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戰力分析

2020-12-22 南書房

「關原之戰」作為近世日本歷史上最為重要的一場大戰,其規模是史無前例的,這場被後世日本史學界稱為「決定天下歸屬」的大戰,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都值得深思分析。此戰不只是在關原進行,而是從北邊的日本東北地區到西邊的九州各地都加入了對戰陣營。

西軍的布陣與勝算估量

在戰爭開始前,由石田三成和毛利輝元領導的西軍共82000人,其中在南宮山擁有26000人,大垣城內有5000援軍待命。而德川家康帶領的東軍人數在10萬以上,其中有24000人是為了對付南宮山與大垣城的西軍,因此實際參與關原之戰的東軍總兵力約為76000人,西軍則為56000人。從紙面上看,東軍在人數上佔有一定優勢,但這一點並不足以構成決定最終勝負的關鍵因素。

以兵力配置而言,西軍佔領了關原盆地西側的北國街道以及中山道這兩條狹窄出口的丘陵下方陣地,東軍則是沿著今天的東海道通過山谷地帶,再進入關原盆地,其兩側陣地長寬都約為3千米,佔據盆地中央位置並朝向西軍的陣線。因此東軍的進攻就是由盆地往丘陵即低處向高處衝鋒的攻擊方式,之後再分成兩股分別沿著北國街道的山谷和中山道的山谷前進,而主力部隊沿北國街道(高低落差有600米之大)前進,但途中也會受到突出的天滿山一帶丘陵的阻隔。

在這種地形下作戰不但會被俯視的西軍發現,還會受到居高臨下的射擊火力打擊,而且不利於攀爬方進行攻擊。再加上當時的鐵炮射擊距離可達50米的即便發展成一場混戰,還是對處於斜坡上方的攻擊方來說,都具有地理位置上的優勢。但如果是進入狹窄的山谷,攻擊方的側後都將成為西軍重點打擊的目標。

石田三成

停留在南宮山待命的26000人也是計劃打擊東軍側後而特意安排在遠離主戰場而存在的機動部隊,這對於東軍來說是極大的威脅。在東軍於盆地西側的西軍展開對戰之際,如果南宮山上的毛利·吉川·長宗我部聯軍經由牧田川,前門,鳥頭坂從背後偷襲東軍,那麼東軍就真的沒有任何脫離的可能。然而,東軍卻沒有特別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而做出任何兵力配置,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東海道周邊道路遭到西軍切斷,東軍便如同進入口袋中的老鼠被團團圍住在盆地周圍的區域無法逃脫。由東軍所布置的兵力來看,如果從關原盆地展開攻勢,將面臨到腹背受敵的兩難境地,所以從地理位置和排兵布陣的軍事角度來看,西軍的勝算毫無疑問更大一些。

如此看來,東軍最終勝利究竟是因為什麼呢?這就不得不提雙方的總大將了,德川家康與石田三成兩位都是戰國亂世響噹噹的人物,而且都有機會在關原終結亂世之格局,但兩人在各方面差異太大。在能力上,德川家康不管是在今川義元,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眼中,都是一名實力不可低估的武將,早年他就四處徵討,也是與秀吉在小牧·長久手之戰中不相上下的猛人,豐臣時代的家康每年俸祿都在增長,在政治謀劃上也多有表現,可以說是豐臣政權下最為優秀同時也是影響力最大的大名,正因為積累了足夠的威信,其周圍的人對他敬畏有加。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關原之戰可以說是因為德川家康的意圖而發動的巨大戰役。

德川家康

西軍無法成形的戰鬥力

相對於集結在德川家康並形成戰鬥力的東軍,西軍在石田三成的領導下就顯得不那麼亮眼了,石田三成只是豐臣秀吉身邊的一名軍事幕僚,其本人並無多少戰功,更不用說領導一支規模如此龐大的聯軍,雖然石田三成也有一定權威,但這種權威更多的是來自對豐臣政權名下殘餘的威懾力和後秀吉時代僅存的一絲威嚴罷了。

