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後,為何等待了14年才滅亡豐臣家?

2020-12-22 解讀歷史迷霧

摘要: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後,為何等待了14年才滅亡豐臣家?

關原之戰被認為是一場決定日本歸屬的戰鬥,通過這場戰鬥,德川家康消滅了以石田三成為首的反家康派,確立了自己在豐臣政權中獨一無二的地位,豐臣秀吉生前立下的規則也就此終結,在隨後一系列的運作中,德川家康被朝廷任命為徵夷大將軍,從豐臣政權中獨立而出。

嚴格來講,關原之戰只是確定了德川家康在豐臣政權的地位,並沒有達到能夠確定日本歸屬的地步。關原之戰時,無論是石田三成的西軍,還是德川家康的東軍,雙方都承認自己是豐臣家臣。關原之戰也並非是消滅豐臣家,反而是一場「清君側」的戰鬥。

關原之戰確立了家康在豐臣政權的地位

關原之戰後,豐臣家依然保有權力,同時繼續住在大阪城,最終才引發滅亡豐臣家的大阪之戰。在德川家康成為徵夷大將軍前,一直都是豐臣家臣子,哪怕只是名義上。家康在擔任徵夷大將軍前,這個身份一直無法擺脫,這才是他經過2年努力,最終才從豐臣家獨立而出的原因。

擔任徵夷大將軍後,德川家和豐臣家平起平坐,並號令全日本的大名。但在當時,當時的人認為家康會把權力還給豐臣家,但隨著家康把將軍之位讓給兒子,自己以大御所身份掌握權力,讓世人明白家康已將徵夷大將軍變為世襲制。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家康正式開始纂奪豐臣政權權力,並逐步將其集中到德川幕府,而這個過程持續了14年,為何需要如此之久的時間呢?

德川家康的發展持續14年

在之前的篇章中,我們已經說過,豐臣秀吉為豐臣家留下了龐大的遺產,這些遺產中最讓人矚目的就是黃金9萬枚、白銀16萬枚。這筆黃金、白銀構成的重要遺產價值幾何呢?按照當時一枚「大判」價值10兩,可以購買30石大米,也就意味著這是一筆高達750萬石的驚人遺產。

豐臣秀吉除了留下財物外,仍有大名顧念太閤之情,繼續追隨豐臣家。這些大名對於豐臣家的延續十分上心,雖然接受德川幕府的領導,但也接受來自豐臣家的要求。這是德川家康不得不考慮的一個問題。

為了能夠抗衡豐臣家,德川家康在經濟上採取了相應措施,增加自身的經濟實力。

豐臣秀吉的恩惠無法持續

首先,德川家康將日本的所有礦山收歸幕府管轄,最重要的就是技術進步,使得開採效率大幅提升,質量也較之前提高許多。按照日本方面的說法,當時日本的白銀出口已經佔據全世界的三分之一,這個數據是否為真值得商榷,但可以從側面證明日本的白銀開採大幅增加。

大幅進行白銀開採後,德川家康統一了日本錢幣鑄造,當時的人並沒有如此高明的經濟理論,但按照現在的普遍觀點,掌握一個國家的錢幣鑄造和發行,也就意味著控制了這個國家的經濟命脈。正是依靠對於貨幣的控制,德川幕府得以鞏固自己的政權。

統一的貨幣穩定幕府統治

除了控制貨幣外,德川家康還加入到對外貿易中,通過頒布「異國渡海朱印狀」,德川家康禁止其他大名參與海外貿易,自己則委託茶屋四郎次郎進行龐大的海外交易。當時的海外貿易雖然風險極高,但利潤同樣極為可觀,而且進行的都是壟斷貿易,財富快速向德川幕府聚集。

有了財富就需要流通,而流通依靠的是貨物而非貨幣,因此大規模的道路建設也就順理成章。由於德川家康的據點已經遷往江戶,因此他以江戶為中心,建立了五條重要的路上通道。當時的江戶並非真的是小漁村,而是一個建設達百年之久的城市,雖然規模不大,但早已成為一座繁華的都市。

江戶並非真的是小漁村

真正進行大開發的反而是江戶的水上交通系統,一邊擴大江戶城的規模,同時建設路上交通,一邊開鑿河道系統,讓商船能夠自由往來。這個動作已經遠遠超過織田信長及豐臣秀吉,讓全日本的物流能夠互通有無。便利的交通系統有利於商業發展,憑此就能收取大量稅收,更重要的是大規模建設還能消耗其餘大名的財力,穩固德川幕府的統治。

也正是在德川家康時代,日本由豐臣秀吉時代的重商主義開始轉變為重農主義。他仿照豐臣秀吉的時期的「太閤檢地」,在全日本重新進行土地丈量,並登記農民信息,形成有效戶籍制度。這使得農民想要逃稅的難度大幅增加,而在徵收上,德川幕府對農民極為苛刻,只留下食用和生產部分的糧食,其餘全部徵走。

依靠這些措施,德川幕府在家康時代積累了大量財富。更重要的是,深受太閤恩惠的大名陸續病死,要不就已經被大幅削弱,失去外部支持的豐臣政權已然成為家康餐桌上的美食,等待家康下筷。這才是德川家康等待14年的原因。

