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解放的美國文化之下,美國中產階級的婚戀觀,中年男女眼中的婚外情,也別具一格。
美劇《婚外情事》拋開婚姻忠誠的誓約,挑戰人性慾望的本質。
(第一季劇照。)
男主諾亞,這個暢銷書作者,一個典型的有妻有孩子的中年男人,在個人慾望和現實困境掙扎中,選擇了順從他本該有的人性貪婪美色的本性。
這絕對不是為婚內出軌者洗白,但也絕不是站在道德制高點上肆意指控。
作為被出軌者的女主艾莉森,背負著內心巨大的喪子之痛,感情脆弱,被心理危機的困擾,就像這一場自然而然的婚外情的發生,不僅有美色的吸引,更深層次的還是對生活本質的追問。
從2014年到2019年末,更新完全部5季劇情。
(第五季劇照。)
這部婚外情題材大劇,在一次次挑戰我們對已有婚姻本質的認知,從中可對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生活狀態可略知一二,對教育環境和自我選擇成長超乎你想像的表露。
美國這個移民國家,有著固有的傳統文化,除了開放的性文化之外,毒品就像聚會一樣泛濫,在混亂中,什麼才是真正的美國精神?
一、婚姻危機面對偶然的豔遇,原始吸引力之罪
劇中通過男女主人公各自的視角講述開始,將一場不倫之戀在警官的刑事調查之下娓娓道來。
站在現在的時間點上,回溯已經發生過的一切往事,記憶在兩個人主觀選擇陳述之下,亦真亦幻,將一顆犯罪之後孱弱的心包裹了起來。
直逼人性關於罪與罰的真相,隱藏在在精心組織的講述中。
(左為艾莉森,右為諾亞。)
或許諾亞帶著家人來到丈母娘家裡的海岸邊度假,這個本該平凡的小鎮上,遇見了一個成熟魅力四射的女餐廳服務員艾莉森,就好像大多數時候,無聊平淡的生活急需一味猛烈的調味劑,這就遇見了一切情慾發洩對象艾莉森。
再怎麼說,繁瑣的家庭教育遇上叛逆期的孩子,妻子海倫也到了更年期,典型的黃臉婆,為家庭操碎了心,這都為諾亞的出軌帶來了名正言順的藉口。
在諾亞的描述之下,艾莉森處處都是散發著女性特有的美色吸引力,在他的眼中艾莉森是誘惑、欲望、撩撥的源泉。
在家庭責任方面,和丈夫的忠誠職責面前,這個中年男人在曖昧和逃脫中選擇自我釋放。他和艾莉森的每一次約會,都是在自責與激情矛盾中度過。
(圖為諾亞海倫夫婦一家人。)
直到他正視妻子海倫的盡職盡責,和孩子的無辜中,選擇主動將婚外情坦白,這讓妻子海倫開始鄙視這個自以為老實忠誠的老公形象,開始變得噁心。
全劇從諾亞和艾莉森相識相戀,到步入婚姻,最終由於艾莉森的背叛,一次和他原配丈夫科爾床事之後,懷孕生子。
這一切同諾亞完成的書《墮落》中描述的女主一樣,讓諾亞分不清楚自己是在和誰談戀愛,艾莉森也不明白自己為何會成為一個海倫口中:
「你的吸引力是天生的,但是你可以選擇不去做你不喜歡做的事!」
這一句將艾莉森辯解自己也是出軌受害者的心理給擊碎了。
二、情感創傷遇上心理慰藉,理性與感性之爭
(艾莉森。)
劇中在艾莉森的視角之下,她是一個因自己的失誤,造成自己孩子溺水之後沒有及時就醫,導致死亡,心理留下創傷的喪子媽媽。
不為人知的堅強外表之下,她神經質,在一次次用刀子,反覆在自己結痂流血的大腿內側,劃開一道傷口,用皮肉之痛,化解喪子之痛。
艾莉森遇見到小島度假的諾亞一家,在餐廳裡,幫她們的小女兒將卡在喉嚨裡的彈珠拍出來,這讓她和諾亞之間有了感情共情的理由。
(艾莉森和丈夫科爾 。)
就在艾莉森精神極度脆弱,丈夫科爾強悍粗魯,根本觸及不了艾莉森受傷的心,在痛苦糾纏之下,艾莉森在精神恍惚之中選擇和諾亞發生一夜情。
從一個餐廳服務員,護士身份的艾莉森身上,她有著她自己的行為準則,但也深受喪子之痛的折磨。諾亞這個陌生男人,有著成熟男人獨有的魅力,包容自信,成了她所有感情的宣洩。
在最後一次她和諾亞相約分手之旅的時候,諾亞帶著她跑別人家的露天按摩浴缸,喝著香檳,赤身裸體被人追趕到荊棘叢裡,這種逃脫現實生活壓抑束縛的探索,恰好是艾莉森正所缺乏的生活激情。
在艾莉森的視角的敘述中,她和諾亞的私情,約會是在克製冷靜,不得已中發生。絕對沒有太多的情慾,包含著更多的是心靈的慰藉。這恰恰就是男性女性思考問題出發點,在愛情和色慾裡面,很難分清楚哪一個比較佔重要方面。
