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肖全為時代「造像」 拍盡有故事的成都人

2021-01-07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楊帆

12月8日上午,「時代肖像——肖全鏡回成都」即將在成都·時代藝術中心亮相。展覽以靜態展示加多媒體影像的方式,呈現著名人像攝影師肖全在成都拍攝的百餘件作品。當天室外氣溫接近冰點,可是觀眾熱情似火,展覽開幕式現場一位紅衣舞者也受現場氛圍帶動,竟然在積滿雨水的小水坑裡來了一段即興現代舞,肖全的照片是黑白的,女舞者的舞姿是絢爛的,攝影和舞蹈以「冰與火之歌」的形式在陰冷的天空下完美合體。

這次肖全攝影展的緣起要追溯到2018年初,當時他面對社會公開徵集500位時代見證者,這個時代的「普通人」拍攝一張「一生中最好的照片」。活動從3月24日起報名,一直持續到4月8日,參與徵集的場地市民絡繹不絕,大家都希望通過肖全的鏡頭定格住自己的時代故事。4月裡,肖全用了一個整個月進行拍攝,在他的鏡頭下,有為眾多醫患服務的劉素華老人,還有川劇藝本家、釘釘糖的售賣者、時尚的蓉漂、睿智的學者、草堂的詩人、企業家、藝術家、作家等不同的屬於這個「時代」的成都「肖像」。

出生於1959年的肖全伴隨著新中國的成長而成長,在中國不斷走向開放的七十、八十和巨變的就是年代,肖全也正是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帶著年輕人特有的敏銳和激情去看、去聽、去感知這一切。肖全記錄了那個時代,在他的記錄中,也反映出時代在個人身上打下的印記。

1990年代初,肖全開始有意識地記錄全國各地的文化人和文藝從業者,比如導演、演員、歌手、藝術家、批評家、詩人、文學家,這些記錄後來呈現在一本名為《我們這一代》的書冊中,很多人是通過這本書來了解「他們這一代」人,也從此認識了肖全。漸漸地,肖全「中國最好的人像攝影師」的稱號也傳播開來,二十幾年來無人能出其右。

進入21世紀,成都發展迅猛,舊城改造轟轟烈烈,舉辦財富論壇、規劃天府新區、晉級國家中心城市。對於故鄉那一縷抹不去的情感和眷戀,使得肖全成為這座城市歷史的最好見證者。在肖全眼裡,這座城市複雜、矛盾、多元,或許無論用什麼詞彙來定義成都人,都顯得片面:安逸與奮進、古典與摩登、含蓄與外向、牙尖與熱情這些看似矛盾的描述,在成都人身上卻又顯得十分和諧……要描述成都人,必須讓真正的成都人自己來「說話」。

藝術家肖全創造了一種可能——他以500張成都人肖像,通過鏡頭敏銳地捕捉那些極富時代內涵的表情,以及藏在鏡頭後的真實故事和生活,讓我們得以窺見成都人的「真面目」。

本次展覽的人物大多來自社會徵集,拍攝於2018年上半年。鏡頭下的主角們,來自社會各行各業,有與共和國一同成長的老人,有見證改革開放的青年才俊,有朝氣蓬勃的千禧一代。從50後到00後,從時代精英到普通大眾,這裡幾乎涵蓋了各種有故事的成都人。

在這幅波瀾壯闊的成都肖像中,我們看見了作家阿來、設計西村大院的建築師劉家琨、川劇演員陳巧茹、帕運遊泳冠軍代國宏、變臉大師何洪慶……他們是成都人的驕傲,更是這個時代的翹楚。這些照片裡也有生病卻依然樂觀的大媽李季軍,美麗寧靜的小姑娘寶珠,來蓉的外國人,龍泉山上普通的農民大爺……他們是你我一樣的普通成都市民。