相關焦點

  • 關原之戰後,大名為何倒向德川家康?只因豐臣家沒做好一件事
    從大名倒向德川家康就能看出關原之戰結束後,德川家康在較短的時間內成為徵夷大將軍,脫離豐臣家成為一個與豐臣政權平起平坐的勢力,這使得豐臣政權從一家獨大變為兩家共權。可惜豐臣秀賴年幼,完全沒有能力制衡德川家康,最終被德川家康召集日本大名所滅。那麼,為何日本大名都倒向德川家康呢?
  • 關原之戰後,他臣服德川家康卻心有不甘,大阪之陣有意謀反?
    摘要:關原之戰後,他臣服德川家康卻心有不甘,大阪之陣有意謀反?日本戰國時代,想要君臨日本,不但需要足夠的實力,同樣也需要果斷的判斷和百折不撓的精神,此外,還需要獲得家臣的全力支持。但偏偏就有這麼一位戰國大名,他沒有認清自己,做出錯誤判斷,最終丟失了奪取日本的大好機會。
  • 為何豐臣秀吉不殺德川家康?
    原因很簡單,豐臣秀吉必須建立絕對的威信後,才能對德川家康下手,兔死才能狗烹、鳥盡才能弓藏嘛! 本能寺之戰後,有望統一日本全境的織田信長被害,其部下由信長的手下重臣豐臣秀吉接管,后豐臣秀吉擊敗了謀殺信長的明智光秀,並採取了先西後東的戰略方針,以武力平定西國諸國,再與原信長盟友的德川家康結成聯盟,共同完成統一大業。
  • 關原之戰前,為何德川家康從按兵不動,到10天急行軍350公裡?
    摘要:關原之戰前,為何德川家康從按兵不動,到十天行軍350公裡?昔日織田信長用心打造的名城岐阜城不到三天便失守,西軍第二道防線大垣城直接面對威脅,可以想像這個消息使西軍感到何等震驚。不過,為岐阜城之戰感到吃驚和焦慮的,不只西軍一方,遠在江戶的德川家康的震驚程度也是不相上下。雖然站在家康的立場而言,未免其他地方生變,主戰事越快結束越好。但是,越快越好也必須在他的主導下才有戰略意義,也最完美。
  • 關原之戰後,德川家康斬首了3個人,最該死的不是石田三成!
    德川家康關原之戰,石田三成為首的西軍戰敗,西軍方面有3個人被斬首,他們分別是石田三成、小西行長以及安國寺惠瓊。很多人奇怪的是,為什麼只有這3個人被斬首,其他的人呢?下面我們一個一個來看。小西行長再來是小西行長。
  • 關原合戰中,福島正則、加藤正清等人為何加入德川家康的東軍
    福島正則、加藤正清等人都是豐臣秀吉提拔的武將,出身低微的他們能夠成為一方諸侯是豐臣秀吉給的機會,所以豐臣秀吉對他們可謂恩重如山。可是,豐臣秀吉死後,關原合戰爆發,福島正則、加藤正清等人卻加入了德川家康的東軍,為德川家效力,這是為什麼呢?
  • 日本大名行動反常,未能趕上關原之戰,為何德川家康還給予獎賞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爆發前,前田家為何行動反常?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爆發前,西軍和東軍分別向諸大名發出號召——請加入我方。對於任何一家大名而言,這是一個事關家業延續的選擇,如何選擇成為當時各大名內部激烈討論的重大事項,前田家同樣如此。
  • 德川家康能稱得上日本的司馬懿德川家康的名聲為何比司馬懿好
    清州同盟結交之初,織田信長是尾張國主,家康是岡崎城主/西三河領主,儘管兩人實力上有很大的差距,但根本不存在像曹操和司馬懿那樣的上下級關係,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是各自為政的。儘管這種類比大錯特錯,但並不妨礙我們來回答這樣一個問題:德川家康的名聲為何比司馬懿好? 原因很簡單。
  • 豐臣秀吉為什麼不殺德川家康?
    剛問答給我推薦了個「豐臣秀吉為什麼不殺德川家康」的提問,點進去看了下,清一色的回答都是這樣兩種:1.豐臣秀吉想殺,殺不了
  • 豐臣秀吉活著的時候為什麼不除掉德川家康?
    織田信長死於本能寺之變,以致其統一大業未成;豐臣秀吉作為織田信長的家臣,最終實現了日本的統一。然而,豐臣氏的江山卻國祚不長,在秀吉死後,德川家康就謀奪了豐臣氏的天下。那麼,為何豐臣秀吉不在有生之年將德川家康除掉呢?    豐臣秀吉是很清楚德川家康對豐臣氏的威脅的,故在豐臣秀吉滅掉關東後北條氏的不久,即將德川家康的領地從三河、尾張一帶移封到關東地區。
  • 豐臣秀吉與德川家康 誰才是小人(上)
