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好影視劇中的「工具人」?|劇作法

2020-12-19 影視獨舌

文/文朔朔

什麼是工具人?為達成某種目的而被當成工具使喚的人。影視劇中也有工具人,他們是單純為主角服務的配角,起到加強戲劇衝突的作用。

《安家》中房似錦的媽媽潘貴雨可謂是典型代表。只要她出現,立刻把獨立女性房似錦打回原型。隨之而來的是觀眾氣得不行,話題討論度持續走高,流量帶來的關注度又為收視添一把柴。

類似的角色還有很多。《歡樂頌》中樊勝美的媽媽劉美蘭,《完美關係》中邦尼的母親,《都挺好》中蘇明玉的舅舅一家……他們能量十足,攪得主人公六神無主。工具人好用,但不免有同質化現象,如何才能在影視劇中寫好「工具人」呢?

《安家》播出之後,很多觀眾就將潘貴雨和劉美蘭聯繫在一起,因為他們共同的做法就是「剝削女兒,貼補兒子」。「你趕緊給家裡寄點錢來。」更是掛在她們嘴邊的一句話。

從方式上來看,劉美蘭還會以偶爾嬌弱的姿態來死死巴住女兒樊勝美。潘貴雨則永遠盛氣凌人,手心朝上,給錢應該。難怪觀眾評價說,潘貴雨的出現「洗白」了劉美蘭,

歸根結底,作為工具人他們的作用是相似的。以潘貴雨的所作所為為例,53集的劇情中她重點出現五次,每一次都與主角產生直接衝突。

潘貴雨首次登場,只有一通電話的表演時間。卻將「穩準狠」三字決發揮到極致。上來就是「房四井你膽大了」,緊接著不接電話的罪名一安,對方氣勢上便落了下風,進而直奔主題,下最後通牒,索要100萬。活脫脫一個討債人。

第一次交鋒,房似錦以20萬穩住,卻也埋下後患。

這邊,房似錦剛跟同事的關係有所緩和,潘貴雨便突然而至,門店鬧完出租房鬧,哭天搶地、打地鋪,讓房似錦的面子和裡子都丟了。

極致的工具人構建出不同反響的母女關係,潘貴雨就是一顆不定時炸彈,危險係數高,何時爆炸,全看房似錦這臺ATM機吐錢痛不痛快。第三次交鋒是房似錦父親出車禍,潘貴雨順理成章地要錢。這是一次衝突爆發的小高潮,房似錦既要解決受害人家屬對爺爺的圍堵,又要把父親駕車肇事的案件解決。

在房似錦疲於應付的同時,徐文昌也沒閒著,經歷了前兩次的小試牛刀,他明白房似錦的痛點,亦有應對方案。叫來老同學為房似錦提供法律援助,給出解決問題的最優解,進而表露對房似錦的愛慕。一個操作,引發兩位主角聯動,前後配合,事件得以順利解決。

每次矛盾都會讓徐文昌和房似錦走得更近,畢竟工作上的互動只能增加彼此好感,而真正的困難才能推動兩顆心靠近。由此可見,潘貴雨作為工具人不僅是製造矛盾、增加戲劇看點,更大的影響在於引發連鎖反應。

到了第四次衝突時,隱瞞爺爺去世真相,妄圖繼續騙錢的潘貴雨暴露了。房似錦在爺爺出殯那天趕回老家,與潘貴雨當面對質,扯掉最後一層遮羞布。氣急敗壞的房家人作勢要找房似錦麻煩,陪同前來的徐文昌守護所愛。至此,工具人真正引發徐姑姑和房似錦聯動,兩位主角情感根基得以紮實。

說到這兒,不妨宕開一筆,回答兩個疑問。如果房似錦一次性付清了那100萬,是否就能消除後患?未交代的母女結局,是否是大團圓結局?

