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臣秀吉為什麼不殺德川家康?

2021-02-13 小田原城六層天守

剛問答給我推薦了個「豐臣秀吉為什麼不殺德川家康」的提問,點進去看了下,清一色的回答都是這樣兩種:

1.豐臣秀吉想殺,殺不了。

2.豐臣秀吉想殺,但是不能殺。

前者認為小牧長久手豐臣秀吉失利,打不過德川所以才威逼利誘讓德川家康降服。後者則認為,秀吉想殺能殺,但是擔心無故殺死降服的家康會引起其他人的不服。

我自己喜歡日本史,但是卻很少去看小說和電視劇,因為覺得這會影響我寫文的立場。比如我看過《平清盛》,寫文立場經常會站在同情平家的角度。我沒看過《義經》,所以我能比較客觀地告訴讀者,源義經其實是個野心勃勃又愛作死的醜逼。

話說回來,對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與上面的回答不同的。我認為豐臣秀吉前期是想殺德川家康的,也能殺德川家康,但是後期和談以後就逐漸改變了想法。

首先說為什麼秀吉想殺德川家康,這體現在小牧長久手合戰後,豐臣秀吉放言要全面徵討德川領,同時還在大垣城屯集出徵的軍糧。

接著再說說為什麼能殺。德川家康確實讓秀吉碰了釘子,但是小牧長久手是一場「合戰」,這場戰役牽涉的戰鬥非常多,秀吉雖然在德川家康手下折了兩場,但是總體上來說,羽柴軍人數佔優,勝多敗少(期間還抽出手去四國揍了長宗我部一頓)。

當時德川領周圍,織田信雄認慫,可以理解已經投敵了,上杉是羽柴方的,隨即信濃以真田家為首的國眾也出現叛變的情況。北條雖然是盟友,但是卻未必會為了德川與秀吉敵對,再加上北關東眾對北條的牽制,能讓他們保持中立就已經是天大的幸事了。德川家康比現在的鍵盤歷史軍事家看得通透,在全領進行了包括農民在內的動員,還對曾經被自己趕出領地的一向宗伸出橄欖枝,求他們的僧兵協助。這都是在「危急存亡之秋」才會做的決定,對領內穩定是非常有影響的。

不過後來的結果大家也知道了,天正大地震把羽柴軍前鋒的老窩震到琵琶湖去了,大垣城也在地震中被摧毀,軍糧通通打水漂。之後德川家康認慫,秀吉也就坡下驢收了這個小弟。

再接著,就談談羽柴秀吉對德川家康的想法為什麼會從想殺變成不想殺。

首先就是天正大地震了,地震後強行討伐德川家不是不行,但是容易後院起火,詳情參考武田信虎在饑荒後出兵信濃的下場。

其次,對秀吉來說德川家康其實沒有那麼罪大惡極。現在都喜歡把家康塑造成秀吉的宿敵,其實這是預設了德川家康會消滅豐臣家的立場才有的錯覺。實際上從當時來看,與北條、島津、長宗我部相比,原本就是織田家盟友(後期家臣)、秀吉同僚的德川家康明顯比外人更可靠。在清州會議後,羽柴秀吉就曾寫信給德川家康說,與其看甲信被敵人(北條)奪取,不如請德川出兵拿下這樣的話,說明二者之前的關係還是不錯的。雖然德川家康以織田同盟的名義一起幹秀吉,但是如果投降了就沒必要趕盡殺絕(當時的常態)。

再者,就是秀吉對臣服的德川家康的處理,與對織田、長宗我部、島津、北條完全不同,對德川家幾乎沒有減封,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理由很簡單:羽柴秀吉想要儘快統一天下,需要德川家康領有這麼多領地。當時上杉家臣服,東日本就剩關東和奧羽沒有降服秀吉了。為了促使關東諸勢力降服,德川家康臣服後其實是作為羽柴家與北條家的外交取次存在的。羽柴秀吉需要一個像德川家康這樣的有力家臣作為自己在東國的代理人,壓服關東。後來將德川家康轉封關東也是如此,讓德川家康威懾奧羽,奧羽發生一揆時,德川家康也是作為羽柴軍的總大將出陣東北。在侵略朝鮮時,德川家康更是作為羽柴政權的二把手,在秀吉上洛時,負責調解名護屋城諸大名的關係。

