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 huibenxuetang
昨天帶娃剛到北京,準備開啟自由行玩耍模式。正當我在通過airbnb定的小資民宿裡,愜意地啃著西瓜時,我突然刷到下面這個新聞,原諒我這個吃瓜群眾再次暴怒了!
又是抖音!
一個看上去才六歲左右的女孩,在家裡拍抖音視頻,一不小心搞烏龍了,把身後媽媽洗澡也拍了進去,一時間視頻被廣泛轉發近百萬次!
這個小視頻驚呆了所有人的眼睛!作為爸媽,你什麼感受?心痛?無語?還是一笑而過?
6月21日晚,抖音短視頻官方頭條號發布回應稱:這是有人惡意推動。
回應稱,經查證,該視頻是用戶於6月19日22:06發布,視頻遠處背景有意外走光內容,23:46視頻被下線,播放量216次,並非直播內容。
抖音強調,時隔兩天後,這條短視頻在網絡上突然被大規模傳播,明顯有人惡意推動。
抖音表示,此行為不僅嚴重侵犯用戶隱私,也對當事家庭造成了極大的傷害。抖音將進一步完善平臺的審核機制。
6月11日,抖音公布對違規帳號及內容的處罰通告,2018年5月份累計清理26356條視頻,永久封禁21786個帳號。
寫到這裡,我心裡重重地嘆息。
儘管視頻中的一家人是最大的受害者,但是我還是想問:手機是怎麼到孩子手裡的?
看樣子孩子應該玩得很溜,可以推斷她至少不是新手。
看到這樣的視頻,作為讀者,你還會說:你不要那麼OUT了,要讓孩子接受新事物嗎?
拜託,什麼叫「失控」?你以為你能控制局面,到最後卻被局面控制。失控到最後,就是玩火自焚啊親!
網際網路、新媒體看似波光粼粼,實則湖面底下暗流湧動。
開頭提到的視頻被廣泛轉發,我相信確實有無形的手在推動。但撇去這些因素,這個事件看似是「女兒坑媽」,那始作俑者是誰呢?(攤手)
旁觀的父母們,我們一起反省吧:有時間等有關部門加強監管,還不如自己早點幫孩子把網絡籬笆扎扎牢,畢竟,我們才是孩子的監護人啊!
我的一位讀者塞翁跟我說,現在有的家長對孩子飲食精挑細選、精工細作,但對孩子的精神食糧卻粗心大意、放任自流。我深以為然。
就在上個周末,我們全家在萬達吃飯,眼睜睜看著一大家子七八個人,吃得熱火朝天,卻把一個手機丟給一四五歲的男孩。
聽聲音就知道在看抖音,男孩一會兒葛優躺著看,一會兒睡在沙發上看,眼睛始終沒有離開過屏幕。
是是是,扔給孩子一個手機,讓大人的世界清靜了,小酒喝起來,火鍋涮起來,感謝這個時代,讓偷懶父母終於找到讓孩子「閉嘴」的好辦法!
旁邊的米奇悄悄對我說:媽媽,你說他們家以後會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親子之間不說話,因為都在看手機;
夫妻之間不說話,因為都在看手機;
家族之間不說話,因為都在看手機……
他們的家人,名字叫手機!
再說說抖音。唉,我其實已無力吐槽。
你看,出了問題就封號,人家一秒就可以解決嘛。
他有啥損失?但是用戶呢?可以醒醒了嗎?
這樣一個監管極不健全的短視頻APP,讓那麼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前赴後繼地為他「持續買單」!這個「試錯成本」值得嗎?值得嗎?
這幾年興起的短視頻和網絡直播,都有很強的參與性和互動性,很容易對用戶尤其是涉世未深的孩子,造成負面的示範效應。
一些橋段看上去「搞笑」「有趣」,一旦模仿卻風險不小。
這方面的案例實在太多,我都懶得一一舉例。而這些APP中不少短視頻傳遞的不良價值觀,是影響孩子三觀的核心危險因子。讀書無用、金錢至上、畸形戀愛等等隨處可見。
比如像下圖這樣,未成年孕媽直播秀的:
一個軟體或平臺做到了全民皆知的程度,難道不應該時刻注重你對公眾的影響?難道不懂「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道理?難道忘記了「企業良知」的基本原則?
無論什麼時候,對青少年的保護都是不可侵犯的領域。這是紅線,不可越!
在資本面前,在商業面前,其實我的吶喊微不足道,這只是一個自媒體的小小聲音而已。
但是,再小的聲音我也要發!
因為,每個孩子都是帶著清澈的眼睛來到這個世上,你真的忍心讓他的眼睛變世故、變渾濁?
我,不願意。
本文作者:米奇媽媽,來源:繪本學堂(ID:huibenxuetang)。我們是伴讀10年的繪本爸媽,正當職業是男孩米奇的父母,上海資深媒體夫妻檔。每天研究國內外先進的閱讀/育兒理念,解讀繪本蘊含的學習力和養育力。歡迎關注。
來源:繪本學堂(ID:huibenxuetang),家教智慧博覽(ID:chaorenchaoyu2016)經整理髮布,依託華中師範大學強大的研發優勢,匯聚數百位基礎教育名師,共同為全國百萬家長提供貼心服務。一號在手,育兒無憂,最全最實用家教資訊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