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蠻橫、愛發脾氣、不聽話,是家長這件事沒做好 | 團購

2021-03-05 愛繪本

許多家長發現,孩子在家裡蠻橫,什麼都得他說了算,去幼兒園還愛搶別人玩具。

也有孩子則相反,自己的玩具被搶了,只會大哭;一到外面和小朋友一起玩就「慫」了,膽小不敢說話,被欺負了只會哭。

這些現象,都是孩子缺乏社交邊界感。

什麼是「邊界感」?

之前在一檔節目裡,看到戚薇分享自己跟女兒的一段經歷:

女兒Lucky愛臭美,搶了媽媽的裙子,說是自己的。戚薇對女兒說:「這個東西是我的。不能因為你是小孩,沒有道理把別人的東西,變成你的。」這就是在對孩子「邊界感」的提醒。


「社交邊界感」在我們日常社交中,很重要,在小朋友的圈子,也是一樣的。

沒有界限感的孩子,不懂得「我的」和「別人的」,不理解社交,社交能力差就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說:

喜歡我行我素,逆反不聽話;
跟家人大喊大叫;
不會分享,不受其他小朋友喜歡;
被欺負,融入不進小朋友群體;
……相反,從小幫孩子建立好社交界限感,幫助他們理解人與人之間良好的社交方式的孩子,更有自主意識,不容易被人欺負,也更容易在小朋友的小圈子裡,被大家喜歡。

而且對於家長們來說,培養要趁早,越早培養越容易養成好性格,讓孩子受用無窮。我一直覺得,父母給孩子的教育底線:是幫助孩子樹立最起碼的邊界感。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專家李玫瑾教授曾說過:3-6歲時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此時孩子出現一些問題家長不盡心管教,那麼孩子12歲之後,父母的話就是垃圾,他聽不進去。

我最近遇到一套繪本,真心眼前一亮!強烈推薦給大家!她是一套專為3-6歲以及低年級孩子培養社交邊界感的高品質繪本:

《別摸我頭髮:兒童社交邊界感培養繪本》
全彩6冊

橫掃15項國際繪本獎項 作者聯袂創作

長按圖片自動識別二維碼

首先這個題材,確實是每個孩子都需要培養的,而市面上,專門給孩子培養社交邊界,培養社交能力的這麼優秀的繪本,少之又少。

這套書又是橫掃15項國際繪本獎項作者聯袂創作。品質特別好。

果然,拿給我家優優讀,她愛得不行。已連續一周每晚都要看這套書!

我倆也經常就裡面的小故事,聊聊平時她在幼兒園的「交朋友」的狀況。最近確實發現不少她平時的小問題。

《別摸我頭髮》系列,用6個暖心有趣的故事,教孩子學會拒絕、學會接受被拒絕、學會面對「強者」、學會接納不同、學會愛自己、學會做自己、學會保護自己。一點點去理解社交,感知人際交往這件事。

我在「媽媽群」裡,提前讓十幾位媽媽們,也帶孩子讀了《別摸我頭髮》系列。口碑很好,收到很多讚美。


媽媽群真實評價

口碑好在意料之中。因為已經有很多媒體,讚美過這套書啦。《紐約時報》《出版人周刊》《科克斯評論》等都給予過高度評價:

情商繪本的確很多,明確提出社交「邊界感」能力培養的高品質繪本卻少見。

讓孩子從小養成好性格,培養好的社交能力,能讓他從上幼兒園,到走入社會,都擁有好人緣,少走很多彎路。

這次開團價格也很美麗,《別摸我頭髮》系列全彩6冊,原價128元這次趕上特惠價,只需68元,相當於每本只十元多錢,就能得到這套能讀好久的優質繪本啦!

