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宇航局擴展「新邊疆」計劃探測目標

2021-01-17 環球網

[據太空新聞網站2016年1月8日報導] NASA已在下一個十億美元量級的「新邊疆」(New Frontiers)行星科學任務候選目標天體中,加入兩顆可能適宜生命存在的土星衛星。

2016年1月6日,NASA在發給科學家「全體公告」電子郵件中稱,已將土星衛星泰坦(Titan)和恩塞拉多斯(Enceladus)探測所屬的「海洋世界」(Ocean Worlds)納入NASA下一次「新邊疆」計劃中,並計劃在2017年接收相關的競爭提議。

公告中聲明,「海洋世界」主要關注尋找泰坦和恩塞拉多斯上的生命信號和(或)確定兩顆土星 衛星潛在的宜居性。該聲明並未解釋「海洋世界」主題加入「新邊疆」計劃的原因。

近年來,科學家已尋找到這兩顆衛星具有宜居性的證據。泰坦是土星最大的衛星,有稠密的大氣並且表面上存在液態甲烷湖泊。尺寸較小的恩塞拉多斯可能在其表面冰層下方存在液態水海洋。

NASA的這項決議源自2016財年預算報告。該報告要求NASA建立一個「海洋世界探索項目」,特別強調探索泰坦和恩塞拉多斯。

該報告聲明,NASA新建一個「海洋世界探索項目」,主要目標是綜合利用「發現」、「新邊疆」和「旗艦級」類型的任務,依照目前和未來「行星科學十年調查」的建議,尋找地外生命。

此前,科學家曾提出探測這兩顆土星衛星的小型「發現」任務,如「泰坦海探索者」(Titan Mare Explorer)曾提出在泰坦液態甲烷湖泊中降落一臺探測器,儘管該提議進入2012年的「發現」計劃競爭名單中,但最終輸給「火星洞察著陸器」計劃。「恩塞拉多斯生命發現者」(Enceladus Life Finder)曾提出對恩塞拉多斯進行多次飛越探測,但沒有進入2015年「發現」計劃競爭大名單中。

「發現」計劃幾乎不對科學家所提任務的探測目標天體進行限制,但「新邊疆」計劃要求科學家需要根據「十年調查」確定的方向提出相關探測任務。除了此次新增的泰坦和恩塞拉多斯,NASA曾為即將開始的「新邊疆」競爭確定了5項符合2011年版「十年調查」報告的任務類別,分別為:

· 彗核著陸器於採樣返回任務;

· 月球南極艾特肯盆地著陸與採樣返回任務;

· 土星大氣探測任務;

· 特洛伊小行星探測與交會任務;

· 金星大氣探測與著陸任務。

NASA計劃2016年7月發布「新邊疆」機會公告草案並尋求外界反饋意見,並於2017年1月發布修改後的正式版本,要求科學界在此後三個月的時間裡交付任務提議。計劃在2017年11月前從中選出若干提議,進行額外的概念研究,2019年做出最終篩選決定,並於2024年實施發射。

「新邊疆」任務成本上限是8.5億美元(不包括發射與運行)。

公告中還提到,NASA可為科學家提出的探測任務提供核電源系統——「多任務放射性同位素溫差電源」(MMRTG)。根據該核電源系統的使用數量不同,成本在1.05~1.65億美元之間,但要求計算在8.5億美元上限中。此外,採用核電源系統還將致使任務發射日期推遲至2025年。

屆時篩選出的任務將成為 「新邊疆」計劃中的第四個任務,可有效填補小型「發現」計劃和大型旗艦級行星任務之間的空白。此前的三個「新邊疆」計劃分別是已於2015年7月飛越冥王星的「新地平線」(New Horizons),預計2016年7月進入木星軌道的「朱諾」(Juno),以及計劃2016年9月發射的小行星採樣返回探測器「源光譜釋義資源安全風化層辨認探測器」(OSIRIS-REx)。 (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 李金釗)

