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寶林馬季的師徒恩怨,郭德綱、馬東出面作證:打人的事真沒有

2020-11-04 浮世人物誌

1956年,北京舉辦了一場熱熱鬧鬧的職工業餘曲藝匯演,一位個頭不高的年輕人站上了臺,亮開嗓子講了一段相聲,擠眉弄眼的滑稽模樣,逗得臺下觀眾們樂成一團。

散場的時候,有人在休息間裡找到他,笑眯眯地說「你就是那個叫馬樹槐的職工吧,演得蠻好,跟我學相聲樂意不?」

這便是馬季與侯寶林的初見,兩人的師徒生涯就此拉開了大幕。

1、不拘一格降人才

馬季是窮孩子出身,家裡做點小生意,馬季小小年紀就提著籃子走街串巷四處叫賣,常常走到一家茶社門口,腳就釘住挪不開了,茶社裡正在講相聲,馬季伸長了耳朵聽得興趣盎然。

長到13歲,馬季被家人送到上海宏德織造廠做學徒工,端茶送飯、打掃衛生、做各種邊邊角角的活,過得很辛苦。但馬季性格活泛,善於苦中作樂,經常編些笑話逗大夥開心,久而久之,練出了伶俐的嘴皮子工夫。

1951年,17歲的馬季考上了新華書店華北發行所,有了份穩定工作,生活安逸了,更愛說愛笑,但凡市裡組織什麼文娛活動,他都踴躍參加,一來二去的,表現突出的馬季就被中央廣播說唱團盯上了。

當時來找馬季的人並非侯寶林一個,劉寶瑞也來了,郭啟儒、郭全寶也先後到訪,這四個人是中央廣播說唱團安排給馬季的老師,作為全國職工業餘曲藝匯演的冠軍,馬季被當作專業相聲演員的好苗子重點培養。

四個老師一個學生,為什麼獨獨說馬季是侯寶林的徒弟呢,也沒舉行過拜師儀式啊?

這裡有講究,侯寶林在相聲圈名氣最大,被指定為馬季的責任老師,跟現在的班主任似的,這自然與其它授課老師的情分有所不同,而且馬季這名兒,也是侯寶林叫他取的。

馬季原名叫馬樹槐,入學後,侯寶林皺著眉頭念了幾遍:「這名得改,太繞了,觀眾記不住啊。」

馬樹槐回去苦思冥想好幾天也沒想到合適的,正趕上匈牙利喜劇電影《牧鵝少年馬季》放映,他靈光一現,找到侯寶林:「我叫馬季行不?」侯寶林笑了:「這名字敞亮,我看行!」

2、風刀霜劍嚴相逼

馬季屬於祖師爺賞飯吃的人才,學藝路上,一點就通一點就透,很受侯寶林器重。相聲行業需要推陳出新,除了傳統的經典的段子,還需要表演者緊跟時代進行創作,而馬季正是創作型人才,他寫了不少新作品,因為尊重老師,每次發表,他都會把老師名字署在自己名字前面。

1957年,馬季參加了中央廣播說唱團的巡迴演出,已經小有名氣。

然而好景不長,時代的車輪陷入重重泥沼中,文化的百花園萬木凋零了。眾人所傳的侯寶林與馬季的師徒矛盾,就產生於這個時期。

一些相聲作品被指思想不正,無奈之下,侯寶林垂著頭向眾人撇清責任:「這些不是我寫的,是徒弟馬季寫的。」

從當時的環境和相聲圈的名聲地位來說,侯寶林的處境比馬季危險得多,人在危難中想自保,也是無可厚非。

而馬季是如何對待恩師的呢?坊間傳言,馬季曾當眾掌摑過侯寶林,但也只是傳言而已,並無實證。

時代的傷疤癒合後,侯寶林與馬季重返舞臺,師徒關係並未破裂,相見仍是滿面笑容。

1983年第一屆央視春晚開播,馬季是主持人之一,場面喜慶又熱鬧。1984年去香港演出前,侯寶林親切地對馬季說:「我的段子你都可以演。」

但人們總覺得,經歷了那一段,這對師徒間有那麼點兒不對付。到了1993年,侯寶林因身患胃癌逝世,2006年馬季也因心臟病去了另一個世界。

從1984年春晚《宇宙牌香菸》開始,馬季在相聲圈的地位日益鞏固,他有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獲得中國曲藝界終身成就獎。

同時馬季開門收徒,慧眼識才,培養了姜昆、馮鞏、黃宏等大批傑出的表演藝術家,成為春晚的常青樹。

馬季出世時,媒體都在追悼這位相聲大師,以馬季的成就與地位,他絕對是當得起「相聲大師」這四個字的,但侯寶林之子侯耀文卻在此時公開表態,列出大師的五項標準,力證馬季沒有資格稱為「大師」。

這不免讓人猜測,侯耀文為什麼針對馬季,是文化爭端還是私人恩怨?當年馬季到底打沒打過侯寶林呢?

