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天下者的鼎力助手、轉戰各地戰績彪炳,細數丹羽長秀功績,他被稱為織田四天王之一自然當之無愧,但是同為譜代家老,勝家為長於戰鬥的武將,身邊聚集著佐久間盛政、佐佐成政、瀧川一益等猛將,丹羽長秀卻老是沒有存在感。
一、武官群星璀璨,文官要想刷個臉真難
1. 武官夾縫中生存,文官長秀很難
丹羽長秀是內政,更多的屬於文官,因此很難在功績看起來十分顯眼。『信長公記』記載:天正3年7月3日,武井夕庵(二位法印)、羽柴秀吉(筑前守)、明智光秀(惟任日向守)、 塙直政(原田備中守)、松井友閒(宮內卿法印)、村井貞勝(長門守)、梁田廣正(別喜右近大夫),言繼卿記裡稱瀧川一益為伊予守。
織田家臣的兩翼柴田勝家與佐久間信盛貴為織田家臣兩翼分別得到修理亮、右衛門尉官位。然而長秀此時雖然被賜姓「惟住」,但檔次卻無法與同時獲得官位的柴田修理亮、羽柴筑前守、明智日向守和瀧川伊予守相提並論,長秀並不參與領取名字,依然叫「五郎左衛門尉」。
此外,此事長秀也有被秀吉、光秀、直政、廣正超越的趨勢。另一方面,信長為了布武天下,將柴田勝家、佐久間信盛、明智光秀、羽柴秀吉分別設置於北陸方面、大坂方面、丹波、播磨,長秀卻無緣擔任方面軍的指揮官。從官位的提攜和安排上不難看出,長秀一直不被在軍事上委以重任。
2.武官個個拔尖,搶軍功是搶不過的
在軍事上表現活躍實在為難秀某人。上洛後,信長在京和近江多有活動,近江指出檢地、伊勢大河內城攻略,姊川之戰,進攻佐和山城,勸服佐和山城主開城,獲得佐和山城主。
近江的支配被鞏固了一陣後,還參加志賀陣、清掃六角殘黨、發兵越前、攻滅淺井、楨島城之戰、擺平朝倉氏滅亡後的若狹、攻陷長島、討伐越前一揆、參與長筱戰爭、進攻播磨、出擊大坂和雜賀、發兵加賀、支援光秀出陣丹波、出兵信貴山城、攻擊有岡城,長秀幾乎參加了所有織田家的重要戰役,但所有戰役很少能夠單獨率領一軍,與其他幾位武將相比,實力懸殊過大,中流砥柱都勉強能夠談上,因此不如他們名氣大也不足為奇。
實際上,除了美濃和修安土城的戰鬥,丹羽長秀幾乎沒有什麼獨當一面的時候,也很難找出他他立過什麼大功,抑或是成為某場戰爭的中堅力量。即便領導四國軍團也是輔佐信孝,且最後副將的機會也沒好好把握住,因為本能寺之變而不了了之。
戰國無雙裡丹羽長秀都出了6,7代,作為主角的他依舊沒有雙臉是有原因的。軍事方面沒有獨立行動,長秀被谷口克廣定位成遊擊軍團,四處參戰救火。從長秀豐富的軍事經歷來看,他不是缺乏立下戰功的機會,只是建立赫赫戰功剛巧在文官盲區。
二、要想名聲在外,還需要一個好公關
1. 長秀聲望不如人只差在公關
日本這麼多名聲大噪的人物真的都是大牛嗎?眾所周知,一些所謂大牛的豐功偉績事跡或多或少都有誇張成分。通常情況下,造就超級猛將的流程是把幾個或者幾十個的功績強行贈給某個人身上,一個人N種功績傍身順其自然就是超級英雄,再被不知情的人口口相傳,讚嘆有加,聲名在外的結果順利達成。
而丹羽長秀作為最早成為信長軍團部將,在政務軍事等方面活躍度與這些猛將相比只高不低。光天正年間,就進攻長島、高屋、大坂、雜賀、大和信貴山、志方城、鳥羽城、花隈城;參與長筱合、越前一向一揆討伐戰、湊川之戰等等.....
