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豬的梟雄:《仁王》與歷史上的德川家康

2021-02-13 網易愛玩

《仁王》第二彈DLC「義之繼承者」已經推出了,在被捲入德川與豐臣兩家大戰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歷史上的德川家康。

愛玩網百萬稿費活動投稿,作者 追月的貓咪,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說起德川家康,想必我們玩家不會感到陌生,歷史上的他結束了「應仁之亂」後日本百餘年割據紛爭,將幕府封建集權制度推向頂峰。而在以日本歷史為題材的遊戲中,我們幾乎都能看到他的身影。由於角色身材矮胖,又總喜歡把「忍」字掛在嘴上,故此也在玩家中獲得了「烏龜」的稱號。

每年的盛裝巡遊重現了當年武士們列隊將家康公的靈位護送進日光東照宮的莊嚴場面

家康公上一次在遊戲裡出鏡,還是年初發售的和風動作遊戲《仁王》,在這款以關原之戰為背景的大作裡,家康公被塑造成了一位心系蒼生、為了斬妖除魔和天下太平不惜忍辱負重的「明君」形象,也因此得到了來自異國他鄉的主角威廉最堅定的支持。那麼,在真實的關原之戰中,家康公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有過哪些影響歷史進程的所作所為呢?

《仁王》中的德川家康

在《仁王》中,家康公第一次登場,是接見服部半藏帶來的主角威廉。雖然半藏與其餘家臣都對家康恭敬有加,但能夠看見守護靈的威廉卻在端詳許久後,疑惑地問半藏:「這人只是個小角色,你為何對他如此恭敬?」原來,眼前的家康公並非本尊,而是一名影武者。此舉也讓威廉見識了家康公謹慎而又老謀深算的一面。

《仁王》中威廉謁見家康

根據《慶長見聞錄》記載,太閤豐臣秀吉在臨終前曾設立「五大老」、「五奉行」,十位託孤重臣共同輔佐澱姬母子的同時,相互間的制衡也可維持權力的均勢。家康位居「五大老」之首,領伏見城,擁有僅次於秀吉摯友、同是「五大老」之一的前田利家的勢力。後來,家康「見少主(秀賴)暗弱、主母(澱姬)愚懦」,公然與伊達、加藤、福島、蜂須賀等大名聯姻,此舉因違背了秀吉「大名不可私自聯姻」的遺言,激怒了「五奉行」之一、且對豐臣家忠心耿耿的石田三成,後者跑到前田利家處勸說利家警告家康,家康置若罔聞,雙方一度劍拔弩張。後在堀尾吉晴等和事佬的勸說之下,一場皇城內部的兵戈才止於一旦。不過,此事也讓家康和三成從此結下梁子。

日本戰國系列遊戲中的德川家康與豐臣秀吉

話說石田三成這人,治國理政有一套,但為人心高氣傲、愛憎分明,且十分重感情,對關係好的人非常庇護。早在侵朝戰爭時期,加藤清正、小西行長等前線將領擅自屠殺無辜百姓冒功,負責督軍的三成便打算寫書告知豐臣秀吉,但由於三成「素與行長父隆佐善」,於是乎這龜孫子就在書中故意隱瞞了小西行長的惡行。不料此書在運送途中被加藤清正截獲,清正看後大怒,「示之諸將」,結果「諸將皆惡三成」。

《仁王》中的石田三成

秀吉去世後,1598年8月,侵朝大軍回到日本,卻只得到三成「茶飯勞軍」的待遇。1599年3月,三成最後的靠山——前田利家也因病離世,於是乎新仇舊恨加在一起,利家去世的第二天,加藤清正、福島正則、黑田長政等七名侵朝將領率軍包圍大坂準備武裝討伐石田三成,這便是著名的「七將刺殺石田三成」事件。

動畫中的福島正則(左)與加藤清正

至於三成是如何逃脫的,歷史上有兩種說法,一說為三成逃到伏見城家康處求救,後在家康的護送下安全抵達佐和山城。此種說法見諸於司馬遼太郎《關原之戰》以及江戶時期日本軍學家宮川尚古所著的《關原軍記大成》等作品中,並且描寫得非常精彩,將兩位水火不容的政敵之間大打心理戰的場面刻畫得格外傳神:三成前往家康處,家康先是一驚,趕緊帶領家臣親自出來迎接,三成見到家康後甚至都沒正眼看他,只是象徵性地作個揖,便徑直走進屋裡,而家康「亦無慍色」。哪怕後來家康作書將七將勸退,並派養子結城秀康護送三成出城,三成甚至連「象徵性」的道謝都沒有,可即便如此,家康依然不動聲色,還制止了拔刀欲殺三成的家臣。