相關焦點

  • 美國宇航局的Psyche小行星探測任務到達一個重要的裡程碑
    美國宇航局宣布,其Psyche任務已經到達一個關鍵的裡程碑,使其更接近2022年8月的正式發射日期。NASA表示,該任務正在從規劃和設計轉向太空飛行器硬體的製造。Psyche任務的目標是探索一顆同名的金屬巖石小行星,寬約140英裡,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NASA的項目的繪製數字藍圖工作已經完成,下一步是建立工程模型,經過測試和再測試,以確認系統能在深空完成工作。現在,NASA團隊已經完成了關鍵設計審查,以檢查所有項目系統的設計,包括三個科學儀器和所有的太空飛行器工程子系統。
  • 美國宇航局將探索海王星的衛星
    美國宇航局將探索海王星的衛星NASA探索太陽系許多衛星的任務可能包括最遙遠的衛星之一該任務因其「三管齊下」的目標而被暱稱為「三叉戟」,該任務將探測磁場以確定海洋的存在,繪製整個表面的地圖,並使用照相機來測量羽流的活動。到2021年夏季,最多將選擇兩項概念研究,目前計劃於2025年10月啟動。 由於異常行為,Triton可能特別有用。它繞著海王星的方向旋轉。它的電離層的活動度是系統中其他任何衛星的10倍。
  • 美國宇航局計劃派遣變形機器人探索土星的衛星
    美國NASA計劃設計一種可以滾動,飛行,漂浮和遊泳的變形機器人,以探索土星多顆衛星。 這種被稱為Shapeshifter的大型機器人由小型何微型機器人組成。 據稱,美國NASA測試的Shapeshifter機器人,看起來像是包裹在倉鼠籠子當中的無人機。
  • 美國宇航局如何讓品牌年輕化
    原標題:[亦觀察] No.496 美國宇航局如何讓品牌年輕化自1958年NASA成立以來,對美國航天事業的貢獻是巨大的,同時也對美國的國際競爭力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NASA不僅是美國聯邦政府的一個行政機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民用航天機構,負責制定和實施太空計劃與開展太空科學的研究。
  • 美國宇航局完成首次商業載人試航任務
    中新社休斯敦8月2日電 美東時間8月2日,美國宇航局(NASA)成功完成首次商業載人試航任務。美聯社消息,美國太空人道格拉斯·赫爾利(道格)和羅伯特·本肯(鮑勃)於8月1日乘坐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載人「龍」飛船從國際空間站返回地球。
  • 嫦娥五號回家之後,中國下一個「小目標」,已經在路上
    隨即,國務院新聞辦舉辦了嫦娥五號新聞發布會,副局長吳豔華在大會上對嫦娥五號的科研活動進行了講解,並宣布了下一個「小目標」,探測火星,並進行取樣。據悉,該工程命名為「天問一號」,「天問一號」於今年7月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搭乘長徵五號火箭起飛,預計明年2月探測器抵達火星,5月在衛星表面著陸,並對火星的地表、土壤成分進行探測。
  • SpaceX和美國宇航局聯合載人任務Crew-3的三位太空人已經確定
    美國航天局,歐空局已經選擇了三位太空人執行SpaceX Crew-3太空站任務,也就是說美航局和歐空局已經確定了國際空間站的SpaceX Crew-3任務的太空人,這三位太空人為美國宇航局太空人Raja Chari和Tom Marshburn,以及歐空局太空人Matthias Maurer
  • 美國宇航局的「紅色星球」著陸器發現,火星的地殼...
    美國宇航局的「紅色星球」著陸器發現,火星的地殼就像一個三層蛋糕所以本著聖誕的精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工作人員剛剛公布了一張火星內部組成的圖片,它看起來像一個三層蛋糕。   美國宇航局的「洞察號」火星著陸器為研究火星外殼下麵包房狀的組成提供了數據,該著陸器為科學家們發回了除地球外另一顆行星的首次地質解剖。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即將展開,先來聽聽首席科學家的「劇透」
    Li & Y.Wei 註:本文第一作者,中國火星探測計劃首席科學家萬衛星院士於2020年5月20日因病逝世,《自然-天文學》刊發訃聞表達哀悼。 在"天問一號"探測器計劃於7月底或8月初發射之際,任務首席科學家及其團隊重點介紹了中國首次火星任務的科學目標和儀器設備。
  • 美國宇航局發布火星地表全景圖
    實際上這些都是是由NASA(美國宇航局)的 "好奇號"探測器拍攝到的火星地表。據英國《鏡報》報導,當地時間3月4日,NASA發布了這張像素為18億的高清圖全景圖。該圖片由一組「好奇號」的桅杆相機拍攝,其中長焦鏡頭負責拍攝全景地形,中景鏡頭則用來拍攝低解析度的全景。