相關焦點

  • 人像攝影師肖全聚焦500名成都普通人 鏡頭記錄時代變革
    肖全作品封面新聞記者 陳荷肖全出生於成都,被稱作「中國最好的人像攝影師」。近十年,肖全從《我們這一代》到《肖全時代肖像》,他將鏡頭從拍攝藝人漸漸轉向普通人,為中國人拍攝屬於自己的肖像。肖全作品2018年3月25日,「經典藝術名家講壇」在經典匯藝術劇場舉辦了2018年第一期講座,主講人為中國著名人像攝影師肖全。在講座上,肖全分享了他的攝影故事和對於攝影的感悟與理解,並透露了即將啟動的成都站「時代的肖像」項目,將利用接下來一段時間,拍攝500名成都的普通人,記錄下如今成都人的肖像和記憶。
  • 觀察|希臘文物撤拍,疑似天龍山造像何以高價拍出
    而澎湃新聞獲悉,在本月香港蘇富比進行的一場拍賣中,一件有可能來自天龍山石窟的古代造像卻以逾231.25萬港幣成交,成為此場冠軍拍品。中國文物與希臘文物在拍場何以有這樣迥然不同的結果?這尊蘇富比拍賣的菩薩立像是否為天龍山石窟的流失文物?
  • 攝影師肖全《我們這一代》英文版出版及對談
    「攝影只是手藝,但有幸見證時代。」——肖全2020年1月22日,第三屆創新中國文化節「藝術|攝影」單元將與紐約華美協進社合作,邀請中國攝影師肖全舉辦其經典攝影集《我們這一代》英文版「In China When It All Began」發布的交流會。
  • 拍三毛的攝影師肖全要來深圳開講座啦,講述「時代肖像與深圳」
    南都訊 記者謝湘南6月28日下午3點至5點,攝影師肖全將走進深圳關山月美術館四方沙龍現場,帶來主題為「記住今天 走向明天——肖全 時代肖像與深圳」的講座,講座以「現場+網絡直播」的形式開展。1959年生於四川成都的肖全,曾在海軍航空兵部隊飛行4年。
  • 他是著名攝影師,還是楊樂樂初戀,有人陪你成長,卻很難陪你到老
    湖南臺有許多比較優秀的主持人,比如何炅和汪涵,汪涵特別有魅力,他也是大家眼中的大叔,雖說顏值不是很高,但是自身特別有內涵,汪涵的湖南話說的特別好,但是他可不是湖南人。汪涵是蘇州人,不過大學一直在湖南,在這裡生活了幾年,此後一直在這裡工作,汪涵1998年正式進入主持界,主持的節目特別多,他在這個舞臺上的表現特別精彩,現在也是大家非常喜歡的一位主持人。
  • 佛教為什麼造像?有什麼依據?
    佛教造像始自印度貴霜時代的犍陀羅,在印度各地不斷完善,之後才傳向東南亞各國和中國。在這漫長的傳播過程中,造像隨各地域的風格幾經變遷,直到中華思想的融入,佛像在雕刻上才顯現出燦爛的光芒,由此便產生了佛教造像藝術。
  • 中國頭牌人像攝影師拍了他30年...
    那時成都一個普通職工的月薪大概是180元,成都人對音樂的熱愛可見一斑。於是,他找到了成都本土的一位青年攝影師,他就是剛拍完崔健的肖全。帶著對未來的憧憬,聊著各自的夢想,拍出了彼此都滿意的一組照片。當年的這位青年攝影師叫做肖全,有人稱呼他為「中國最好的人像攝影師」。他拍過的人物有:三毛、楊麗萍、張藝謀、陳凱歌、姜文、北島、崔健等...
  • 中國頭牌人像攝影師拍了他30年……
    於是,他找到了成都本土的一位青年攝影師,他就是剛拍完崔健的肖全。年輕時的肖全兩位年輕人一拍即合,來到了火車北站的廢棄鐵路旁。帶著對未來的憧憬,聊著各自的夢想,拍出了彼此都滿意的一組照片。當年的這位青年攝影師叫做肖全,有人稱呼他為「中國最好的人像攝影師」。他拍過的人物有:三毛、楊麗萍、張藝謀、陳凱歌、姜文、北島、崔健等...
  • 三毛自殺前流浪成都街頭,一言一行儘是孤獨,120天後在醫院自盡!
    這句歌詞出自《橄欖樹》,是歌手齊豫在1979年發行的歌曲,當年一面世便火遍大江南北,不過很多人都不知道,這首歌的作詞人是三毛。 後來,三毛得到了在文化大學旁聽的資格,想不到期末考試時,三毛各科成績均十分優異,並且陸陸續續在《現代文學》等雜誌上發表文章,逐漸有了一些名氣,但隨之而來的讀者批判聲,再一次打擊了這個敏感的女孩,三毛再次休學,並且隻身來到西班牙讀書,希望一切可以重新開始。
  • 「然日卡村的希望」 成都一攝影師9年前旅行拍下孩童時期丁真,公司...
    近日,有豆瓣網友發現,多年前一位攝影師微信公眾號裡的小孩圖片,與丁真相似。圖片上的小孩頭髮不長,和同學一起坐在簡陋的教室裡,一雙充滿好奇的眼睛專注地盯著講課的方向。自然光照進教室,照得孩子們乖巧又認真。 許多網友把這張照片和丁真照片做了對比,通過同樣的側臉對比、人臉識別……發現極其相似。
  • 於瀟灑 | 95後女攝影師:我只想拍有故事的照片