記載了無數風雨變遷的古城——伏見城

另一種說法為三成根本沒跑到家康處求救,而是在親信的護衛下冒死衝出重圍逃進伏見城自己的居所,整頓軍馬欲與七將一死決戰。此種說法見於《慶長見聞錄》以及家康的侍醫板坂卜齋所著《慶長年中卜齋記》等史料中。但無論哪種說法,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正因為家康後來對七將要求交出三成的來信《御摺紙》寫了一封回書,這場豐臣系舊臣間的衝突才得以化解。面對落魄的頭號政敵,老謀深算的家康不但沒有落井下石,還出手搭救,既為自己贏得美名,又以「避難」為名勸說三成遠離政治中心,從此皇城內再無人能制衡自己,可謂一箭雙鵰。

秀吉(左)死後,三成在政治上徹底失勢,遠離權力中心也就成了必然結果

三成離開不到半年,1599年8月,「越後之龍」上杉謙信之子、同列「五大老」之一的上杉景勝也離開伏見回到會津若松城,且在領地內修築城垣、屯積糧草、招募浪人。然而,此時越後之地早已是家康親信堀治秀管轄,他立刻將景勝的一系列疑似整軍備戰的舉動告知家康,家康作書要求景勝立即返回伏見當面解釋清楚。對上杉家忠心耿耿的家臣直江兼續在景勝的授意下寫了一封回信,筆者試著將其主要內容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我上次前往京城至今還不到半年,現在又得去,你當我神仙能分身管理屬地啊?

二、修路造橋、招募浪人這些事,又不是只有我一個人在做,伊達、最上、由利,這些傢伙不也在領地裡幹著同樣的事嗎?我就不懂為啥只有堀監物(即堀治秀)一個人這麼緊張?神經嗎?(筆者註:兼續原文真的罵人了)

三、家父(上杉謙信)忌日馬上就到了,這麼重大的事擺在面前你卻還讓我上京?你當你是豐臣秀吉啊?

四、你說啥『如無反叛之心就請上京』,拜託你老人家都一把年紀了處事方式竟然還像個沒斷奶的小屁孩一樣(原文:乳呑子の會釈),有沒有反叛之心豈是上不上京就能斷定的?

五、某些真想反叛之人,還裝作一副啥事兒沒有的樣子搞聯姻、拉幫派,活得何其滋潤(各位聽出暗諷誰了嗎?),可惜這個人不是我。既然不是我,如果此時我還上京,那不等於向全天下昭告我上杉家確有反叛之心?不好意思這臉我丟不起!」

這便是大名鼎鼎的「直江狀」,家康收到這封回信後反應如何無從考究,後世的文獻及小說中或憤怒、或欣喜的說法基本都是後人的臆想。唯一肯定的是根據《慶長年中卜齋記》記載,家康曾私下對親信本多正信說過「上杉家的人,果然不可輕視」。無論如何,之後家康正式以「平叛」為名出兵討伐上杉景勝,「直江狀」也成為了那場改變日本歷史格局的戰役——關原之戰的導火線。

遊戲裡的直江兼續

根據日本歷史學家中村孝也所著的《常州紀談》介紹,當初三成在離開伏見城之前,曾經和直江兼續有過一次密約,大意是三成認為家康不久之後就要篡權奪位,為防止到時候局面失控,他希望上杉家能和自己聯手:首先自己借避難之名回佐和山城秘密整軍備戰,隨後上杉家也迅速撤回會津首先舉事,到那時「東西呼應,共討內府(家康)」。於是就在家康出兵徵伐景勝不久,三成果然守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襲擊了伏見城,對家康忠心耿耿的守將鳥居元忠切腹自盡。之後,三成更是以城中大名的妻女為人質,要求諸大名與自己聯手共同對抗家康。

日本古裝劇中的石田三成(左)與直江兼續,歷史上此二人可謂惺惺相惜

只不過,不知三成後來戰敗被俘,押送刑場的那一刻,是否曾為此「義氣之舉」後悔過?

家康此次出兵,打的是為豐臣家平叛的名號,「大義」是站在自己這邊,你三成身為秀吉生前頭號幕僚,如今不但不幫我,還背後捅我刀子,龜兒子想造反不成?

