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開篇而言
不可否認一場社會之革新所牽動的血脈利益於舊勢力之間是要經過血與火。
前有李俚變法,後有商鞅變法。
而《大秦帝國之國命縱橫》是在商鞅變法之後的故事。
於楔子而言,商鞅已在這場變法與舊勢力的鬥爭中獻出了自己生命,慘遭受了自己的刑法。
國命縱橫一
於一個時代的人物,前有鬼谷法家弟子李俚與商鞅,再有兵家弟子龐涓與孫臏皆是戰國之風雲人物。
《國命縱橫》則是縱橫家張儀與蘇秦的舞臺。
或許,我們能夠從歷史課本中了解到合縱連橫的謀略。
可是,鮮有人提及這樣的謀略是何人基於怎麼樣的歷史環境所做出的決定。
因而,我不得不說遊於列國之間的縱橫家。
蘇秦,為了一展抱負,先於洛陽求見周顯王,卻換來了周顯王的玉已成瓦,想做玉碎,也是難矣哉的答覆。
可見,周王室日漸衰落,已到了朽木不可雕之地步。
接著,蘇秦入秦獻霸統之策,卻鎩羽而歸。
另一方面,辭別了母親的張儀前來齊國拜見齊威王,以十六字訣震撼齊威王,並且親自前往越國北徵大軍營地,說得越王調轉大軍對準楚國。
然則,越軍被滅,楚國勝喜中失去房陵沃土怪罪張儀,以至於出逃楚國,返回魏國。
如此,可見入世之戰的兩人皆是無功而返。
國命縱橫二
時至三年之後,諸國已在亂象下飽受煎熬。
蘇秦再度入世,以內在變法,外在合縱給了燕文公一劑良藥,出使趙國,以四戰之危,八方之險以及心盲之危讓趙人看清局勢,再是出使韓國,魏國,楚國及齊國締結聯盟。至此,蘇秦佩起六國相印,使得新銳秦國重新面臨六國聯盟之威。
而張儀因大勢之趨,被迫入秦地,以四策針鋒合縱。
其一連橫,秦國東出函谷關,與中原六國展開邦交斡旋,分化合縱,而後各個擊破。
其二擴軍,連橫之力保秦一年無戰事而招募新軍二十萬,以至於能夠打一場大勝仗顯連橫之威。
其三吏治,國政清明,方能使民以國為家,願效死力保家衛國。
其四稱王,因由六國合縱以秦國為死敵,秦國無示弱之必要;顯秦國抗衡六國之雄心,不退讓之心志與勇氣;激勵秦國朝野士氣,使秦人之耕戰精神得以弘揚。
結語:誠然可見以一條暗線來貫穿這個故事,我想你與我一樣會注意到一點,便是縱橫家於七國間的風雲變化……。
所以,從《黑色裂變》到《國命縱橫》是一個個鬼谷門生的一場順應趨勢的宿命之戰……。
故此,這便是孫皓暉筆下的《大秦帝國之國命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