至有說135全片幅的景深更「靚」。景深其實主要是與 (1) 鏡頭焦距、(2)拍攝距離和 (3)光圈值有關,而造成誤解的正是三個因素中的「拍攝距離」。舉例而言,當使用全片幅相機使用200mm f/2.8鏡頭拍攝時,如果想用APS-C格式拍出相同景物的景物涵蓋效果,同一拍攝距離下便須改用大約135mm焦距(以1.5x計算),正因這樣,兩個片幅相機拍攝的照片會明顯有不同的景深效果。就算是使用同一焦距拍攝,APS-C片幅的相機要拍到與135片幅相同的視角和景物的涵蓋度,就要讓相機與主體的距離增加,這亦會即時令後方景物的景深變闊,出現了相同的情況。故此,直接影響景深的不是片幅大小,而是所用的鏡頭的焦距和拍攝的距離。

使用不同焦距鏡頭拍攝同一裁度和相若大小主體的照片,由於鏡頭實際焦距是有差異的,一個 是200mm,另一個則只是135mm,因此有些人覺得APS-C鏡頭景深會較闊,並認為使用135全片 幅景深會變淺,其實是焦距不同,並不是因為片幅不同而令景深改變。

同是為了拍到相同裁度的效果,如使用同一鏡頭,就需要改變拍攝距離。

本平臺開通評論啦!歡迎評論,有器材及攝影技巧問題找庫哥!