特別划算!點擊下圖,就可以下單哦~

長按圖片自動識別二維碼

一套「不走尋常路」的繪本
讓每個孩子不怕拒絕,自信滿滿

如何擁有良好的社交關係?太難了。(成人都有此問題好麼)

這套《別摸我頭髮》系列的小故事裡,孩子平時社交遇到的那些小問題,都有了:關於拒絕、關於自我、關於責任、關於分享……

上周末加班到家精疲力竭的我,和孩子看完這套書,被瞬間治癒。(這裡面的經典小形象,孩子似乎都快能背了)比如,其中一本繪本《我說了算》裡面的故事:

優優說弗洛斯就是樓下小哥哥,那優優在書中是誰呢?她就是彼得。

弗洛斯是誰?是遊樂場的老大。為什麼?弗洛斯說:因為我就住在遊樂場隔壁。這就是兒童心理,成人的世界裡,「成為老大」的理由可不是這樣。

可有一天,遊樂場來了一位小男孩,他叫彼得。他就沒有聽弗洛斯的話。

「大家都在等著彼得哭」。(有沒有一點魯迅的味道:強者怯懦,揮刀向更強者,弱者怯懦,卻揮刀向更弱者)面對大叫的弗洛斯,彼得平靜地說:我想去哪裡玩,就去哪裡玩。

《我說了算》內頁圖,弗洛斯說出的文字排版真用心了

操場小霸王弗洛斯被挑戰了?!後續故事還有反轉。

優優看完這本書,又被我問:如果樓下哥哥不跟你玩,怎麼辦?優優答:那我就自己玩,他可能還會找我來玩的。

老母親我內心OS:嗯,有好玩的事兒,自然有人會來一起玩。這就是「你若盛開,蝴蝶自來」兒童版呀。

自信,有自我,懂得社交邊界的孩子,才不會隨波逐流,擔心別人不會跟自己玩的事情。畢竟,有自信的孩子,不怕沒人一起玩兒。

這套書就是用這樣一個又一個有深意的小故事,一點點啟發孩子。

長按圖片自動識別二維碼


一套真正懂孩子的繪本
說出了孩子的心聲
讓孩子學會傾訴和傾聽

《麥克斯總是很擔心》是一本說出了很多孩子內心小揪揪的書。

有的內容還會讓成人看了都「臉紅」。我們的確都該停下來、蹲下來、慢下來,一起看看孩子的世界。

麥克斯的擔心太多了:擔心別人不喜歡他,也擔心別人太喜歡他。害怕穿多、不敢自己睡覺、不敢自己洗澡、怕老師認為自己不聰明。

這些擔心,太真實了。

他不知道怎麼辦,他不敢告訴爸爸媽媽。他覺得爸爸媽媽太忙了。

原來其實不是麥克斯不敢說,是他覺得爸爸媽媽太忙了,所以不能說啊。

這理由,又真實又扎心啊。

麥克斯的擔心真的太多了。

可總有「人」能幫助麥克斯走出「擔心困境」,ta是誰呢?(不劇透)

看完這本,學到妙招:用泡泡遊戲把問題都戳破!

遊戲力MAX啊。(仔細看這本書的圖畫,會發現這還是一本非常適合二胎家庭的書) 

還有像在向《溫妮女巫》致敬的《別摸我頭髮》,讓孩子懂得拒絕。

常有人言:惹不起的事兒,躲得起。可真躲得起嗎?更多時候,只有直面才可解決問題。

這本圖畫想像力爆棚,每一頁都有小關聯,讓孩子拿起就放不下。

這一頁藏了很多細節,寥寥5個字:我決定回家。

看完全書,返回來再看,會覺得這5個字太有力量了!

還有《大象禁止入內》:

往小了說,講的是「被拒絕也沒關係。」往大了說,講的是如何突破「約定俗成」的規矩。守住邊界感,絕不是築護城池,故步自封。

自信的孩子,不怕拒絕。自信的孩子,更能吸引小夥伴。

還有《北極熊流浪記》:學會換位思考。授人玫瑰手有餘香。

可更高級的「邊界感」,是懂得有所為,而有所為不為。(一般繪本真到不了這高度啊)

這像極了我們的現實世界。長頸鹿拒絕了北極熊,北極熊會怎樣?