果然,據《義演準後日記》記載,澱姬母子和城中的奉行眾立即寫書給家康,叫他回援伏見,討伐三成。於是,家康不得不暫時放棄了徵討景勝的計劃,在下野國小山陣所商討下一步怎麼辦。討論中,家康對手下諸將說道:我家康舉兵,全都是為了豐臣家的大義,如今三成以家眷為人質脅迫諸位共同對抗我,諸位若想離去,但去無妨,家康絕不強留!

此言一出,原本就和三成有隙的福島正則、加藤清正率先站出來聲援家康;遠江掛川城城主山內一豐更是心甘情願將自己的居城白白送給家康;其餘隨軍大名也紛紛表態堅決站在家康公這邊共討「反賊」石田三成……就這樣,原本陷入動蕩的軍心,經家康公一番聲情並茂的「演講」後重新凝聚在了一起,這便是歷史上被視為關原之戰轉折點的「小山評定」!

小山評定遺蹟

關於小山評定,後世多認為完全暴露了家康虛偽的一面,不過筆者個人認為,家康那番話是不是真心暫且不論,但就當時的情況而言,他確實也沒有其他選擇。畢竟軍心已亂,家康若以武力強留,以福島、加藤為首的豐臣系舊將豈會就範?這幫人驍勇善戰且對豐臣家忠心不二,是家康對抗三成的重要砝碼,到時候他們鬧將起來家康即使能鎮得住,也必然會大大損耗本方戰力。因此,與其說家康虛偽,倒不如說他是在最無奈的時刻說了一番不大情願的話。

哪知,計劃沒有變化快。據《義演準後日記》記載,伏見城那幫原本站在家康這邊的「牆頭草」奉行眾,忽然宣布和三成聯手,並且還聯合署名發布了《內府違令諸條》,歷數家康十三條「大逆不道」的罪行,號召全國大名共討家康。家康舉兵,靠的就是豐臣家的支持,而這份公告的意義在於,三成正式以豐臣家的名義宣布家康是「反賊」,將家康用以籠絡人心的「大義」硬生生地奪走——終於可以「名正言順」地收拾你家康了!

遊戲裡的「小山評定」

陷入被動的家康,一方面要穩住軍心,另一方面還得提防豐臣系舊將臨陣反水,於是乾脆回到江戶城一個多月沒有任何舉動。就在他進退兩難之際,前線的福島正則忽然傳來一封書信,信中說家康「大難臨頭了居然還有心遊山玩水」。很明顯,這是對家康的試探,於是已無退路的家康,做出了一個大膽而冒險的決定:挑釁以福島正則為首的豐臣系舊將!

據《慶長年中卜齋記》記載,家康在給福島的回信中說「我之所以按兵不動,正是因為你們前線將領畏縮不前。只要你們敢進軍,我絕對隨後跟上」。腦子本就缺根筋的好戰分子福島正則,果然被這毫無技術含量的激將法挑逗得熱血沸騰,二話不說大手一揮就向三成打了過去,並僅用三天就攻下了西軍的前哨站——地勢險峻易守難攻的岐阜城,正式拉開關原戰火的大幕!

《戰國無雙》中的福島正則與加藤清正

在《仁王》的劇情中,家康的軍隊與三成的妖魔軍對峙於關原。就在局面僵持不下之際,家康忽然下令向駐紮在松尾山的西軍將領——小早川秀秋部開炮射擊,巨大的炮彈掉落在眼皮底下轟隆作響,將懦弱的秀秋嚇得魂飛魄散,倉促之下果斷下令全軍向三成的摯友——大谷吉繼的部隊發起攻擊,猝不及防的大谷很快兵敗如山倒。然而當秀秋的士兵們攻入大谷的陣地中時,卻遇到了已經徹底妖魔化的大谷吉繼,最後依靠主角威廉的出手相助才成功將大谷擊殺。

《仁王》中妖魔化的大谷吉繼

在真實的關原之戰中,大谷吉繼當然沒有妖魔化,更不存在什麼斬妖除魔的異鄉人威廉。關鍵人物正是被炮轟的小早川秀秋。在後世很多文獻資料中,秀秋都被描繪成一個平庸無能、貪生怕死之徒,例如編纂於江戶時代的史料《黑田家譜》記載,1597年,秀秋被派遣到前線參加侵朝之戰,然而卻因為「輕率的行為」被秀吉召回,所謂「輕率的行為」書中並無明確說明,後世猜測一說為這廝擅自屠殺婦孺冒功;一說為在蔚山戰役中輕敵冒進致使損兵折將。總之,歸來後的秀秋被秀吉削減了封地,自此就和豐臣家關係不大好。

