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的衝擊,養蜂人血淚訴:蜜蜂若死絕,世界將走向滅亡

2021-02-08 生虎日常

新冠肺炎(COVlD-19)疫情衝擊,許多產業出現生存困境。來自四川西昌的養蜂人劉德成,受困在雲南無法讓蜜蜂轉場授粉,絕望之下選擇輕生。當時這條新聞「被鋪天蓋地的疫情忽略」,直到現在才受到外界關注。蜜蜂到了花期無法授粉又缺糧,將會大量死亡,影響農作物生長收成,甚至牽動人類糧食生存關鍵。

▲疫情衝擊,養蜂人無法轉場生存,蜜蜂缺糧、無法授粉死亡,牽動農作物生長。

根據媒體壹讀引述「養蜂人劉德成故事」,疫情爆發後,各省封閉交通,受困雲南易門的劉德成哪都去不了,年後進城打工的農民也被困在村裡,只好在老家寄望油菜花田收入,拚命噴灑農藥。無辜的蜜蜂只能採食被打上農藥的油菜花,然後一層一層的工蜂死去,劉德成的蜜蜂授粉時中毒,幾乎死了一大半。

▲今年養蜂人遷徙被疫情完全阻斷,無法追上花期,蜜蜂缺少食物,農藥中毒都是問題。(圖/翻攝壹讀)

急著換地點的劉德成,好不容易過了隔離14天,準備轉到下個熟悉村莊讓蜜蜂避難,被當地村民冷酷拒絕,揚言要痛打他,自私的人性讓劉德成很失望。他生前向朋友表示,「大年初三之後,蜜蜂死了六七大桶,密密麻麻都拖不出來。」走投無路的他又遇到蜂期,劉德成使用新的除劑,結果,估錯劑量,導致100 多箱蜜蜂幾乎全死在雪地,對著空空的蜂箱,徹底心寒、絕望的劉德成選擇輕生。

▲養蜂人劉德成的死,為同業換來綠色通道,自私的村民視他們為疫情瘟神。(圖/翻攝壹讀)

他的死卻換來有關部門發布《關於解決當前實際困難加快養殖業復工復產的緊急通知》,給養蜂人轉場開通綠色通道,又是一場人性考驗。養蜂人走到哪都不受歡迎,過去熱情的村民瞬間變臉,把養蜂人視為疫情瘟神。養蜂人無法讓蜜蜂正常授粉覓食,只好餵養高價白糖,疫情期間,白糖價高難買,蜜蜂一天天死亡,養蜂人實在很痛苦。

▲一隻蜜蜂授粉,毛茸茸身體能站住50萬到75萬粒花粉,讓各類植物授精。

目前我國大約有30萬的蜂農,春天一來,隨著花期遷徙,哪裡的花開了,就把蜜蜂放牧到哪。依照往例春節期間,大量的養蜂人在雲南境內養蜂,2月初要趕緊遷入四川油菜花田等地,讓蜜蜂盡情授粉,但今年這場遷徙被疫情完全阻斷,無法追上花期,蜜蜂缺少食物,農藥中毒也是大問題。

外界認為,不就是死了幾隻小蜜蜂嗎?這群天生的勤勞者是大自然生態系統非常重要的關鍵!一隻蜜蜂授粉過程,毛茸茸的身體能站住50萬到75萬粒花粉,植物得到充分授精的機會,提高糧食作物產量和質量,蜜蜂的存亡直接影響著人類的吃飯問題。

▲少了蜜蜂授粉,食用授粉植物奶牛,因食物來源減少,降低產奶量。

全球約30%的農作物依賴蟲媒授粉,蜜蜂是最大主力軍。許多瀕臨滅絕的珍稀植物,只能依靠特定的蜜蜂幫助授粉。沒有蜜蜂,需要授粉的蔬菜、瓜果、棉花、堅果無法生長,食用授粉植物的奶牛,也會因為食物來源減少,降低產奶量。