《兩隻小怪物》則在說:勇敢做自己吧。

正像榮格的一句話:人們常對自己的個性無知,人們需要通過他人認識自己

好的友誼,能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大獎作者加持 名社出品
給孩子優質閱讀體驗

繪本之美絕不僅限於圖美。

一個繪本出版團隊的成熟:繪者、文字作者、編輯、印廠等完整鏈路的默契,需要多年時間、實戰磨合。所以好的繪本請珍惜。

梅子涵曾說:感受、欣賞圖畫的能力也是一個人的智慧和素質,這就像經常去美術館的人,去博物館甚至是羅浮宮的人會有很優雅的心情,有與平俗保持距離的目光一樣。這的確是一種需要從小開始養育的涵養。

所以什麼樣的書能入選中信出版社「大師繪本花園」書系呢?

繪本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和極有限的篇幅裡抓住孩子的眼睛、激發孩子想像力、滿足孩子好奇心。所以,對於中信出版社而言,引進好書也是慎之又慎。

這套書的創作者都是深諳孩子心理的作家,插畫師也享譽國際。

或歡樂搞笑、或優美浪漫,每一本故事用孩子喜歡的插圖展現,更有助於他們閱讀故事。例如《禁止大象進入》版權已售出11個國家,受到全世界小朋友的喜愛。

柳泰雲是《大象禁止入內》的圖畫作者,她曾憑藉《有一個寶貝》獲得2014年《紐約時報》十佳繪本獎。

柳泰雲

《兩隻小怪獸》的作者溫蒂•麥杜爾根,是英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她憑藉《衣櫥裡的一隻母雞》獲得約翰勞倫斯獎(the John C. Laurence award )。

溫蒂•麥杜爾根

《我說了算》作者山姆•亞瑟,是英國著名繪本作家,作品曾列為凱特·格林威獎和紅房子童書獎,以及水石獎。他的作品版權售出十多個國家。

山姆•亞瑟 

《別摸我頭髮!》的作者夏瑞·米勒,憑藉此書獲得了「美國圖書館協會最值得關注的圖書」(ALA Children's Notable Book)「美國銀行街兒童圖書最佳選擇獎」(CCBC Choices 2019)等等。

兒童教育專家珍妮特·蘭斯伯說:「孩子對邊界的需要,有如在黑暗中駕車過橋。如果橋兩邊沒有欄杆,他們只能慢慢試探性地通過;但如果兩邊有欄杆,他們就可以輕鬆自信地駕車通過。」

用一套《別摸我頭髮:兒童社交邊界感培養繪本》,作為孩子成長的指明燈。讓孩子通過一套經典好書安全地體驗「邊界感」,勝過在外摸爬滾打。

當我們放手讓他們走出去時,他們也可清晰地知道:我是我,他是他。能有所為,敢所不為。

每個孩子都一樣,只是好的閱讀,能讓孩子能有更豐富的人生體驗,也就能更大氣。他們會很明確地知道自己的職責,更有責任感,在人與人相處中,也會更從容、更自信。

用這套書開始社交「邊界感」能力培養,是孩子莫大幸福,成人也是。

另外,這套書性價比還很高。《別摸我頭髮》系列全彩6冊,原價128元這次趕上特惠價,只需68元,相當於每本只十元多錢,就能得到這套能讀好久的優質繪本啦!