3、一切盡在不言中

在二人生前,早有好事者詢問過。奇怪的是,對這個問題,兩人都未有過正面回答。

侯寶林的反應是淡然一笑:「在舊社會,徒弟打師父是常有的事」,馬季則說了段富有哲理的話:「沒有這些誤會,就沒有生活,任何人都一樣。」

這樣含糊地回答,使這對名師高徒關係變得更撲朔迷離。馬季去世後,兒子馬東一度說自己和父親一樣,在誤會前選擇沉默,後來被反覆追問,他表態說絕無此事。

而侯耀文的徒弟之一,如今相聲界最火的郭德綱,也曾在媒體前強調過,「我師父說了,沒有打人的事。」

既然當年的事情已經澄清,馬候兩人畢生奉獻的相聲事業,也都已開枝散葉愈發繁茂,為什麼還有矛盾呢?

2001年馬三立的告別演出上,馬季送了幅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樣高的評價,讓侯耀文感覺被冒犯:「我父親是你師父你也沒這麼誇過!」

除了一些生活瑣事,最重要的,可能是表演風格的分歧。侯寶林致力於傳統相聲,以諷刺、揭露為主,而馬季卻另闢蹊徑,推出歌頌型相聲,讚美新文明新風貌,一片太平盛世。

這在侯寶林看來,是對傳統相聲的一種背叛,味兒錯了,儘管馬季這種風格火了起來,但他並不承認馬季是自己最得意的弟子。

發展到徒弟這一輩,姜昆成了相聲界權威,他沿著師父馬季的路,力圖讓相聲走向高雅藝術,做陽春白雪,辛辛苦苦經營了很多年,但侯耀文卻收了草根郭德綱為徒,滿口家長裡短,人氣還那麼旺,氣得姜昆公開大罵郭德綱是三俗,號召文化圈共同反三俗。

事實上馬季本人,對郭德綱頗為欣賞,認為他的出現為相聲界帶來新氣象,還曾手書「德雲社」相贈於郭德綱。因此郭德綱提到馬季時,像對師父侯耀文一樣尊重。

我們都希望做師父的德藝雙馨,誨人不倦;做徒弟的尊師重道,青出如藍。但師徒也是凡人,有些許矛盾誤會很正常。

不管怎樣,侯寶林馬季都已駕鶴西去,兩位大師縱有些許恩怨,也已付諸塵土,而他們曾創作的那些經典相聲段子,卻為我們帶來永恆的陪伴與無盡的歡樂。向他們致敬!