最後,為什麼沒必要殺德川家康呢?要知道,在羽柴秀吉死後,前田利家和德川家康成為羽柴政權裡的權臣,前田利家死後德川家更是一家獨大,引發關原合戰,最終敲響羽柴家的喪鐘。

這麼一看,秀吉確實挺有必要早一些下手處理德川家康。

然而,我還是認為不應該從結果來逆推歷史,得出結論。我們得從當時的角度來看,若從當時來看,別說德川家康了,前田利家這樣的老前輩在羽柴家都排不上號。為啥呢?別忘了,當時羽柴政權裡的二把手,是秀吉的親弟弟羽柴秀長!秀吉又不知道自己弟弟後來會死那麼早。

所以說,從當時的情況來看,秀吉一開始確實是想討伐德川家康的,但是後來隨著家康的降服,便改變了主意。況且,德川家康在秀吉在世時老實的不行,有什麼必要殺他呢?

相關焦點

  • 為何豐臣秀吉不殺德川家康?
    原因很簡單,豐臣秀吉必須建立絕對的威信後,才能對德川家康下手,兔死才能狗烹、鳥盡才能弓藏嘛! 本能寺之戰後,有望統一日本全境的織田信長被害,其部下由信長的手下重臣豐臣秀吉接管,后豐臣秀吉擊敗了謀殺信長的明智光秀,並採取了先西後東的戰略方針,以武力平定西國諸國,再與原信長盟友的德川家康結成聯盟,共同完成統一大業。
  • 豐臣秀吉活著的時候為什麼不除掉德川家康?
    在日本戰國末期,有著三位傑出的大名,他們都為日本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貢獻,這三人被稱之為「日本戰國三傑」,分別是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  而在這三人中,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深受日本人的喜愛。而德川家康卻跟我國歷史上的司馬懿一樣,雖最終得了天下,卻都不受所在國的喜愛。在日本,如果將對方比作德川家康,對方會非常不開心。
  • 豐臣秀吉與德川家康 誰才是小人(上)
    豐臣秀吉與德川家康 誰才是小人(上)說道豐臣秀吉,了解日本歷史的人都知道,他是戰國三傑之一,它號稱天下人,他是關白,他被尊為太閤殿下,他具有獨特的人格魅力,但我要說,他是個了不起的家臣,是個了不起的大名,是個要不起的關白,但他不是一個合格的武士,他根本不懂
  • 豐臣秀吉臨終前為何給自己的兒子留下德川家康這一隱患?
    (豐臣秀吉)德川家康和豐臣秀吉的狀態,又有點像三國時期司馬懿和曹操的狀態。很多人提出過一個問題,曹操當年就知道司馬懿有「狼顧之相」,絕不會「久居人下」,可是,他為什麼沒有殺掉司馬懿,以至於司馬懿與他的後代奪取了曹操的帝國呢?同樣的,當初本豐臣秀吉也知道德川家康對他兒子是一個巨大的威脅,他為什麼也不預先除掉德川家康呢?
  • 豐臣秀吉叫猴子?德川家康叫烏龜?日本人的這些外號真是太奇葩
    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是日本戰國時期兩位赫赫有名的人物,豐臣秀吉結束了日本的戰國亂世,使日本完成了再次統一,在日本可謂是人盡皆知的人物。而德川家康和豐臣秀吉是同一時期的人,是日本戰國三英傑之一,是日本歷史上傑出的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被日本人稱為「東照神君」。
  • 豐臣秀吉、德川家康怎麼對待他們?
    、德川家康相繼崛起。那麼,豐臣秀吉、德川家康是如何對待織田信長的子嗣的呢?或者說織田信長的子女後來都怎樣了呢?豐臣秀吉、德川家康怎麼對待他們?本能寺之變後,信雄先跟隨德川家康,後跟隨豐臣秀吉。關原合戰之後,信雄被剝奪領地,大阪冬之陣後又因加入德川恢復大名身份受封上野。信雄四男信良後來成為天童藩之祖,而五男高長則是柏原藩之祖,這一支流傳至今。