    豐臣秀吉與德川家康 誰才是小人(上)說道豐臣秀吉,了解日本歷史的人都知道,他是戰國三傑之一,它號稱天下人,他是關白,他被尊為太閤殿下,他具有獨特的人格魅力,但我要說,他是個了不起的家臣,是個了不起的大名,是個要不起的關白,但他不是一個合格的武士,他根本不懂
  • 名古屋城,德川家康所建
    當時城所在地就是現在的二之丸的位置,後曾有一段時間落入織田信長之手,那古野城的名字還是織田信長所起。1555年,織田信長由此遷往清州城(也稱清須城)後,那古野城一度荒廢。1603年,德川家康創立德川幕府,即江戶幕府。雖然幕府設在江戶(今東京),但名古屋(尾張藩)依舊是德川家的駐地。
  • 豐臣秀吉、德川家康怎麼對待他們?
    織田信長織田信長身死本能寺,之後織田家族逐漸沒落,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相繼崛起。那麼,豐臣秀吉、德川家康是如何對待織田信長的子嗣的呢?或者說織田信長的子女後來都怎樣了呢?豐臣秀吉、德川家康怎麼對待他們?織田信雄1583年柴田勝家與羽柴秀吉相爭,信孝站勝家,信雄站秀吉,勝家戰敗而亡,信孝投降自盡。至於信雄是死得很晚、混得最好的。本能寺之變後,信雄先跟隨德川家康,後跟隨豐臣秀吉。
  • 日本名人專題介紹(三十八) 德川家康
    原姓松平,1567年奉敕改姓德川。桶狹間之戰後與織田信長結為同盟,本能寺之變後先與羽柴秀吉(即豐臣秀吉)敵對,後又迫於形勢而向其臣服。小田原之戰後被秀吉移封關東,雖失去長年的根據地,但得到豐臣政權下外樣大名中最大的領地。擔任五大老的筆頭。豐臣秀吉死後,在關原之戰中率領東軍戰勝西軍,確定了霸權。自此一步步摧毀了豐臣家勢力。
  • 德川家康:織田舂米,羽柴和面做餅,德川坐享其成?
    究竟是狸貓還是老烏龜,日本著名歷史小說家火坂雅志的遺作連載小說《德川家康》另闢蹊徑,並沒有長篇累牘書寫其完整的一生,而是從打算晚年隱居泉頭的德川家康回顧自己二十三歲應對三河暴動開始,歷史回溯那戰馬奔騰的廝殺時代,穿插著德川家康童年的質子生涯,到人生最重要的關原合戰結束,他遙望遠處的富士靈峰,停止回憶繼續人生的戰鬥。
  • 大谷吉繼在關原之戰中,為何明知必敗,依然堅持討伐德川家康
    豐臣秀吉於慶長3年死後,由於死前委託之監護人前田利家病重離世,使五大老之一德川家康成為實力最強的諸侯,後來家康以討伐留在國內不肯上京輪值的五大老之一上杉景勝為號召,向全日本大名發出動員令,出兵會津。大谷吉繼原本起兵是要響應家康的動員令,途中拜訪失勢的好友石田三成,三成卻邀請吉繼一同對德川舉兵,大谷連說三次三成啊,沒有勝機。雖然明知沒有勝算,但吉繼仍然不忍背叛好友三成,加入西軍。實際上在關原之戰爆發前幾年裡,吉繼罹患麻風病,早就雙眼失明。
  • 日本史:1600年在關原之戰後德川家康取得了優勢地位
    大家好歡迎來到小麗的歷史觀,1600年,在關原之戰後,德川家康取得了優勢地位,使全日本的大名都成為自己的臣屬:1603年,德川家康從大皇那裡取得了「徵夷大將軍」的名號,在江戶建立了德川幕府。鑑於室盯幕府時代尾大不掉、內輕外中的弊病,德川家康加強了幕府本身的力準。
  • 第六天魔王:與豐臣秀吉、德川家康齊名的織田信長,強項原在內政
    結合筆者此前介紹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的文章,你就會發現,信長被秀吉取代,又是家康笑到最後,有其「冥冥之中」的必然性。另外,信長擅長的領域其實是內政,窮兵黷武無異於棄己之長、用己之短,最終就像諸葛亮北伐那樣,加速了自己的滅亡。
  • 戰國時代,德川家康為何最終能夠奪取日本?老二哲學了解一下
    不過這並未最終發生,隨著桶狹間之戰,今川義元丟了腦袋,今川家在新任家督的帶領下一蹶不振。家康也在這個時期回到了自己的領地岡崎城,事實上相當於脫離今川家獨立而出。1561年,家康正式攻打今川的領地,以此來宣布我們一刀兩斷。
  • 他才19歲,卻助德川家康6小時就奪天下!決定日本命運的關原之戰,10大謎團一次解開
    1966年出版的小說《關原之戰》,作為日本文學大師司馬遼太郎的戰國三部曲之一,故事以戰國為舞臺,在豐臣秀吉死後,由石田三成率領的西軍,和以德川家康為首,勢力逐漸增長的東軍,發動了一場決定天下誰屬的「關原之戰」。此次本戰役首次改編成電影,找來兩位奧斯卡影帝役所廣司和岡田準一,分別飾演東西兩軍主將:德川家康和石田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