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而·從關原之戰到武家天下

2021-01-20 殊方未遠


今天是日本歷史上關原之戰(1600.10.21)的420周年紀念日,七個甲子以前,德川家康與石田三成、宇喜多秀家會戰關原,由於秀吉養子小早川秀秋的反水,這場決戰在當天就分出了勝負,德川家康最終贏得天下,建立江戶幕府。作為領起近世乃至近現代日本命運的關鍵戰役,關原之戰及附於其上的意義成為經久不衰之議題。那末,這場戰役是如何展開的,它終結的是何方亂世,開啟了一個怎樣的時代,最終如何走向近代日本?以下略推薦幾本相關讀物。


1、「信長搗、 秀吉捏」

——《戰國時期》、

《帝國最後的榮耀:大明1592抗日援朝》


對於日本戰國的終結,「信長搗、 秀吉捏、家康食」是一則十分流行的諺語,從中我們可以大略看出那段歷史的演進。要言之,應仁之亂(1467)和明應政變(1493)以來,從中世前期破蛹而出的戰國大名主導了政治舞臺,經過數十年紛爭,終於由來自尾張的織田信長開啟統一天下的進程,信長於本能寺之變身死,農家子豐臣秀吉聚攏信長的遺產,初步建立支配全國的權威。關於這段歷史的概況,可參看最近引進的巖波日本史第五卷《戰國時期》

作者簡介:今谷明(1942-),出生於京都,1976年完成京都大學研究生院文學研究科博士課程。曾為橫濱市立大學教授,現擔任都留文科大學校長。研究領域為日本中世史。

內容簡介:本書為巖波日本史第五卷,以一四四一年以嘉吉之亂為開端,一五九八年豐臣秀吉逝世為結束,以爭奪權力引起的數次戰爭為敘事核心,涉及政治制度、經濟外交、文化宗教等諸多方面,記述了日本戰國時代大約一百六十年的歷史。本書也對織田信長、豐臣秀吉、萬裡集九等歷史人物有深入的記述。從社會結構變化這一視角出發,戰國時代在日本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戰國大名促成了戰國莊園制向村町制的轉換。

秀吉並未完全壓制德川家康在東部的擴張,又在隨後的文祿·慶長之役中失利,其於1598年去世後,豐臣政權的命運亦隨之隱晦難明。關於文祿·慶長之役(萬曆援朝)的基本情況可康康《帝國最後的榮耀:大明1592抗日援朝》,馬親王寫的偏通俗著作,難免「大明天下無敵」畫風,不過大體上靠譜,可資入門與了解。


2、「家康食」

——《豐臣西軍與關原之戰:

改變日本史的最大會戰之謎》、

《古代日本的戰爭與陰謀》


秀吉死後不久,德川家與豐臣家的矛盾爆發,最終家康率領的東軍在關原之戰取得勝利,決定了天下的走向——是所謂「家康食」。專門敘說此戰的中文著作可參看《豐臣西軍與關原之戰》,本書的一個特點在於是從失敗的豐臣西軍角度來書寫的。

作者簡介:胡煒權,香港人。二○○七年獲得日本文部科學省國費留學金留學日本,二○一○年取得日本廣島大學碩士(歷史與文化遺產學)學位,專攻日本中世史(專治戰國史),現為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

內容簡介:本書的寫作目的,除了期望透過最新史料的分析,平衡這股因應地方經濟振興及遊戲熱潮所帶動的「平反情緒」外,更將帶領讀者一同重返那場驚天動地的會戰現場,站在「豐臣西軍」的視角,進行一場釐清戰爭始末的「歷史探索」。

此外,最近後浪汗青堂引進了吳座勇一的歷史普及著作《古代日本的戰爭與陰謀》,本書的最後幾個部分分析了本能寺之變、關原之戰等重大事件等論爭史和陰謀論,站在學界前沿給出了作者自己的見解,亦頗足一觀。ps:本書原名是『陰謀の日本中世史』,結果引進來變成了「古代日本」……

作者簡介:吳座勇一,1980年生於東京,東京大學博士,日本中世史專業,現任職於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

