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神入畫黃公望

2021-02-08 王育琨頻道

2020全新奉獻 6月初上市

黃公望走上 「我的路」

羅曼·羅蘭說,大半人只活到二十歲和三十歲就已經死了,一過這個年齡,他們只不過變成了自己的影子,此後的餘生不過在模仿自己中度過,日復一日,更機械,更裝腔作勢地重複他們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所愛所恨。而孤獨無依的黃公望,蹲過大獄,耄耋之年又被人惡意推進江裡,從死神那裡回來,他發誓要做一件「不死不休」的事,毅然走上了盡性之道。

黃公望便開始向人生莽原出發,與過去的生活徹底決裂。他不再討好誰,也不再將時間浪費在無聊的人、無聊的事上,他過極簡的生活。人真正的成熟,就是明白每天發生在我們身邊的99%的事情,對於我們和別人而言,都是毫無意義的。黃公望就是這樣的人,他只把全部的精力放在自己關心、傾注的1%的美好事物上。

他安靜下來,只管在風景面前撩呆。心隨念走,身隨緣走,在他刪繁就簡的人生裡,所到之處皆為風景。半天在礁石上不動看著山水發呆。普通人看79歲的老人在那裡撩呆是老年痴呆,他卻在以神觀神,看透大山、江水和天地的神韻。一抹靈明湧現,他鋪開畫紙只管作畫。卻不知道「仇人」在一步步逼近,一下子把他推到江裡去。慌亂之中被樵夫救起。得以進入樵夫的山居。他還是只管撩呆,看山看水。好像害他的仇人和整個世界都和他無關。一抹靈明來了,就揮筆作畫。畫作得手,就給樵夫拿著去市場上還錢。樵夫生活起居有餘,就分給其他村民。他用畫發展出一個強大的「法財侶地」。

 

黃公望80歲那年,開始正式畫《富春山居圖》。他要在這幅畫中講述一條河流的一生,他要在這幅畫中,講述時代和人類的悲喜。足足用了4年時間,他走過了大江兩岸的每一處,連接到天地人水山的神韻,一股腦匯入《富春山居圖》。畫作得手,就把畫筆投入江中。師弟來找他,他就把畫作拱手相送。從頭至尾,他只管觀山觀水和作畫,作畫意外的名聲財富,全不在他的視野中。這份清靜,真真一個「大痴道人」。

而我們大多數人,卻一輩又一輩重複著「芻狗」無聊的一生。等待和猶豫是這個世界上最無情的殺手。真正牽絆自己前行的原因不是年齡大了,而是懶惰和懷疑。真正要出發的人,隨時出發,便會海闊天空。你一直在等一個最合適的時機做你想做的事,然後又一直在猶豫中虛度時光。

生活有兩條路,一條是社會要求我們走的,一條是我們自己想走的,你只有堅定內心的選擇,並奔赴向前,才能活出真正的那個自己。



若覺人生無作為

願君多讀黃公望

來源:牛皮明明

作者:牛皮明明

黃公望(1269-1354年),本名陸堅,字子久,號一峰,江浙行省常熟縣人,元代畫家。

世上只有一種成功,就是用你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不泯然於眾,只遵從內心真實的感受,欣然向前。

 

明末年間,有一幅畫傳到了著名的收藏家吳洪裕手上,他把這幅畫看得比命還重。去世前,跟家裡人說了句:

 

這幅畫我得帶走,你們把它燒了吧。

 

家人看著吳洪裕死前最後一口氣都咽不下去,只好當他的面開始燒這幅叫《富春山居圖》的畫,侄子吳靜庵趕到,一把將畫從火盆裡奪出。

畫燒成兩截,前半截為《剩山圖》,後半截為《無用師卷》。

 

畫這幅畫的人是一個元朝人,叫黃公望。

先看一下《富春山居圖》的全貌(橫屏觀看會更美麗):

《剩山圖卷》 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無用師卷》 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生活裡,我們翻山越嶺,登舟涉水,山一程、水一程,有時候走著走著,頓覺一生一事無成,便開始抱怨自己碌碌無為。

