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谷吉繼在關原之戰中,為何明知必敗,依然堅持討伐德川家康

2021-01-10 鷹鷹說

豐臣秀吉於慶長3年死後,由於死前委託之監護人前田利家病重離世,使五大老之一德川家康成為實力最強的諸侯,後來家康以討伐留在國內不肯上京輪值的五大老之一上杉景勝為號召,向全日本大名發出動員令,出兵會津。

大谷吉繼原本起兵是要響應家康的動員令,途中拜訪失勢的好友石田三成,三成卻邀請吉繼一同對德川舉兵,大谷連說三次三成啊,沒有勝機。雖然明知沒有勝算,但吉繼仍然不忍背叛好友三成,加入西軍。

實際上在關原之戰爆發前幾年裡,吉繼罹患麻風病,早就雙眼失明。可是三成是文官不懂打仗,吉繼就這樣成為西軍的首腦開始出謀策劃,先是為了牽制東軍的前田利長,拉攏丹羽長重、山口宗永和上田重安等大名,逼使利長退回金澤城,使得他無法參與關原之戰。接著率領脅坂安治、朽木元綱、小川佑忠、戶田勝成、赤座直保等諸將襲擊美濃,將戰場決定在關原。

關原之戰數字看西軍10萬,東軍8萬,西軍佔上風,可是西軍吉繼實際能指揮的只有三成本隊三萬人左右,身患麻瘋病的吉繼乘轎,陣前沉著冷靜指揮戰陣,不斷擊敗東軍的進攻,逐步提高西軍的士氣。

但此時西軍的小早川秀秋倒戈東軍,旗下一萬五千多人突襲吉繼部隊。吉繼對小早川秀秋早有提防,以直屬的600人狙擊秀秋部隊,擊斃東軍派在秀秋身邊監視的奧平貞治,打退背叛的秀秋。

然而背叛會引發連鎖反應,正要追擊小早川時,脅坂安治、朽木元綱、小川佑忠、赤座直保等四隊忽然叛變,大谷軍被圍而殲之,西軍也因此全面潰敗。當家臣湯淺隆貞告知無法再戰,吉繼沒有逃亡,在戰場上英勇切腹自盡,享年四十二歲。

以關原之戰初吉繼的神奇調度和布陣,西軍是佔有極大優勢,要不是秀秋的背叛,說不定吉繼真能引領西軍打勝此仗。大谷吉繼對小早川秀秋懷有憤恨,曾對小早川秀秋說:人面獸心,三年間必詛咒你。秀秋於關原之戰兩年後發狂而死,人們相傳是吉繼作祟之故。

吉繼明知道家康勢大還是選擇三成原因,據說是因為有一次茶會中,前來參加的豐臣諸將用同一個茶碗輪流飲茶。吉繼喝過以後,其他人都怕被傳染麻瘋病而不願碰那個茶碗,只有石田三成絲毫不猶豫,把剩下的茶喝完,像沒事一樣繼續和別人說話。

