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門不會交朋友,建議父母做好這3件事,變成社交小達人

2020-12-24 愛呢寶貝丫

最近後臺有一位粉絲留言說,自家的孩子自從上了幼兒園突然發現不愛說話了,問他在學校的情況也是支支吾吾表達不清。直到有一次去學校接孩子,才發現自己的寶寶是獨自走出學校門的,而其他的孩子都是結伴而行。寶媽對於自家的孩子,不會交友這件事,可謂是異常的困擾。

孩子不愛說話

其實寶貝想說,咱家的孩子剛開始也是這樣的。尤其是看到生人,如果你跟他過於親近,還會哇哇大哭,簡直就是不會交友。那麼對於這樣的情況,我們如何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寶貝建議做好這3件事。

朋友之間一起玩耍

01培養興趣

說到培養興趣,想必很多寶媽都非常的熟悉,但是如何在寶寶身上去實踐,這又給很多人出了難題。其實這需要家長對於孩子更多的關注,發現孩子對哪些事情感興趣,這時家長只需要輕輕的推一把,你就會發現孩子已經能夠邁出成功的一步。

各種各樣的興趣都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信,也讓他會有更多的談資。孩子出門不敢說話,往往是自己肚子裡沒貨,也沒有過多的見識,這就會讓他跟其他的孩子相比,不知道該說什麼,別人說的內容他也不能融入進去或者是不明白。

培養興趣

02變著花樣玩

孩子在小時候學習的方式往往就是玩耍,所以家長帶著孩子變著花樣玩,往往比他自己玩起來會更有意義,同時也可以讓孩子學會如何跟別人交流表達自己的情緒。比如帶孩子旅遊,陪同孩子一起去公園,或者孩子去博物館科學宮這樣的地方。

這樣的環境當中,孩子不僅可以玩到自己從來沒有見過的東西,其次還能夠發現,其他人在這樣的環境裡都是如何去挽手或者與人交流的,當孩子經常處於這種多人群的環境裡,他們的社交能力自然也就變高了。

變著花樣玩

03經常參加體育活動

在成年人的世界裡都知道保持健身或者經常去參加某項體育運動,這都是他們結交好朋友的機會,對於孩子來說也未嘗不是呢。

如果是小男孩,我們可以帶著孩子去玩滑板,溜冰,踢足球等等,如果是女孩子可以去下下象棋,跳跳舞,打打羽毛球等。這些都是多人共同完成的體育活動,這樣他們才交的朋友也能更多。

經常參加體育活動

其實孩子不敢跟別人交流,或者不會交朋友,是因為他們缺少融入社交的工具,通過以上這件事情可以讓孩子自己的經歷分享給別的同學,這樣有了談資,自然也就知道如何和別人溝通交流,這些興趣愛好還可以幫助孩子接納自己的不完美的一面。如果某項活動輸了,而在另一項比賽當中又可以奪魁。這樣的讓孩子自信心不斷增強。