人生若覺無作為,請讀讀黃公望。

涼亭裡的士大夫

 

01

公元1269年,黃公望出生於江蘇常熟。

 

他是那個時代最大的loser,從小讀遍四書五經,考科舉,到了45歲,才在浙西廉訪司當了一名書吏。

 

官還沒做幾天,他的上司張閭,因貪汙舞弊掠奪田產逼死了九條人命,朝廷抓了張閭,順道把黃公望也抓了。

 

等黃公望出獄時,已經過了五十歲。想想這一生,也快走到了盡頭。

元朝的一天,黃公望正在屋裡寫字,做官的朋友來了。跟他說:

 

「去我府上做書吏吧!」

 

黃公望把筆一放,說了句:做官,不去了,不去了,你趕緊回吧,我也要出門了。

 

官場朋友問:你要去哪?

 

黃公望答:當道士!

 

黃公望門也不鎖,拂身而去,從此浪跡天涯。

 

那一天起,黃公望便開始向人生莽原出發,與過去的生活徹底決裂。

他不再討好誰,也不再將時間浪費在無聊的人、無聊的事上,他過極簡的生活,並有乘風破浪的氣勢。

 

一個人真正的成熟,是從懂得認識自我開始的。

 

在古代,50歲已是人生暮年,也許等待黃公望的除了死亡,也就剩下死亡了。

 

可死亡從來不是人生最可怕的事情,人生最可怕的事是人未老,心已死,心死了,時間也會跟著死了。

 

對於黃公望來說,他的人生盛宴才僅僅是剛剛開始!

涼亭對岸的漁夫

02

黃公望學畫畫,想到了就立馬去學。

 

他來到大畫家王蒙那裡,王蒙是大畫家趙孟頫的外甥,棄官隱居於浙江餘杭的黃鶴山。王蒙一看黃公望都年過半百了。

 

就擺手說:你都五十了,還學什麼呢?太晚了,回去吧!

 

黃公望並不在意,悶頭就學,在任何人看來,這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可是黃公望卻偏偏在紙張上出發了。他每天坐在一塊大石頭上,盯著對面的山看,一看就是幾個小時,眼都不眨。

 

幾個月過後,黃公望畫畫大有長進。王蒙不解,跟著他身後去看。每次都看到黃公望坐在大石頭上紋絲不動,像個死人。

 

後來實在忍不住了就問:「你每天都坐在大石頭上,幹什麼呢?」

 

黃公望說:我在看山看水啊,觀察鶯飛草長,江流潺潺,漁人晚歸。

 

王蒙說了句:那你繼續看吧!

 

之後的29年裡,黃公望走遍山川,遊歷大江,走哪看哪,極度專注,沒有人知道他去過哪裡,好像他的行蹤是一個永恆的謎。

但是只要他安靜下來,整個世界好像都是和他無關的。

漁夫 

03

元朝至正七年,這一年黃公望整整79歲。

 

那是一個秋天,落葉繽紛。黃公望和師弟無用,從松江遊歷到浙江富陽。

只見富春江面,江面如練、漁歌唱晚,他跟無用說:我不走了,我留下來畫畫。

 

無用說:你自己留下來,沒有人照顧你怎麼辦?

黃公望一個人坐下,氣定閒神。不管無用師弟如何勸他,他也紋絲不動。

 

無用師弟只好一個人獨自雲遊去了。

 

79歲的黃公望在富陽住下,每天都是一個人,孤零零地到富春江邊看山看水。

一天中午,黃公望來到城東面的鸛山磯頭,坐在富春江邊的礁石上,拿出紙筆,對著江岸開始作畫。突然背後有人一把將他推入江中。

 

推他的人是黃公望以前的上司張閭的外甥汪其達。

 

當年黃公望在監獄裡供出了張閭的罪行,汪其達懷恨在心,這恨一裝心裡便是30年。查到黃公望的行蹤後,就偷偷下了毒手,要致黃公望於死地。

 

