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近很多數據都暴露出一個中國年輕人越來越不願意結婚越來越不願意生孩子的事實。你比如上海公布的新生兒人口報告,2020年1月1日,上海全境僅出生156人。而在30年前的1990年的上海,同期出生人口是2784人。相比之下足足下降了17倍。
從相關搜索熱度來看,2020年「十一結婚」熱度為近10年最低;也能從側面反映今年結婚人數也是比往年更低。那麼為何現在的90後也好,00後也好,越來越不願意結婚生孩子呢?其實說到這方面,很多人都有一肚子的怨言。
一方面本身受到的教育就不一樣,那你像年齡比較大的,從小接受的觀點那就是生兒育女傳宗接代,那是多子多福,而且養兒防老,生的越多家庭越興旺,子孫滿堂聚在一起過節也熱鬧。但是隨著中國計劃生育開展之後,很多90後打小就被教育晚婚晚育好,少生優生好。
在這種思維下,很多年輕人思維就改變了,而且現如今房價又貴,生活成本還高,各種針對孩子的服務那是層出不窮,想要優生難度之大,很多90後00後就覺得少生優生還解決不了問題,還是不婚好,不生好。
其實說到結婚生子,那都是中等收入人糾結的問題,財富比較多的或者說比錢窮的根本不會考慮,你比如一些港臺明星嫁入豪門之後生雙胞胎多胞胎的特別多,許多豪門家族都將人丁興旺作為很高的期待值之一,而且有財力,養子女構不成多大的負擔。
而比較貧窮的,本身也會太追求優生,沒有過多的思想負擔往往更傾向於生育,因為生得多,往往子孫中發展起來的機會還更大,唯獨是是中間收入的人群,錢沒多到毫無顧忌的撫養子女,又希望給子女好的環境的人反而是不想結婚生育。
《紐約時報》中有一篇文章採訪了一位32歲的女性,她想等到事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再生孩子。她說「一旦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就會開始考慮組建家庭。」所以現在的年輕人認為,養孩子成本過高,為了不影響自己的生活水平,推遲生孩子,準確地說是先不考慮生孩子的事才是比較好的,起碼很多人還是願意留在舒適圈裡,養孩子承擔了太多的負擔,無論是經濟上,心理上還是事業上。
實際上,當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往往會發生少子化的現象,這在韓國、日本等亞洲國家也很普遍。而相對貧窮的國家生育水平往往都很高,但是面對生育率下降,這給國家帶來了一定的負擔,老齡化社會勞動力缺失,養老金出現收不抵支,城市活力減弱等等。日本經濟受老齡化影響長期處於通縮狀態,所以中國要改變現狀,還是要關注年輕人的思維方式,出臺政策減輕年輕人的生活負擔,那你像購房這種基本需求,不應該成為過大的負擔,房住不炒只能算是開始,需要更多限制房價的政策。而社會壓力方面,就像現在正視副業一樣,職場對懷孕女性也應有更多的包容。對此你怎麼看,歡迎在下方留言。
好了 這裡是柯雅社保,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