吉繼因此深受感動,明知沒有勝算卻仍在關原之戰中站在石田一方,他最後的遺言是重友情,六道輪迴先行一步又何妨,正是他以生命貫徹他和三成間的友誼,最好的寫照。

相關焦點

  • 日本古代最大的一場戰役「關原合戰」,德川家康一戰定天下
    在日本歷史上,關原之戰是最重要的戰役之一,史學界對關原之戰也有很高的評價,稱之為「天下分界」,其意指關原之戰是決定天下大勢的一戰。雖然關原之戰的過程中並無特殊的、出奇制勝的戰術運用,但是作戰雙方規模之大、戰略意義之關鍵使得這次戰役永載史冊。
  • 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西軍為何慘敗?原因很殘酷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西軍為何慘敗?原因很殘酷日本戰國時代,為了爭奪對於日本的控制權,西軍和東軍在關原爆發大戰。按照正常的軍事戰爭而言,這場人數將近20萬的戰爭,需要多日才有可能結束,但讓人大吃一驚地是,此戰在一天內就結束,西軍全線崩潰。如果翻開史書,就能發現西軍失敗的緣由,原因其實很殘酷。
  • 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後,為何等待了14年才滅亡豐臣家?
    摘要: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後,為何等待了14年才滅亡豐臣家?關原之戰被認為是一場決定日本歸屬的戰鬥,通過這場戰鬥,德川家康消滅了以石田三成為首的反家康派,確立了自己在豐臣政權中獨一無二的地位,豐臣秀吉生前立下的規則也就此終結,在隨後一系列的運作中,德川家康被朝廷任命為徵夷大將軍,從豐臣政權中獨立而出。
  • 扮豬的梟雄:《仁王》與歷史上的德川家康
    《仁王》中的德川家康在《仁王》中,家康公第一次登場,是接見服部半藏帶來的主角威廉。唯一肯定的是根據《慶長年中卜齋記》記載,家康曾私下對親信本多正信說過「上杉家的人,果然不可輕視」。無論如何,之後家康正式以「平叛」為名出兵討伐上杉景勝,「直江狀」也成為了那場改變日本歷史格局的戰役——關原之戰的導火線。
  • 關原之戰前,為何德川家康從按兵不動,到10天急行軍350公裡?
    摘要:關原之戰前,為何德川家康從按兵不動,到十天行軍350公裡?昔日織田信長用心打造的名城岐阜城不到三天便失守,西軍第二道防線大垣城直接面對威脅,可以想像這個消息使西軍感到何等震驚。岐阜城之戰失敗的最大原因,是因為當時西軍的兵力只有部分集結在大垣城內,但主力則因為要處理田邊、大津和安濃津三地的反抗,無法及時集結,加上對手東軍的福島正則等人熟知地理,掃除北上的不少障礙。但西軍在八月底攻破伊勢的安濃津城後,增田長盛立即要求那裡的宇喜多秀家、吉川廣家、毛利秀元等人北上支援。
  • 關原之戰後,大名為何倒向德川家康?只因豐臣家沒做好一件事
    從大名倒向德川家康就能看出關原之戰結束後,德川家康在較短的時間內成為徵夷大將軍,脫離豐臣家成為一個與豐臣政權平起平坐的勢力,這使得豐臣政權從一家獨大變為兩家共權。可惜豐臣秀賴年幼,完全沒有能力制衡德川家康,最終被德川家康召集日本大名所滅。那麼,為何日本大名都倒向德川家康呢?
  • 決定日本走向的關原之地和悲慘壯烈的西軍的戰鬥
    秀吉死後,德川家康開始網羅天下大名們的心,企圖瓦解豐臣政權的團結,五奉行之首的石田三成率先發現了德川家康的野心,於是開始組織各方一起抗擊家康。雙方最終在關原展開對決,不管從兵力還是布陣上來看都是石田三成穩贏的戰役,然而老謀深算的德川家康早已洞悉人性的弱點,隨著西軍大部分軍隊的叛變,西軍慘敗於關原,無數的忠臣名將永遠的沉睡在關原這片土地之上。
  • 關原合戰中,福島正則、加藤正清等人為何加入德川家康的東軍
    可是,豐臣秀吉死後,關原合戰爆發,福島正則、加藤正清等人卻加入了德川家康的東軍,為德川家效力,這是為什麼呢? 有人說,福島正則、加藤正清等人實在是忘恩負義,竟然在決定日本未來走向的關原合戰中站隊德川家。
  • 日本大名行動反常,未能趕上關原之戰,為何德川家康還給予獎賞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爆發前,前田家為何行動反常?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爆發前,西軍和東軍分別向諸大名發出號召——請加入我方。對於任何一家大名而言,這是一個事關家業延續的選擇,如何選擇成為當時各大名內部激烈討論的重大事項,前田家同樣如此。
