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開」記錄了上海灘一個世紀的風流

2021-02-22 陽光天明雅讀院

來源/再藝文化




1921年,一個名叫王熾開的廣東人在上海南京路上開了一家照相館,取名「王開」。起初,只有一間攝影室和幾名職工,後來逐步擴展為雙開間店面,成為上海灘著名的照相館,且流傳了90多年至今還在營業。



演員時期的江青


有一年,一個名叫「藍蘋」的小明星在這間照相館拍了幾張玉照;多年以後,她改名為「江青」,「文革」中,為銷毀與「藍蘋」有關的一切歷史證據,她授意有關部門查抄王開所有的照片和底片,「藍蘋」的照片從此鴻飛冥冥,剩下的則被封存在上海市公安局,安然度過「文革」歲月。



演員時期的江青


「文革」結束後,它們棲身於王開的地下檔案室,直到2006年的一場因水龍頭破裂的「水災」,才重見天日。


人們意外地發現了一隻塵封40年的舊紙箱,打開紙箱,一批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珍貴老照片赫然映入眼帘……



上流派對


一幀幀寂靜無聲的「王開」老照片裡,有黃浦江遊艇上曬著日光浴的泳裝男女,有公館庭院裡花團錦簇的上流派對,生動真切的影像勾勒出上海灘「黃金時期」的時尚風情。



電影明星周旋17歲時的照片



紅極一時的電影明星胡蝶


有周璇、胡蝶、黎莉莉、阮玲玉、王人美、上官雲珠、張織雲、陳燕燕、陳雲裳、黃柳霜等明星的時髦姿態與微笑,各色旗袍鎖住優雅而不造作、高貴而不冷峻、溫情而不甜膩的上海光影,打開了上海人塵封的記憶。



鄭蘋如


當時能進「王開」拍照的除了影視明星,還不乏政界、商界名人,他們的不少照片甚至更具歷史價值。比如鄭蘋如,張愛玲小說《色 戒》的女主人公原型,她在「王開」所拍的照片曾刊登於1937年7月的《良友》畫報封面,當時因她身分特殊,只稱「鄭女士」三個字,而未寫全名。此照片在展出後被其侄子辨認出。


為何如此多明星、名流青睞王開照相館呢?


阮玲玉


一是「王開」有這樣一個規矩:凡是上鏡漂亮的,「王開」會送一套照片,同時把樣照放在櫥窗裡展覽。而當時眾多電影導演常通過這些照片來尋找合適的演員。



顧梅君


二是得益於「王開」精湛的技術,甚至是「PS」技術。為了讓照片上的明星光彩照人,可以在底片上用筆將眼睛修大一些,將翹了的衣領整平,甚至還在底片上添加晚霞、雲彩、柳樹等裝飾。


當時的彩色照片都是著色師染色的,但這一當時代表著照相館最高工藝的技術現在幾乎要失傳了。




「王開」趕上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上海的風華絕代,趕上了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新中國的改革開放,又趕上了新世紀世界的日新月異,在上海乃至中國攝影行業數十載風雲變幻間,大浪淘沙始見金。


在太多上海「老克勒」眼中,它是無需數字的地標,有著骨子裡的海派情調,代表攝影的最高境界。




看著這些老照片,不得不感嘆:「那個時代的上海,曾那麼繁華,那麼摩登,那麼美。」


王開老照片「是上海這座城市的一筆文化財富」,這批老照片中的人物服飾、髮型,精緻而豐富,展現了上海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文化習俗,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同時它們也是一部生動的中國電影史。



