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1個道理,做好這6件事,父母做好傳遞,想不成功都難

2020-12-27 船長老王日記

題記: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查爾斯·狄更斯

真的有懷才不遇麼?

前幾年,網絡上聽到很多聲音,很多人抱怨自己懷才不遇。自媒體出現以來,我不再相信懷才不遇這一說,那些以前有技能,有絕技,有知識,有能力的人,紛紛通過自媒體展示自己,有一句話說,在自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有三分鐘的成名機會。不管是有趣還是有用。可以在自媒體發出自己的聲音。當然這裡面也需要運營和技巧。

關於懷才不遇,我自己的經驗和觀察,有幾個層次:

第一層:自身問題。很多人「自以為」有才,覺得自己很厲害,但是沒有經過實踐檢驗,只是自以為而已,這種「才」本身就是偽才,沒什麼價值。真覺得自己有才,那就先展示出來。

第二層:圈層問題。在一定的地域範圍內,在小圈子裡,反應還不錯,比如在公司、或者在朋友中,大家覺得你在某一方面水平高。但是到了更大的圈子和城市,就不靈了。

比較簡單的例子,當時在我們學校裡面,我是學霸,但是,放到全市裡面,排名就不知道跌到哪裡去了。

第三層:營銷能力。如果自身的確很強,但你不藉助於媒體發聲,宣傳自己,營銷自己,也沒多少人知道你,最多就是你現實生活裡面的人認識你,要知道,酒香也怕巷子深。我們知道,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為什麼是三次,這就是營銷的一個典範。

第四層:聯網的能力。如果自身能力強,也在網絡發聲,但是始終沒有影響力。那是因為沒有連接到大V,不能把自己的能量釋放出來。要多解釋那些比你層次高得人,學會合作,學會抱團走得更遠。學生思維的是單打獨鬥,我考分數比你高,我就能讀好的大學,你就讀不了。但是在社會上不是這樣的思維。社會上是雙贏甚至是多贏思維。在這一點上,我走了很多彎路。

當你覺得「懷才不遇」的時候,用上面4個標準衡量一下自己,就一目了然啦。這是我這些年的經驗總結。

做好6件事,為自己賦能

一、讀好書

人的成長,無非是讀書,讀人,讀事。書裡面傳遞著別人的智慧和經驗,好的書是可以反覆讀的,常讀常新,讀一百本書,不如把一本好書讀一百遍。好的書籍,給人塑造好的作業系統。讀書也是最簡單,最容易獲取信息和知識的載體,要讀那些經典的書籍,讀那些對你目前有用的書籍,我們常說事情分為重要不緊急和重要緊急的,讀書也可以這樣劃分,重要緊急的書就是與你目前發展相關的書。重要而不緊急的書是那些塑造你思維,給你提供底層架構的經典書。這類書籍,無法給你提供具體的操作防線和技巧,卻可以給你作業系統的改變。

二、見牛人

很多人說牛人哪有時間見我,但現在有了網際網路,完全可以實現。不斷地走出舒適區,去見牛人跟優秀的陌生人交流,可以開闊自己的視野,見識到更多的可能性。

從我公開寫作這一年來,我線上線下見過3位牛人,而且我願意為牛人付費,因為牛人是在這個領域有成就的人,有成就感說明他的經驗和做法是符合這個市場預期的,因為獲得了結果。所以,跟這些有結果的牛人見面,聽別人的經驗,就是在延長壽命,幫助自己少走彎路。

三、勤寫作

寫作是這個時代最好的營銷,寫作幫助消化所學,提升思考的質量,促進反思總結。寫作可以理清思路,邏輯清晰。

同時,寫作也是在幫助別人,把你的收穫,把你的失敗,把你走過的坑寫出來,就是在幫助別人,別人就會追隨你,以後你也是牛人,寫作也是複利的事情,你寫的文字會傳播,我是在找不到比寫作更具有性價比的事情了。