內容簡介:本能寺之變有幕後黑手?關原合戰是德川家康精心策劃的陰謀?室町幕府第一代將軍足利尊氏是陰謀家?有「戰神」美譽的源義經是陰謀的犧牲者?日本新銳歷史學者吳座勇一從史料出發,結合最新學術研究成果,全面梳理了日本中世史上最精彩、最重要的事件,如源平合戰、本能寺之變、關原合戰等的來龍去脈,並利用歷史學的研究方法,抽絲剝繭,正本清源,深入批判了與這些事件相關的種種陰謀論。本書既可以被當作日本中世史的入門讀物,也可以作為思維訓練書,幫助讀者培養邏輯思維能力與歷史思維能力。


3、偃武、鎖國、生聚的三百年

——《江戶開幕》、

《江戶時代》

終結亂世的德川家康如何建設新政權?貫穿近世日本的元和偃武、鎖國體制是如何誕生的?關於江戶時代前期政治、外交,可參看《江戶開幕》

作者簡介:藤井讓治,1947年生於福井縣,京都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博士,京都大學大學院教授,專攻日本近世政治史。

內容簡介:贏得關原之戰的德川家康於1603年在江戶建立幕府,但兩年後他將幕府交給了秀忠,自己則成為大御所,在掌握諸大名的同時把權力擴大到朝廷;另一方面,他還運用手腕振興與外國的交往。1615年,他在大阪城消滅了豐臣氏,確立了德川家的霸主地位。藤井通過朱印船貿易的發展、各種法律的制定、基督教的鎮壓、島原之亂、鎖國政策等,展示了江戶幕府對日本統治的組織結構特點。(中文版簡介太浮誇,用日文原版簡介替代下……)

江戶時代不只有武家制度的建設,還有民眾生活的演變,社會經濟的發展,這些都成為近代日本歷史展開的基礎。將時段擴張到整個江戶時代的書籍可參看巖波日本史第六卷《江戶時代》,雖然頗嫌零散,但本書仍對各類信息進行了很好地整合,給出了基本線索。

作者簡介:深谷克己(1939—),出生於三重縣,歷任早稻田大學文學部教授、名譽教授。專攻日本近世史。

內容簡介:本書是「巖波日本史」第六卷。將日本史置於世界歷史發展的框架之中,記述了從十七世紀初德川家族開設幕府起,直至明治維新前這段時間的日本歷史,即江戶時代的日本歷史。這一時代最大的特點是制度的持續與穩定和文化的多元與創新。將軍、大名、家臣構成了幕府統治的基礎,實現了由武斷向文治的轉變。在穩定的社會環境中,生活藝術、繪畫、戲劇、學術教育得到長足的發展。本書語言簡練通俗,能讓普通讀者對江戶時代有較為全面的認識。


4、武家天下的去向

——《現代日本史:從德川時代到21世紀》


對近世、近代和現代日本史做全盤考察的歷史著作首推這本《現代日本史》,就很好看。

作者簡介:安德魯·戈登(Andrew Gordon),美國哈佛大學歷史學教授、現代日本史研究專家,曾任哈佛大學歷史系主任及賴肖爾日本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現代日本的政治史和社會史。

內容簡介:本書為全面敘述東鄰日本近兩百年現代化歷程的通論著作,時間跨度從德川幕府直到2000年。作為哈佛大學日本史研究專家,作者在吸收學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日本歷史發展提出若干新觀點:獨創「帝國民主主義」一詞以概括日本大正時期(1912—1926)政治狀況,指出效忠天皇思想壓倒民主理念是日本走上軍國主義道路的病因;進一步發展「跨戰爭」概念,強調由1920年代到1950年代是一個連續的社會發展階段,反對以二戰結束和美軍佔領為歷史斷代界限。另外,迥異於其他通史書籍,作者將日本現代史放在世界近代化的脈絡中進行考察,指明現今所謂日本的種種獨特性,多為現代民族國家建立過程中為凸顯民族性而進行的「傳統的發明」,強烈否定廣為流行的「日本獨特論」。

鎖國體制的建立並不意味著日本能自外於東亞世界,其儒家文化的興盛、蘭學的發展、政治外交局勢的變動都難以離開東亞場域而作孤立認識。近年傑出的東亞近代史科普著作《發現東亞》可以將我們帶入東亞這個自我完結的歷史世界,去發現它在「近代」是如何變遷的。

作者簡介:宋念申,畢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歷史系,現任教於美國馬裡蘭大學巴爾的摩郡分校。