兩個問題可以合併回答,在最後一次衝突中得到答案。

潘貴雨病重,房似錦本能牴觸不想探望,畢竟再不和房家有任何瓜葛是她曾經立下的Flag。經由徐文昌勸導,房似錦還是去看了潘貴雨,只不過她躲在門外。直到徐文昌把兩萬塊錢的信封送到潘的面前,潘貴雨才起身,嘴裡依舊不饒人,說著「等我病好了,還能揍她」。兩個細節過後,房似錦轉身離去,我們知道,這次她徹底死心了。

潘貴雨的欲望房似錦永遠無法滿足。這是一個隱藏結局,它並不圓滿。但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潘貴雨作為工具人的本職工作完成了。

要想寫好工具人,其實更要想好人物為什麼要這樣做。

一心想要靠釣得金龜婿走上人生巔峰的樊勝美,極力裝點自己。卻被母親劉美蘭吐槽,「你哥給樊家生了個孫子,你呢?只有一堆衣服。」即使樊勝美的工作是外企資深人力資源,外表光鮮亮麗,卻難以蓋住家裡無底的漏洞。

歸根結底,是工具人要和主角產生什麼樣的價值衝突。比如一心求死的倒黴蛋準保遇上一個把他從死亡線上拉回來的人,想要獨立的女性卻怎麼都甩不開原生家庭的牽絆。簡而言之,主角越想幹什麼,就越得讓工具人跟他反著來。

回看家庭倫理劇流行的那段時間,麻辣婆婆和傲嬌兒媳之間的衝突不也是如此。媳婦是想要組成小家庭,而婆婆往往是想將兒子和兒媳掌握在上一輩的家庭當中,價值訴求不同,必然產生衝突。

影視作品中類似的傳統觀念衝突,往往能喚起觀眾較大共鳴,但這只是工具人的一種可能。更多情況下,我們更加熟悉「黑化」反派,他們天然承擔著「工具人」的重任。誰還沒有過被容嬤嬤毒針支配的恐懼呀。

主角決定了工具人的模樣,如果主角們的核心訴求都是為了擺脫原生家庭,工具人大抵逃不過潘貴雨、劉美蘭的模樣。時間一長,觀眾難免疲憊。與其一條路走到黑,把工具人寫得愈發扭曲變形,不妨跳脫出來,從主角身上入手,為他們賦予不同的價值訴求,這樣為之配備的工具人也才會新鮮。

