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田信長的12子8女下落如何?豐臣秀吉、德川家康怎麼對待他們?

2021-01-11 歷史上的今天官網

織田信長

織田信長身死本能寺,之後織田家族逐漸沒落,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相繼崛起。那麼,豐臣秀吉、德川家康是如何對待織田信長的子嗣的呢?或者說織田信長的子女後來都怎樣了呢?豐臣秀吉、德川家康怎麼對待他們?

織田信長

信長共有12子8女,12個兒子分別是織田信正(母為原田直子)、織田信忠(母為生駒吉乃,養母濃姬)、織田信雄(母為生駒吉乃)、織田信孝(母為阪氏)、織田秀勝、織田勝長、織田信秀、織田信高(母為阿鍋之方)、織田信吉(母為阿鍋之方)、織田信貞(母為土方氏)、織田信好以及織田長次,8個女兒分別是織田冬姬、織田五德、織田秀子、織田永姬、報恩院殿、三之丸殿、阿振以及織田鶴姬。

織田信長

兒子

信忠、勝長都死在本能寺之變。信忠之死很可惜,他對內對外都有表現出才能,本是信長最好的繼承人。1582年的本能寺之變後,清洲會議時確定信長嫡長孫,信忠嫡長子的三法師織田秀信為信長繼承人其保護人是織田信雄。

織田信孝
織田信雄

1583年柴田勝家與羽柴秀吉相爭,信孝站勝家,信雄站秀吉,勝家戰敗而亡,信孝投降自盡。至於信雄是死得很晚、混得最好的。本能寺之變後,信雄先跟隨德川家康,後跟隨豐臣秀吉。關原合戰之後,信雄被剝奪領地,大阪冬之陣後又因加入德川恢復大名身份受封上野。信雄四男信良後來成為天童藩之祖,而五男高長則是柏原藩之祖,這一支流傳至今。

織田信長

再來看看其他幾位,庶長子信正本能寺後從屬信孝,信孝死後他出家了,活到93歲,是信長子女當中年紀最大、最後一個過世的;秀勝被秀吉封到明智光秀舊領,1586年病死;信秀也從屬秀吉,官至從四位下侍從,碌碌而死;信高被秀吉封了一千石,關原合戰中從屬西軍,戰後領地被奪,2年後死去;信吉的記載幾乎等於沒有,可以知道的是他後來剃髮出家,法號「道卜」;信貞作為浪人參加了大阪冬之陣,得到了一點領地;信好從屬秀吉,死於1609年。

織田信長

女兒

冬姬嫁氏鄉為妻,本能寺後從屬秀吉,氏鄉1595年英年早逝,冬姬出家為尼,其子蒲生秀行娶了德川家康的三女德川振姬;五德嫁給德川信康,信康被逼自殺後,她先後在信忠、信雄處;秀子嫁給筒井定次,德川掌權後筒井定次被迫自盡。秀子隨後出家;永姫嫁給前田利家的兒子前田利長,兩人生活很幸福就是沒有孩子,前田利長時候,永姬到金澤出家為尼;報恩院只知道嫁給了丹羽長秀的嫡長子丹羽長重;三之丸殿本能寺後一直依附自己的姐姐冬姬生活,後嫁給秀吉做側室,秀吉死後,改嫁公卿二條昭實;振姬嫁給水野忠胤,生了2女1子,水野忠胤後來被德川家康勒令自盡,沒有其他記載;鶴姬嫁給中川秀政,丈夫兒子都早逝。沒有其他記載。

織田信長

所以,織田信長的兒子除了織田信雄以外基本都混得不好,受到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的打壓,至於女兒生逢亂世也沒有多少幸福可言。

織田信長的12子8女下落如何?豐臣秀吉、德川家康怎麼對待他們?