黃公望掉進江裡,差點沒命,這時正好有一個樵夫路過,扔了擔子跳入江中,把黃公望救了起來。

 

樵夫古道熱腸,跟他說:既然有人要害你,你這麼大年齡了,又不能自保,我家住在江邊的山上,你住我家吧。

 

黃公望步履蹣跚,跟著樵夫踏上了沿江而下的驛道,走了不到十裡路,來到一個叫廟山塢的山溝裡。當登上一道山梁,眼前出現了一片凸起的平地,零星住著七八戶人家。

 

此處三面環山,一面臨江,酷似一隻淘米的竹編筲箕。黃公望舉目四望,此處山巒起伏,林木蔥籠,江水如練。整個富春江盡收眼底,景致奇美!

樵夫

04

 

黃公望就此住下,一住就是四年。這四年裡,天一亮,黃公望就戴著竹笠,穿著芒鞋出門,沿江走數十裡,風雨無阻。

 

遇到好景就停下來畫,心隨念走,身隨緣走,在他刪繁就簡的人生裡,所到之處皆為風景。

 

人真正的成熟,就是明白每天發生在我們身邊的99%的事情,對於我們和別人而言,都是毫無意義的。

黃公望就是這樣的人,他只把全部的精力放在自己關心、傾注的1%的美好事物上。

 

周圍的人看著黃公望都說:這個老人,都快死的年紀了。每天還活得匆匆忙忙,何必呢?

 

而對於黃公望來說,死是一件並不著急的事,他每天快要忙死了,忙著做自己該做的事。總是有畫不完的畫,寫不完的字,走不完的路,看不完的景。

 

他是真忙,忙死了!

 

除了畫畫,黃公望常常接濟村裡人。

有一次,他拿出一幅畫,落款「大痴道人」,讓樵夫帶到城裡去賣,並囑咐:沒有十兩銀子不要出手。

 

樵夫一聽,這張皺巴巴的紙要賣十兩銀子,覺得這老人準是想錢想瘋了。當他來到集市,鋪開那張紙。立馬有買家過來,掏出十兩銀子,買了就走。

 

樵夫很吃驚,自己就是砍一年的柴,也掙不到十兩銀子啊。

 

這以後,黃公望每兩三個月就讓樵夫去賣一幅,賣畫所得全部接濟村民。這個村被黃公望的畫生生包養成了小康之村。

無人的漁船

05

黃公望80歲那年,開始正式畫《富春山居圖》。

 

他要在這幅畫中講述一條河流的一生,他要在這幅畫中,講述時代和人類的悲喜。

 

對於別人來說,畫如此大畫,本來就是艱難的,更何況是一個80歲耄耋老人呢。

可對於黃公望來說,他做每件事從不管別人如何評價,我高興,我開心,這就夠了,我就是要在紙上出發。

 

雖然我已80歲,難道就應該「泯然於眾」,內心的感受才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事。

 

富春江的四面,有十座山峰,峰峰形狀不同,幾百棵樹木,棵棵姿態迥異。

黃公望踏遍了富春江兩岸,背著畫卷帶著乾糧一路前行。漁舟唱晚,樵夫晚歸,山林寂靜,流水無痕都變成了他人生的註腳。

 

在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人用了四年,和河流真正的對話。對話中,可以說富春江讀懂了黃公望,黃公望也讀懂了富春江。

春夏之景

06

四年之後,黃公望84歲,被後世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富春山居圖》全部完成。

 

在這幅畫裡,

有蘇東坡想看的「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也有屈原想看到的滄浪之水,可以濯吾纓。

黃公望仿佛聽到河流喜悅的聲音。

也聽到了河流哭泣的聲音,

聽到自己科考時的得意,

也同樣聽到了他46歲時坐牢的痛苦。

 

畫中,黃公望把人藏在山水之中,畫裡有8個人,一般的人只能找到5個。在黃公望看來,人在山水之中,不需要被別人看到,領悟與回顧,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也無風雨也無晴。

 

600多年前,80歲的黃公望用了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完成自我。

 