相關焦點

  • 《三十而已》這部劇是「鍾曉芹」寫的嗎?劇中3個細節做了暗示
    哈嘍大家好,我是作者東姐說。現在我們來聊一聊《三十而已》這部劇的作者,該劇真的是「鍾曉芹」寫的嗎?有網友討論說該劇中「鍾曉芹」就是作者本人的寫照,你認同這個觀點嗎?除非有一種可能,鍾曉芹的人設形象是作者本人,在該劇中,只不過是用鍾曉芹這個「工具人
  • 如今國產劇中的女配,尤其是大女主劇中的女配,越來越工具人了
    配角也可以是白月光 提起《武則天》一劇,除了劉曉慶以40歲高齡,演十五六歲妙齡少女且毫不違和的奇蹟,劇中的配角也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首先就是與武則天一起出場的徐惠。 她溫柔、美貌、智慧、清高。
  • 張德祥:影視創作應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影視創作必須「魂有所依」——由電視劇《隱秘而偉大》《雷霆戰將》說開去近日,以「亮劍3」為噱頭的抗日題材電視劇《雷霆戰將》引起普遍質疑,停播下架。幾乎同步開播的年代戰爭劇《隱秘而偉大》則因質量較高,收穫口碑與好評。這個現象引人反思。
  • 當代劇怎麼了?男主變成「工具人」
    當代現實主義劇「病」了麼?已經鮮少看到到立體的男性角色,更多的時候「霸道總裁」、「男友力」、「渣」等等幾個簡單的詞就能概括男性角色形象。在很多劇集裡,男性角色已經紙片化,要麼是被網友嘲笑唾棄的靶子,要麼就是阻礙女性獨立的障礙。許放炮、梁海王、陳養魚,一部《三十而已》批量為我們貢獻了多個只為推動劇情而存在的工具人。
  • 如何寫好恐怖小說?
    如何寫好恐怖小說?第一天便是「反差」。從恐怖、驚悚、駭人的反面,將這些特質轉變出來,對比映襯之下,營造的恐怖感會加倍強烈。嬰兒和小孩是恐怖主題常用的元素。有這麼一個故事,如果夜晚你走在漆黑的小路上,你覺得看見小孩、老人、紅衣女子哪一個更可怕?大多數人選擇小孩。
  • 宋方金:從「工具人」走向「人」,釋放創作生產力
    宋方金認為,翻拍和IP將編劇原創逼向了死胡同,「編劇變成了工具人」。對此,餘飛稱,「有些編劇有可能因此變質沉淪」。3個月後,接受《新周刊》記者採訪時,宋方金再次談及工具化思維對影視行業的滲透與影響。他認為,工具人已經在影視圈形成巨大危機。
  • 當這些影視劇中的女人同演一部劇,誰會是王者?
    今天來盤點一下影視劇中女人爭權到最後的王者!假如她們在一部劇,那麼,誰會成為最終勝出的那位?一,武則天!《武則天秘史》這部劇,相信很多人都看過!由殷桃,劉曉慶,斯琴高娃分別扮演青年,中年,老年階段的武則天!
  • 真懷念女配不當工具人的時代啊
    作者|電影夫人(頭條號籤約作者)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如今國產劇中的女配,尤其是大女主劇中的女配,越來越工具人了。她們要麼壞、要麼傻、要麼蠢,以此凸顯女主,幫女主歷劫,助女主走上人生巔峰。回想起最初的大女主劇,女配還那麼可愛,壞人也可以壞得很豐滿。
  • 當代劇怎麼了?男主集體變成「工具人」
    當代現實主義劇「病」了麼?已經鮮少看到到立體的男性角色,更多的時候「霸道總裁」、「男友力」、「渣」等等幾個簡單的詞就能概括男性角色形象。在很多劇集裡,男性角色已經紙片化,要麼是被網友嘲笑唾棄的靶子,要麼就是阻礙女性獨立的障礙。許放炮、梁海王、陳養魚,一部《三十而已》批量為我們貢獻了多個只為推動劇情而存在的工具人。
  • 從季潔到《在劫難逃》趙敏,國產劇還會有不做工具人的女警花嗎?
    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影視劇中的女警察角色大多會淪為「工具人」,尤其是不少劇中的女警花完全就是「傻白甜」人設。,倒不是因為這位演員有多漂亮,而是終於在國劇中看到女警察這一類角色不用再淪為毫無作用的工具人。
  • 母親節,那些影視劇中讓人難忘的媽媽們