《戰國BASARA4》中的小早川秀秋,一股逗比之氣撲面而來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懦弱」、「無能」之輩,在關原戰前卻成為了被家康和三成哄搶的香餑餑:根據《關原軍記大成》以及《木下家譜》等史料記載,家康為了拉攏秀秋,不僅恢復了他被秀吉削減的領地,還承諾一旦獲勝將會給他更多的封地。三成這邊的條件更誘人:在豐臣秀賴(豐臣秀吉之子)成年之前,秀秋可代理「關白」一職——也就是名義上秀吉的「接班人」!對於當時還不滿二十歲的秀秋而言,無論哪方的條件無疑都具有強大的誘惑力,這份「幸福的煩惱」令他一直飄飄欲仙地持續到了關原之戰當天。

日劇裡的小早川秀秋

1600年9月15日,關原之戰正式打響。三成軍憑藉居高臨下的地形優勢擺出「鶴翼」陣形,對家康軍的「一字長蛇陣」造成了立體性壓迫。而家康這邊為了保存實力,將本部三萬餘人駐紮在桃配山按兵不動,他原本寄望兒子秀忠率領的部隊前來增援,不想秀忠在上田城被真田幸昌的軍隊拖住,導致沒能及時趕到關原參戰。於是乎家康這邊真正在前線作戰的,只剩下先鋒福島正則、黑田長政所率領的豐臣系舊部,但這支軍隊人少力寡,很快就被宇喜多秀家、小西行長、大谷吉繼等人牢牢壓制,雖然家康後來離開桃配山親自到前線督戰,但戰局仍不明朗。

關原之戰古畫

不過家康依舊鎮定,因為他手上還有最後一張王牌——那就是駐紮在松尾山、約定作內應的小早川秀秋!可是,戰鬥從早上8點一直打到中午12點,眼看局勢依然還在膠著中,而秀秋卻沒有任何舉動。據《黑田家譜》記載,家康不斷寫書催促秀秋趕緊行動,但松尾山方向還是沒有任何動向。畢竟,三成這邊的條件更誘人,擁兵自重的秀秋,或許還是想好好掂量一下自己該聽哪邊的。不過,也正是這首鼠兩端的作風,讓秀秋遭到了後世無止境的貶低與唾罵。

而家康這邊,眼看戰況已不容他繼續等待,於是再次做出了一個冒險的決定:據《關原軍記大成》記載,家康命令本方鐵炮隊沿黑血川向松尾山射擊(原文:松尾山に向かって威嚇射撃を加えるように命じる)。大吃一驚的秀秋立即下定決心:命令本部1萬5千餘人從後方偷襲了大谷吉繼的陣地,受其影響,原本隸屬於三成的赤座直保、小川佑忠、朽木元綱、脅坂安治等將領也紛紛倒戈,戰局瞬間扭轉,三成的軍隊在一幫叛徒的衝擊下很快兵敗如山倒——這場決定日本歷史走向的戰役,最終僅耗時不到半天便分出了勝負。

大河劇中被炮擊的秀秋

不過,對於「家康炮擊小早川秀秋」的說法,後世還是湧現出了不少質疑的聲音:例如日本歷史學家三池純正仔細研究了關原之戰的地形以及雙方的排兵布陣後,在其所著的《從失敗者的角度窺探關原之戰》中提出:家康的鐵炮根本不可能射擊到秀秋的陣地,秀秋聽到的只是交戰雙方的炮火聲,只不過聲音離自己的陣地越來越近,於是他知道情況已不容他繼續觀望下去了。雖然迄今為止,所有質疑的觀點都只是猜測,而家康炮擊秀秋則是有明文史料記載。也正是秀秋的臨陣叛變,決定了關原之戰的最終結局!