  • 日本人為什麼不喜歡德川家康?那你要知道發生了什麼
    2020-11-29日本有一句很有名的話評論戰國三傑:「織田信長種了麥,豐臣秀吉做了餅,德川家康吃了餅!」諺語有時候可能有訛傳的可能,但恰恰是一個時代民心所向的體現,這句話也直接把戰國三傑在日本人心中按照一二三排了個次。很顯然,德川家康很不受人待見,成為了日本人心中那個坐享其成吃了餅的小人。
  • 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後,為何等待了14年才滅亡豐臣家?
    關原之戰被認為是一場決定日本歸屬的戰鬥,通過這場戰鬥,德川家康消滅了以石田三成為首的反家康派,確立了自己在豐臣政權中獨一無二的地位,豐臣秀吉生前立下的規則也就此終結,在隨後一系列的運作中,德川家康被朝廷任命為徵夷大將軍,從豐臣政權中獨立而出。
  • 日本戰國三傑之三:德川家康
    [日本戰國三傑之三:德川家康]在豐臣秀吉病逝後,他唯一的兒子,年僅5歲的豐臣秀賴登基。德川家康奪取了政權,秀賴死於非命。Nie Jie攝於大阪歷史博物館雖然在豐臣秀吉的時代,德川家康一直在名義上稱臣,可是他奪權並不能算是家臣謀反。因為,德川家康早年就曾是和織田信長平起平坐的盟友。
  • 第六天魔王:與豐臣秀吉、德川家康齊名的織田信長,強項原在內政
    結合筆者此前介紹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的文章,你就會發現,信長被秀吉取代,又是家康笑到最後,有其「冥冥之中」的必然性。另外,信長擅長的領域其實是內政,窮兵黷武無異於棄己之長、用己之短,最終就像諸葛亮北伐那樣,加速了自己的滅亡。
  • 關原之戰後,大名為何倒向德川家康?只因豐臣家沒做好一件事
    從大名倒向德川家康就能看出關原之戰結束後,德川家康在較短的時間內成為徵夷大將軍,脫離豐臣家成為一個與豐臣政權平起平坐的勢力,這使得豐臣政權從一家獨大變為兩家共權。可惜豐臣秀賴年幼,完全沒有能力制衡德川家康,最終被德川家康召集日本大名所滅。那麼,為何日本大名都倒向德川家康呢?
  • 為什麼從豐臣秀次死後至豐臣秀吉病逝,日本的關白之位一直空懸?
    之前秀吉辭任關白推舉秀次就是為了讓關白之位在豐臣嫡流家實現世襲傳承吧,那麼為什麼在秀次死後秀吉沒有選擇推舉秀賴成為關白或重新復任關白呢?當時秀賴的年齡確實非常幼小,而官位晉升速度也堪神速。但似乎沒有明文規定不允許小孩子擔任關白吧,而秀吉的身體是逐漸惡化的,他應該能認識到自己死後秀賴不是關白的情況多危險(尤其在秀吉死時,秀賴的官位尚居於德川家康之下),對這種預想他做過什麼努力嗎?或者說,以當時的秀吉的威望與地位,能否強行推選秀賴成為關白?(應該是可以的吧?)▲豐臣秀吉像退一步,假如秀賴因為某種緣由不能成為關白必須一步一步晉升,那為什麼秀吉自己不復任關白呢?
  • 豐臣秀吉死後,茶茶做了5個錯誤決定,真是坑死豐臣家了!
    有人說她,專業摧毀豐臣家20年,有人說她,頭髮長見識短到極點。那麼,豐臣秀吉死後,茶茶做了哪些錯誤的決定?前前後後有5個,真是坑死豐臣家了! 關原合戰對戰雙方,無論是石田三成的西軍還是德川家康的東西都是打著豐臣家的旗號,甚至對豐臣家忠心耿耿的石田三成還被秀吉培養的加藤清正、福島正則等人視為奸臣。石田三成兵敗關原之後,家康藉機對西軍大名進行改易,極大削弱豐臣家的實力。
  • 《葵 德川三代》不新的德川家康
    因為看書的原因,把大河劇《德川家康》重新拿出來放。龐大的49集也未能如山岡莊八的《德川家康》般洋洋灑灑道盡老烏龜的一生,劇中主要是寫了秀吉逝世到三代將軍家光孩子出生這段時間的事情。對於秀吉死後,家康一步步奪取豐臣家天下的事一直如魚刺在喉。
