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技巧 景深篇 全篇幅景深比較淺?一次看懂各篇幅景深與視角差異

2021-02-12 廣州攝影俱樂部

我們很用心準備每一篇攝影教程,

如果您喜歡我們推薦的文章,

請關注我們的公眾微信!

超過500G攝影視頻教程免費領!

廣州攝影俱樂部 公眾微信:gzsheying

廣州攝影俱樂部 攝影Q群:44303309

  同樣焦長的鏡頭,在 全片幅 、 APS-C 和 M4/3 相機系統上,會有什麼樣不同的拍攝效果呢?攝影師 Tony Northrup 就以手邊攝影器材進行實地測試,並以 100mm 鏡頭焦長為基準,向大家清楚說明 全片幅 、 APS-C 與 M4/3 的拍攝效果與不同之處。

  攝影玩家們應該經常聽到一句話,就是全片幅相機拍出來的景深比較淺,這個論點是否正確呢?外國攝影師Tony Northrup在搜集多方網友的疑問之後,自己親自拍攝一段示範影片,並以各種不同片幅相機進行測試,向大家說明全片幅、APS-C片幅與M4/3系統的實際拍攝效果與相異之處。


  ▲攝影師Tony Northrup實際拍攝一段影片,向網友們解說相機片幅大小對影像效果的影響。

  攝影師Tony Northrup在這次測試中,統一採用Canon EF 70-200mm F2.8L鏡頭的100mm端,使用相機器材如下:

  全片幅:Canon EOS 5D Mark II

  APS-C片幅:Canon EOS 7D

  M4/3系統:Olympus E-M10與鏡頭轉接環

  由於各系統感光組件面積不同,所以在同樣鏡頭焦段下,所呈現的視角也有所差異:

  全片幅:乘以1.0倍(135系統基準)

  APS-C:乘以1.5倍(Canon系統乘以1.6倍)

  M4/3:乘以2.0倍


  ▲測試統一使用Canon EF 70-200mm F2.8L鏡。


  ▲全幅DSLR:Canon EOS 5D Mark II拍攝效果。


  ▲APS-C片幅DSLR:Canon EOS 7D拍攝效果。


  ▲M4/3系統微單眼:Olympus E-M10拍攝效果。


  ▲全片幅、APS-C片幅與M4/3系統在相同鏡頭焦長下,拍攝視角效果比較。


  ▲APS-C片幅(EOS 7D)的100mm端視角,比全片幅(EOS 5D Mark II)100mm窄了一些。


  ▲M4/3系統換算全片幅視角需乘以2倍,因此Olympus E-M10的100mm視角,約等同於全片幅DSLR的200mm視角。


  ▲可用單位裁切概念來解釋,各種不同片幅的視角換算效果。


  ▲釐清各片幅視角換算後,可開始觀察並比較背景的散景效果。


  ▲在同樣視角前提之下,全片幅DSLR於200mm端,M4/3系統於100mm端,景深效果也有所不同。
從實拍圖來看,M4/3系統的F2.8散景約等同於全片幅系統的F5.6散景效果。


  ▲攝影師Tony Northrup認為,APS-C片幅搭配56mm F1.2鏡頭,與全片幅的85mm F1.8拍攝效果相當。

  總體來看,在100mm鏡頭焦長下,M4/3系統能把畫面拍得更加緊湊,但若以相同視角為前提,全片幅需採用更長的鏡頭,才能拍到類似的構圖,但散景效果會比較明顯,這是因為全片幅用的是實體焦長較長鏡頭,背景壓縮感與淺景深效果也會更加顯著。

  最後,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視角取決於片幅大小,而淺景深效果取決於鏡頭實體焦長(同光圈值,望遠鏡淺景深效果比廣角鏡更加明顯),那麼在相同構圖視角前提下,例如:全片幅+200mm F2.8對比M4/3系統+100mm F2.8,全片幅淺景深會明顯許多,算是比較正確的觀念。


以上資料來自網絡稍做整理髮布,如有侵權,

請私信聯繫以便能及時刪除!如果喜歡本文,

若您有好的攝影專題與作品,歡迎來搞刊發!