關原之戰結束沒幾年,年輕的秀秋神秘暴斃,傳說他是被大谷吉繼的鬼魂所害

再回頭說說《仁王》,話說劇情裡關原戰場上,當石田三成目睹麾下最後一員猛將——島左近敗在主角威廉手下後,身旁的蛇男凱瑞陰森地向三成公慫恿道:「看樣子您最信賴的武士也失敗了,還是聽我的吧,我向您保證,只要給我更多的靈魂,我一定為您扭轉敗局!」三成沉吟良久,面色凝重地答道:「拜託了……」於是,凱瑞凝聚了大量戰死士兵的靈魂,召喚出一個滿載著怨念的巨大惡魔,一舉將勝利在望的家康軍打得潰不成軍。

《仁王》中巨大的骷髏惡魔

而在筆者看來,就真實歷史上家康與三成而言,或許更有可能接收「凱瑞」建議的,反而是家康。

關原戰後,家康立即搜捕並殺害了石田三成及其黨羽小西行長等人,且擅自將原本屬於豐臣家的大量領地分封給自己的宗族和親信,並於1601年正式就任「徵夷大將軍」,建立德川幕府。接下來,家康將孫女千姬嫁給秀賴為妻,身份上,他雖然還是豐臣家的下屬,但地位上二者已平起平坐,輩分上自己更成為了秀賴的嶽祖父。隨後,家康下令在京都修建二條城,由於修城基本上都是豐臣家出的錢,引起了福島正則、加藤清正二人的不滿,加藤清正曾抱怨說「如果這是為少主(秀賴)修城倒也罷了,可偏偏是為了將軍(家康)!」福島正則聽後冷笑道「你要麼乖乖幹,要麼回熊本城舉事,在這抱怨有何用?」

大河劇《真田丸》中的豐臣秀賴。「二條會見」之前,他已整整十二年未踏出大坂城。

據《武德大成記》記載,1611年,水尾天皇即位,按照法度,身在駿河的家康要前往京都朝賀。到達京都後,他以作為爺爺想見見孫女婿為名,在二條城設下宴席,邀請秀賴前來與自己見面。按照慣例,只有主子才能命令臣子來會見自己,家康此舉,擺明已將自己置於豐臣家之上。秀賴之母澱姬大怒,以「想見孫女婿應該自己來大坂」為由回絕家康,後在福島、加藤等人的勸說下被迫同意,不過他們約定:由加藤清正、淺野幸長、藤堂高虎等人陪同秀賴前去赴宴,此過程中清正將攜帶短刀寸步不離守在秀賴身旁並伺機暗殺家康,而一旦行動失敗,秀賴、清正都遇害的話,坐鎮大坂的福島正則將殺死澱姬、放火燒城,最後以自盡的方式表明自己對豐臣家的忠心。

日本大河劇中的澱姬,在那個紛亂的時代,她和秀賴的命運可以用任人擺布來形容

最終,或許家康對這夥豐臣系舊部還是有所忌憚,也或許他真的只是出於爺爺對孫女婿的思念之情,這場「鴻門宴」最終還是以和平的方式收場。據《清正記》記載,加藤清正在把秀賴安全送回大坂後,掏出懷裡的短刀,雙目含淚仰天感慨:「殿下(秀吉)的恩惠,今日終於報答了!」可惜,曾對澱姬建議「家康已70歲高齡,活不了幾年了,請主母和少主暫且忍耐,待他一死,我等承蒙太閤殿下恩澤的舊臣,必將助少主奪回天下」的清正,最終沒能等來自己期待的這一天,「二條會見」幾個月後,1611年8月,一代名將加藤清正因病心有不甘地永遠閉上了雙眼。

《信長之野望14》裡的加藤清正

「二條會見」後,家康取代豐臣奪取霸權的野心已昭然若揭,他需要的,僅僅是一個向澱姬秀賴這對孤兒寡母動手的藉口。三年後,一向擅長「等待」的他,終於等來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時機。

1614年,家康邀請日本禪宗文化的代表——京都五山(天龍、建人、東福、萬壽、相國五寺)的僧侶們解讀一份鐫刻在豐臣家所修建的寺廟裡的鐘銘文,文中有一句「國家安康、君臣豐樂」,由於前半句將「家」和「康」分離,家康認為這是豐臣家在詛咒自己「分崩離析」,要求豐臣家道歉並放棄大坂城,以及讓澱姬母子來江戶城「參勤」。豐臣家的使者片桐且元面對家康只說了一句「大坂城乃太閤殿下所建!」由此,家康決定出兵進攻大坂。而澱姬這邊在真田昌幸父子、長宗我部盛親、後藤又兵衛等受過秀吉恩惠的浪人們的支持下,也正式宣布跟家康翻臉。至此,那場象徵著豐臣政權最後輓歌的決戰——大坂之戰正式打響。當然,此乃後話,這裡就先不說了。