內容簡介:為什麼我們對一水之隔的日韓,總有一種似曾相識,而又觸不可及之感?我們身處其中,並自以為熟悉的東亞世界,其實充滿了神話與偏見,有待重新發現。本書正是以全球性、連續性的眼光,探討從16世紀以來的現代世界史——而不是中日韓某一國別史——是如何在東亞這片土地上展開的。蒙塵已久的過去得以重現。通過本書,我們可以發現,朝鮮半島七十多年的南北對抗、中日朝韓之間錯綜複雜的愛恨情仇,其實都是東亞近代化道路上散落的「遺產」。雖然歷史不直接為今天提供答案,但本書講述的東亞遭遇,有助於我們撥開現實的迷霧,重建常識,在國內外的風雲變幻中,透過現象看到本質。

相關焦點

  • 關原之戰:一場由三個男人決定天下大勢的戰役(上)
    而日本文祿・慶長之役(即大明萬曆援朝戰爭)的戰敗,使得這些親豐臣氏大名的實力普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而德川家康藉口監視北條家餘黨,並未參戰,保存了實力),為關原之戰的結局埋下了些許的伏筆。這樣在關原之戰爆發前,德川家康已經是一個坐擁256萬石的大大名了,而秀吉幼子秀賴(天下人)直轄領地也不過222萬石。
  • 關原之戰鏡鑑
    ——德川幕府切換時有關原合戰、大阪冬之陣、大阪夏之陣。毫無疑問,關原之戰的最終勝利者是德川家康的東軍,而不是石田三成的西軍。軍事家從戰役本身來解讀勝敗無可厚非,就是有些買櫝還珠的尷尬。關原之戰分東西兩軍,全國性旗幟鮮明的對抗,只是主力集中在關原這個本州島最中間的位置。隨著西軍內部的小早川秀秋臨戰反戈,雙方僅用一天的時間就很戲劇性地分出來勝負。
  • 「關原之戰」,可以一看
    1《關原之戰》片長兩個半小時。但一直到1小時55分,大戰才正式打響。
  • 主播專欄 | 關原之戰
    今天是想推薦一部電影,2017年上映的《關原之戰》,故事講述了決定日本戰國末期天下走向的一場決定性戰役關原之戰的始末。
  • 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戰力分析
    「關原之戰」作為近世日本歷史上最為重要的一場大戰,其規模是史無前例的,這場被後世日本史學界稱為「決定天下歸屬」的大戰,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都值得深思分析。此戰不只是在關原進行,而是從北邊的日本東北地區到西邊的九州各地都加入了對戰陣營。
  • 《關原之戰》:格局決定了終局
    2017年的這部《關原之戰》,改編自日本著名歷史小說家司馬遼太郎的同名小說。這部小說,R君大概6-7年前看過,但是,除了故事背景之外,按R君自己的記憶,無論是電影中的情節設置(除了真實史實的故事內容),還是當初小說原作中所描繪和表現的立場和人物,似乎這部同名改編的電影作品和原作之間還是有著相當的差異.......
  • 《信長之野望》票選人氣武將 關原之戰第一武將公布
    導 讀 近日,光榮特庫摩打不了一份《信長之野望(Nobunaga's Ambition)》的調查問卷,超過3000人參與了投票,評選出了「關原之戰的第一武將
  • 《關原之戰》,豆瓣評分 7.0,網友:格局決定了終局!
    《關原之戰》,豆瓣評分 7.0,網友:格局決定了終局!《關原之戰》岡田挺好,場景美工配樂還不錯。劇情就是完全三成中心的流水帳,大谷是走過場的,西軍重要人物直江宇喜多豐臣家眾人譁啦譁啦地閃過去了。支線人物真田家鳥居元忠等等直接被忽略。另外這樣無視關原三神的神威真的好嗎。
  • 決定日本命運的關原之戰,是如何在8小時內分出勝負的?
    摘要:決定日本命運的關原之戰,是如何在8小時內分出勝負的?關原之戰,這場決定日本未來命運的戰鬥,雙方各自集結如此龐大的軍力,誰都不會料到會以如此快速的方式結束,那麼,關原之戰是如何在8小時內分出勝負,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 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西軍為何慘敗?原因很殘酷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西軍為何慘敗?原因很殘酷日本戰國時代,為了爭奪對於日本的控制權,西軍和東軍在關原爆發大戰。按照正常的軍事戰爭而言,這場人數將近20萬的戰爭,需要多日才有可能結束,但讓人大吃一驚地是,此戰在一天內就結束,西軍全線崩潰。如果翻開史書,就能發現西軍失敗的緣由,原因其實很殘酷。