上海外灘全景,王開照相館拍攝於1930年左右


照相館,承載著一個人、一座城市的記憶。老照片凝固的是歷史瞬間, 記錄的是點點滴滴的歲月痕跡,它們是往昔黃金歲月刻骨銘心的記憶,更是歷史的忠實見證。




「當一個社會告別浮躁,開始靜下心來懷舊、尋根的時候,就要找尋殘存的歷史印記,而影像資料恰恰是對一個時代、一個城市最客觀的記錄。」






影星周璇在影樓留下的藝術照



黎莉莉



胡蝶



袁美雲拍泳裝照相當開放



周璇



於立群(藝名黎明健),郭沫若夫人



王人美和金焰當年曾是戀人



舒繡文



王熙春(左)等戲曲名伶



陳雲裳



金焰



高佔非




攝影師羅從周

相關焦點

  • 50個上海經典標誌丨上海灘的歲月神偷
    《良友》1926年2月創刊,第一期封面是一副套色照片,一個手捧鮮花、笑靨迎人的少女,這就是日後紅極一時的電影明星胡蝶。《良友》伴隨了一代上海人的成長,《良友》從1926年創刊至1945年10月停刊,20年間,以八開本刊行,共出172期。
  • 嚴幼韻:美了一個世紀的復旦女神,上海灘最後的大小姐
    文:花噴噴1927年的上海灘,在復旦大學的校門口,總是停著一輛車牌號為84的豪華小轎車。而讓人更為之眼前一亮的是,駕駛這輛小轎車的司機,居然是一個年輕貌美的女子。豪車加美人的組合簡直就是復旦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經常引來校內師生的圍觀,不僅如此,就連校外的人也會慕名而來。
  • 當了中統特務的上海灘名媛最後成了愛上漢奸的痴情女?
    提起鄭蘋如,大多數人頭腦中可能只有一些模糊又刻板的印象,如時髦女郎、風流女性、上海灘名媛、中統特務、「愛上漢奸」的痴情女……一位帶著凜然正氣的愛國志士,被後人無端塗抹上桃紅色的腮紅,打扮成沒有家國觀念的「商女」,這多少令人遺憾和痛心。
  • 「遠古的呼喚」王開選書畫展在京開幕
    展覽現場  6月22日,「遠古的呼喚」與南宋畫家梁楷對話-紀念建國七十周年王開選書畫展於達美藝術中心3層美術館開幕。王開選說:「作為一個中國畫家,當以古人為師,以天地為師,讀書、行路,方能承繼精髓,熔古鑄今,進而成就自己的風骨。」
  • 【資本】熙祥資本3億基金聯手希世紀 將拍《新上海灘》電影
  • 《新上海灘》中的許文強,一個孤獨又無助的愛國者
    對於兩版《上海灘》的評價各有褒貶,眾說紛紜,在這裡我就多不說了。主要是具體的情節上有比較大的差異,其中對於主人公許文強的詮釋是一個關鍵點。老版《上海灘》中許文強的江湖色彩比較濃厚,算是一個梟雄;而新版上海灘的許文強骨子裡就是一個愛國者,從一出場到最後其愛國的內核始終都沒有絲毫的改變,是一個骨子裡流淌著愛國血的江湖中人。
  • 歌詞賞析——TVB電視劇《上海灘》主題歌,作者黃霑
    二、TVB版上海灘《上海灘》是香港無線電視臺出品的25集民國題材的電視劇。由招振強、譚銳銘等執導,周潤發、趙雅芝、呂良偉等主演。該劇以民國年間的上海為背景,描述了上海幫會內的人物情仇以及許文強與馮程程之間的愛情故事。該劇於1980年在香港無線電視首播,1985年被引進中國內地播出。
  • 從《上海灘》《霍元甲》到《琅琊榜》 港劇走入「新世紀」
    新華社香港10月31日電 題:從背靠內地到擁抱內地——港劇走入「新世紀」  新華社記者劉斐、仇博、丁梓懿  入夜,香港的邱小姐用平板電腦點開當日更新的《使徒行者3》劇集,慰勞自己在中環辦公室一天的忙碌。此時,1200公裡外的陳先生也在上海家中用手機追看同一劇集。
  • 上海灘七大歌后,你還只知道周璇嗎?她們每個人的歌聲都是經典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上海灘湧現出了大量的影壇、歌壇的女明星,她們不僅僅是在當時,即使放到了現在,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在這些女星中,這七位歌壇的明星被稱為「上海灘七大歌后」,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5、 白光白光在這七位歌后中更加的不同,因為她活得更加的肆意,放蕩風流的生活態度,在她的歌曲中也多有體現,當時被大家稱作「一代妖姬」。在當時的時代中,白光的作風是肆意的,但也是大家敢想不敢做的。她的代表作有《如果沒有你》。6、 李香蘭李香蘭是七位歌后中唯一的外籍歌手。