愛因斯坦曾經預言,如果蜜蜂從地球上消失,人類將只能再活4年。之前世界各地都有蜜蜂離奇消失事件,如今疫情影響,各國養蜂人可能面臨類似問題,蜜蜂的消失有如蝴蝶效應,你我現在暫時感受不到,當效應持續擴大,一切已經來不及。

相關焦點

  • 疫情下的又一個大自然警鐘:有多少蜜蜂,將活不過這個春天
    2月13日,老家四川西昌的養蜂人劉德成,在自家的蜂房內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大年初三之後,蜜蜂死了六七大桶,密密麻麻都拖不出來。」因為疫情,蜜蜂不能順利轉場,難以負擔的經濟和精神壓力壓垮了這個中年男人。他原本的176箱蜜蜂,最後只合併成36個殘弱的蜂群。
  • 養蜂人在春天離去
    黃師傅將剩餘蜂箱帶回了自己的蜂場,打算到了四川後再作處理。養蜂人劉德成用一根麻繩結束了自己年僅45歲的生命。自新冠疫情暴發,中國各地紛紛出臺防控措施,交通中斷,大量蜂農無法轉場追花逐蜜,不得不滯留繁蜂地。常言道:「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錯過花期,不只養蜂業,農業等相關產業都將蒙受損失。受訪學者認為,今年蜂產業「減產必然」。劉德成自殺後,廣大蜂農面臨的困境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後經農業農村部、行業協會緊急協調,滯留雲南的數十萬蜂農終於可以啟程轉場。
  • 專家說蜜蜂餵養幹白糖有10大好處,養蜂人卻不買帳,原因何在?
    蜜蜂秋季飼餵養蜂人都知道使用濃糖漿進行飼喂,但是有專家提出蜜蜂飼餵的時候可以採用幹白糖飼喂,還總結出了10大好處,但是通過實際的飼餵情況來看,這10大好處顯然養蜂人不買帳,甚至成了養蜂業上的槽點,更是給很多養蜂人帶來損失。那就究竟被權威養蜂期刊刊登的養蜂專家的傑作為何不受養蜂人待見呢?我們現在來看一下。
  • 疫情影響封村封路,養蜂人該怎麼辦?這些方法可以幫助你
    疫情影響封村封路,養蜂人該怎麼辦?這些方法可以幫助你 正值蜜蜂春繁關鍵時間,各地封村封路怎麼辦?養蜂人告訴你方法 如今正是相對很多地方蜜蜂春繁的關鍵時間,而蜜蜂春繁,我們都知道需要大量的餵養。
  • 養蜂人為何極少感染新冠病毒?約我進山躲避疫情的蜂農這樣解釋
    一位十幾年來堅持繁殖蜜蜂的蜂農聽說我可以在網上辦公,頻頻邀約我到他的「移動」養蜂場體驗生活。「我們蜂農四海為家,每天累著,且健康地頑強活著。你過來吧,可以痛快淋漓地摘下口罩。」我開玩笑說:「我怕將城市的病毒帶到你的養蜂場,萬一感染了你……」蜂農說,你儘管過來,我三天兩頭被蜜蜂蟄,蜂毒相當於疫苗。而且呼吸的每一口空氣都是負離子含量滿滿的,免疫力特別好。怕我不放心,蜂農補充說:「新冠疫情湖北算最嚴重了吧?但是湖北的養蜂人沒有一例疫情感染者。
  • 蜜蜂蜇傷鄰居,原本20元能處理好,養蜂人卻發2000元還沒完
    聽說過蜜蜂蜇人事件嗎?養蜂人有責任賠償高額醫藥費嗎?其實攤上這樣的事件,養蜂人真的很煩心,閩南蜂哥就有這樣一位養蜂朋友,遇到了這樣煩心的事。具有攻擊性的昆蟲對人類的傷害,也不全是壞處,如:蜜蜂蜇人。一隻蜜蜂只能發動一次攻擊,成功蜇人後,蜜蜂便會死亡,所以蜜蜂不會輕易攻擊他人。