  • 日本戰國英傑‖豐臣秀吉
    元龜二年(1570年),織田信長又以違抗命令為由出兵越前國朝倉家,織田信長徵朝倉義景因淺井長政突襲被迫撤退時,中途在金崎得到盟友淺井長政的背叛的暗示,在撤退途中受到淺井軍攻擊,此戰豐臣秀吉負責殿後,保護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安全撤離。歷史上稱之為「金崎殿後」。
  • 霸主德川家康寧願捨棄自己妻子和兒子,也不願得罪這位重臣
    上次說到作為戰國三傑之一德川家康的重臣本多重次,兩次救了家主德川家康的性命。因為本人耿直的性格、無話不說的毛病,註定看不慣不慣家主家康對豐臣秀吉等各個諸侯低聲下。所以,他一度指桑罵槐,大罵德川家康。事後,也只能家主家康向豐臣秀吉和各諸侯道歉。
  • 專欄|《破軍星》:德川家康其實是贗品?!
    豐臣秀吉死後,曾託孤於前田利家,也就是《花之慶次》中慶次的義父。可惜利家出師未捷,秀吉死的一年後,就跟隨老東家一塊駕鶴歸西了。 其實豐臣秀吉在世之時,就已經和德川家康的陣營二分了天下。不過雖說是『二分』,但畢竟豐臣秀吉拿了大頭兒,德川家康只有一小口。然而只是這一小口就足以讓豐臣氏坐立難安,所以自打滅了北條,在實質上已經統一後,就忙不迭地把德川一族明升實貶,打發出去了。織田信長的兒子眼看老爹打下的江山就這麼一步步落入外人手裡,心中不甘,曾攛掇德川家康與豐臣秀吉幹上一仗,企圖坐收漁翁之利。
  • 德川家康:織田舂米,羽柴和面做餅,德川坐享其成?
    被稱為老烏龜的德川家康並不是簡簡單單熬死對手,日本江戶落首裡就是一個坐享其成的狡詐吃餅人,在日本人心中名氣遠遠不如同時代的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等。作家司馬遼太郎筆下的德川家康隱忍謹慎,城府頗深,山岡莊八厚厚十三本裡更多歷史小冷門與小說家一廂情願地拔高,和歷史還是有很大出入。
  • 戰國三英傑中為什麼德川家康不是人氣最高的,關西的人為什麼粉豐臣秀吉,難道家康圈不了粉嗎
    張光英個人覺得是因為相比其他兩位英傑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的一生,家康的一生顯得乏味和無趣。,因此松平家康也推辭了管領的佐貳官,但是從朝廷獲得了改姓德川的許可!本能寺之變後和太閤在小牧長久手對峙了1年,最後臣服太閤,成為豐臣公儀下第一外樣大名。再看看他之前跟的這三個老闆,今川義元在1560年之前至少算是當時日本前三的大名,所謂「東海道第一弓取」,右府信長和太閤秀吉更是達到了天下第一的地步,即「天下人」,背靠大樹好乘涼,有這種老闆在一般人也不敢輕易動他。這一時期要說兇險的也就是三方原,但信玄死了。
  • 日本戰國人物:「超長待機」的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日本戰國三傑之一,德川幕府的建立者,又被戲稱為「老烏龜」,因為他特別能「忍」,又特別能活,「熬死」了一個又一個梟雄。德川家康的人生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今川人質、追隨信長、追隨秀吉、建立幕府。清康嫡子松平廣忠藉助今川義元的勢力成為新一代家督,而條件則是讓廣忠的嫡子竹千代(德川家康)到今川家當人質。在將竹千代送往今川家的途中,織田信秀得知這一消息,便出兵將竹千代劫持到了織田家,也因此,竹千代得以認識吉法師(織田信長)。後來由於織田信長的異母兄織田信廣被今川家俘虜,雙方便進行交換,竹千代這才離開了織田家前往今川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