為豐臣政權吹響喪鐘的鐘銘文

我國當代作家柏楊在翻譯山岡莊八的著作《德川家康》時,曾給這部小說作序,序言中柏楊認為:二戰後日本迅速復興的思想動力,正是「德川家康精神」。

何謂「家康精神」?眾所周知,在後世很多文獻史料的記載中,家康公都是一個有著超乎常人的「忍耐力」的人物: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主子今川義元被織田信長所殺,他不但沒有為今川復仇,反而與仇敵信長締結合約(在武士道精神中,為故主復仇是最崇高的「大義」,否則將被世人唾棄),且為了向信長表示忠心,他親手殺害了自己的妻子兒女。多年寄人籬下的經歷中,家康總是以「仁」、「義」的旗號籠絡人心,卻一次又一次幹著打自己耳光的下作行徑,在世人的不齒與唾棄中從青春少年慢慢熬成了兩鬢斑白的蒼老大叔,終於熬出了頭。

山岡莊八《德川家康》

然而,「家康精神」真的就只是一味的「忍耐」嗎?非也。在關原之戰中,家康向世人展現了他除了「忍者」之外的另一面:一個深諳權謀之術、懂得掌控人心、精於用兵之道、關鍵時刻絕不遲疑手軟的老謀深算的「政客」。當這些品質與他善於「忍耐」的性格結合在一起時,筆者只有四個字形容:深不可測!

因此,所謂的「忍耐」是處處擺出老好人的笑容逆來順受嗎?當然不是,而是懂得如何巧妙地「扮豬吃老虎」!就像柏楊在《德川家康》序言中所說「孤立的忍耐沒有力量,而必須發自明智的抉擇」。或許,這才是「德川家康精神」的真諦吧。

參考資料:

《德川家康》(山岡莊八 著)

《慶長見聞錄》(天保3年宮崎成身校對本)

《慶長年中卜齋記》(板坂卜齋 著)

《關原軍記大成》(宮川尚古 著)

《關原合戰》(司馬遼太郎 著)

《從失敗者的角度看關原合戰》(三池純正 著)

《義演準後日記》(續群書類從完成會1984年本)

《武德大成記》(藤原信篤 編纂)

《黑田家譜》(貝原益軒 著)

歡迎參加——愛玩網百萬稿費徵稿活動:當金牌作者,開網易專欄,領豐厚稿費,得專屬周邊!