和我們普通人相比,黃公望也許是苦悶的,沒有燈紅酒綠,也沒有推杯換盞的聲色犬馬,而人的生命中最承受不起的不是勞苦、不是疲憊,而是輕浮,輕浮得沒有生命的重量、沒有生命的價值。

 

黃公望也是幸福的,在這幅「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的畫裡,他找到了整個世界。

 

現實生活裡,我們常常聽別人說自己年齡大了,無法前行。

其實真正牽絆自己前行的原因不是年齡大了,而是懶惰和懷疑。真正要出發的人,隨時出發,便會海闊天空。

 

作家三毛說:「等待和猶豫是這個世界上最無情的殺手。」你一直在等一個最合適的時機做你想做的事,然後又一直在猶豫中虛度時光。

 

試想一下,當我們在80歲的時候,還有沒有勇氣為自己準備新的追求,還有沒有勇氣做選擇,還能不能真的堅持做一件「不死不休」的事兒?

秋冬之景

07

當黃公望將《富川山居圖》畫完,他長舒一口氣,重重將筆扔入江中,長籲這一生,我完成了。

 

這些年,他的師弟無用到處找他,公元1353年,無用師弟終跟隨著賣畫的樵夫找到了黃公望。

當看到巧奪天工的《富春山居圖》時,無用師弟熱淚縱橫。

而喜極而泣的黃公望則不發一言,悄然在畫卷題字,舉手將自己用了全部生命完成的《富春山居圖》,贈予無用師弟。

 

四年的嘔心瀝血,黃公望毫不在意,與其獲取浮名,不如一場君子之交。

與現在的人相比,黃公望才是真的灑脫,也是真的曠達,他像是一個種花的人,種下、施肥、然後用數年之久等待花開,花開一瞬,他卻將花摘下,舉手贈予他人。

 

真正的曠達就是享受追求的過程,而從不在意結果的得失。

真正的灑脫是廣廈萬間,我夜眠不過七尺,良田千頃,我日食不過三餐。我想要的很少,心滿意足,這就足夠了。

 

一年後,黃公望長笑而逝。至今依然可以想到,663年前,一位元朝的老人離世,在離世時,臉上一定無比安詳,面帶微笑。

 

他的一生毫無遺憾地走了!

大面積的留白與小橋連接的畫面

08

故事講完了嗎?

 

並沒有!

 

黃公望離世之後,這幅畫的經歷更加離奇。

 

明朝的某年某月,這幅畫到了江南四大才子沈周手裡,沈周視為珍寶,可在一個深夜,畫作竟不翼而飛,然後就在歷史上徹底消失了。

 

又過了一百五十年,順治七年(1650年),《富春山居圖》突然出現在著名收藏家吳洪裕手上,在他收藏上萬件藏品中,唯獨只愛《富春山居圖》。把畫看得比命還重。

病逝之前,奄奄一息的吳洪裕躺在床上,吃力地向家人吐出一個字:

 

「燒!」

 

家人看著吳洪裕最後一口氣都咽不下去,只好當他的面開始燒《富春山居圖》,就在畫投入火盆的時候,侄子吳靜庵趕到,一把畫將畫從火盆中拽了出來。

 

可惜這幅畫已被燒成兩截,前半截,稱之為《剩山圖》,後半截稱之為《無用師卷》。

 

兩幅畫輾轉多位藏家手中,歲月沉浮,在民間若隱若現。

1938年,《剩山圖》進入浙江博物館,1948年,《無用師卷》輾轉到達臺灣。從此《富春山居圖》前後兩截分隔兩地。

 

2011年6月1日,距離吳洪裕燒畫那一年,整整過去了361年。

《富春山居圖》的兩截,《無用師卷》和《剩山圖》才在分別之後,正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重新遇見。兩岸的文化人說這叫:

 

「山水合璧」!