    瀟灑這幾年合作了好多攝影師發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領域」拍風景、拍美食、拍寫真…雖然都是拍,可真就是兩碼事如何評價一個攝影師的好壞?瀟灑覺得,要看審美和調性恰好,最近遇到位有想法的姑娘她喜歡拍「有故事的照片」你看下面這些就是她的作品👇🏻點擊圖片 可放大觀看無論是復古港風、日系少女她都駕馭得有模有樣在我看來,她是具備實力的未來絕對是「響噹噹」的攝影師劉意濃的作品在微博
  • 【正片| 視頻】龘藏菩提箴言-貳——13世紀館藏級合金銅巨版蓮花手觀音造像
    龘藏冬拍的這尊菩薩,右手掌心向下結與願印,左手當胸結說法印。身體呈三折式雙足站立,右手原本牽蓮枝,呈現經典的蓮花手觀音的造型。觀音頭束高髮髻,高高聳起的頭髮在頭頂盤束有致。頭戴金色寶冠,從尚存的兩片冠葉中,我們還能看出其最初的華麗景象。菩提樹葉狀的冠葉上飾以金剛杵狀的卷草圖案,冠葉正中飾綠松石。冠葉之間及冠葉和髮髻之間皆有連珠銅條相連,這一點頗有藏西拉達克造像的特點。
  • 西泠網拍 · 五月月拍 | 歷代造像藝術、歷代錢幣精選
    歷代造像藝術專場05/22 21:00 開拍▼此尊釋迦說法像發為螺髻,無突出明顯的肉髻,臉型飽滿,眉間有毫白,眉目雕刻簡潔清晰而貫通鼻梁,長耳垂肩,面部刻畫略帶有世俗相。佛手一上一下結說法印,身著袒胸垂領僧服,腰間系帶,結跏趺坐於典型遼代多瓣多重仰蓮式佛臺,臺座下部鏤空,接覆蓮圓座。
  • 中國古老的傳統手工造像技藝——佛教夾紵造像
    ▲唐代 乾漆夾薴佛像 弗利爾美術館藏  夾紵造像,原為古代中國創製發明。在漢朝,已有用漆布製成冠、莒的事例。這種漆紵製品,漢朝的人寫作俠紵(漢王盱墓俠紵杯銘)或作綊紵(同墓綊紵盤銘)。是在紵布上敷漆,製成器物,其中多有脫空的構造。  嗣後佛教傳入,即將這一項技藝應用於造像,成為中國特創的夾紵像。這是印度古來所未有的,因而各經論中均未有這一項造像記載。
  • 麟遊有個慈善寺,有隋唐風韻石窟造像,還有漆水清流的風景
    陝西寶雞麟遊是唐初帝王避暑的行宮九成宮所在地,那裡遺留有少數佛教窟龕和摩崖造像,其中一部分屬於唐代作品。慈善寺石窟位於麟遊縣城東六公裡的漆水河畔,始開鑿於隋文帝時期,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時期續鑿,並對過去的廟堂繼續擴修,它是隋唐皇帝后妃及大臣在麟遊避暑時禮佛的宮廷寺院。 史載,隋仁壽二年( 公元602年)六月五日夜,慈善寺新佛堂開光之日,就有靈光映現,並繞梁三圈。
  • 中國攝影師作品微展︱No. 020
    B組208▲攝影師:網有戰事(湖北武漢)B組209▲攝影師:王一欽Emma(四川成都)B組210▲攝影師:萬寶龍LBL(陝西西安)B組211▲攝影師:天賜吾緣(遼寧撫順)B組212▲攝影師:神徠造像(安徽合肥)B組215▲攝影師:攝麗人~陳Sir(湖南懷化)B組216▲攝影師:孺子牛(遼寧瀋陽)
  • 淺議宋代文財神比幹白石造像
    縱觀上下左右,雕刻紋飾極其精美,造像本身所蘊藏的殷商文化內涵,魅力無窮。雕像頸部以上,顏色偏黃;紋理處有黑色物垢,沉澱已久;冠頂右側,雖說缺了一小塊兒,但經過千年的時間打磨,已經變得非常光滑,似乎歲月,已經滲透肌理。頸部以下,顏色較淺。前胸,腹部,背部及底座有多處破損,手摸上去略感粗糙。
  • 倦勤禪雕.彌勒造像賞析
    ,如此普及,長盛不衰,受人喜愛,不是偶然的。不少人說,倦勤軒的彌勒佛非常有辨識度。其實我們只是將心中的眾生相,通過雕刻刀一點點注入木頭,具象為禪雕作品而已。佛前都是有緣人,相親相近,怎不滿腹歡喜;世間盡多難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 只要平凡:他們為42000多名援鄂醫護人員一一造像
    中國攝協赴湖北小分隊攝影師劉宇和援鄂醫療隊隊員張曦演唱《只要平凡》海報 / 瞿瀟設計劉宇和張曦共同演唱《只要平凡》MV庚子新春江城武漢疫情突發無數白衣戰士逆向而行奔赴抗擊疫情最前線2月20日接中央赴湖北指導組宣傳組指令中國攝協派出一支攝影小分隊奔赴武漢他們的使命艱巨而光榮——為天使造像2月20日,中國攝協赴湖北抗擊疫情攝影小分隊逆行武漢。
  • 嘉德15春拍 聖域莊嚴——五世夏瑪巴造像
    中國嘉德2015春拍的佛像專場徵集到一件非常珍罕的十六到十七世紀五世夏瑪巴活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