除去參與軍事,長秀在信長手下還擔任著只有少數人能擔任的重要職責。信長進奈良多門城,長秀擔任切下東大寺的「蘭奢侍」奉行同行、退還公家眾本領奉行、安土城建造總奉行,策劃建造石垣,迎接誠仁親王到二條新邸,建造安土城下家臣與耶穌基督教傳教士的住宅。
雖然曾經做過信長的部將,或多或少都會擔任類似性質的行政事務。然而象長秀承擔這樣重大職務的人只有少數,鳳毛麟角。即使作為十分顯眼功績顯赫的勝家和秀吉也沒有與長秀可比的政績,論理說,長秀有著功績且深受重用,日本如此多名聲大噪的人物也不定有此實力,但偏偏聲望都比長秀高得多,思來想去長秀差只差在公關。
2.長秀公關意識究竟有多少差
作為政治的重臣,長秀知名度如此之低,可想而知他的公關意識到底有多差。長秀在歷史上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幾乎就是織豐的政權基石,豐臣秀吉取得天下也少不了長秀的全力協力。原本稀世的天才織田信長被明智光秀襲擊之時,秀吉是織田家的重臣。
在局勢不利於秀吉的大背景下,丹羽長秀髮揮極為重要的作用協作秀吉一統天下。秀吉成為織田家重臣時將自己的姓從木下改成羽柴,說不羨慕長秀是不可能的。無論佐和山戰還是清州會議,兩次都是長秀促使秀吉走向天下人之路。
進攻佐和城主,佔據五萬石領地,再加上犬上郡一帶,坂田郡的石崎高俊變為長秀從屬,又奪取支城佐和山城這一攻佔小谷城的重要據點。信長將處委託長秀,足見信長的信任。作為信長直轄部隊心腹,長秀參加了此後所有戰鬥,屢得戰功。
訂製近江多賀社的條規,防範高宮右京亮死後造成的政治的動蕩和混亂。儘管河尻是當時衛信長旗本,但實際執行者應該是長秀。許可愛智郡政所谷七力村進行木炭買賣也受長秀的支配。權力幾乎囊括在手中,但凡做好公關這一步,都不會存在感弱到如今這一步。
三、為何丹羽長秀不願意多刷刷存在感?
1. 野心極小的長秀自願接受低存在感
仔細看長秀成長的一生,與其他戰國武將比長秀是個野心極小的人物,甚至過大評價自己的行為他也幾乎沒有過,他總能時刻對時局冷靜分析,對輔助的角色甘之如飴。天正10年6月2日,本能寺之變,明智光秀叛亂,信長未能完成一統天下的理想便就此死去。
信長死亡的消息一傳出去,信孝與長秀方的武士逃亡大半。即便如此,忠誠如長秀與信孝仍舊在5日採取與光秀對抗的姿態,消滅滯留在大阪千貫櫓的津田信澄(光秀女婿)。長秀離信長臨終之地最近,與此同時秀吉忙於備中高松城戰事,柴田勝家受上杉牽制分身乏術,可以說目前長秀處於繼承信長事業非常有利的境地。
然而長秀卻選擇靜觀畿內阻止明智與信孝交戰,待到毛利與秀吉和議方返回畿內。決戰明智光秀時,擁有實際指揮權的丹羽長秀自願輔佐擁有最多兵力的秀吉。
清州會議,為推舉信長後繼之人,長秀堅定的支持秀吉選定幼君的抉擇。在秀吉與勝家爭持不下,長秀道「明智を討ったのは秀吉である掌」,於是秀吉以擔任幼君的後見役為由頭握織田家的實權。經此一會,長秀便徹底變成秀吉的臣下。
這一點從長秀與毛利氏信件便可窺探一二:8月4日,長秀勸吉川元春服從秀吉。8月11日,長秀與秀吉書信顯示訴訟,大臣所管範圍等完全聽秀吉裁定。此刻長秀被稱為「宿老」,僅僅為隱藏秀吉獨裁而已。
2. 取信於上位者,無需再刷存在感
如果認真考據一下長秀的生平,會發現刷存在感對他來說是件多餘的事兒。羽氏從七代貞長始,室町時代到戰國初期之間代代出仕,丹羽與織田氏處於平級的位置。只不過因織田氏在信秀成長迅速,丹羽氏才降格為織田氏家臣。
天文18年,作為信長的近習長秀前往出仕織田家。天文19年,15歲的長秀與16歲的信長結伴成長,立場不同,年齡相仿,且長秀嚴謹性格誠實,深得信長信賴,他們不僅是主從關係還是同學好友。
天文21年8月16日,萱津之戰中信長與戰清州城坂井大膳等人,此戰則為長秀的初陣。長秀的俸祿到永祿5年5月已增加到一萬貫,試想清州會議中同樣四宿頭銜的池田恆興在元龜元年才有同等的待遇。
『信長公記』記載著信長言行錄,多次出現長秀的名字,由此可推測他對於信長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家臣。永祿8年,攻略美濃齋藤氏配下猿啄城,需要隔著飛騨川與犬山城,長秀機智的切斷城中水源直接導致了敵人的投降,其中成功調動加治田城主-佐藤紀伊守也實屬明智之舉。
在這一時期,長秀的活躍度幾乎無人能及。永祿9年他於9月28日攻陷堂洞砦。等到永祿10年,美濃齋藤氏被驅逐美濃,美濃攻略歷經十餘年在長秀的努力下宣告結束。信長尾張一國時代期間,長秀一直在織田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部隊指揮官人設從未倒過。長秀作為信長自尾張時代起的家臣,兢兢業業地侍奉信長一生。
後世討論存在感這件事兒實際毫無意義,這未必是當事人真正所求。或許有人求功名赫赫,有人享受萬人追捧,有人無法忍受錦衣夜行,但這都與丹羽長秀無關,人生高光時刻他急流勇退,功名到手他拱手相讓,世人在乎的都非他所求所想,沒有存在感又如何呢!
參考書籍:《信長公記》《橋本左右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