  • 美國宇航局將發射衛星跟蹤海平面上升情況
    ▼ 美國航天局計劃在當地時間周六發射一顆衛星,跟蹤氣候變化對世界海洋的影響,並收集數據以改進天氣預報。這顆衛星將繼續美國宇航局長達三十年的工作,記錄海平面上升的情況,並將為科學家提供比以往從太空中更精確的海岸線視圖。
  • 美國宇航局局長認為如此
    不過,在美國宇航局(NASA)局長看來,婦女能頂整個天。這位曾經開過預警機的飛行員局長表示,第一個登上火星的人類,將是一名女性。美國宇航局局長吉姆·布萊登斯汀(Jim Bridenstine)上任以來,多次表示對月球和火星的興趣,他表示,時隔半個世紀之後,人類再次登陸月球時,第一位踏上月球土地的將是一位女性。
  • 人類探測火星曆經兩次高潮,今年各火星探測器的科學目標是什麼
    2020年7月中下旬到8月上旬是26個月一遇的火星探測器發射窗口,中國、美國和阿聯都計劃在此期間發射各自的火星探測器,其中阿聯已於20日率先實施了發射。火星是太陽系中與地球最相似且距離第二近的行星,所以成為目前除地球以外人類研究程度最高的行星,人類用空間探測器對火星進行探測的歷史幾乎貫穿整個人類的航天史。
  • 登陸火星,深空探測,載人航天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 SLS巨型火箭發射首次登月任務一些非常重要的發射計劃將在2021年進行,也許沒有一個像美國宇航局太空發射系統(SLS)的首次發射那麼重要。Artist’s conception of NASA’s Space Launch System (SLS) blasting off.Image: NASA作為美國宇航局阿爾忒彌斯計劃的一部分,這枚火箭預計將在2024年將太空人送上月球,並最終將人類送上火星。
  • 美國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的太空人,將從月球上取回83公斤月壤
    美國宇航局科學任務局副局長託馬斯·祖布琛(Thomas Zurbuchen)昨天在美國宇航局的一份聲明中解釋說:「月球具有巨大的科學潛力,太空人將幫助我們實現這一科學。」因此,太空人將在短短幾年內就地進行月球科學研究是一件大事,美國宇航局正在相應地做準備。為此,航天局發布了一份長達188頁的報告,詳細介紹了阿爾忒彌斯(Artemis)III任務的科學重點。在列出的眾多目標中,NASA希望確保為此次任務選擇的兩名太空人將接受必要的科學訓練,各種採樣工具和能力,按需與地面專家接觸以及安全存儲的能力各種返回地球的樣本材料。
  • 美國宇航局的超聲速飛機X-59組裝團隊標誌著機翼裡程碑
    團隊在11月5日達到了這一關鍵的裡程碑時刻,該團隊將美國宇航局的X-59靜音超音速技術飛機組裝在加利福尼亞州棕櫚谷市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臭鼬工廠中。 那天,技術人員完成了機翼的主要工作,關閉了機翼內部的某些部分,這些部分將用作飛機的油箱,並且永遠不會被人的手觸摸。
  • 美國2021財年NASA預算出爐 月球著陸器計劃只收到1/4撥款
    美國宇航局的阿耳忒彌斯計劃尋求讓人類自阿波羅計劃以來首次重返月球表面 騰訊科技訊 12月24日,美國宇航局(NASA)計劃在2024年之前將人類送上月球的「阿耳忒彌斯
  • 美國計劃重返月球,項目主管壓力太大辭職,外界質疑1969年登月
    1969年美國登月事件的真實性,一直受外界的質疑。5月中旬,再次發生一起讓外界質疑美國登月能力的事件。5月18日,美國宇航局載人航天主管洛韋羅,其向美國宇航局遞交辭職申請。洛韋羅的辭職,與美國2024年登月計劃存在直接聯繫,受中國嫦娥4號登月計劃的刺激,美國航天內部掀起了「重返月球」的風潮。按理來說,已經實現登月的美國,其完全有實力重返月球,但美國宇航局載人航天主管洛韋羅,其卻因為需要承擔太大風險,而選擇辭職,不少人因此對美國載人登月事件表示懷疑,並認為1969年登月事假。
  • 幾乎整個俄羅斯都盛讚嫦娥五號的成功,美國科學家卻陰陽怪氣起來
    俄羅斯總理為此專門向中國發來祝賀:這是中國航天計劃的一個階段性成就,希望俄羅斯同中國在太空領域繼續合作蓬勃發展。俄羅斯宇航局盛讚中國嫦娥五號的成果是真正的歷史性事件。俄羅斯科學院航天專家伊戈爾·米特羅法諾夫從技術角度分析指出,中國嫦娥五號的月球探測展現了中國技術的獨具一格,且中國使用的即使是以前從未有人做過的。
  • 美國宇航局發現月球表面有水,人類移居月球夢想成真?
    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星體,很久以來,有不少的科學家就提出了將人類移居到月球的計劃,但由於一直在月球表面沒有發現水,因此這項計劃直直未能實施,而只是一種幻想。可這一現實很快就會被打破,月球表面有水的情況已經得到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