你在某個領域比較專業,通過寫作就可以幫助到更多的人,那麼,你也收穫到了更多的財富和人脈。

四、愛分享

很多人怕分享自己的內容後,被別人超越。其實這是過分擔憂了,分享不值錢,執行力才是阻礙大多數人的絆腳石。

寫作就是分享,讓更多的人了解你,知道你,分享就是為自己做廣告,為了更大的利益。

寫作的時候,要以分享的態度去寫,要考慮讀者的需求。分享的目的是對別人有用,用你走過的彎路獲得的經驗讓別人少走彎路。這樣你才能慢慢形成自己的品牌和IP。

五、重踐行

無論我們是從哪裡獲得的信息,一定要去踐行,踐行是改變的根本。毛澤東在《實踐論》中,提到列寧的一句話,列寧這樣說過:「實踐高於理論的認識,因為它不但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還有直接現實性的品格。」

認識的過程,第一步,是開始接觸外界事物,屬於感知階段。第二步,是綜合感覺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屬於概念、判斷和推理的階段。只有感知的材料十分豐富和合於實際,才能根據這樣的材料得出正確的的概念和理論。而踐行,就是這個過程。

我學習,大多數情況下是奔著用去的。比如在學習乾貨的時候,我慢慢養成了一個習慣--問自己下面這些問題:

1、我看懂了嗎?

2、如果讓我分享這個內容,我能講的很明白嗎?(假如聽眾是小學生)

3、對我來說有用嗎?

4、有用的話,可以用在哪裡?

5、實踐

六、常利他

我能為別人做點什麼,這個很重要。很多人的思維是我能獲得什麼,獲得的對面是舍。

當你有了利他思維,在別人那裡你就會獲得更多的機會,因為人都是趨利避害的,沒有人喜歡一直被索取,我們中國人講究的人情往來,就是這樣的利他思維。因為你幫了別人,別人要來答謝你。

說了1個道理---沒有懷才不遇。做好6件事。這些跟我們的孩子教育有什麼關係呢?

父母是孩子的起點,未來或許是天花板

父母是孩子的起點,父母的認知和財富積累,決定了孩子起點高度。但也僅僅是起點而已,不然不會有那麼多焦慮的中產階級父母。但在未來,父母的成就也是絕大部分人的天花板。

中國最近這代人大部分都比父母混的強,是因為父母沒想我們接受這麼好的教育和發展機會。再往後幾代,絕大部分孩子沒法超過自己的父母。這不是危言聳聽,從發達國家的歷程我們可以預見到這一天。

其實,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從父母這裡繼承了兩套基因,一套是生理學意義上的遺傳基因。另一套是社會學意義上的基因,你做事的方式,你思考的方式,你家娃都在模仿。

但是,因為教育的普及,孩子的成長會超越你。但是家長原生家庭父母的思維和做事方式,幾乎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們都知道,富人的家學。歷史上比較有名的是《曾國藩家書》和《傅雷家書》。這些人家學的傳遞不僅僅是財富,而是財富背後,這些人的成功和失敗的經歷。也就是說,富人傳遞給孩子的是經驗。

但是普通人呢,窮人會把自己的各種思維傳遞給下一代,儘管很多東西家長也說不明白,自己也不知道對不對,但就是這樣不知不覺的傳遞給了下一代。悲劇的結果往往是父母啥樣,孩子也是啥樣。但好在我們還有了義務教育,有了高等教育。可以學到很多知識。

但是,前面說了,父母的認知起點,決定孩子發展的起點,父母在社會這個環境中拼打出來的社會經驗,通過讀書學習獲得的知識,可以傳遞給孩子。因為你做事的方式,這些無法通過學校知識獲取,但這些影響著孩子學習這條路的方式。

學歷是門檻

同時,讀書人也不要覺得自己與眾不同,十年寒窗了不起嗎?當今年輕人誰不是十年寒窗?十年寒窗985、211就一定要過上人上人的生活?那麼多中專生、輟學生、普通工人、農民也很努力啊。