 

這一切,就像一個人的命運,生死別離,天涯斷腸,就如杜甫詩: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故事到此講完了,講故事的人最有心,聽故事的人總動情。

黃公望的落款和印章(最下方的第二和三為黃公望所印)

09

 

600多年過去,當年80歲的黃公望在富春江畔駐足,然後用了整整用了4年,只做了一件事。

 

今天,學會了如何生存的我們,卻遠沒有學會如何生活。我們迷失了,忘了不論多大的事業,真正的目的是為了生活。

 

如何才能找到自己,其實答案就在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裡。

 

今天我們學習黃公望,是學習選擇。

生活有兩條路,一條是社會要求我們走的,一條是我們自己想走的,你只有堅定內心的選擇,並奔赴向前,才能活出真正的那個自己。

 

今天我們學習黃公望,是學習等待。

在匆忙的生活中,試著放緩自己的腳步,讓等待變成一種心態,一種態度,只有坦蕩如水時,你才能看到最美的東西。

 

今天我們學習黃公望,是學習灑脫。

讓自己灑脫地安靜下來,聆聽自己的心跳與呼吸,我相信,只有這樣,你的生命走出去時才不會慌張。

 

今天我們學習黃公望,是學習尋覓。

若你還算年輕,你還敢不敢沸騰一下血液,綁緊鞋帶重新上路,敢不敢勇敢一點兒面對自己,去尋覓那些能讓自己內心強大的力量?

 

然後,此生無憾!

1、近代作畫。多宗董源李成二家。筆法樹石。各不相似。學者當盡心焉。

2、樹要四面倶有幹與枝。蓋取其圓潤。

3、樹要有身分、畫家謂之紐子。要折搭得中。樹身各要有發生。

4、樹要偃仰稀密相間。有葉樹枝軟。面後皆有仰枝。



5、畫石之法。先從淡墨起。可改可救。漸用濃墨者為上。

6、石無十步真。石看三面。用方圓之法。須方多圓少。

7、董源坡腳下多有碎石。乃畫建康山勢。董石謂之麻皮皴。坡腳先向筆畫邊皴起。然後用淡墨破其深凹處。著色不離乎此。石著色要重。

8、董源小山石。謂之礬頭。山中有雲氣。此皆金陵山景。皴法要滲軟。下有沙地。用淡墨掃。屈曲為之。再用淡墨破。

9、山論三遠。從下相連不斷。謂之平遠。從近隔開相對。謂之闊遠。從山外遠景。謂之高遠。

10、山水中用筆法。謂之筋骨相連。有筆有墨之分。用描處糊突其筆。謂之有墨。水筆不動描法。謂之有筆。此畫家緊要處。山石樹木皆用此。



11、大概樹要填空。(去聲)小樹大樹。一偃一仰。向背濃淡。各不可相犯。繁處間疏處。須要得中。若畫得純熟。自然筆法出現。

12、畫石之妙。用藤黃水浸入墨筆。自然潤色。不可用多。多則要滯筆。間用螺靑入墨亦妙。呉妝容易入眼。便墨士氣。


13、皮袋中置描筆在內。或於好景處。見樹有怪異。便當模寫記之。分外有發生之意。登樓望空闊處氣韻。看雲採。即是山頭景物。李成郭煕。皆用此法。郭煕畫石如雲。古人云。天開園畫者是也。

14、山水中惟水口最難畫。

15、遠水無痕。遠人無目。

16、水出高源。自上而下。切不可斷脈。要取活流之源。

17、山頭要折搭轉換。山脈皆順。此活法也。眾峰如相揖遜。萬樹相從。如大軍領卒。森然有不可犯之色。此寫真山之形也。



18、山坡中可以置屋舎。水中可置小艇。從此有生氣。山腰用雲氣。見得山勢高不可測。

19、畫石之法。最要形象不悪。石有三面。或在上。在左側。皆可為面。臨筆之際。殆要取用。

20、山下有水潭謂之瀬。畫此甚存生意。四邉用樹簇之。

21、畫一窠一石。當逸墨撇脫。有士人家風。才多便入畫工之流矣。

22、或畫山水一幅。先立題目。然後著筆。若無題目。便不成畫。更要記春夏秋冬景色。春則萬物發生。夏則樹木繁冗。秋則萬象粛殺。冬則煙雲黯淡。天色模糊。能畫此者為上矣。