  • 養蜂人常說「一保二發三安全」,科學嗎?專家:確認過,還真科學
    蜜蜂的世界給我們留下的是勤勞的感覺和可口的美味,其實蜜蜂的生活還給我們留下了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在蜜蜂的世界中,任何一隻沒有用途的蜜蜂,最後都只有死亡,並不會像我們人類那樣還子女養老送終,就連蜂群中的蜂王到了交替的時候也是要麼直接產卵到死亡,要麼在沒有產卵能力的時候新王正常產卵了則獨自離開蜂窩死亡。
  • 「窗口」看小康(61)丨深山養蜂人的甜蜜事業 看文成如何讓蜜蜂成...
    「窗口」看小康(61)丨深山養蜂人的甜蜜事業 看文成如何讓蜜蜂成百姓的「空中銀行」 2020/12/08 16:21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編輯:遊歷 瀏覽:686
  • 蜜蜂如何將煉糖放進蜂巢裡儲存,煉糖的主要用途
    飼餵蜜蜂一般不餵煉糖,因為煉糖是固體化的糖水,是為了讓蜜蜂慢慢食用,不是讓蜜蜂儲存的食物,所以飼餵蜜蜂不使用煉糖。當然,養蜂人用煉糖飼餵蜜蜂,蜜蜂還是會將煉糖吸乾,然後儲存進蜂巢的。蜜蜂如何將煉糖放進蜂巢裡儲存由於煉糖是固化後的糖水,它不像糖水那麼容易吸取,特別是發乾的煉糖,更是難於吸取。養蜂人如果飼餵煉糖,一定要製作溼度高的煉糖。蜜蜂通過舌吻,舔吸煉糖,難後儲存在蜜囊裡面,再吐進蜂巢裡儲存。
  • 蜜蜂偷懶被抓正著,移蟲育王不是養蜂人專利,或許是好事
    在蜜蜂的世界,蜜蜂的性別是由染色體決定的,蜂王的交配方式是通過短期交配,存儲大量精子終身使用的方式,而具體蜂王產下的蜂卵是受精卵還是未受精卵,是在產卵的時候蜂王通過巢房的大小來決定的,遇到較大巢房,蜂王產卵的時候就直接產卵,這種卵就是未受精卵,將來發育成雄蜂,如果是較小的巢房,蜂王就臨時的讓卵子和精子發生受精,產下受精卵。
  • 蜜蜂蜇了人之後一定會死嗎?
    實際上,並不是所有的蜜蜂蜇完人之後都會死!比如,昨晚我就遇到一隻蜇完人還活蹦亂跳的大蜜蜂。 當然,蜇人的不是這貨 猜測有幾種可能: 第一,這貨是馬蜂,馬蜂的蜂針不同於蜜蜂,因為它的刺是不會斷的。
  • 中華蜜蜂更聰明,還是西方蜜蜂智商高,猴子的小把戲誰學會呢
    養中華蜜蜂的養蜂人,總是認為中蜂更勤勞,更靈敏,更聰明。而養西方蜜蜂的養蜂人,卻認為西蜂產量更高,更溫順,更有經濟價值。那到底哪一種蜜蜂更好呢?其實這個問題並不是今天我們要談論的,今天我們要談論的是蜜蜂的智商,到底哪一種蜜蜂的智商更高呢?
  • 農村養蜂,中蜂與意蜂之間的戰爭,養蜂人之間主要矛盾的導火線
    可以這麼說,中蜂意蜂混養的農村,養蜂人之間變為仇人的最大可能就是中蜂養殖者與意蜂養殖者,這已經成了農村養蜂中養蜂人之間的主要矛盾,是一個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那麼為什麼這種現象在農村會這麼普遍呢?在蜂部落看來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第一:對蜜蜂的認識不足。曾經有朋友打趣的在蜂部落的評論區說過一句話,很多農村養蜂數十年的老蜂農,連蜂王長啥樣都不知道。