人家也是起早貪黑,拼了命去過自己的生活啊。讀過書,學歷高需要的是把知識應用在實踐中,而不是拿來抬高身價的吹噓和炫耀。

中國有14億人,每年幾百萬大學畢業生,我見過某些名校畢業生,混的不如專升本。也見過一些頭頭腦肯吃苦的做小生意的人,十幾年積累下來,有車有房,過得比某些讀書上學的還好,人家樂觀向上。

大家都是人,尤其是在網際網路的槓桿加持下,各憑本事吃飯。不要上了個大學,讀了一點書,就覺得自己是高貴的知識分子,搞學歷歧視,在當今,這種思維是害了自己啊。

我見過身邊太多鄉村出來,考上大學,進入城市後,轉過頭來看不起農村人的偽知識分子。讀書是貨賣帝王家,這一點沒什麼不對。但你要知道,既然上去了,就不要反過來罵泥腿子不好好讀書,不好好努力之類的話語,覺得與你這個知識分子之間劃一條界限。

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知識視野界限,每個圈層都有一定的門檻。這是客觀存在。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未來的趨勢是大家在各自的圈層裡面生活,不同的階層之間不想不打擾。

讀書的,有了學歷,不要以為拿了幾張文憑證書,腦子裡學了點知識,就真的是精英,配車配房子。

到了一定層次和程度,學歷真的是一個門檻而已。尤其是網際網路普及之後 ,大家腦子、思維、信息量都不差,就看誰能放下架子肯鑽研。

尤其是人口基數眾多的13億人,眼睛不要總是往上看。要放低點身段,往下看一看,看一看那些不如你們的人,家世、資本、學歷、財富、生活都不如你們的人,看看他們在做什麼,了解人家在想什麼,然後再去想一想,自己屬於什麼,該團結什麼,該去做點什麼。這個思維是我從毛選裡面讀出來的。