遊戲專欄投稿信箱:otaku@vip.163.com



微信ID:play163

喜歡我 就關注我吧~網易愛玩

相關焦點

  • 德川家康:山岡莊八的戰爭與和平
    天文十年,即公元1541年,時當明嘉靖二十年,德川家康降世前一年,小說便由此寫起,順時而下,一直寫到1616年他結束七十五年生涯。山岡莊八說,《德川家康》「與世上說的歷史小說有點不同,盡情發揮了作者的空想」。這樣的小說,日本叫「時代小說」,雖然比通常所寫的江戶時代早了些,歷史上屬於戰國時代,即1467年應仁之亂至1573年室町幕府滅亡的一百年間。
  • 《仁王》如何融合妖怪與歷史?來對下答案吧
    歷史上,威廉的全名是威廉•亞當斯(Willian Adams),又稱三浦按針,是一個漂泊來日本的外國航海家。他也是在慶長5年來到日本,經過一番風波之後在德川家康的麾下任職,最後還被允許帶刀,成為了一個異國武士。一個異鄉人剛好在關原之戰前來到日本,還有武士的身份,這樣的設定用在以金髮碧眼異國武士為主角的《仁王》裡非常合適。
  • 被稱為日本的曹操,逼德川家康殺掉老婆和兒子,死後卻找不到屍體
    曹操不是中國古代唯一的梟雄,卻絕對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一位梟雄。東漢末年,天下混亂,導致諸侯爭霸,曹操自陳留起兵後,一路徵伐,收攬人才,聽從謀士毛玠的建議「奉天子以令不臣」,徵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
  • 德川家康能稱得上日本的司馬懿德川家康的名聲為何比司馬懿好
    讀歷史,類比固然是一種好的方法,但是也容易導致認識上的錯誤,比如很多讀者習慣將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的關係類比為曹操和司馬懿,這種類比實在是是一種荒誕不經的奇談怪論。 曹操和司馬懿是什麼關係?說白了,上下級關係,或者老闆和員工的關係。
  • 《仁王》裡的妹子在歷史上也很厲害
    而且光秀在「天下人」(能執掌天下的人)的這把交椅上屁股還沒坐熱就被豐臣秀吉打敗,利三也在被逮捕之後被處死。然而在《仁王》的設定當中光秀活了下來,利三卻被坑死了.那更是無從談起,只能說是《仁王》製作組腦洞大開吧。
  • 《仁王》全劇情解說完結
    由於蛤蜊對日本歷史實在是毫無興趣,所以今天的公眾號就由我親自來寫。《仁王》全劇情解說的更新曆經半年,今天終於全部完結了。三浦按針這個日本歷史上首位受封的外國武士在遊戲中比真實歷史中更加大放異彩。真實歷史上的三浦按針其實根本就和關原之戰扯不上任何關係,關原之戰如火如荼進行時,三浦按針和他的一票英國水手們還在擱淺的船上等待著德川家康的放行命令。僅僅三個小時就完結的關原之戰雖然決定了日本歷史的走向,但當真和這個三浦按針沒什麼瓜葛。德川家康能夠分封威廉為武士,並且賜名三浦按針,這也和威廉自身的武藝沒有多大聯繫。
  • 日本戰國人物:「超長待機」的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日本戰國三傑之一,德川幕府的建立者,又被戲稱為「老烏龜」,因為他特別能「忍」,又特別能活,「熬死」了一個又一個梟雄。德川家康的人生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今川人質、追隨信長、追隨秀吉、建立幕府。清康嫡子松平廣忠藉助今川義元的勢力成為新一代家督,而條件則是讓廣忠的嫡子竹千代(德川家康)到今川家當人質。在將竹千代送往今川家的途中,織田信秀得知這一消息,便出兵將竹千代劫持到了織田家,也因此,竹千代得以認識吉法師(織田信長)。後來由於織田信長的異母兄織田信廣被今川家俘虜,雙方便進行交換,竹千代這才離開了織田家前往今川家。
  • 德川家康:織田舂米,羽柴和面做餅,德川坐享其成?
    我跟的第一個老闆是駿河國的今川義元,我當人質娶嬌妻回老家成了城主;我的第二個老闆是織田信長,他打敗了今川義元,這位老闆是要讓我和他並肩戰鬥成為日本王的男人;我的第三個老闆是曾經給上大人提草鞋的窮小子羽柴秀吉,和他打了一仗後,我兒子去當人質,秀吉把老妹妹嫁給我,還搭一個老娘,我成了「五大老」,天下第二;第四任老闆當然是我自己,誰願意只當天下第二呢?
  • 日本戰國老烏龜的人質生涯,德川家康是真的慫嗎?
    豐臣秀吉而最終成功統一日本,盤踞在三河縣的臥龍德川家康,因其隱忍和長壽,被戲稱為「戰國老烏龜」。為了證明德川家康的「慫包」,人們還衍生了「鵲論」,即面對同一隻不願意啼叫的喜鵲,如何讓它發聲?德川家康則擺擺手,覺得兩位前輩的方法太過麻煩,說,「我直接在旁邊等著它叫不就好了?」的確在日本戰爭歷史上,他好似一個縮頭烏龜,武田信賴來了,他躲在家裡不敢出門,對待豐臣秀吉,也是打到即止,見好就收。好不容易勇敢一次主動出擊武田信玄,結果被打得屁滾尿流,嚇得把屎都拉在褲子上了,反正丟臉是已經丟到家了,所以為了警示自己不忘恥辱,他叫來畫師記錄這個狼狽的時刻。