資料整理:曉憩楓林

個人微信:e3love QQ282283806

新浪微博:@曉憩楓林-新銳時尚攝影師

廣州攝影俱樂部超級攝影Q群44303309

承接策劃組織各類展會典禮攝影活動!

我們在很用心準備每一條微信信息,

如果您喜歡我們推薦的文章,請關注我們的公眾號!

微信公眾帳號:廣州攝影俱樂部 gzsheying

回復以下內容查看往期精彩文章

攝影風景篇 回復 1 風景  攝影人像篇 回復 2 人像

攝影活動篇 回復 3 活動  攝影技巧篇 回復 4 技巧

攝影資訊篇 回復 5 資訊  攝影教程篇 回復 6 教程


更多攝影教程,點下方「閱讀原文」進入連結!

相關焦點

  • 不要誤解片幅與景深
    坊間常有人指135片幅的相機的景深會比較細的片幅淺,有較模煳的焦外背景,亦即潮流所說的「散景」(Bokeh)會更朦,有利拍攝突出主體的題材,如人像。但究竟是否真的片幅大些就會有更淺景深?我們不妨嘗試分別以APS-C和135片幅相機在同一距離拍攝同一主體,用的是相同焦距的鏡頭,拍攝時也用相同光圈和曝光設定,結果會發現,其實主體背後的景物的模煳程度是相同的,景深是一樣的,唯獨不同的是,APS-C片幅拍攝的影像的景物涵蓋度會細了,即視角是收窄了,如果把135拍的那張裁至與APS-C的相同視角時,其實景深是一模一樣。
  • 全畫幅景深真的比較淺嗎?
    攝影師Tony Northrup在這次測試中,統一採用Canon EF 70-200mm F2.8L鏡頭的100mm端,使用相機器材如下:全畫幅:Canon EOS 5D Mark IIAPS-C畫幅:Canon EOS 7DM4/3系統:Olympus E-M10與鏡頭轉接環由於各系統感光元件面積不同,所以在同樣鏡頭焦段下,所呈現的視角也有所差異
  • 實測,全畫幅景深真的比較淺嗎?
    攝影玩家們應該經常聽到一句話,就是全片幅相機拍出來的景深比較淺,這個論點是否正確呢?外國攝影師Tony Northrup在搜集多方網友的疑問之後,自己親自拍攝一段示範影片,並以各種不同片幅相機進行測試,向大家說明全片幅、APS-C片幅與M4/3系統的實際拍攝效果與相異之處。
  • 【攝影技巧】淺景深人像照片的拍攝技巧
    大家都聽說過大光圈的好,那糊到化不開的淺景深 ,常叫新手茶不思飯不想,只想真正地擁有大光圈鏡頭。不過當你真的擁有它時,知道淺景深人像該怎麼拍嗎?光圈與背景又該如何運用搭配?小編覺得這應該是不少玩家在接觸大光圈人像寫真時,最常面臨到的難題。這次我們將以這些問題為模板,配合實際的拍攝範例,讓大家深入了解大光圈與應用於人像攝影所產生的變化。
  • 3個拍出淺景深的技巧
    問題:我只有一支18-55mm的套裝鏡頭,能拍出漂亮的淺景深效果嗎?  當然可以啦!A的景深更淺,背景會更蒙。(留意背後的草叢)  技巧三:相機、主體和背景的距離比例  這個於文字上比較難理解,實際應用時意思便是:  相機儘量靠近主體,而主體跟背景又儘量離遠  這樣即使使用同一光圈值和焦距,有利用這條技巧的相片會擁有更蒙的背景。
  • 科普 全畫幅相機景深真的更淺嗎
    不過,我覺得完完全全的看下去的人不會多,但筆者還是建議大家能把以下的基礎知識來看一下,對這些攝影的基礎知識有一定的了解。1、景深黑色小人代表清晰,越淺越模糊  景深是指相機對焦點前後相對清晰的成像範圍。景深通常由對焦距離、鏡頭焦距,以及鏡頭的光圈值所決定。