23、李成畫坡腳。須要數層。取其溼厚。米元章論李光丞有後代兒孫昌盛。果出為官者最多。畫亦有風水存焉。

24、松樹不見根。喩君子在野。雑樹喩小人崢嶸之意。

25、夏山欲雨。要帶水筆。山上有石。小塊堆其上。謂之礬頭。用水筆暈開。加淡螺靑。又是一般秀潤。畫不過意思而已。

26、冬景借地為雪。要薄粉暈山頭。



27、山水之法。在乎臨機應變。先記皴法。不雜布置。遠近相映。大概與寫字一般。以熟為妙。紙上難畫。絹上礬了好著筆。好用顏色。易入眼。先命題目。此謂之上品。古人作畫。胸次寛闊。布景自然合古人意趣。畫法盡矣。


28、好絹用水噴溼。石上槌眼匾。然後上幀子。礬法春秋膠礬停。夏日膠多礬少。冬天礬多膠少。

29、著色螺靑拂石上。藤黃入墨。畫樹甚色潤好看。

30、作畫只是個理字最緊要。吳融詩云:良工善得丹靑理。

31、作畫用墨最難。但先用淡墨積。至可觀處。然後用焦墨濃墨。分出畦徑遠近。故在生紙上有許多滋潤處。李成惜墨如金是也。

32、作畫大要,去邪甜俗頼四字。

33、山水之作,昉自漢唐,古筆遺墨,不復多見。米南宮評品稱董北苑無半點李成、範寬俗氣,一片江南景也。厥後僧巨然、陸道士皆宗其法,陸筆罕見,然筆往往有之,亦有逼於董者。其有學於然者曰:「江貫道用墨輕淡勻潔,林木樹葉,排列珠琲,宋人亦珍之,視然則大有逕庭矣。」作山水者,必以董為師法,如吟詩之學杜也。