註:本文轉自Photonews攝影日報,如遇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謝謝~

友情提示

投稿請加主編微信:bicyclelife

點擊「閱讀原文」與大家一起交流,二手器材、器材諮詢、攝影技巧等話題應有盡有~

相關焦點

  • 攝影技巧 景深篇 全篇幅景深比較淺?一次看懂各篇幅景深與視角差異
    攝影師 Tony Northrup 就以手邊攝影器材進行實地測試,並以 100mm 鏡頭焦長為基準,向大家清楚說明 全片幅 、 APS-C 與 M4/3 的拍攝效果與不同之處。  攝影玩家們應該經常聽到一句話,就是全片幅相機拍出來的景深比較淺,這個論點是否正確呢?
  • 感光元件/片幅大小和拍照的關係
    答案是可以的,然而這個問題,其實會牽涉到一點片幅(或者在數位上感光元件尺寸)的故事。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大小的分別吧~ 全片幅?APS-C?  初接觸攝影的新手朋友們(應該包括樓上說的那位 200%)都會對片幅/感光元件大小這問題存在一點點的疑問。這到底是些什麼?對拍攝又有些甚麼影響呢?
  • 【美行攝影】感光元件/片幅大小和拍照的關係
    之前有一位朋友來信問到:「奧林巴斯 Mju II 可以拍得出淺景深的照片嗎?」答案是可以的,然而這個問題,其實會牽涉到一點片幅(或者在數位上感光元件尺寸)的故事。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大小的分別吧  又記起上次在《請不要當100%放大黨》一文中提起的那位用無敵兔的 200% 仁兄,記得那天他其實也說了句讓我有點震撼的話。「聽說你有一臺徠卡的 M2 對吧?」、「嗯...」(然後下刪幾段對話)、「這臺 M2...是 full frame(全片幅)的對吧?」繼續的無言。「嗯,是用 35mm 底片的。」
  • 實測,全畫幅景深真的比較淺嗎?
    攝影玩家們應該經常聽到一句話,就是全片幅相機拍出來的景深比較淺,這個論點是否正確呢?外國攝影師Tony Northrup在搜集多方網友的疑問之後,自己親自拍攝一段示範影片,並以各種不同片幅相機進行測試,向大家說明全片幅、APS-C片幅與M4/3系統的實際拍攝效果與相異之處。
  • 全畫幅景深真的比較淺嗎?
    理清各片幅視角換算後,可開始觀察並比較背景的散景效果。DSLR於200mm端,M4/3系統於100mm端,景深效果也有所不同。從實拍圖來看,M4/3系統的F2.8散景約等同於全片幅系統的F5.6散景效果。
  • 奧林巴斯景深合成
    今天介紹景深合成,景深合成是在奧林巴斯EM1固件4.0版本的時候更新的,目前只有EM1和EM12有這個功能。
  • 景深是什麼?如何把握景深?!
    這一段清晰的畫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景深範圍,或稱DoF(Depth of Field)。每一張照片的景深範圍會因為各種因素的不同而變化。有時我們需要景深範圍更小/淺(例圖中只有石榴花瓣看起來清晰),而在另外一些場景中我們需要更大/深的景深範圍。在熟練掌握控制景深的方法之後,拍攝者能夠更從容地改變畫面中清晰/模糊部分的比例,從而引導觀者的視線或者隱藏畫面中不和諧的元素。
  • 相機對焦原理(附景深與超焦距)
    事實上,相機的鏡頭由多片凸透鏡和凹透鏡組成,但從成像結果來看,可以把這一組鏡片看成「一個」凸透鏡。這「一個」凸透鏡的焦距就是標在鏡頭上的諸如定焦的50MM。那麼變焦鏡頭比如18-55MM,怎麼回事呢,說穿了很簡單,就是改變這「一個」鏡頭裡某些鏡片的位置,達到改變這「一個」凸透鏡的「凸的程度」,也就是焦距f。變焦最直觀的體驗就是被攝物體在取景器裡被放大或者縮小了。
  • 3個拍出淺景深的技巧
    問題:我只有一支18-55mm的套裝鏡頭,能拍出漂亮的淺景深效果嗎?  當然可以啦!就算只是擁有一部入門的DSLR和套裝鏡頭,新手也絕對可以拍出漂亮淺景深!只是了解3大拍出淺景深的方法便可以了!  3大拍出淺景深的方法加大光圈使用長焦端相機、主體和背景的距離比例  以上便是3個拍出淺景深的元素了,是否很簡單呢?我們開始學習吧!
  • 景深是什麼?如何把握景深?
    有時我們需要景深範圍更小/淺(例圖中只有石榴花瓣看起來清晰),而在另外一些場景中我們需要更大/深的景深範圍。在熟練掌握控制景深的方法之後,拍攝者能夠更從容地改變畫面中清晰/模糊部分的比例,從而引導觀者的視線或者隱藏畫面中不和諧的元素。舉例來說,在拍攝風光照片時,攝影師大都希望擁有儘可能大的景深範圍,以保證從前景到背景的畫面都足夠清晰。
  • 景深
    光圈、鏡頭、及拍攝物的距離是影響景深的重要因素:1、光圈越大(光圈值f越小)景深越淺,光圈越小(光圈值f越大)景深越深。2、鏡頭焦距越長景深越淺、反之景深越深。3、主體越近,景深越淺,主體越遠,景深越深。景深的計算公式:見圖從公式可以看出,後景深 > 前景深。
  • 【手機攝影】用深一點的景深去構圖
    如果你經常使用的攝影工具恰巧是手機,那麼接下來在構圖上有些事情你不得不注意!手機「視角」其實很人眼除了部分特別強調「廣角」拍攝的手機外,許多的手機採用的鏡頭大多是「標準廣角」(相當等於全片幅相機使用35mm焦距所拍攝的視角),這樣的標準廣角大概就與人眼凝視前方的視野差不多,約60°左右的視角,也因此建議用手機拍攝時儘量不要局限於螢幕上的畫面,反而更該利用眼睛不侷限的觀察,在取景上的自由度就更高。
  • 寄生蟲 | 世上多的是景深鏡頭
    尼採 | 《瞧,這個人》景深鏡頭:在光學中,尤其是錄影或是攝影,景深(depth of field,DOF)是一個描述在空間中可以清楚成像的範圍,景深就是對好焦的範圍。例如,兩幅海報中的紅酒、帳篷、躺椅、自畫像、蛋糕等,則是屬於上流社會的象徵符號;而石頭、感應燈、水池、蟑螂則是底層人民的具象化。兩幅海報的不同之處在於環境之變。
  • 【攝影技巧】景深是什麼?如何把握景深?!
    這一段清晰的畫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景深範圍,或稱DoF(Depth of Field)。每一張照片的景深範圍會因為各種因素的不同而變化。有時我們需要景深範圍更小/淺(例圖中只有石榴花瓣看起來清晰),而在另外一些場景中我們需要更大/深的景深範圍。在熟練掌握控制景深的方法之後,拍攝者能夠更從容地改變畫面中清晰/模糊部分的比例,從而引導觀者的視線或者隱藏畫面中不和諧的元素。
  • 教你用PS簡單七步完成景深合成
    在我上篇文章裡談到了戶外大場景野花拍攝的前期實戰經驗,今天講一講我們在前期完成拍攝後,如何用PS進行景深合成。
  • 雲漫:如何利用移軸鏡頭的俯仰動作控制景深?
    佳能的這些移軸鏡頭的一個方便之處,就是移動方向和俯仰方向是獨立的, 比如,我們可以讓鏡頭左右移動(用來水平接片), 同時讓鏡頭上下俯仰(用來控制景深)。 但我們也可以讓鏡頭上下移動(用來避免透視變形,或垂直接片),同時讓鏡頭上下俯仰(用來控制景深)。  尼康的傳統的PCE移軸鏡頭 (比如 PCE 24),這個兩個動作的關係是固定的。
  • 景深效果製作-光圈模糊
    這四個點主要的作用是讓主體和要模糊的背景有一個過渡的效果,從而使整幅照片看起來更自然,那個這四個點是怎麼使用的呢,滑鼠左鍵放到點上移動就可以改變,四個點是一個整體的,我們調節一處其他的也會跟著改變,如果是想要只調節一個,我們只需按住鍵盤上的Alt鍵,然在更改點的位置就可以下圖是調節後的點的位置,四個點之外是模糊過渡區,四個點以內是保證清晰光圈最中間的點是錨點,我們可以點擊錨點調節光圈的位置,也可以拖拽光圈中其他空白的區域調節位置
  • 什麼是景深?景深與光圈、焦距和拍攝距離的關係
    但是,在準確聚焦區域的垂直方向還有一個區域,這個距離範圍內看起來都是準確聚焦的,這個區域範圍就叫做景深。 當這個區域較大時,就可以說畫面具有較寬或較深的景深;如果區域很小,就意味著景深較淺。在控制曝光的過程中,光圈和快門起著重要作用。對於景深的調整來說,光圈同樣扮演了重要角色—光圈如果發生變化,景深也會改變。
  • 鋼絲網片在地板採暖中作用的誤解
    地板採暖的應用已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地板採暖的施工技術已經越來越成熟,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同的理解和誤解。地板採暖的施工方法很多,每種都有自己的特點。這裡的重點是討論一些對於鋼絲網片在地板採暖中作用的誤解。1.固定加熱線圈很方便首先選擇合適的地暖網片的線徑和格孔距離可以很好地固定加熱線圈,並使加熱線圈排列整齊美觀,並確保管道均勻,從保證傳熱效果,散熱均勻,舒適度高。
  • 「無景深,不攝影」手機如何拍出「景深」效果?
    一個簡單的景深效果就能讓「作品」顯得逼格滿滿。目前iPhone7 Plus已經具備景深功能,手機無腦景深攝影已成為現實。手機攝影周賽展:主題「年味」徵稿啟事下面教您如何用手機逼格滿滿的「景深」!超越單反,超越7P?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