    作為追劇狂人,又對哪些影視劇中的母親過目難忘呢?讓我們一起盤點一下。影視劇中偏心的媽媽其實有很多,但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電視劇《我的醜娘》中的「醜娘」。張少華老師把母親的那種心酸無奈演繹得非常動人,看過這部劇的幾乎沒有不哭的。
  • 影視劇中浪漫溫馨的公主抱,真實鏡頭拉近,忍不住笑出豬叫
    (文/娛的個人觀原創,歡迎轉載分享)影視劇中,為了表示愛情的甜美,除了接吻拉手說情話之外,公主抱是一個特別好的表現方式。深情男主一把抱起女主,男性的威武霸氣和女性的嬌小柔美形成一個強烈的對比,愛情值也瞬間提升好幾個檔次。
  • 4款iOS追劇工具
    最近正好有不少熱劇在上映,沒有一款稱心如意的追劇應用怎麼行了,特別是iOS用戶找資源本就不容易,好不容易有個能湊合用的沒幾天還失效了。上次老夜為大家分享了幾款iOS追劇應用,大家可以回顧下往期文章:冬日被窩神器 — 分享幾款iOS追劇應用,安卓用戶也別擔心部分支持iOS的也有安卓版本,上期推薦的臥龍還是非常好用的!
  • 日本人也拍了部抗日劇,劇中八路軍的形象如何?
    抗日戰爭作為我國在近代歷史期間最重要的一場戰爭,也為為很多影視作品的創造提供了良好的素材。但隨著國內社會環境的改變,不少抗日神劇開始出現在熒幕上。事實上,除了我國拍攝有抗日神劇以外,當時對我國發動侵略戰爭的日本也曾拍攝過「抗日神劇」。那麼,在日本所拍攝的抗日神劇中,八路軍究竟是怎樣的形象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影視劇中哪個「扶弟狂魔」最氣人?
    那麼影視劇中有哪些「扶弟狂魔」最氣人?top3---我的真朋友這部劇是講述初入職場的房產中介們通過一個個房子,見證了家庭冷暖和社會百態的故事。而裡面的「扶弟狂魔」是店長曾慧敏。一個人隻身來到大城市工作,努力敬業。但是其父親卻是個重男輕女的典型例子。
  • 調酒的類型、作法與術語
    長飲型調酒以30~45分鐘內喝為佳,因為冰塊融化後會讓飲料變稀,而且融化的水浮在上層喝起來很靠杯,所以喝比較慢的建議附上攪拌棒或吸管,可以邊喝邊攪。sour),還有大受歡迎的杏仁酸酒(Amaretto sour)。
  • 《我喜歡你》趙露思的閨蜜遭質疑,工具人不好當?
    為了讓男女主的火花來得更猛一些,劇中的徐招娣被觀眾罵得快要火出圈,部分網友發出來自靈魂深處的質疑:工具人活該如此?甚至發出「這樣的閨蜜不要也罷」的時候,其實她已經不僅僅是個工具人了,而是一個劇中人設的失敗。03 是工具人就可以忽略價值導向嗎?如今的影視作品中,工具人著實不少,為了讓主角們之間的感情升溫,為了讓劇情不斷推進,甚至會讓觀眾產生一種為了當工具人而造工具人的現象。因為劇情需要,工具人的存在無可厚非,但讓人深思的是:到底該怎樣打造工具人,打造怎樣的工具人?
  • 細數影視劇中的「茶藝大師」,是什麼讓她們越「壞」越極端
    未來又將如何發展?本文將做出一些簡單的探討。這樣的「綠茶」殺傷力極強早在林有有掀起滔天巨浪,被diss的體無完膚之前,「綠茶」這個稱謂就在網絡上流行多年了,在影視劇中更是經常會出現的一種人設。和一般的「反派」不同,「綠茶」們剛剛出現時一定是人畜無害、歲月靜好的,若非心明眼亮,異性甚至同性都不容易發現她們的心機。例如瓊瑤劇中的經典「綠茶」陳知畫,剛進宮的她溫柔有分寸、才華橫溢,一度俘虜了紫薇、晴兒等人的同情與信任。
  • 《掌中之物》男二在劇版中,白月光怎麼就成了工具人?
    最近對《掌中之物》改編的電視劇很著迷,可能見了太多的甜劇,偶爾也要虐一下,而且這部作品幾經修改,終於可以播出,上一篇推文,晶姐把初略看了此劇的想法寫出來了。我覺得並不夠,抽空把這本小說看了,小武逆襲成男主這可以理解。追劇過程中,彈幕上都是「正道的光」,為了過審核,把正義的角色改寫成主角而反派頂多是男二的角色。
  • 解密影視劇中的主角為啥突然死亡
    前兩天張馨予和李依曉因為《封神榜》誰演的妲己更漂亮的問題在微博上相互示威,其實系列影視劇中途換角、主要角色突然死亡的案例在演藝圈那是比比皆是。那為啥集齊原班人馬比搜集七龍珠還要困難呢?懂小姐今天就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