QQ:2116117593
投稿:2116117953@qq.com

2020全新奉獻,6月初上市

相關焦點

  • 黃公望:50歲學畫,開啟人生盛宴!
    晚年以草籀筆意入畫,氣韻雄秀蒼茫,與吳鎮、倪瓚、王蒙合稱"元四家"。擅書能詩,撰有《寫山水訣》,為山水畫創作經驗之談。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圖》、《九峰雪霽圖》、《丹崖玉樹圖》、《天池石壁圖》等。
  • 黃公望的人生不值一提
    黃家經濟寬綽,黃公望自幼按照宋代的人才培養模式,習通經作詩賦,通曉儒家經典,除此之外,還涉及繪畫、音律與填詞譜曲。如果不出意外,他會考取功名,學而優則仕。書法所強調的氣韻,既能展現文人的功底,又能抒發心胸,「不為物役,不被法拘,以最簡單的黑白語言,傳達出最深切的感受」。
  • 黃公望的人生歷程:抱負、迷惘、覺醒!
    黃公望最出名的作品便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富春山居圖》,《富春山居圖》為紙本水墨畫,寬33釐米,長636.9釐米, 黃公望用其「虛靈」的線條,勾勒出了一幅江水茫茫,水天一色,樹木蔥鬱,峰巒競秀的美麗富春山水圖。後世人稱這幅畫為 「右軍之蘭亭」,山水畫第一神品。董其昌稱道, 「展之得三丈許,應接不暇。」
  • 黃公望: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從此陸堅改名黃公望,字子久。 黃家經濟寬綽,黃公望自幼按照宋代的人才培養模式,習通經作詩賦,通曉儒家經典。除此之外,還涉及繪畫、音律與填詞譜曲。如果不出意外,他會考取功名,學而優則仕。
  • 他蹲過大獄,卻在80高齡畫出千古名畫,曾有人死都要帶畫陪葬
    說起中國繪畫史,到現在已經有七千餘年歷史,在這浩瀚無垠的歷史長河之中,湧現出了無數丹青聖手,而今天咱們要來說的這位畫家叫做黃公望。黃公望1269年出生於江蘇常熟,是元代著名畫家,從小天資聰穎熟讀四書五經的他,前半生卻是命途多舛。
  • 真實的《富春山居圖》遠比電影傳奇,沈周得而復失,黃公望一語成畿
    沈周萬分痛惜,但他一貫為人寬厚,不忍責問,也無從追究,可以說是有苦說不出。不久之後,一次偶然的機會,沈周在畫攤上見到了被賣掉的《富春山居圖》,他興奮異常,連忙跑回家籌錢買畫。當他籌集到錢返回畫攤時,畫卻已經被人買走了。沈周捶胸頓足,放聲大哭。一個成名藝術家當街失態,其心中的追悔與遺憾可見是痛入心髓。對於沈周這樣的畫痴來說,一幅好畫足以魂牽夢縈。
  • 經典重讀:董其昌《仿黃公望富春大嶺圖》
    董其昌《仿黃公望富春大嶺圖》,水墨絹本,手卷,縱25.8cm,橫297cm。畫心款識: 董玄宰畫。黃子久富春大嶺圖沈石田家物也,後為閩司理所有。無錫談思重複自長安得之。談以貽周臺幕,華中翰為餘和會,餘寶之。與右丞雪圖等蓋經歲一再展卷而已。
  • 宋畫如酒元畫如醇——元代繪畫在畫史階段演進中的性質辨析
    「以書入畫是一種新的美的創造,……元代畫家們只找到有數的幾種,這就是竹子、蘭草、松(針)和木石等。這幾種描繪對象的形態都比較容易把握,既能一筆造型,又能不失書法神髓,同時還能表現出畫家特有的創作心態。……大概正是這個緣由,再加上竹子、蘭草等被人們賦予了特有的象徵意義,……它們才成為元代文人畫家們最熱中(衷)也最擅長的表現題材。」
  • 「黃公望傳」十七、洞天明月
    風入林而天籟鳴,雲貼山而黛眉顰。大夫松兮如濤吼,王孫草兮隔簾青;撥爐灰兮青煙嫋,煮新茗兮沸聲小。吹笛兮慕山水之音,落子兮想姑婦之巧。揮毫兮思董、巨,吟詩兮推賈島。縱情談兮塵尾揚,唱梵唄兮磬音悄。習內觀兮夜氣清,味禪悅(使得修行的人心情安樂輕快)兮塵襟(世俗的胸懷)了。
  • 亞洲插畫年度大賞「集色出神入畫」上海站開幕倒計時
    集色·出神入畫2019亞洲插畫年度大賞
  • 【黃山新聞】6國、10天、15位藝術家,從富春江到新安江,重走黃公望之路,今到黃山