石田三成缺乏基本的軍事基礎和人格魅力,更為致命的是他的這種人格魅力和威儀的缺失讓他在這場決定天下走勢大戰裡竟然無法指揮其帳下各部,所以才會導致赤座直保,小川祐忠,朽木元綱,脅坂安治以及小早川秀秋等人的臨陣變節。仔細觀察三成在部隊配置方面的表現,可以發現西軍在松尾山,南宮山等重要的軍事要地,都沒有確切部署能夠信賴的人手駐防,反而把忠誠度極高的宇喜多軍,大谷軍,石田軍(島左近部)等分配在能正面阻止東軍的天滿山與北國街道前。如此一來,即便雙方展開對戰,西軍也無法發動逆轉戰局的反擊行動,因為其南宮山上的毛利·吉川軍已經完全無法信任,而事實也證明,早已私通德川家康的吉川軍擋住長宗我部軍下山的主要通道在整場戰鬥中毫無作為。因此,用人不力也是導致石田三成和西軍失敗的一大因素。

其次,西軍是在前晚才匆忙從大垣城出發,在經過夜間泥濘行軍後,總算在決戰前到達指定陣地,因此沒有多餘時間能休整和偵查東軍部署,搭建軍營等工作,只能拖著疲憊的身軀應付休整完畢,精力充沛的東軍兇猛攻勢。

防守,在戰術行動中就是必須善用事前的偵查準備和情報工作,再以工程搭建或是加強火力攻擊等方式來補強軍隊兵力不足的弱點,以此提高獲勝機率。在防守上,事前準備的充足程度也會左右軍隊在戰場上所能發揮的實力。

當然,導致西軍失敗的原因還可以細化,但最重要的是,所謂真正能夠在戰場上發揮的戰力,不只是那些從形式上計算到的戰力。所以,除了以上幾點因素都在考慮範圍之外,還必須完全掌握各支部隊將領和士兵的戰意,士氣,戰鬥技巧等。這些都在各領域佔有很大比重,同時也是檢驗西軍各部能否團結一致,上下齊心的基本要件。基本上,以計算方式得知的數據在對戰時不會出現太大誤差,反而是無法通過計算的因素有時會出現令人意想不到的結局。

結論與終局

關原之戰是一場耗資巨大,席捲全日本,雙方動員均近乎10萬的大戰,但整個關原之戰只持續了不到一天便分出勝負,德川家康首先以「討伐會津上杉氏」為藉口聯合關東諸國大名出兵,而後因為石田三成在大阪按計劃聯合毛利輝元,大谷吉繼,宇喜多秀家,小早川秀秋等主要勢力起兵並攻克家康留在近畿監視西國大名和中央局勢的鳥居元忠駐守的伏見城而一發不可收拾,家康臨時改變主意轉而向東尋求與石田三成的大決戰。

「關原之戰」起初西軍佔據地理和局部人數優勢一度讓人看到勝機,但隨著小早川秀秋等人叛變和南宮山西軍毫無作為的舉動讓石田三成逐漸失去了對戰局的掌控,並最終落敗被俘。西軍主要勢力悉數被殲,大谷吉繼是第一個遭到小早川秀秋攻擊的西軍大名,其本人最終敗逃自裁,小西行長,宇喜多秀家等人均在本陣被突破後逃離戰場,石田三成麾下猛將島左近戰死,島津義弘,島津豐久叔侄二人在進行了決死突圍後返回薩摩,島津豐久為掩護島津軍撤離而被井伊直政討取。石田三成本人遁入伊吹山後被東軍武士發現被捕,斬首於京都六條河原。

文|南書房|外國史篇

感謝觀看由「南書房」帶來的獨家原創文章,覺得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讚、轉發一下。如有不足之處,還望諸位多多指正。