相關焦點

  •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3件事,比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更管用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3件事,比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更管用教育資源必須要前傾,並且要往下沉,優秀資源,我們希望能夠更多放在幼兒園、小學和中學。——馬雲馬雲說的這句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當時還不太理解,為何要注重幼兒園階段的教育,直到我當媽之後才了解到,3~6歲對於孩子的人生來講是多麼的重要,所以從孩子4歲開始,父母就要多花時間對孩子進行教育。
  • 人生真正的成功,是做好了這三件事,明白了嗎
    當下社會,我們對成功的定義往往建立在事業與地位之上,一個人如果功成名就了,那就代表著成功。不可否認,這確實是成功的一種。但對於我們人生而言,每個人的追去不一樣,每個人的價值觀不盡相同,所以對於成功我們也不能過於狹隘。事實上,這個社會終究是平凡人居多。
  • 心理學:做好這3件事,你才能與父母真正「和解」
    同時,還有一些孩子長大後,在回顧自己的成長過往後,意識到自己並不認同父母,甚至怨恨父母,不想再做他們的孩子。其實,無論是對父母的負面影響產生抱怨,還是那種對父母憎恨的極端想法,這些都是孩子們要做的課題,即與父母「和解」。那麼,怎麼做好「和解」這件事呢?今天的文章,我就從三個方面來具體說說。
  • 父母做好這4件事,對孩子的一生都有益
    因此,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父母就要提高自身的素質,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行使好自己做家長的職責。今天,有幸在網上看到曽仕強教授講的「家庭教育」視頻,覺得每一句話都講得特別有道理。在此,分享其中的一段給大家。
  • 照顧「年老的泰迪」,想讓它長壽,只能做好這6件事!
    但它終有老的一天,想好好照顧「年老的泰迪」,讓它長壽,主人只能做好這6件事!05等待那一天的到來雖然泰迪離開這件事,讓很多主人不能接受,但這是我們無法控制的。主人能做的,就是多陪伴狗狗,放寬心,等待那一天的到來,以後再想起這段美好的時光,都是會微笑的!
  • 如果你感覺現在很煩,想辭職了,手裡也沒有錢,就做好這幾件事
    很多人月薪幾千,每天上班很煩還很累,付出的和收入差距太大,很迷茫,想辭職。也有一些人很乾脆,「直接辭職,一天都忍受不了了,我不相信,我這輩子就那麼窮」。抱怨誰都會,但是生活是不是還得繼續,你辭職以後去做什麼?創業還是繼續找工作?
  • 想提高為人處事的能力,做好這三件事是關鍵
    要想獲得成功,擁有一個圓滿、完美的人生,不僅僅是要靠自己努力頑強拼搏、艱苦奮鬥,成功也與自己與人交流交往,為人處事息息相關。而如何與人相處,懂不懂得與人相處之道,這也屬於個人的能力之一。相處之道也包含著語言表達能力,語言是把雙刃劍。我們都聽過「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句話。就是說足夠聰明的語言,可以是和煦的春風,也可以是傷人的利刃。
  • 結婚後才明白的道理:若想婚姻幸福,必須做好五件事
    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在一起時間久了,尤其是結婚後,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這些不美好的一面終將會暴露出來。柴米油鹽醬醋茶,在面對生活的瑣碎與壓力時,男人可能不再紳士,女人可能也不那麼的溫柔,彼此看到了對方的真實一面,或懶惰,或邋遢。所以,婚後明白的第一件事:學會接納對方的不完美,婚前睜大雙眼,婚後睜隻眼閉隻眼。
  • 難怪你的挽回遲遲不成功,做好這3件事才能讓前任主動回頭!
    ——難怪你的挽回遲遲不成功,做好這3件事才能讓前任主動回頭!相識容易相知難,相知容易相愛難,相愛容易相守難。身邊總有一些人,因為與伴侶三觀不合、相處太累等等原因而提出分手。被分手的人常常一頭霧水,想要挽回可又不知道該從哪裡下手,認為三觀不合就沒有挽回的餘地了。
  • 當你負債纍纍,快撐不下去了,請做好這三件事!(很重要)
    如果此刻的你,正經歷人生的低谷期,感到很迷茫,很難過,很累,但不管你有多難過,多累,你都不能放棄自己。人生,是自己和自己的較量,當你負債纍纍,快撐不下去了,請做好這三件事!當你能夠靜下心來,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再犯曾經犯過的錯誤,你的低谷,就可以穩住了,以後走的每一步,都將是進步,你的處境會慢慢變好。2、找回勇氣和信心,尋找出路,做好規劃,定好目標當你負債纍纍,你需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找回失去的勇氣和信心,這至關重要。
  • 如何長期堅持做好一件事?