相關焦點

  • 第六天魔王:與豐臣秀吉、德川家康齊名的織田信長,強項原在內政
    結合筆者此前介紹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的文章,你就會發現,信長被秀吉取代,又是家康笑到最後,有其「冥冥之中」的必然性。另外,信長擅長的領域其實是內政,窮兵黷武無異於棄己之長、用己之短,最終就像諸葛亮北伐那樣,加速了自己的滅亡。
  • 豐臣秀吉與德川家康 誰才是小人(上)
    豐臣秀吉與德川家康 誰才是小人(上)說道豐臣秀吉,了解日本歷史的人都知道,他是戰國三傑之一,它號稱天下人,他是關白,他被尊為太閤殿下,他具有獨特的人格魅力,但我要說,他是個了不起的家臣,是個了不起的大名,是個要不起的關白,但他不是一個合格的武士,他根本不懂
  • 為何豐臣秀吉不殺德川家康?
    原因很簡單,豐臣秀吉必須建立絕對的威信後,才能對德川家康下手,兔死才能狗烹、鳥盡才能弓藏嘛! 本能寺之戰後,有望統一日本全境的織田信長被害,其部下由信長的手下重臣豐臣秀吉接管,后豐臣秀吉擊敗了謀殺信長的明智光秀,並採取了先西後東的戰略方針,以武力平定西國諸國,再與原信長盟友的德川家康結成聯盟,共同完成統一大業。
  • 豐臣秀吉活著的時候為什麼不除掉德川家康?
    在日本戰國末期,有著三位傑出的大名,他們都為日本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貢獻,這三人被稱之為「日本戰國三傑」,分別是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  而在這三人中,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深受日本人的喜愛。而德川家康卻跟我國歷史上的司馬懿一樣,雖最終得了天下,卻都不受所在國的喜愛。在日本,如果將對方比作德川家康,對方會非常不開心。
  • 揭秘豐臣秀吉與織田信長竟然是這樣的關係丨日本歷史
    後來豐臣秀吉投靠了織田信長,由於他的聰明和才智,很快就得到了織田信長的賞識,並將他提拔為一個武士。豐臣秀吉在戰爭中,表現出了異於常人的才華,很快他就成為了一個城主。織田信長對豐臣秀吉十分信任,讓他南徵北戰,四處攻打不臣服的大名。沒過幾年,織田信長已基本上完成了對日本的統一。其後,織田信長在本能寺兵變中喪生,豐臣秀吉得知了織田信長的死訊後,就帶兵趕回,打敗了殺死織田信長的兇手明智光秀。
  • 豐臣秀吉為什麼不殺德川家康?
    我認為豐臣秀吉前期是想殺德川家康的,也能殺德川家康,但是後期和談以後就逐漸改變了想法。首先說為什麼秀吉想殺德川家康,這體現在小牧長久手合戰後,豐臣秀吉放言要全面徵討德川領,同時還在大垣城屯集出徵的軍糧。接著再說說為什麼能殺。
  • 德川家康:織田舂米,羽柴和面做餅,德川坐享其成?
    被稱為老烏龜的德川家康並不是簡簡單單熬死對手,日本江戶落首裡就是一個坐享其成的狡詐吃餅人,在日本人心中名氣遠遠不如同時代的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等。作家司馬遼太郎筆下的德川家康隱忍謹慎,城府頗深,山岡莊八厚厚十三本裡更多歷史小冷門與小說家一廂情願地拔高,和歷史還是有很大出入。
  • 日本戰國三傑之三:德川家康
    日本歷史上,先後有三位赫赫有名的統治者--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去日本旅行所經的歷史遺蹟,處處都能看到他們的影子。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都曾是日本的最高統治者,他們都生於日本的戰國時代。那時日本原先的統治者幕府政權漸漸衰落,諸侯爭霸,群雄割據,四方戰亂。這三位在亂世中先後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 豐臣秀吉臨終前為何給自己的兒子留下德川家康這一隱患?
    在日本戰國歷史上,織田信長相當於種麥子的人,豐臣秀吉相當於收麥子做餅的人,德川家康相當於吃餅的人。
  • 日本戰國英傑‖豐臣秀吉
    元龜二年(1570年),織田信長又以違抗命令為由出兵越前國朝倉家,織田信長徵朝倉義景因淺井長政突襲被迫撤退時,中途在金崎得到盟友淺井長政的背叛的暗示,在撤退途中受到淺井軍攻擊,此戰豐臣秀吉負責殿後,保護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安全撤離。歷史上稱之為「金崎殿後」。