作者:玲瓏心

相關焦點

  • 馬季否認曾打過侯寶林 但承認另外一件事 說這事侯先生也幹過
    馬季與侯寶林既是師徒,又是同事。既然是同事,就難免會產生矛盾。流傳最廣的一則傳言是在那個非常時期,馬季打了侯寶林一記耳光。郭德綱說:「說馬先生(指馬季——蕭陶注,下同)打過爺爺(指侯寶林),有沒有這麼回事?我師父(指侯耀文)斬釘截鐵就倆字,沒有。我二大爺(指侯耀華),這事,沒有。」馬東是馬季的兒子。他說:「在我父親晚年的時候,我問過他。
  • 分析相聲界恩怨!傳聞馬季打過侯寶林一巴掌,網友:江湖水太深
    相聲界為何有那麼多的恩怨,同行相輕,哪個行業都有恩怨,只是相聲界的恩怨多一點而已。這裡我就說一說侯寶林、馬三立和馬季這三位相聲大家以及他們之間的一點往事。首先,我要聲明的是我要說的這三位都是最了不起的相聲演員,他們對相聲的貢獻大家有目共睹。
  • 馬季打侯寶林真是訛傳?郭德綱為馬季正身,侯耀文的舉動讓人存疑
    這便是馬季與侯寶林的初見,兩人的師徒生涯就此拉開了大幕。1、不拘一格降人才馬季是窮孩子出身,家裡做點小生意,馬季小小年紀就提著籃子走街串巷四處叫賣,常常走到一家茶社門口,腳就釘住挪不開了,茶社裡正在講相聲,馬季伸長了耳朵聽得興趣盎然。
  • 馬季不喜歡相聲隊伍,並不影響馬東和相聲演員交朋友,包括郭德綱
    ,馬東和郭德綱是好朋友,這兩件事一點都不矛盾。馬季並沒有否定相聲圈的所有人,馬東作為馬季的後代,也並不需要跟誰成為好朋友都失去自由。馬東並不只是和郭德綱熟悉,他和馬季的那些徒弟們,包括姜昆、馮鞏,也都關係相當好。
  • 馬季與師傅侯寶林之間的恩怨
    在馬季的一生中,對他影響最大,被人們談論最多的,還是他和師傅侯寶林的事情。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馬季生前做客鳳凰衛視《魯豫有約》欄目時,「破天荒」地說起與師傅、已故相聲藝術大師侯寶林的恩恩怨怨,並首次談及社會上廣為流傳、關於他在「文革」期間曾經批鬥甚至動手打過侯寶林的傳言。馬季小時候是上海宏德織造廠的學徒,伺候師傅吃飯、睡覺,是馬季每天的主要工作。
  • 德雲班主郭德綱的恩怨情仇
    唯有馬季大師不顧勸阻為其題匾,並肯定郭德綱對相聲的貢獻。後來有電視節目採訪姜昆,其否認跟郭德綱的矛盾。試想師傅題匾肯定的人,徒弟能明面上反對打壓?對當時在火上炙烤的郭德綱猶如釜底抽薪。加上坊間傳聞的侯馬恩怨,馬季卻對侯家徒孫施以援手。有此胸襟真大師也。郭德綱對馬東之子也是有求必應。
  • 馬季兒子馬東不說相聲當主持,郭德綱評價在理,還是捨不得受委屈
    但是說來也奇怪,馬季兒子馬東不說相聲卻去當主持?其實就馬東那個口才,說起相聲可真不熟郭德綱。但實際上馬東從很小就沒碰過相聲,長大後也沒有想要說相聲的想法,而他為啥會在這樣呢?郭德綱評價在理,還是捨不得受委屈。
  • 相聲講究師承,郭德綱口口稱侯寶林為師爺,但有兩點證明其說謊
    師徒如父子,徒孫和師爺至少也應有三分像,但就表演風格和做人而言,郭德綱和侯寶林一南一北看不出一點兒師承關係。 處理與徒弟矛盾時的方法迥異 馬季是侯寶林一手培養出來的徒弟,可以說沒有侯寶林馬季到死都是個普通工人,但知道現在都風傳文革期間馬季打過侯寶林嘴巴子。
  • 黃宏是馬季徒弟 他父親是馬季師爺馬三立徒弟 還有比這更擰巴的事
    廉春明跟馬季走得比較近,可以說他不是馬季的徒弟,勝似馬季的徒弟。正是因為這一點,郭德綱拜廉春明為乾爹。其實,他倆是平輩,因為馬季跟侯耀文平輩。廉春明非常希望郭德綱能獲得一等獎,並在決賽時「破天荒地」給了郭德綱「一個超出所有評委的不可想像的高分」,侯耀文「帶著疑惑的目光」看了廉春明一眼,最後郭德綱只得了個三等獎。雖然調動之事告吹,但廉春明為郭德綱聯繫到了馬季。馬季對廉春明說:「聽說郭德綱是你的乾兒子,這孩子的相聲我聽了,很有前途。」馬季還應約為德雲社題寫了匾額。
  • 郭德綱和曹雲金到底誰不要臉?
    郭德綱和曹雲金到底誰不要臉?這事跟我一點關係也沒有... ...相聲家譜就是相聲演員的「身份證」,郭德綱當年深受其害。以侯寶林和馬季這對師徒為例。「文革」時期,年輕氣盛、追求「進步」的馬季,造了師父侯寶林的反,給師父貼了大字報,甚至還有傳聞說在批鬥大會上,馬季打了侯寶林耳光。侯家人為此十分憎恨馬季,但師徒二人都默認這是歷史原因,對外界很少提及,但師徒不和,也早被外界所知。