    我很喜歡這段話:「大多數人都是在50~80分的範圍,打得頭破血流,當你把自己逼到120分的時候,會發現前面一片開闊,根本找不到對手。」而達到這種程度,說難也不難,就是像傻子一樣去堅持。今天黛西,就想跟大家分享下:如何長期堅持做好一件事。
  • 父母突發重病,即將去世,該怎麼辦?不想有遺憾,就做好這3件事
    父親今天檢查出肝癌晚期,我不能接受這樣的事實,他勞累一輩子,我都還沒來得及好好孝順,他人就快沒了。 看到媽媽偷偷地哭,我心如刀絞,父親到現在還沒有真的活明白,到現在還在為我擔心、為我的兩個兒子擔心,怕我負擔不起他們的生活,也怕他們給我帶來非常大的壓力。
  • 人到六十,做好這四件事,就可以放心的老去了
    這一生,誰也不願意帶著遺憾離開這個人世,一輩子說短不短說長不長,能夠活得心安理得,不虧不欠,有自己的尊嚴體面,才不枉來這人世走一遭。回首人生,有太多的生活的難,為生活奔波,為家庭盡責,生兒育女一輩子,養家餬口拼盡全力,等到一切完成任務,生命也就老了,能夠一切都有圓滿的結局,生命也就沒有多少遺憾了,人到六十,生命會漸行漸遠,一切都要有個了結,做好這四件事,就沒有後顧之憂了,可以放心的老去了。一、兒女成家立業的事。
  • 孩子出門不會交朋友,建議父母做好這3件事,變成社交小達人
    最近後臺有一位粉絲留言說,自家的孩子自從上了幼兒園突然發現不愛說話了,問他在學校的情況也是支支吾吾表達不清。直到有一次去學校接孩子,才發現自己的寶寶是獨自走出學校門的,而其他的孩子都是結伴而行。寶媽對於自家的孩子,不會交友這件事,可謂是異常的困擾。
  • 窮人家的孩子,之所以很難有出息,是因為父母沒懂這「3個道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過,在生活中,很多窮人家庭的孩子,長大以後大多難有大出息呢?或許有的人會說,這是因為家庭資源不一樣,富人家庭的孩子,從小就接受各種補習教育。誠然,這是其中一部分原因,但不是全部。而窮人家的孩子,之所以很難有出息,是因為父母沒懂這「3個道理」:1.學習很重要毫不誇張地說,學習是大部分窮人孩子改變自己命運最好的途徑。但有的父母,卻偏偏不懂得這樣的道理,認為孩子學習沒用,尤其是女兒,以後早晚要嫁人的,讀太多書就是浪費錢。
  • 父親167cm,母親156cm,兒子長到183cm,父母分享:只因做好3件事
    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的身高和遺傳因素有關,這確實是有科學道理的,但是對於孩子的身高問題,很多事情都不是絕對的,有些父母身高很高,孩子卻沒能遺傳他們的身高,相反的,有些父母身高不高,孩子卻長得非常高。但後天因素中有個非常關鍵的因素,那就是孩子的脾胃健康,倘若孩子脾胃虛弱,就會導致身體吸收不到營養,造成個頭矮小、體弱多病的現象,父母的身高再高也不管用。
  • 初中最後一年,學生想逆襲「中考」,需做好三件事,缺一不可
    如果初中生適應較慢,又錯過了初二鞏固的好時機,直到初三這一年才意識到學習很重要,希望把握住有限的時間去逆襲。 對於這部分學生來說,大家還會有逆襲中考的機會嗎? 想必,這是許多同學期待知道的事情,畢竟中考是篩選性質,決定了大家接下來幾年的學習走向,在某種程度上,還決定著同學們將來的人生方向。
  • 道理明白的不少,為什麼還是不成功,因為你只是懂了道理
    這是我見過的最可靠的答案。聽了很多道理,但還是過不好日子。人們經常談論這句話。事實上,紙上談兵容易,但不採取行動,一切也是徒勞,如果我們想過上好日子,我們必須做出改變。也許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很多道理你懂,但是做不到,雖然你懂,但是你很難說服自己去行動。其實,生活中有很多看似簡單的原則,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問題、解答疑惑,讓我們走出困惑的困境。明白了真相就明白了,只有這些原則,吸取經驗教訓,行動起來,這樣你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對嗎?
  • 韓國人人都是「少女臉」,她們是怎麼保養的?做好這3件事就夠了
    說到韓國人,很多人第一時間想的就是,她們的皮膚真好。是啊,大家看韓國女星就知道了,不管是老一輩的李英愛、宋慧喬,還是年輕一輩的iu,雪莉,個個都是乾淨白嫩的少女臉。之前很多人都懷疑只有韓國女星皮膚好,因為我們唯一能見到的韓國人,也就是韓國女星,但在韓國留學的人都說,他們在大街上隨便拉個女生,都是妥妥的少女臉,皮膚白嫩乾淨,這就說明,在韓國,人人都是少女臉。那她們平時到底是怎麼保養的?其實,她們平時只將這3件事做好了,你要是能做到,你也能養出少女臉。
  • 冬天饅頭難做好?牢記「3個竅門」,發麵成功,饅頭暄軟又有嚼勁
    導語:冬天饅頭難做好?牢記「3個竅門」,發麵成功,饅頭暄軟又有嚼勁冬天,很多人喜歡吃燉菜,再搭配饅頭當主食,這樣吃一頓最實在,從小到大我也愛這麼吃。吃饅頭,有時候出去買現成的,有時候自己做,買現成的雖然方便,但經過對比,還是自己做的香,口感最好,饅頭暄軟又有嚼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