艾莉森和諾亞都是已婚男女,在愛情的潔癖裡不再是容不下一絲絲背叛,只是在愛欲和平淡的生活中該如何選擇,或許做出權衡是對兩個人的家庭最殘忍的事。
理性面對婚姻危機,走出一個千瘡百孔的家庭,組建一個全新的家庭,這裡面沒有狗血的撕扯,都是在感性的衝突之後,理性回歸平靜生活。
這就是一種男女平等之下,沒有誰對誰負責,沒有誰該對誰的一生寄託一切的獨立。
精神獨立,是男女處在同一水平之上,不摻雜任何利益的事,可以華麗抽身,可以自由選擇,絕不委屈求全,這才是婚姻家庭的真諦。
(回眸者為海倫。)
嫉妒,偏見往往會被虛假的婚姻該有的樣子所誤導。
三、多元文化造就婚外戀的多重解讀視角
美國這個移民國家文化共生國度,看似積極開放包容,但也有其難以克服的僵化刻板。
劇中科爾為代表的美國本土家族文化,在保守固執己見中,對想和她結婚的女友,本著為了綠卡而與其結婚的目的,美國人的驕傲自大,時刻在刺痛移民者的脆弱心理。
(圖為諾亞女兒惠特尼。)
到最後一季播放,諾亞的大女兒惠特尼,面對愛爾蘭移民的男朋友,依然不能確定這個男人是為了獲得綠卡的結婚,還是真正的感情。
科爾的兄弟,勾引未成年的惠特尼,在這個性文化比較開放的國度,還是有著其自身的文化歸屬性。
同樣是諾亞兒子性取向問題,保守的父親諾亞和妻子海倫,都在詫異和迷茫中被動接受,已經發生的現實問題。毒品問題也不容小覷,海倫在受到丈夫諾亞的拋棄之後,自我放逐,毒駕被抓,這是美國文化的一個側面。
關於女兒惠特尼的教育問題,關於上大學的選擇,母親和父親的態度,讓我們感受到這個文化多元的國家,只要你足夠優秀,選擇任何道理都值得尊重。自主選擇就是要自己負責。
在艾莉森和諾亞結婚之後,諾亞試圖用他精英教育的一套,讓艾莉森選擇走職業教育學習,這種學到老活到老的學習理念才是有一種文化保持進步的心態。
劇情從心理學成長機制的多個層面展開,勾勒出一幅美國中產家庭的文化存在。
移民精英維克多,他是一名成功的醫生,在醉心於海倫之後,代替了諾亞的角色。海倫這個遺傳了她母親驕傲自滿基因的女性,獨立自主。
在面對自己的老公出軌時,克製冷靜,勇於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
她的過分自信,甚至認為自己本就患有闌尾炎的兒子,誤診為心理疾病,這一切都歸罪於婚內出軌的丈夫諾亞。
在海倫開車撞死由艾莉森推到路邊的科爾兄弟之後,諾亞冒名替他們擔罪服刑坐牢,這種救贖像是諾亞面對這兩個女人感情抉擇一樣。
諾亞負著作為一個父親職責,又在愛護一個女人的男人責任,這種複雜的文學性的爭議,也是該劇吸引人的亮點之一。
四、國產婚外戀臉譜化人物變高級黑
2017年由沈言執導的電視劇《我的前半生》,講述了職場中出軌者陳俊生(雷佳音飾),與離異女人凌玲(吳越飾),這次出軌者之間的自身考量刻畫較少,但是由於吳越的出色表演,將一個看似小三的女人那種溫柔背後的高級黑演繹的淋漓盡致。
國產劇關於婚戀題材從早期的《過把癮》這種比較有年代感的婚戀,這背後蘊藏的國人對婚姻態度的重大轉變,就像最近的《民法典》通過之後,關於一個月的「離婚冷靜期」的討論,體現著我們對婚姻非兒戲,結合分離,牽一髮而動全身。
2010年劇版《手機》中陳道明飾演的教授費墨夫妻之間的冷戰隔膜,將中國式夫妻在強大的社會輿論壓力之下,女人對男人的強勢控制,婚姻束縛的壓抑由內而外地讓人感覺憤懣。
這種大膽的嘗試還是過於膚淺,流於表面,沒有觸及自我內心深處的欲望。
回到《婚外情事1-5季》,Showtime這種美式開放式大膽的懸疑加婚外題材的作品,人物刻畫到位,是由內而外的細膩描寫。
不狗血,不人云亦云,在人物自身形象上下功夫,塑造了讓人可信的婚外戀人的敏感心理。這種夾雜著心理學人格行為動機研究的展示,讓觀者不由地慨嘆說服理性觀眾面對婚外戀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這再次印證了一句俗話:
感情的三個階段,吸引力是相識的必備元素,愛情是浪漫自由,婚姻是親人般的相互依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