  • 【攝影技巧】景深是什麼?如何把握景深?!
    這一段清晰的畫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景深範圍,或稱DoF(Depth of Field)。每一張照片的景深範圍會因為各種因素的不同而變化。有時我們需要景深範圍更小/淺(例圖中只有石榴花瓣看起來清晰),而在另外一些場景中我們需要更大/深的景深範圍。在熟練掌握控制景深的方法之後,拍攝者能夠更從容地改變畫面中清晰/模糊部分的比例,從而引導觀者的視線或者隱藏畫面中不和諧的元素。
  • 景深是什麼鬼?一條微信徹底搞定它!
    P檔可以拍出淺景深嗎?來看這裡,讓你3分鐘學懂景深的應用技巧拍攝者採用了比較淺的景深,主體突出, 營造了美麗的背景虛化和柔美的畫面效果。二、影響景深的因素具體拍攝時,照片應使用多深的景深,取決於拍攝者要傳達的信息。左上圖要表現的是寵物狗的特寫,用f/3.2 拍攝,景深淺,對寵物狗的眼睛對焦,狗狗的眼神被完美表現出來。
  • ​淺景深如何拍出好的人像照片
    因為景深所代表的,並不只是要求散景就好,有時,反而會是情緒演進的一種表現。一般來說,在拍攝時我們並不建議玩家將光圈開到最大,除了會留戀在淺景深的錯誤觀念外,還會讓影像陷入種沒有情感的狀況,就像是幅看似美麗畫作,卻毫無眷戀的必要,隨時可以取代。因此,在拍攝當下,我們應先去觀察場景中可運用的元素,並在腦中仿真景深所顯示出的狀況,預視影像拍攝的成果。
  • 攝影技巧 光圈篇 如何設定光圈大小控制景深 實戰中典型的光圈運用技巧
    設定光圈大小數值,可說是攝影基礎技法中,相當重要的一環。要按下快門之前,必先觀察光線條件與拍攝環境,視情形合理設定光圈大小,才能夠拍到清晰的畫面,而且有效控制景深,能表現攝影師的拍攝意圖。  雖然只使用了F7.1的中等光圈,不過,採用400mm的焦距在大約8米的距離拍攝,同時,小鳥距離背景很遠,因而獲得了理想的背景虛化效果。
  • 如何用大光圈淺景深拍出好的人像照片
    一般來說,在拍攝時我們並不建議玩家將光圈開到最大,除了會留戀在淺景深的錯誤觀念外,還會讓影像陷入種沒有情感的狀況,就像是幅看似美麗畫作,卻毫無眷戀的必要,隨時可以取代。背景淺景深的效果就會更顯夢幻  景深形成除了大光圈以外,另一個重點則與對焦距離有關。
  • 光圈與景深的關係以及控制景深大小的3個因素
    景深越淺,背景就會越模糊,而主體就會被突顯出來。景深越深,則背景與主體都會變的清晰。  控制景深大小的因素有三個:  光圈:  光圈越大,景深越淺。光圈越小,景深越深。例如光圈F4 的景深會比F8淺。大光圈能夠讓背景模糊化,更加將模特兒突顯出來。較小的光圈會使得景深較深,凌亂的背景會對模特兒造成不必要的幹擾。
  • 景深運用知多少
    2.鏡頭的焦距焦距越長,景深越淺;焦距越短,景深越深。3.相機到被攝對象的距離拍攝距離:相機與拍攝對象距離越近,景深越淺;相機與拍攝對象景深越遠,景深越深。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可以選擇光圈優先模式,通過開大光圈來獲得較小的景深,從而達到失焦的效果,也就是背景和近景虛化效果較好。光圈大 =數字小 =背景模糊/景深淺 =拍人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使用小光圈拍攝,保證了足夠的景深 ,獲得泛焦效果。