相關焦點

  • 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西軍為何慘敗?原因很殘酷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西軍為何慘敗?原因很殘酷日本戰國時代,為了爭奪對於日本的控制權,西軍和東軍在關原爆發大戰。按照正常的軍事戰爭而言,這場人數將近20萬的戰爭,需要多日才有可能結束,但讓人大吃一驚地是,此戰在一天內就結束,西軍全線崩潰。如果翻開史書,就能發現西軍失敗的緣由,原因其實很殘酷。
  • 日本戰國時代,大谷吉繼在關原之戰赴死,兩個兒子結果如何?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大谷吉繼在關原之戰赴死,兩個兒子結果如何?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時,大谷吉繼坐在轎子上,在陣前指揮。第一回合西軍獲勝。儘管他患了難治之病,眼睛幾乎失明,在有生之時,他還是趕赴戰場,為西軍進行最後的奮戰。話雖如此,大谷吉繼仍對小早川秀秋保持警惕。
  • 日本電影《關原之戰》講述戰國時期的戰役,很有意義,值得推薦!
    《關原之戰》講述日本戰國時代末期發生的一場「決定天下」的戰役,交戰雙方為德川家康領下的東軍以及石田三成領導組成的西軍。最終,在西軍將領小早川秀秋叛變的情況下,這場戰爭在一天內即分出了勝負,德川家康取得了統治權,三年後成立德川幕府。
  • 日本戰國時代,井伊直政為何在關原之戰違反軍令,率先點燃戰火?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井伊直政為何在關原之戰違反軍令,率先點燃戰火?日本戰國時代,當關原之戰爆發時,率先點燃戰火的並非東軍前鋒福島正則等人,反而是德川四天王之一的井伊直政。那麼,為何不是由先鋒的福島正則等人打響戰鬥,反而是由井伊直政開始,這是否違背了德川家康的軍令?
  • 造訪決定日本戰國天下的關原之戰西軍本陣:岐阜「大垣城」
    在日本戰國歷史之中,「關原之戰」可說是無人不知的著名戰役,這一場戰役又被稱為「決定天下之戰」,其中西軍名將石田三成當年指揮作戰的陣地就設在岐阜縣大垣市的「大垣城」,雖然廣大的城池因為時代變遷之下已不復存在,但是護城河遺蹟
  • 述而·從關原之戰到武家天下
    今天是日本歷史上關原之戰(1600.10.21)的420周年紀念日,七個甲子以前,德川家康與石田三成、宇喜多秀家會戰關原,由於秀吉養子小早川秀秋的反水,這場決戰在當天就分出了勝負,德川家康最終贏得天下,建立江戶幕府。作為領起近世乃至近現代日本命運的關鍵戰役,關原之戰及附於其上的意義成為經久不衰之議題。
  • 主播專欄 | 關原之戰
    今天是想推薦一部電影,2017年上映的《關原之戰》,故事講述了決定日本戰國末期天下走向的一場決定性戰役關原之戰的始末。
  • 2017年日本戰爭劇情《關原之戰》日語中字MKV劇情簡介
    ◎中文片名 關原之戰◎英文片名 Sekigahara◎年  代 2017◎國  家 日本◎類  別 戰爭/劇情◎語  言 日語◎字  幕 中文字幕◎IMDB評分  6.8/Maro      瀧藤賢一 Kenichi Takito      中越典子 Noriko Nakagoshi      平嶽大 Takehiro Hira      西岡德馬 Tokuma Nishioka      螞蟻BT Masaki Miura      木村綠子 Midoriko Kimura◎簡  介  講述日本戰國時代末期發生的一場
  • 關原之戰鏡鑑
    據說有一次為學員講課時的過程中,梅克爾少校被臨時要求講解日本歷史上的一次著名戰役,這場戰役就是日本歷史上著名的關原之戰。梅克爾少校雖然以戰史見長,但顯然對日本的歷史缺乏研究。他大致看了一下沙盤上兩軍的布陣和兵力對比,憑藉多年的經驗,草率發言了,佔據戰場西側世尾山,松尾山,呈鶴翼陣展開的西軍必勝的論斷。
  • 日本戰國時代題材電影推薦
    日本戰國時代題材的電影有很多,這次給大家推薦幾部小十郎看過的日本戰國時代題材的電影:關原之戰 (
  • 從石田三成到關原之戰,日本戰國的戰鬥規模到底有多大?