特別划算!點擊下圖,就可以下單哦~

相關焦點

  • 14歲-18歲危險的青春叛逆期,家長做好這3件事,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孩子找我要錢的次數越來越做,今天要50,明天要一百,說要買文具、買書,但也沒看到他買回來的東西,問他吧,他還不耐煩,傷腦筋得很!」「孩子現在學會撒謊了,不知道他哪句話是真的,哪句話是假的,怕冤枉了他,傷他心,又怕被他欺騙,自己傷心。」......
  • 孩子哭鬧任性不聽話,愚蠢的家長打罵孩子,聰明的家長說這三句話
    可慧慧壓根不聽,非要鬧著穿這件棉襖。媽媽生氣地拍了拍慧慧的屁股:「你這孩子一點也不聽話!」慧慧挨打後,更是大哭大鬧。媽媽無助地看著她,不知道究竟如何是好。這個時候爸爸來了,了解完事情的來龍去脈後,抱著慧慧說:「爸爸知道你不能穿這個可愛的小棉襖很難過。」
  • 孩子太難教?做好這三件事,不吼不叫讓孩子乖乖聽話
    前一段時間,網上一直流傳著各種神奇的視頻,都是關於家長輔導孩子的畫面,在視頻裡幾乎每一位父母都被自己的孩子氣到內傷,但沒辦法,孩子還是自己的孩子,再笨也得教。孩子真的那麼難教嗎?其實家長沒有抓住其中的方法。
  • 孩子脾氣大,家長不要只顧批評,學會這三招輕鬆應對孩子叛逆期
    青春期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這時孩子的身體各項指標都處於急速發育的階段,孩子的性格大多都暴躁易怒,一點小事就能跟父母大呼小叫。其實並不只是因為孩子不聽話,是因為孩子到了叛逆期,家長一定要及時跟孩子溝通,否則孩子心理很容易受到影響。
  • 家長的哪些行為可能導致孩子形成懦弱的性格?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一生的老師,他們對孩子的一生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具體地說,父母下列行為極有可能使孩子形成懦弱的性格:第一,一動不動地發脾氣。有些父母特別愛發脾氣,只要孩子做了不該做的事,就會大發脾氣,把孩子訓斥得一塌糊塗。
  • 媽媽越能「忍」3件事,養出的孩子越自律
    要想讓孩子真正改變,媽媽們要做的無非就是忍讓!媽媽們越能「忍」3件事,養出來的孩子就越自律,長大之後就更容易成功。 越能忍3件事,孩子越自律 1、忍住不發脾氣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越不聽話,我們就越想打罵孩子,越看他們越來氣
  • 李玫瑾:孩子青春期太重要,這5件事家長定要做(別讓自己後悔)
    孩子在12-13歲以前,沒有太大的自我意識,這個時候你讓他幹什麼他就會幹什麼,他會順從你的安排。但是過了這個時期以後,他開始不聽話,因為他覺得自己已經長大成人了,有了自己獨立的思想,也該得到應有的尊重。
  • 醫生提醒:孩子身高進入「猛增期」,家長做好這2件事,孩子猛躥8公分
    家裡有小孩的家長們就連忙問王奶奶小剛長高的秘訣,王奶奶說是因為他父母帶著小剛去醫院檢查,之前小剛一直不長個就是因為身體缺鈣,醫生說孩子要長個他的身體是有反映的,作家長的要注意進入孩子身高增高進入「猛增期」的表現,及時幫助孩子補充鈣質,能讓孩子長高個。
  •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3件事,比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更管用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3件事,比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更管用教育資源必須要前傾,並且要往下沉,優秀資源,我們希望能夠更多放在幼兒園、小學和中學。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把這3件事做好,勝過給娃報10個興趣班2019年馬雲在「重回課堂」當中說過這樣一句話:「教育孩子一定要培養他的3商3力」所謂3商就是:情商、智商、逆商;
  • 兩歲寶寶處於「叛逆期」,脾氣大不聽話,這幾招比喊破喉嚨還管事
    撫養孩子長大的艱辛與職責,只有父母自身能體會到,尤其是孩子處於叛逆期的時候。寶寶兩歲的時候,家長就會發現帶孩子這件事情就變的忙碌起來。孩子在這個年齡總是要拒絕別的幫忙,凡事都要按照自己的規矩來,這時候不禁讓許多寶媽都感到煩惱。
  • 2018年,家長最該帶孩子做的8件事,做到了孩子新年肯定大變樣!