  • 日本戰國人物:「超長待機」的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日本戰國三傑之一,德川幕府的建立者,又被戲稱為「老烏龜」,因為他特別能「忍」,又特別能活,「熬死」了一個又一個梟雄。德川家康的人生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今川人質、追隨信長、追隨秀吉、建立幕府。清康嫡子松平廣忠藉助今川義元的勢力成為新一代家督,而條件則是讓廣忠的嫡子竹千代(德川家康)到今川家當人質。在將竹千代送往今川家的途中,織田信秀得知這一消息,便出兵將竹千代劫持到了織田家,也因此,竹千代得以認識吉法師(織田信長)。後來由於織田信長的異母兄織田信廣被今川家俘虜,雙方便進行交換,竹千代這才離開了織田家前往今川家。
  • 戰國時代,德川家康為何最終能夠奪取日本?老二哲學了解一下
    一是避免織田信長猜忌,如果實力增加太快,清州同盟能否維持都是問題,以織田信長的性格,對於德川家康的態度將會發生明顯變化。二就是家康的老二哲學,既然是老二,就好端正好自己的態度,在同盟中只要能夠得到發展就心滿意足,這從織田家上下的評價中就能看出,對於家康,大家都認為這是一個「老好人」。
  • 日本名人專題介紹(三十八) 德川家康
    (另外兩位是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之一。天正7年(1579年),有謠言說家康正妻築山殿聯合兒子德川信康欲倒向武田家,以及築山殿和信康對待其妻德姬(織田信長次女)態度惡劣。因此信長下令家康立刻處決築山殿以及信康,最後築山在流放途中被家臣刺殺,信康則是切腹謝罪。據說負責為信康介錯的是服部半藏,但是如果屬實,那麼這便是一種汙辱了,因為忍者的身分在當時相當低下。
  • 他是織田信長之子,被德川家康重用,為何後世卻說他活的窩囊?
    要說活得窩囊,又活得長的織田信長的兒孫,一定要算織田信雄一份,本篇介紹第六天魔王之子織田信雄。首先,資料顯示信雄他本人活了72歲。就戰國時代來講,除了德川家康以外的一些有頭有臉的諸侯,幾乎沒有幾個活到這樣的高齡。
  • 日本版的三國演義,織田信長和曹操做了綁定,豐臣秀吉綁定了劉備
    三國演義這本書不僅在中國火到不行,在日本也是被奉為經典,甚至日本人會將他們戰國時期的人物和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湊成隊,那麼我們先看三國裡文治武功的第一人曹孟德,日本人將自己戰國時期最具傳奇色彩的織田信長和曹操做了綁定。
  • 豐臣秀吉:他一生順應時勢,從一介平民成為統治日本的太閤
    在當時的歷史的條件下,只有,也只有信長這樣的人會去收容他,因為沒有哪個大名經常性的到處走來走去的,他們走一步路都會流汗。儘管他後來為織田家立下汗馬功勞,如果沒有當初織田信長的賞識與任用的話,他可能過不了多久就會餓死。他與信長的關係可以說是相當密切的,他好像是信長的寵物一樣,信長對待他好像對待猴子一樣,信長也這樣叫他。
  • 日本人為什麼不喜歡德川家康?那你要知道發生了什麼
    2020-11-29日本有一句很有名的話評論戰國三傑:「織田信長種了麥,豐臣秀吉做了餅,德川家康吃了餅!」諺語有時候可能有訛傳的可能,但恰恰是一個時代民心所向的體現,這句話也直接把戰國三傑在日本人心中按照一二三排了個次。很顯然,德川家康很不受人待見,成為了日本人心中那個坐享其成吃了餅的小人。
  • 日本戰國風雲史:偷桃竊國,熱衷改名字的「猴子」——豐臣秀吉
    導語:日本戰國風雲史:偷桃竊國,熱衷改名字的「猴子」——豐臣秀吉提起日本的戰國時代,最出名的就是戰國三傑: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三人。而且三人還都是從屬關係,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是織田的部下,後來德川家康成了豐臣秀吉的手下。
  • 德川家康能稱得上日本的司馬懿德川家康的名聲為何比司馬懿好
    讀歷史,類比固然是一種好的方法,但是也容易導致認識上的錯誤,比如很多讀者習慣將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的關係類比為曹操和司馬懿,這種類比實在是是一種荒誕不經的奇談怪論。 曹操和司馬懿是什麼關係?說白了,上下級關係,或者老闆和員工的關係。
  • 名古屋城,德川家康所建
    當時城所在地就是現在的二之丸的位置,後曾有一段時間落入織田信長之手,那古野城的名字還是織田信長所起。1555年,織田信長由此遷往清州城(也稱清須城)後,那古野城一度荒廢。1603年,德川家康創立德川幕府,即江戶幕府。雖然幕府設在江戶(今東京),但名古屋(尾張藩)依舊是德川家的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