    摘要:從石田三成到關原之戰,日本戰國的戰鬥規模到底有多大?史稱「一戰定天下」的關原之戰中,石田三成敗給了德川家康所率領的東軍,決定了日本之後的歷史。石田三成的大敗,也讓參與西軍的眾多大名,遭到處分,有的甚至家系斷絕,人生出現重大轉變。
  • 了解過一些關於戰國的歷史才能看的明白的電影,《關原之戰》上榜
    了解過一些關於戰國的歷史才能看的明白的電影,《關原之戰》上榜《關原之戰》作為戰國題材影片,最精彩的部分依然是文戲。末尾的大戰亂糟糟,明明是萬人合戰,依然拍成了村長械鬥,戰場的一片血紅倒是很寫實,悲涼的配樂也很有代入感。
  • 【朱其:從《關原之戰》看儒家政治哲學與日本的近代化】
    與韓國電影《奸臣》一樣,日本的歷史唯物主義力作《關原之戰》,同樣描寫儒教社會邪惡戰勝正義的題材。
  • 《關原之戰》:格局決定了終局
    談起日本歷史,「關原合戰」是每個人都必須知道的一個戰役,這場發生於1600年日本戰國時代末期,以德川家康和石田三成為首的日本東西方諸侯勢力間的決戰,一舉消滅了反對德川的最大勢力,被公認為是日後影響和統治日本長達265年的江戶幕府(德川幕府)成立的奠基型事件。
  • 日本大名行動反常,未能趕上關原之戰,為何德川家康還給予獎賞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爆發前,前田家為何行動反常?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爆發前,西軍和東軍分別向諸大名發出號召——請加入我方。對於任何一家大名而言,這是一個事關家業延續的選擇,如何選擇成為當時各大名內部激烈討論的重大事項,前田家同樣如此。
  • 《信長之野望》票選人氣武將 關原之戰第一武將公布
    導 讀 近日,光榮特庫摩打不了一份《信長之野望(Nobunaga's Ambition)》的調查問卷,超過3000人參與了投票,評選出了「關原之戰的第一武將
  • 幕府風雲——日本的戰國時代
    日本戰國一詞出自甲斐大名武田信玄(1521—1573)所制定的分國法「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條,其開頭就記著「天下戰國之上」。換言之,生處在被後人稱為戰國時代的人們,當時已有「如今是戰國之世」的認知了。在那個時代,劇烈的政治軍事鬥爭導致傳統的貴族政治放權及依靠部屬,也間接的導致其政治格局的土崩瓦解,土豪平民甚至浪人成為多國大名乃至於「天下人」都成為了可能。
  • 決定日本命運的關原之戰,10大謎團一次解開
    關原之戰是決定日本近代命運的關鍵戰役,也非常富有傳奇性,早上開戰,下午就打完,6小時就分出了勝負,也為群雄割據的戰國時代畫下句點。1966年出版的小說《關原之戰》,作為日本文學大師司馬遼太郎的戰國三部曲之一,故事以戰國為舞臺,在豐臣秀吉死後,由石田三成率領的西軍,和以德川家康為首,勢力逐漸增長的東軍,發動了一場決定天下誰屬的「關原之戰」。此次本戰役首次改編成電影,找來兩位奧斯卡影帝役所廣司和岡田準一,分別飾演東西兩軍主將:德川家康和石田三成。
  • 日本戰國時代,他一生只經歷兩次戰鬥,每次都為豐臣家而戰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他一生只經歷兩次戰鬥,每次都為豐臣家而戰真田信繁(別名幸村)是信濃國上田城城主——真田昌幸的次子。天正十三年(公元1585),他被送給越後的上杉景勝(上杉謙信養子)充當人質,直到父親真田昌幸成為豐臣秀吉的家臣之後,才一起進入大阪城仕官。
  • 日本戰國時代十大名將盤點:甲斐武田信玄名列第一,號稱「戰國第一...
    日本的歷史上也有一個類似於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時期,在日本的史籍中,這個時期也被稱為「戰國時代」。只不過,日本戰國時代的時間比中國戰國時代可晚多了,相當於中國的明朝中後期。這個戰國時代從公元1467年的「應仁之亂」開始,到1615年大阪之戰后豐臣氏被消滅為止,只存在了148年。而在這一時期,日本也出現了一些風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