  • 決定日本命運的關原之戰,是如何在8小時內分出勝負的?
    摘要:決定日本命運的關原之戰,是如何在8小時內分出勝負的?關原之戰,這場決定日本未來命運的戰鬥,雙方各自集結如此龐大的軍力,誰都不會料到會以如此快速的方式結束,那麼,關原之戰是如何在8小時內分出勝負,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 《葵 德川三代》第一話關原合戰觀後
    日本之戰國時代,群雄並立,戰亂紛繁。至於末期,經織田信長、豐臣秀吉而至1600年,雖以豐臣家為正主,但其控制力在豐臣秀吉死後已經相當虛弱。德川家康在隱忍多年以後終於得以利用朝中閨閥鬥爭為自己謀取權位。大河劇《葵 德川三代》(臺譯《新幕府大將軍德川家康》)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展開德川三代將軍的命運悲喜。
  • 關原之戰後,他臣服德川家康卻心有不甘,大阪之陣有意謀反?
    摘要:關原之戰後,他臣服德川家康卻心有不甘,大阪之陣有意謀反?日本戰國時代,想要君臨日本,不但需要足夠的實力,同樣也需要果斷的判斷和百折不撓的精神,此外,還需要獲得家臣的全力支持。但偏偏就有這麼一位戰國大名,他沒有認清自己,做出錯誤判斷,最終丟失了奪取日本的大好機會。
  • 三方原之戰,德川家康明知不敵武田信玄,為何還要挑戰武田軍?
    摘要:三方原之戰,德川家康明知不敵武田信玄,為何還要挑戰武田軍?三方原之戰是日本戰國時代,德川家和武田家第一次在戰場上一決勝負,此戰德川家康明知不敵仍向武田信玄發起挑戰,有人認為這不愧是後來的日本霸主!不過,這根本就是一場沒有勝算的戰鬥。
  • 德川家康能稱得上日本的司馬懿德川家康的名聲為何比司馬懿好
    清州同盟結交之初,織田信長是尾張國主,家康是岡崎城主/西三河領主,儘管兩人實力上有很大的差距,但根本不存在像曹操和司馬懿那樣的上下級關係,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是各自為政的。儘管這種類比大錯特錯,但並不妨礙我們來回答這樣一個問題:德川家康的名聲為何比司馬懿好? 原因很簡單。
  • 為何豐臣秀吉不殺德川家康?
    本能寺之戰後,有望統一日本全境的織田信長被害,其部下由信長的手下重臣豐臣秀吉接管,后豐臣秀吉擊敗了謀殺信長的明智光秀,並採取了先西後東的戰略方針,以武力平定西國諸國,再與原信長盟友的德川家康結成聯盟,共同完成統一大業。
  • 《信長之野望》票選人氣武將 關原之戰第一武將公布
    導 讀 近日,光榮特庫摩打不了一份《信長之野望(Nobunaga's Ambition)》的調查問卷,超過3000人參與了投票,評選出了「關原之戰的第一武將
  • 關原之戰後,德川家康斬首了3個人,最該死的不是石田三成!
    德川家康關原之戰,石田三成為首的西軍戰敗,西軍方面有3個人被斬首,他們分別是石田三成、小西行長以及安國寺惠瓊。很多人奇怪的是,為什麼只有這3個人被斬首,其他的人呢?下面我們一個一個來看。小西行長再來是小西行長。
  • 岐阜縣振興關原之戰古戰場 帶動關原町的旅遊
    人民網東京8月22日電 (劉戈)日本頻道綜合《朝日新聞》報導,常常出現在日本歷史劇中的故事發生地、位於岐阜縣關原町的關原之戰古戰場,來此憶古撫今的遊客數量並不理想。 為了振興這些古蹟,吸引國內外遊客前來扶欄憑弔歷史,岐阜縣吸取美國南北戰爭等戰場古遺蹟的成功經驗,將對關原古戰場的振興邁出正式步伐。
  • 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戰力分析
    而德川家康帶領的東軍人數在10萬以上,其中有24000人是為了對付南宮山與大垣城的西軍,因此實際參與關原之戰的東軍總兵力約為76000人,西軍則為56000人。從紙面上看,東軍在人數上佔有一定優勢,但這一點並不足以構成決定最終勝負的關鍵因素。
  • 了解過一些關於戰國的歷史才能看的明白的電影,《關原之戰》上榜
    了解過一些關於戰國的歷史才能看的明白的電影,《關原之戰》上榜《關原之戰》作為戰國題材影片,最精彩的部分依然是文戲。末尾的大戰亂糟糟,明明是萬人合戰,依然拍成了村長械鬥,戰場的一片血紅倒是很寫實,悲涼的配樂也很有代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