孩子之間交流

幫助孩子找到自己擅長喜愛的事情,將會成為他一生的財富。關注寶貝,帶你了解更多育兒知識。

相關焦點

  •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3件事,比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更管用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3件事,比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更管用教育資源必須要前傾,並且要往下沉,優秀資源,我們希望能夠更多放在幼兒園、小學和中學。——馬雲馬雲說的這句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當時還不太理解,為何要注重幼兒園階段的教育,直到我當媽之後才了解到,3~6歲對於孩子的人生來講是多麼的重要,所以從孩子4歲開始,父母就要多花時間對孩子進行教育。
  • 孩子不會「交朋友」怎麼辦?糕媽建議從這件小事開始
    我們的後臺留言裡,總有很多媽媽焦慮孩子內向、膽小,害怕交不到朋友,擔心孩子長大了也不自信。
  • 「哭窮」的父母最差勁,培養孩子的金錢觀,家長應做好這3件事
    培養孩子不僅是智商和情商的結合,孩子的金錢觀念也很重要。因為這影響了孩子以後處理事情和處理性格關係的模式;決定了孩子為人處事的思維高度。現在的孩子生活在一個好得多的經濟環境裡,很多孩子從小衣食無憂,真的比父母不滿足於零食或保暖衣物的情況好很多。同時,很多家長也注意到,要重視和培養孩子的金錢觀念。否則,孩子很可能變得奢侈或非常吝嗇。
  • 孩子想要朋友,卻不敢主動交朋友,父母該如何培養兒童社交能力?
    這可急壞了糯寶媽媽,再一想到明年孩子就要上幼兒園了,也不知道她能否適應幼兒園裡的生活,她這個老母親就更加焦慮了。那麼,父母到底該如何引導孩子交朋友呢?01.想要讓孩子可以順利地融入幼兒園集體生活,不再為交朋友而膽怯,就需要父母抓住孩子3-4歲間的社交敏感期02. 兩招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糯寶正處於3-4歲的兒童人際交往敏感期,她渴望朋友,卻又不知道該怎麼去做,因此顯得無從下手。
  • 她關注 | 育兒實踐必修課:塑造社交小達人
    她關注 | 育兒實踐必修課:塑造社交小達人 2020-12-23 16: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孩子上幼兒園後,父母每天讓他做這3件事,將來上小學會很省心
    我個人認為與其浪費錢去報班,還不如在孩子上幼兒園後就開始做準備,每天讓他做這3件事,將來上小學會更省心。既然獨立是成長的一步,父母與孩子的緣分註定漸行漸遠,那我們真應該早點為孩子做準備。除了閱讀習慣以外,我認為通過故事培養孩子好品質,能夠為孩子上小學做好心理上的準備。
  • 心理學:做好這3件事,你才能與父母真正「和解」
    當然,我們要承認,有些父母確實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產生了很多負面影響,比如,因為父母的忽視,孩子形成了自卑性格,不敢拒絕別人,人際關係應對不好;父母的強勢,讓孩子形成謹小慎微的性格,做事畏首畏尾,工作總是做不好;等等,總之就是,父母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讓孩子成人後內心一直有個「我不夠好,我不值得被愛」的小孩。
  • 孩子識字別「硬背」,每天做好這3件事,輕鬆增大孩子識字量
    在孩子一生的學習生涯中,早期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做好了早期教育可以讓孩子比同齡人學會的更多、更聰明,早早地就贏在起跑線上。許多家長抱著這樣的想法,早早地就開始教孩子識字。但是由於家長是盲目的,缺少方法,所以只是逼著孩子硬背,不僅沒什麼學習成效,還弄得孩子苦不堪言。父母想對孩子進行漢字啟蒙教育,首先要弄懂漢字的重要性。
  • 過來人給你的婚前建議,這10件事,件件都要先做好準備
    3、結婚是兩個家族的事不要以為你愛我我愛你就能結婚了。結婚從來都不是兩個人的事情,而是兩個家族動輒幾十號人的事情。即使你們都不是名門望族,但誰還沒幾個親戚?要做好結婚之後讓兩個家族互相認識接洽和融入的準備,還要有各種婚後家庭社交場合應變的技巧。除非你準備跟兩個家族的親戚都老死不相往來。
  • 孩子蠻橫、愛發脾氣、不聽話,是家長這件事沒做好 | 團購