  • 《仁王》的主角「日本傑洛特」到底在歷史上有什麼來頭?
    「仁王」原指佛教寺廟門前的鎮守金剛力士,遊戲以「仁王」為名,則取其蘊含的「守護」這一理念,將「守護」作為劇情的主題。《仁王》當中的德川家康形象1600年4月29日,在經歷了19個月的海上航行之後,亞當斯所在的船漂流到了日本,船員由上船時的110人減員到24人。
  • 日本戰國三傑之三:德川家康
    回來後閉門研讀日本歷史。旅行回來我寫的日本歷史,我想將它送給大家。關於日本,網上的攻略遊記照片很充分了,我不必贅述,可日本的歷史卻很少有人寫。日本是一個人文很豐富的旅行地,我希望我寫的這篇文章可以給沒去過的人做個參考,去過的做個回顧,以使大家對日本旅行,有更深入的體會。下面就步入正題嘍。日本歷史上,先後有三位赫赫有名的統治者--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
  • 德川家康之妻築山殿,為何與長子德川信康,因為一封信而身亡
    織田信長的女兒德姬是德川家康之子,德川信康的妻子。由於她的一封控告自己婆婆和丈夫的信,讓織田信長下令德川家康殺掉自己的正房築山殿和德川信康。被逼無奈的德川家康只好服從了織田信長的命令。但真的是這樣嗎?要說這件事前,我們先要著重介紹一下築山殿,因為她是這一系列事情的起因。
  • 盤點日本戰國時期的8大梟雄,其中德川家康排第七,武田信玄第三
    說起戰國,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就是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其實不然,隔海相望的日本,也有一段被稱為戰國的特殊時期,也是諸侯互相徵伐,稱為日本歷史上少有的亂世;既然是亂世,自然不可能少了梟雄,而這裡主要來盤點下日本戰國時期的八位梟雄,看看都有誰吧。
  • 專欄|《破軍星》:德川家康其實是贗品?!
    不過雖說是『二分』,但畢竟豐臣秀吉拿了大頭兒,德川家康只有一小口。然而只是這一小口就足以讓豐臣氏坐立難安,所以自打滅了北條,在實質上已經統一後,就忙不迭地把德川一族明升實貶,打發出去了。織田信長的兒子眼看老爹打下的江山就這麼一步步落入外人手裡,心中不甘,曾攛掇德川家康與豐臣秀吉幹上一仗,企圖坐收漁翁之利。
  • 豐臣秀吉為什麼不殺德川家康?
    我認為豐臣秀吉前期是想殺德川家康的,也能殺德川家康,但是後期和談以後就逐漸改變了想法。首先說為什麼秀吉想殺德川家康,這體現在小牧長久手合戰後,豐臣秀吉放言要全面徵討德川領,同時還在大垣城屯集出徵的軍糧。接著再說說為什麼能殺。
  • 《葵 德川三代》不新的德川家康
    因為看書的原因,把大河劇《德川家康》重新拿出來放。龐大的49集也未能如山岡莊八的《德川家康》般洋洋灑灑道盡老烏龜的一生,劇中主要是寫了秀吉逝世到三代將軍家光孩子出生這段時間的事情。對於秀吉死後,家康一步步奪取豐臣家天下的事一直如魚刺在喉。
  • 落命「一剪梅」《仁王》
    故事背景《仁王》故事所發生的時間是公元1600年,此時德川家康正康與石田三成正準備開打關原合戰,織田信長早已亡故於本能寺(1582年西洋武士與妖怪的日式奇幻故事主角威廉的原型是服務德川家康的英國航海家三浦按針。
  • 經此一戰,德川家康留下遺命:子孫後代永遠不得妄自挑釁中國
    隨後,以石田三成為首的五奉行知會以德川家康為首的五大老,下令給侵略朝鮮的日軍將士,命其火速撤回日本。 中朝聯軍抓住戰機,水路並進,全面出擊,力爭除惡務盡、全殲日軍。在露梁海戰中,明軍水師副將鄧子龍偕同朝鮮名將李舜臣,重創日軍,但鄧子龍與李舜臣也在這一戰中雙雙陣亡。最終,十六萬日軍經過拼命死戰,只剩一半殘兵敗將逃回了日本。
  • 《仁王2》「太初武士秘史」DLC上線 主角的徵途正式進入大結局
    《仁王2》是一款魂類RPG動作冒險遊戲,遊戲中是一個妖怪四處作亂的戰國時代為舞臺展開的黑暗戰國動作角色扮遊戲。 加入全新的戰鬥方式「妖怪化」、外形邪惡醜陋的各路妖怪以及由妖怪產生的「常暗」世界等眾多新要素,使遊玩的體驗和成就感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 織田信長為什麼要強迫德川家康殺掉長子德川信康和正室築山殿?
    剛結婚的兩三年,憑藉著年齡和身份優勢,築山殿還能在閨中呼風喚雨,並且在短短三年時間內為家康生下了長子德川家康和長女龜姬,可見夫妻關係還算和諧。池上季實子版築山殿這時,德川家康周圍的侍女越來越多,雖然念及舊情,他在表面上對築山殿還客客氣氣的,可築山殿的閨房他是再也沒有踏進去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