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8年郯城8又1/2級地震麥坡遺址。(中國地震局公共服務司/山東省地震局 供圖)
中新網北京7月25日電 (記者 孫自法)2020年7月25日是山東郯城發生8又1/2級地震352周年紀念日,中國地震局公共服務司近日協調山東省地震局對該地震進行科普解讀說,上世紀80年代通過重新評定魯南地區地震區劃,消除了臨沂地區頭頂那朵大地震「原地復發說」的「烏雲」,進一步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臨沭縣乾溝淵村郯城地震形成噴砂裂縫遺蹟。(中國地震局公共服務司/山東省地震局 供圖) 攝
352年前郯城大地震致曠古奇災
山東省地震局介紹,公元1668年7月25日(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山東郯城發生的8又1/2級地震,是中國東部有史料記載以來最大的地震。
郯廬斷裂帶(局部)衛星照片。(中國地震局公共服務司/山東省地震局 供圖) 攝
該次地震波及江蘇、安徽、河南、河北、湖北、江西、浙江、福建、山西、陝西等省以及中國東部海域和朝鮮半島,地震影響總面積近100萬平方千米,有震害記載的地區達19萬平方千米以上,震中烈度高達12度,死亡在冊人丁5萬多人。加之震後水災嚴重,天氣炎熱,災後瘟疫流行,因暑、疫、餓而死的人難以統計,導致曠古奇災。
中外地震專家在郯城地震開挖探槽現場。(中國地震局公共服務司/山東省地震局 供圖) 攝
「幕後主使」為郯廬斷裂帶
1956年,中國科學院地震工作委員會歷史組收集整理了山東郯城8又1/2級地震的大量史料;1960年,著名地震學家李善邦先生命名這次地震為郯城-莒縣大地震,而它的「幕後主使」,則是一條縱貫中國大陸東部的巨型斷裂帶——郯廬斷裂帶。
郯廬斷裂帶是中國東部最大的斷裂帶,以山東郯城和安徽廬江兩地命名,從現在的研究及認識來看,該斷裂帶的長度及延伸遠遠大於命名兩地範圍,它貫穿山東中部,向北穿過渤海灣進入遼寧,經吉林、黑龍江後進入俄羅斯境內。斷裂帶總體呈北北東走向,在中國境內長達2400千米以上。因為在山東及蘇北境內斷裂帶主要沿著沂沭河河谷延伸,所以該斷裂帶山東蘇北段也被稱為沂沭斷裂帶。
大地震陰雲籠罩魯南地區制約發展
巨大的郯廬斷裂帶上新構造活動強烈,自古至今,該斷裂帶及其兩側大大小小的地震活動從未間斷,尤其是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華北地區先後發生1969年渤海中部7.4級地震、1975年遼寧海城7.3級地震,震中均在郯廬斷裂帶上。
當時基於地震「原地復發說」,認為在沂沭斷裂帶上8級地震的平均復發間隔為300年左右。這也使得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大地震的陰雲始終籠罩著魯南地區,再加上那個時期華北地區接連發生一系列大地震,更讓魯南地區備受關注。
山東省地震局指出,魯南地區主要指臨沂地區(現臨沂市)所轄區域,老地震區帶來的高地震烈度直接影響了該地區的建設和發展。新中國成立後的兩次地震烈度區劃中,魯南地區都被劃為高烈度區,最高烈度達10度以上,很多對經濟發展大有促進的重點項目因為無法突破抗震設防的關口而無法上馬,嚴重製約了魯南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
重評地震區劃確定發震斷層和震中
20世紀80年代初,對魯南地區重新進行地震區劃研究的呼聲越來越高。經過專家反覆論證,1985年4月,山東省政府和中國地震局前身國家地震局確定共同投資開展「重新評定魯南地區地震區劃」工作,科研人員將地震領域最新技術及研究成果應用到項目實施中,採用更科學的方法評定魯南地區的地震區劃,從地震、地質、地球物理、大地測量等方面開展了系統、深入、細緻地考察與研究。
1985年8月至1988年3月,先後有山東省地震局、國家地震局分析預報中心、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質研究所等十幾個單位500餘名科技人員參加「重新評定魯南地區地震區劃」工作,3年間共完成三級課題26個,提交研究報告49篇,二級課題研究報告5個。
通過大量艱苦的野外現場工作,以及地震地質學、地質地貌學、地球物理學、地震學、古地震學、地質年代學、歷史地震學等專業研究人員的共同努力,「重新評定魯南地區地震區劃」工作發現並確定:1668年郯城大地震的發震斷層為安丘-莒縣斷裂帶的南段,震中位置位於山東郯城、臨沂、臨沭交界位置(北緯34.8度,東經118.5度)。這為劃分魯南地區潛在震源區提供了新的資料和重要依據,成為魯南地震區劃的重要基礎之一。
消除大地震「烏雲」助力當地發展
山東省地震局表示,更重要的是,「重新評定魯南地區地震區劃」通過大量的古地震剖面的開挖及其地質年代學的研究,最終確定在沂沭斷裂帶上8級地震的平均復發間隔約為3500年,盤踞在臨沂地區頭頂的那朵大地震的「烏雲」終於消散,也解決了魯南地震區劃的關鍵問題。
最終,重新評定魯南地區地震區劃項目順利完成,並於1991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新魯南地震區劃使魯南地區工程建設、城市建設的抗震設計更趨合理,對該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對山東省生產力布局優化和外向型經濟發展都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
這一重大地震科技成果的應用,使魯南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得以充分開發和利用,為魯南地區的經濟騰飛提供十分有利條件,同時,減輕了該區廣大群眾的恐震心理,進一步促進了社會穩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