  • 巧奪天工的蜜蜂窩,實際隱藏兩大缺陷,養蜂人巧妙運用,大賺一筆
    在過去蜜蜂屬於野生的昆蟲,人們對蜜蜂的生活並不是很了解,但是隨著蜜蜂的不斷人工馴化,人工養殖的蜜蜂又出現了新的養殖方式,而且養蜂人也從中發現了新的問題,從現代化的蜜蜂養殖角度來說,曾經被稱為巧奪天工的蜜蜂窩,實際上隱藏了兩大缺陷,可以說直接影響到現代化的養蜂,既然有缺陷就會有商機,誠然,這個商機很快被養蜂人嗅出,如今缺養活了一個行業。
  • 父親與蜜蜂的一生情緣
    勤勞、善良、堅強、勇敢的父親學會了當時農村人的大多數生計,卻還是只能維持著捉襟見肘的艱難生活,「天無絕人之路」,一次偶然的機會父親發現鄰村的養蜂人家的蜂蜜可以賣出好價錢。養蜂當屬勞動密集型和靠天吃飯型產業,需要隨著花期四處遷徙,出售蜂蜜的收入是養蜂人最主要的經濟來源。搬家的日子正是考驗體力的日子,一兩百箱的蜜蜂和整個流動的家當要在短短的時間內收拾好、挑上車,到達目的地後挑下車、收拾好,一挑蜜蜂加上蜂巢裡的蜂蜜重量基本在120—150斤左右,體弱之人根本沒法勝任與堅持。
  • 野生文明|最後的養蜂人
    而作家項麗敏看了講述歐洲最後的野生養蜂人的紀錄片《蜂蜜之地》,心有戚然,夢到開花的黃檫和山櫻,油菜地浮起一片明黃,蜜蜂馱著陽光的金色粒子在低空飛舞。夢到放蜂人唱著一首沒有歌詞的春之歌,帶領全世界的蜜蜂和花朵,翻過一座又一座山的歌。很長時間裡,蜂蜜幾乎是人類所知唯一的天然甜味劑。但只有蔗糖出現和普及以後,人們才獲得了最廣泛和最徹底的甜蜜滿足。
  • 《蜂蜜之地》:歐洲最後的野生養蜂人,如何延續古老信仰?
    因與希臘之間的恩恩怨怨,它於2019年決定將國名從「馬其頓」更名為「北馬其頓共和國」。影片中,哈蒂茲·穆拉託娃(Hatidze Muratova)與80多歲半盲母親,就生活在距離首都斯科普裡50多公裡的一個偏遠山村裡。那裡沒有道路、電力或自來水,甚至看不到其他住戶,只有一隻狗三隻貓陪伴著母女,而哈蒂茲的另一個身份是——女養蜂人。
  • 養蜜蜂要養成好習慣,記錄蜂群這些情況,1人輕鬆管理100群蜜蜂
    養蜂人有兩種,一種是粗心大意,不愛做記錄的粗放管理養蜂人,一種是膽大心細、愛鑽研、愛做記錄、精益求精的養蜂人。這兩種養蜂人有很大的差別。不愛做記錄的養蜂人,管理二三十群蜜蜂還可以,管理更多的蜜蜂,就會發現力不從心。愛做記錄的養蜂人,不僅能夠輕鬆管理好幾十群蜜蜂,還能管理好上百群的蜜蜂。
  • 龍眼花和養蜂人
    養蜂人老大不小了,今年四十好幾。老婆大他兩歲,圓臉大眼,看見人就笑眯眯的。以前問他們孩子呢,養蜂人便長籲短嘆。因為生計緣故,養蜂人到三十歲才遇見妻子,一起生活。老婆很賢惠,很體貼丈夫。性格也很好,見人就笑,說話輕聲細語。
  • 其實是蜜蜂的「內憂外患」未解決
    那養蜂人該如何幫蜜蜂解決"內憂外患",給蜂群營造個安定的發展環境呢?農村土養的中蜂,蜜蜂無法護巢脾,也極易受蟑螂螞蟻的危害蟑螂有個響亮的名頭:「打不死的小強」。蟑螂的生命力很頑強,對蜂群的破壞力也很強。蟑螂一般於晚間從巢門或蜂箱縫隙溜進蜂箱中,從此就不會離開蜂箱,因為蜂箱裡環境適宜,特別是糧食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