  • 馬季被追封相聲大師,侯耀文為何暗諷他不配?真的是因欺師滅祖?
    表演結束後,侯寶林到後臺找到馬季,問他是否願意跟著自己學相聲。兩人僅僅是初次見面,卻就這樣確定了師徒關係。但其實馬季根本就沒有什麼相聲基礎,他出生於窮苦人家,父母靠賣一些小東西賺錢養家。因此馬季小小年紀就得提著籃子去一些人口密集的地方四處叫賣,這時候茶館就是他最愛去的地方。因為裡面一般都有先生在說相聲或者評書,長久的薰陶下來,馬季也練了一副好口才。
  • 馬季是姜昆的師父,卻處處替郭德綱說話?去世後,郭德綱為他正名
    馬季先生說:「你們不要這樣,人家郭德綱是在做對相聲好的事。」這件事過了之後,大家又發起了一次轟轟烈烈的「反三俗」茶話會,當時還要求郭德綱、于謙、李菁等人前去參會。會上,某藝術家對郭德綱直言:「人家拿你當藝術家,你就得堅持藝術的精神,不斷提升自己。
  • 馬季的兒子馬東曾勸郭德綱不要再和同行計較了,老郭卻這樣回應!
    郭德綱和相聲大師馬季的兒子馬東兩個人關係非常好,還一起參加過一個節目叫《以德服人》。
  • 師徒風波:趙本山的一場直播連線,「秒殺」郭德綱萬言大戰
    兩大喜劇天團的組織架構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在現代演出公司和傳統師徒關係之間徘徊。在兩個團隊中,師父和徒弟的關係,成為了整個團隊的核心構成紐帶。所謂的師徒關係,其實在相聲傳承的過程中一直存在,諸如馬季是侯寶林大師的徒弟,馮鞏、姜昆是馬季的徒弟等。
  • 一個是侯寶林高徒一個是侯寶林兒子,馬季和侯耀文,關係到底如何
    ,侯耀文曾經表示,他的父親去世之後,馬季身為他們那一輩最知名的相聲演員,並沒有擔負起旗手的責任。侯寶林和馬季都在中國廣播說唱團工作多年,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但侯耀文並沒有順理成章地進入這個單位,而是偷偷考進了中國鐵路文工團。
  • 馬東和姜昆、郭德綱,哪個關係更近?
    馬東和郭德綱的關係,打馬季先生那論輩分馬東應該是郭德綱的師哥,姜昆的師父是馬季先生,馬季和侯耀文先生算一輩人,等於這三個人(郭、姜、馬)都是同輩,可馬東不是相聲演員,是主持人和電視製片人。論馬東和誰的關係更好,不是姜昆而是郭德綱。
  • 楊志剛到底是不是郭德綱的師父
    關於這個問題,小編覺得要一分為二的看,解放前,曲藝界有拜師父擺知的傳統,那麼沒有舉行過拜師儀式的口盟徒弟,就應該不算。比如楊少華老爺子是郭榮啟的口盟弟子,但確實沒有擺知辦過拜師儀式,所以相聲界一直不承認老爺子的師承,不是一點道理沒有。
  • 馬季的相聲歲月:不僅僅是春晚以及與侯寶林的恩怨
    在相聲界,馬季承前啟後的地位無可撼動。無論是北京、天津,還是東北,相聲門中人對他心悅誠服。有些爭議聲來自部分相聲愛好者:關於由他開創的歌頌型相聲,把相聲推向電視的功過,與師傅侯寶林的關係,以及「馬家軍」在相聲衰落中的責任。不管怎樣,馬季是新社會的人,他說了50年的新相聲,是新相聲的一代宗師。他的個人榮辱,也都關於這個時代。
  • 如果沒有被侯耀文收為徒弟,郭德綱收徒,就變得不再名正言順
    侯耀文,侯耀文屬於文字輩演員,也就是和馬季、蘇文茂等人同輩,郭德綱屬於明字輩演員,也就是和姜昆、馮鞏等人同輩。,不過只是口盟,並沒有正式擺知,加上後來兩人因經濟問題而決裂,郭德綱就不再承認這個師父。他的師父是相聲前輩白全福,白全福是寶字輩演員,與侯寶林、馬志明等人同輩,楊志剛拜他為師,那麼楊志剛就是文字輩演員,和侯耀文、馬季成為同輩。
  • 都是說相聲,為什麼侯寶林能稱作相聲大師,郭德綱卻只能是演員
    相聲得改變有兩個名字不得不提,一個是侯寶林,將相聲帶入高雅的舞臺演出,一掃舊日的低俗氣,並被後世賦予了相聲大師的稱號;郭德綱是相聲再次回春的靈魂人物,之後,商演成為了相聲牟利的主要途徑,也成為判斷演員成功與否的標準。商演是判斷演員成功與否的標準,但不是唯一標準,更不是根本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