    不能因為你是小孩,沒有道理把別人的東西,變成你的。」這就是在對孩子「邊界感」的提醒。「社交邊界感」在我們日常社交中,很重要,在小朋友的圈子,也是一樣的。沒有界限感的孩子,不懂得「我的」和「別人的」,不理解社交,社交能力差就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說:喜歡我行我素,逆反不聽話;跟家人大喊大叫;不會分享,不受其他小朋友喜歡;被欺負,融入不進小朋友群體;……相反,從小幫孩子建立好社交界限感,幫助他們理解人與人之間良好的社交方式的孩子,更有自主意識,不容易被人欺負,也更容易在小朋友的小圈子裡
  • 父母做好這4件事,對孩子的一生都有益
    孩子處於嬰兒時期,吃喝拉撒穿都得由大人來做;孩子3歲上了幼兒園,吃飯穿衣上衛生間,可以鼓勵孩子學著做,其他事情還得由父母做;孩子7歲讀了小學,三年級之前,其學習習慣的培養仍需要家長來幫助完成。有些父母,在子女上一年級的時候,就放手不管了,孩子讀書、寫作業、收拾書包等統統不過問,還美其名曰「放養」,這是一種偷懶的做法。
  • 可能是這3件事沒有做好,尤其是第3件
    可能是這3件事沒有做好,尤其是第3件很多帶過娃的青年爸媽都不願意回憶孩子小時候入睡的問題,因為很多孩子在小的時候是很難入睡的,而新手爸媽對於哄孩子睡覺又不是十分的擅長,所以就會出現大人和孩子一樣的疲憊,白天精神不好,晚上又不想睡覺。對於這個問題,有的家庭就表示從來也不存在,因為他們的孩子晚上到點就睡覺,白天起來也是神氣活現的,精神狀態非常好。
  • 孩子膽小、害羞、不合群,責任在家長,孩子社交能力如何培養?
    孩子不喜歡社交,問題可能出在家長孩子喜歡模仿,而家長就是孩子最好的模仿對象,父母自然成為了孩子的第一任社交老師,孩子不愛社交,很可能是我們自己出現了問題。1、家長本身不喜歡和人打交道,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很少和其他家長交流溝通。
  • 孩子玩手機上癮?父母做到這3件事,孩子會放下手機不玩遊戲
    但是父母最初越懶得費心,孩子以後就越不省心。01成年人的日常生活離不開手機,出門什麼不帶都可以,但是手機絕不能離身。孩子們不論年紀也開始接觸手機了。年幼的要用手機聽兒歌、看動畫、做啟蒙。上學之後,孩子的作業要發在家長群裡,聯繫同學要用微信QQ,上網課也需要手機和電腦的配合。
  • 結紮這件事,是男人做好還是女人做好?扎完了會有什麼後遺症嗎?
    隨著政策的開放,二胎成了很多人計劃中的事情,不少生了一個孩子的父母,打算在養育另一個孩子,但也有一些人覺得一個孩子就夠了,甚至有一些不婚主義的人覺得,孩子的出現會影響到夫妻之間的感情,孩子還是不生比較好。
  • 孩子不是天生「不會說」!父母做到這3點,孩子表達力強,更樂觀
    一般表達能力強的孩子很活潑,且能擔任班幹部之類的,更喜歡交朋友,自信心特別的好,而有些「嘴笨」的孩子不僅內向,而且不會表達自己所想,甚至發現誤會的時候,說也說不清,容易被誤解之類的,時間一長,孩子的自信心就會愛到打擊。一、孩子不是天生「不會說」!
  •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多半與家長的這3個行為有關!
    窩裡橫的孩子,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常常會表現出膽怯。這是因為家長沒有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反而越俎代庖,「替」孩子社交。這種做法看似解決了問題,實際上卻造成了孩子社交能力的缺失。窩裡橫的孩子,父母也需要反思晨媽常常說:「家長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家長的影子。」窩裡橫的孩子,父母也需要反思,看看自身有沒有一些「壞毛病」。
  • 醫生建議:平時做好3件事,胃可能會「感激你」
    」可能很多人都會經歷這樣的情況,在早期,如果胃部有輕微的疼痛,就不會去關注,然後演變成嚴重的胃病,就會成為生活中的一大煩惱,對大多數人的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如何養胃逐漸成為一個被廣泛重視的問題。那麼,如何注意胃的保養呢?讓我們一起看看。
  • 父母突發重病,即將去世,該怎麼辦?不想有遺憾,就做好這3件事
    我們跟死亡的關係,是在我們的父母逐漸離開的時候,開始直面它。 大多時候,父母就像我們的外殼、我們的保護殼,使得我們不會直接跟死亡正面交鋒。 但當親人離開的時候,我們只能直接面對。 所以,我完全理解故事裡這個男人複雜的感受——害怕、恐懼、悲傷、遺憾等等。
  • 越沒錢,越不要著急掙錢,先做好這3件事,早晚變成有錢人
    越沒錢,越不要著急掙錢,先做好這3件事,早晚變成有錢人每個人的生活都不是一條筆直平實的康莊大道,而是一條蜿蜒曲折的小徑,想要在這上面走好,就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在這條路上也會有高有低,在低谷的時候,我們可能會窮得十分拮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