    大人們總是很忙,經常會因為沒時間而忽視孩子的心思。如果不做好溝通工作的話,勢必會和孩子越走越遠。新的一年,爸爸媽媽可以經常和孩子們聊聊天,跟孩子說說自己工作上的事,聽孩子說說他們學校裡發生的事。和孩子一起運動的意義並不在於要培養孩子的體育才能,而是讓孩子有機會到室外鍛鍊,讓孩子有一個快樂健康的童年,讓他們養成良好的鍛鍊習慣,為他們今後的人生打下基礎。家長對運動的理解和參與,對孩子的影響很大。
  • 文墨軒練字:孩子不聽話怎麼辦?
    對於孩子因為認識水平低,無心的不聽話可以諒解。如,太淘氣了,一眼沒看牢,他就把我的化妝品、牙膏擠到牆上「刷牆」,把摩絲噴滿房間,說是「下大雪」、孩子不知道這是不應該的。他是一個充滿創意並敢於嘗試的孩子,千萬不要罵他,否則你可能扼殺了一個小發明他對探索自然感興趣。請為他提供各種顏料,讓他混合,觀察變化,並提供豐富的科普讀物。孩子認識提高了也就不胡鬧了。
  • 孩子總是不聽話?那是你沒有做好這兩點!
    在執行規則這件事上,最讓人頭疼的就是小鬧姐。在我們家,常態經常是這樣的:作為一名忙碌的主婦,我晚上安頓好兩個小朋友,就要匆匆忙忙地催促姐姐洗澡睡覺。有一天,房間裡突然很安靜。被我安排去收拾書包的小鬧姐突然沒了聲音。
  • 孩子特別愛發脾氣,父母該怎麼辦?巧用「冷靜角」幫孩子管理情緒
    孩子總喜歡哭鬧,了解原因才好對症下藥第一,可能是因為父母太過溺愛孩子其實關於孩子愛發脾氣這件事情,有不少的家長在親子群交流的時候,都曾經反饋過,但是其中卻很少有家長會採取非常嚴厲的方式去對待孩子,甚至有些家長不僅不指出孩子的問題,
  • 寶寶長牙期,家長做好這4件事,讓他牙齒健康又美觀!
    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發育規律,家長不能有拔苗助長的心思,因這會嚴重擾亂他們的生長。在長牙這件事上,並沒有明確的時間規定,所以說家長也用著急。只要確保寶寶的身體發育正常,畢竟身體健康最為重要。
  • 感覺孩子越來越難養,學習拖拖拉拉、不用心,家長應該怎麼辦?
    感覺孩子越來越難養,學習拖拖拉拉、不用心,遇到一點問題,或者稍微批評一句,他就發脾氣發半天,或者坐在寫字檯前也別彆扭扭心不在學習上,時間都給耽誤了,導致晚上睡得晚,早上起不來。我看過一些教育文章,知道打孩子、吼孩子很不好,但是我不吼他,他更是不動,總不能不管他,讓他放任自流吧。我每天心情都不好,孩子也是,很想改變,但是不知道該怎麼辦?
  • 孩子哭鬧沒完沒了,家長做好這幾點,讓孩子變得乖巧起來
    文/荔枝育兒日記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家長要注意溝通方式。相信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特別乖巧的,而且聽家長話,特別不喜歡他們在生活當中和自己大吵大鬧。但是有的時候孩子,可能就是因為情緒,或者做事情的時候不知道如何表達,從而出現了大吵大鬧。當孩子出現哭鬧不止的時候,家長與其採取強制的方法進行制止,不如把這幾招掌握在自己手裡面,應對孩子哭鬧沒有任何問題的。
  • 孩子不聽話,家長與其打罵,倒不如嘗試一下「阿倫森效應」育兒
    如果說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最讓我們頭疼的事情是什麼,那肯定就是孩子不聽話了。有些父母發現不論用怎樣的手段,孩子都沒有辦法達成聽話這一點,因為此事父母覺得尤為燒腦。張先生的兒子在小的時候就比較調皮,以至於在上小學的時候,張先生不斷的告訴孩子不要去惹事。可是沒過多久,孩子就因為在學校裡跟其他的小朋友打架被找了家長。
  • 你的孩子為什麼不聽話?
    周末,我和閨蜜帶著孩子們到附近公園的沙灘上玩,孩子們很興奮,拿著小沙鏟子四處鏟,一會堆個小沙丘,一會挖個小坑的,玩得不亦樂乎。不知道是哪位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揚沙,便大喊了一聲:「寶寶,不要把沙子揚起來。」這下可好了,幾個小孩接二連三地把沙子往天上拋,弄得小臉、衣服、鞋子裡到處是沙子,還樂呵呵地笑個不停。
  • 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一定要做到這八件事!別讓自己追悔莫及
    對於家長來說,孩子的青春期是最令人頭疼的一段時期。在這段時間內,你罵也不行,對孩子好也不行,總會受到孩子的強烈反感。千萬家長為此頭禿。難相處是一種問題,最重要的是,青春期對於孩子未來的性格影響很大。所以,青春期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十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