  • 景深是什麼?如何把握景深?!
    這一段清晰的畫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景深範圍,或稱DoF(Depth of Field)。每一張照片的景深範圍會因為各種因素的不同而變化。有時我們需要景深範圍更小/淺(例圖中只有石榴花瓣看起來清晰),而在另外一些場景中我們需要更大/深的景深範圍。在熟練掌握控制景深的方法之後,拍攝者能夠更從容地改變畫面中清晰/模糊部分的比例,從而引導觀者的視線或者隱藏畫面中不和諧的元素。
  • 景深
    在焦點的前、後各有一個容許彌散圓。以持照相機拍攝者為基準,從焦點到近處容許彌散圓的的距離叫前焦深,從焦點到遠方容許彌散圓的距離叫後焦深。光圈、鏡頭、及拍攝物的距離是影響景深的重要因素:1、光圈越大(光圈值f越小)景深越淺,光圈越小(光圈值f越大)景深越深。2、鏡頭焦距越長景深越淺、反之景深越深。
  • 景深是什麼?如何把握景深?
    有時我們需要景深範圍更小/淺(例圖中只有石榴花瓣看起來清晰),而在另外一些場景中我們需要更大/深的景深範圍。在熟練掌握控制景深的方法之後,拍攝者能夠更從容地改變畫面中清晰/模糊部分的比例,從而引導觀者的視線或者隱藏畫面中不和諧的元素。舉例來說,在拍攝風光照片時,攝影師大都希望擁有儘可能大的景深範圍,以保證從前景到背景的畫面都足夠清晰。
  • 【手機攝影】用深一點的景深去構圖
    如果你經常使用的攝影工具恰巧是手機,那麼接下來在構圖上有些事情你不得不注意!手機「視角」其實很人眼除了部分特別強調「廣角」拍攝的手機外,許多的手機採用的鏡頭大多是「標準廣角」(相當等於全片幅相機使用35mm焦距所拍攝的視角),這樣的標準廣角大概就與人眼凝視前方的視野差不多,約60°左右的視角,也因此建議用手機拍攝時儘量不要局限於螢幕上的畫面,反而更該利用眼睛不侷限的觀察,在取景上的自由度就更高。
  • 「無景深,不攝影」手機如何拍出「景深」效果?
    「無景深,不攝影」已經成為很多攝影愛好者的座右銘。一個簡單的景深效果就能讓「作品」顯得逼格滿滿。
  • 什麼是景深?景深與光圈、焦距和拍攝距離的關係
    但是,在準確聚焦區域的垂直方向還有一個區域,這個距離範圍內看起來都是準確聚焦的,這個區域範圍就叫做景深。 當這個區域較大時,就可以說畫面具有較寬或較深的景深;如果區域很小,就意味著景深較淺。在控制曝光的過程中,光圈和快門起著重要作用。對於景深的調整來說,光圈同樣扮演了重要角色—光圈如果發生變化,景深也會改變。
  • 誤區 大光圈 淺景深 不是絕對!
    其實不然,下面要告訴各位,在不同的拍攝情況下,或許用大光圈的淺景深,可以去除背景不必要的雜物,突顯被攝主體,但過了這關卡之後,了解不同鏡頭焦段的最佳光圈以及何時該使用中等光圈及小光圈,才能讓自己的攝影術更上層樓哦!光圈有兩個概念,一個指的是光圈係數,而另外一個則是控制曝光和景深的裝置。調整光圈的大小不僅影響鏡頭的進光量,同時還會影響到被攝體的清晰範圍,也就是被攝畫面的景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