  • 電影《上海王》上海灘的又一個紫砂故事 明日上映
    三十年代的上海灘除了大亨,還有大師!當初,一代大師顧景舟、蔣蓉在上海灘摶砂仿古,一批曠世紫砂精品由此誕生!如今,一出展現三十年代上海灘洪門傳奇的影片再度與紫砂結緣。由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呂俊傑先生參演的大片《上海王》,將於2月17日上映。
  • 珍貴老照片,還原民國時期舊上海灘的人生百態!
    此圖拍攝於上世紀的30年代,路易·菲利浦在離開他的法國家鄉後,來到了中國進行毛線類的生意。在當時,路易·菲利浦居住在上海的法租界,他一邊充當商人,一邊兼職在上海的法國日報攝影記者的工作。國粹,戲班子,一個戲劇人正在臺上演唱,雖然臺子破爛不堪,但也無法遮擋住戲劇人的敬業精神,這些神情全被路易·菲利浦記錄在照片中。舊上海灘某條繁華街道,街上人頭攢動,拉黃包車的夥計拉著一位老大爺,看這裝束,是個有錢人!一個老店,一個老人,幾個破罐子,老人正在拿著破碗吃著碗中的粗飯,看著他的形象,也是一個受苦人!
  • 《新上海灘》又出新版?64歲呂良偉飾演上海灘大亨,值得期待
    拍這部劇的時候,趙雅芝才26歲,正是一個女人最好的年紀,她也憑著《上海灘》中馮程程一角獲得了20世紀香港最難忘女主角之一。《上海灘》是一個好題材,這次,在這部新作中,呂良偉再挑大梁,飾演金廣榮一角,是上海灘大亨!
  • 《新上海灘》又出新版?64歲呂良偉飾演上海灘大亨,值得期待!
    說起80版的《上海灘》,能勾起多少人的回憶?這是是香港無線電視臺出品的民國劇,由招振強、譚銳銘等執導,周潤發、趙雅芝、呂良偉等主演。拍這部劇的時候,趙雅芝才26歲,正式一個女人最好的年紀,她也憑著《上海灘》中馮程程一角獲得了20世紀香港最難忘女主角之一。
  • 還原一個真實的鄭蘋如
    ▲上海灘名媛鄭蘋如----提起鄭蘋如,大多數人頭腦中可能只有一些模糊又刻板的印象,如時髦女郎、風流女性、上海灘名媛、中統特務、「愛上漢奸」的痴情女……一位帶著凜然正氣的愛國志士,被後人無端塗抹上桃紅色的腮紅,打扮成沒有家國觀念的
  • 電影《新上海灘》已殺青,時隔40年丁力再戰上海灘,開創新紀元
    說起《上海灘》首先想起的就是周潤發、趙雅芝,這部80年上映的電視劇又能勾起多少人的回憶呢?曾獲得香港無線電視八十年代十大電視劇評選第一名、馬來西亞二十世紀華語電視劇百強評選第一名、新加坡二十世紀百部經典華語電視劇評選第一名等榮譽
  • 老片子:新老《上海灘》
    《英雄本色》是發哥版《上海灘》的延伸,在自己的記憶裡,壓低的禮帽與深色西服或披風,煙霧中眯細著眼睛的柔情或冷漠,都是風情符號;《上海灘》已經凝固為發哥的一個不可逾越的標誌。 更何況,在那個文化貧瘠的歲月裡,《上海灘》給我們鏤刻的江湖與愛情夢想呢?                          二中國男人大多都有過江湖之夢。傳統中國是一個自然經濟佔主導地位的農耕社會,「鄉土」和「家園」具有重要意義,「安土重遷」、「安居樂業」是美好生活的基礎。
  • 情迷四十載,好一個不見上海的《上海灘》
    似大江一發不收 ……這歌聲拉開了《上海灘》悲劇的序幕,經久不息,也似大江一發不收。正是這一部因劇組資金受限而沒有在上海拍攝的電視劇《上海灘》,讓我們深深記住了民國時風雲迭起的上海灘。繼香港風靡一時的古裝武打劇與喜劇之後,《上海灘》成了第一匹衝破藩籬的黑馬,撐起港劇史上的悲劇之最。
  • 再見《上海灘》!
    主播:歌者戀歌一首歌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