    本次由黃山市文化和旅遊局、杭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的「重走黃公望之路」,以水彩藝術寫生之旅、駐地創作為帶動支點,匯聚文旅專家,探索新時代「藝術+生態」文旅產業升級新模式,聯動周邊美麗鄉村振興。其中,特別邀請中國美術學院中國水彩畫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水彩畫家協會主席周剛先生擔綱帶隊藝術家,他也是當代中國水彩畫藝術的領軍人物和代表畫家之一,同時也邀請了中國水彩藝委會主席陳堅,中國臺灣藝術家黃進龍,中國藝術家平龍、丁寺鐘、崔全順、陸慶龍、陳流、劉永健、黃亞奇等諸位先生加入,國際藝術家則有David van Nunen(澳洲)、Sergiy Lysyy(俄羅斯)、Anders Wallin(瑞典
  • 片爛畫不爛!《天機·富春山居圖》一部2.9分的大片,還沒畫出彩
    電影主要講述一個關於爭奪和保護元代畫家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的故事。以浙江省博物館和臺北故宮博物館分別收藏的半卷《富春山居圖》合璧展為背景,引出國際黑市開出天價盜取,英國盜竊團夥日本黑幫聞風而動……劉德華扮演的香港特工臨危受命保護國寶,與林志玲飾演的神秘女郎、還有佟大為飾演的日本黑幫老大之間奪寶、護寶的故事。
  • 大賽 | 2020第四屆黃公望兩岸文創設計大賽(截至2021.4.30)
    前言第四屆黃公望兩岸文創設計大賽以「匠心演繹•創意東方」為主題。主辦方希望參賽者以創意為載體,匠心作為內涵,提倡材質的跨界融合和生活審美的具體化,以呈現東方之美內斂而豐盈的優雅。從東方美學出發,設計出符合現代生活雅致生活的家具、辦公用品、旅遊文創紀念品、文房系列用品、飾品擺件等衍生品,力求將匠心與創意的融合演繹到極致。
  • 清初畫壇盟主王時敏,學畫董其昌,卻為何自稱書畫二道皆無師傳?
    然而,實際情況是,明代書畫收藏之風特盛,收藏人憑藉自己掌握的政治權力和經濟實力,或以勢取,或以財斂,官僚富戶爭相購藏古蹟、一方面,使得有條件的人可得縱觀古蹟,,多有悟入;另一方面,使得絕大多數畫家斷絕了傳統在深層次上的聯繫,僅得一些皮毛。
  • 原來古人早就畫出,陰森詭異,但蘊含大智慧
    被人尊為「三朝老畫師」的宮廷畫家李嵩,為什麼要畫出如此詭異的作品?骷髏到底是誰?作者做此詭異之畫究竟要表達什麼意思呢?先看看元代大畫家黃公望的解讀「沒半點皮和肉,有一擔苦和愁。傀儡兒還將絲線抽,尋一個小樣子把冤家逗。識破個羞那不羞?呆兀自五裡已單堠。」
  • 達文西畫作存疑 俄富翁拍得假"宮女"
    格林哈爾希是藝術品造假高手。  涉案作品中有4件經倫敦佳士得拍賣行之手拍出,另有6件經由德國藍波茨拍賣公司拍出。它們的真跡都下落不明。  這些贗品中的一幅被俄羅斯石油大亨、億萬富翁斐克塞伯格收藏。2005年11月,斐克塞伯格以170萬英鎊在佳士得拍下了據稱是俄羅斯畫家鮑裡斯·庫斯妥基耶夫的油畫《宮女》。該畫據稱創作於1919年,畫上有庫斯妥基耶夫的籤名。
  • 抖音戲子入畫一生天涯是什麼歌誰唱的 入畫歌詞完整版
    抖音戲子入畫一生天涯是什麼歌?入畫歌詞介紹?入畫,是非常好聽的一首歌,很多人都喜歡聽。抖音戲子入畫一生天涯是什麼歌?入畫歌詞介紹?抖音戲子入畫一生天涯是什麼歌:歌名:入畫歌手:gogo這首歌在抖音上是非常火的,很多人都喜歡聽。
  • 一眼入坑的男愛豆的出圈神圖
    一眼入坑的男愛豆的出圈神圖 一眼入坑的男愛豆的出圈神圖 金泰亨
  • 神還原600年前景象的國產電影,驚豔坎城,還獲得最佳導演殊榮
    出生於戰火紛飛的南宋末年,仕途不得意的他,拜入書畫家趙孟頫名下,潛心學習繪畫書法。但沈周在將畫寄存在朋友之處的時候,被見利忘義的朋友之子轉賣。顧喜說自己上學時曾演過一出叫做在電影所倡導的意境上面,也與黃公望的創作初衷吻合,而這一切的基礎都是富陽的山水美景。
  • 美術研究|要畫出不同凡俗之山水,就要對超脫視覺之道,深切體悟!
    而後一事例,當然絕不是說畫山水不必深入寫生,而恰恰是說明:要畫出不同凡俗之山水,定要對超脫常規視覺之「道」有深切體悟,否則只一味如實寫生,又哪能畫得好山水?我自賦閒後忽發奇想,陸續從網上搜羅山水風景攝影佳作,自謂網遊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