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hat上次備受關注的
《禁忌房間》推薦稿裡,
妹子我本來想爆料一個
對我們文藝青年來說,
Big Big Surprise的消息,
無奈因故撤回。
今天我們總算是可以公布這一活動了。
在今年元旦中國電影資料館的嘉年華活動中,我們安排了兩場非常特殊的放映,也就是《盤絲洞》與《漁光曲》默片瑰寶的配樂活動,觀眾反映熱烈,效果相當喜人,於是本屆北京展映的「修復經典」單元帶來了同系列、更加重磅的兩場配樂放映活動。屆時將要放映的影片是《小玩意》與《紅俠》。
《小玩意》
前者是中國電影史不可忽略的經典,由詩人導演孫瑜主創,阮玲玉、黎莉莉、袁叢美主演。
此前的配樂版本風評一般,這次我們通過跨國合作引入日本弁士組合,想來會是一次新穎、精彩的體驗。
《紅俠》
未來將到大家手中的「北京展映」手冊上,展映導覽提到「格瓦拉+微票兒·北京展映」的一大亮點在於媒介與活動的多樣性:向尋常的電影放映中加入複合媒介的藝術形式與文化活動。
這兩場默片配樂就是這一點的最好例證,我們以此來推廣中國電影瑰寶。它們都來自中國電影資料館與北京怒瀾電影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共同策劃的「沉默之聲」中國默片配樂影展。這一囊括了十五部中國無聲精品的影展首輪演出於2015年9月在日本東京阿佐谷LAPUTA劇場舉行,大受歡迎,反響極好。至今,「沉默之聲」已於東京、北京、柏林等多個城市順利展映。四月,中國電影資料館與怒瀾電影將再次攜手,專程邀請兩組日本音樂家來到北京,為北京觀眾重現東京首站的高水準現場演奏。
關西大學文學系的菅原慶乃教授談到:「上世紀二十年代上海的電影院裡其實充滿著各種聲音;高檔電影院裡通常配有西洋樂隊演奏古典樂,普通電影院則以自動演奏鋼琴或唱片代替;影片的男女主角演員也會在首映片時進行歌舞等表演。總之,「默片」時代實則是一個電影和音樂的蜜月時期。」本次默片配樂活動旨在跨越影像與聲音、傳統與當代,採用多維、跨界的藝術模式,降解單個藝術門類的領域化性格,以多元、包容的姿態探索視聽之默契。片岡一郎,職業弁士。其正式出演(除故事片外,也擔當新聞電影等)涉及歷史劇、現代劇,從外國電影到動畫片、新聞電影等的廣泛領域。 曾受邀參與日本和歐洲多國各大默片影展的演出;上屋安由美,古典鋼琴演奏者;藤高理惠子,筑前琵琶演奏者。1. 有口才的人,能說善辯的人,雄辯家。(話し方のじょうずな人。)3. 無聲電影的解說員。(無聲映畫の上映の際、映畫の進行につれてその説明をする人。)【大友良英】
大友良英涉及風格廣泛開闊,在大學修習民族音樂的他,後來的創作囊括了實驗音樂、爵士樂、採樣拼貼、流行音樂等等。他是日本當代音樂最重要的名字之一,和日本、海外各種風格背景的樂手合作,組建過Ground Zero、I.S.O等眾多探索不同音樂趣味的團體。他給影視劇作曲的經驗也相當豐富,有大量的作品,近年大熱的日劇《海女》的配樂便出自他之手。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他曾經為哪些優秀的華語電影配樂。香港導演嚴浩拍攝的《天國逆子》(1994年東京首映)也獲得了東京電影節的最佳影片。嚴浩作為一名香港老導演影響深遠,獲得多個電影節獎項,他的處女作《茄喱啡》被看做是香港第一部新浪潮電影。彼時內地剛剛開放國外進口分帳大片,嚴浩沒怎麼參與後來的香港電影人北上浪潮。這部1995年製作完成的《郵差》由《孩子王》的編劇何建軍導演,他同時也是《大紅燈籠高高掛》的副導演。1995年上映的《女人四十》是許鞍華的導演代表作之一,我覺得這部電影也可視作大友良英這段時期電影配樂的代表作。有旋律簡單通俗的主題音樂,有戲謔十足的管樂打擊樂的配合,後者的風格在他這段時期的音樂創作和後來的配樂裡也能聽到。大友良英第二次和嚴浩導演合作。這部1996年完成的電影《太陽有耳》能找到的資料不多,但看著是一部有些「混搭」的電影: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香港人來導演,卻是一個改自莫言的黃土高原的故事。女主演張瑜也是此片的製片人,她執意找來了嚴浩和大友良英這樣的創作人員。1996年上映的香港電影《虎度門》,是香港頗有影響的影評人、創作者舒琪的導演作品。至此可以說,大友良英和中國電影人的合作作品已呈現出豐富各異的題材內容,而對於配樂這項工作他也越來越熟稔,但這部片的音樂確實也有些普通保守。跨越不同風格音樂的大友良英再次和跨越多個電影類型的許鞍華合作。《阿金》是一部三段式的挺特別的電影,每段都有獨自的風格元素。和嚴浩的第三次合作是《我愛廚房》,其中有旋律性的鋼琴主題音樂,也有三大件搖滾。大友良英通過此片獲得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提名。而這部1997年上映的香港電影也是直到目前大友良英和華語電影人的最後一次合作。之後再無合作的具體原因不知,不過從那時候開始,香港電影經過了五六年的低谷,創作和市場都挺慘澹。而1997年卻是內地民營電影公司拍片時代的第一年,新的創作和巨大市場在蠢蠢欲動。
撰稿:怒瀾電影、布魯姆、洛的來
編輯:st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