  • 岐阜縣振興關原之戰古戰場 帶動關原町的旅遊
    人民網東京8月22日電 (劉戈)日本頻道綜合《朝日新聞》報導,常常出現在日本歷史劇中的故事發生地、位於岐阜縣關原町的關原之戰古戰場,來此憶古撫今的遊客數量並不理想。 為了振興這些古蹟,吸引國內外遊客前來扶欄憑弔歷史,岐阜縣吸取美國南北戰爭等戰場古遺蹟的成功經驗,將對關原古戰場的振興邁出正式步伐。
  • 大谷吉繼在關原之戰中,為何明知必敗,依然堅持討伐德川家康
    實際上在關原之戰爆發前幾年裡,吉繼罹患麻風病,早就雙眼失明。可是三成是文官不懂打仗,吉繼就這樣成為西軍的首腦開始出謀策劃,先是為了牽制東軍的前田利長,拉攏丹羽長重、山口宗永和上田重安等大名,逼使利長退回金澤城,使得他無法參與關原之戰。接著率領脅坂安治、朽木元綱、小川佑忠、戶田勝成、赤座直保等諸將襲擊美濃,將戰場決定在關原。
  • 日本電影《關原之戰》講述戰國時期的戰役,很有意義,值得推薦!
    《關原之戰》講述日本戰國時代末期發生的一場「決定天下」的戰役,交戰雙方為德川家康領下的東軍以及石田三成領導組成的西軍。最終,在西軍將領小早川秀秋叛變的情況下,這場戰爭在一天內即分出了勝負,德川家康取得了統治權,三年後成立德川幕府。
  • 《戰國無雙4 DX》天下統一之章第七話關原之戰任務路線詳解
    《戰國無雙4 DX》天下統一之章第七話是十分著名的關原之戰,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的決戰,此關的流程十分長,分為多個階段,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一篇「paladinchino」分享的天下統一之章第七話關原之戰任務路線詳解。
  • 2017年日本戰爭劇情《關原之戰》日語中字MKV劇情簡介
    ◎中文片名 關原之戰◎英文片名 Sekigahara◎年  代 2017◎國  家 日本◎類  別 戰爭/劇情◎語  言 日語◎字  幕 中文字幕◎IMDB評分  6.8/       關原之戰是日本廣義的戰國時代末期或安土桃山時代發生於美濃國關原地區的一場戰役,交戰雙方為德川家康領下的東軍以及石田三成領導組成的西軍。最終,在西軍將領小早川秀秋叛變的情況下,這場戰爭在一天內即分出了勝負,德川家康取得了統治權,三年後成立德川幕府。而大坂城內重要人物豐臣秀賴、澱殿等人及朝廷並未對這場戰爭作出太大的幹預。
  • 日本戰國時代,大谷吉繼在關原之戰赴死,兩個兒子結果如何?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大谷吉繼在關原之戰赴死,兩個兒子結果如何?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時,大谷吉繼坐在轎子上,在陣前指揮。第一回合西軍獲勝。儘管他患了難治之病,眼睛幾乎失明,在有生之時,他還是趕赴戰場,為西軍進行最後的奮戰。話雖如此,大谷吉繼仍對小早川秀秋保持警惕。
  • 【朱其:從《關原之戰》看儒家政治哲學與日本的近代化】
    與韓國電影《奸臣》一樣,日本的歷史唯物主義力作《關原之戰》,同樣描寫儒教社會邪惡戰勝正義的題材。
  • 造訪決定日本戰國天下的關原之戰西軍本陣:岐阜「大垣城」
    在日本戰國歷史之中,「關原之戰」可說是無人不知的著名戰役,這一場戰役又被稱為「決定天下之戰」,其中西軍名將石田三成當年指揮作戰的陣地就設在岐阜縣大垣市的「大垣城」,雖然廣大的城池因為時代變遷之下已不復存在,但是護城河遺蹟
  • 從「關原」到「大阪」:隱藏於日本歷史背面的鬥爭
    日本戰國時代的「關原之戰」,其實也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眾所周知此役是代表豐臣家的西軍大名和效忠德川家的東軍之間的戰爭。
  • 關原之戰,小早川秀秋成決定勝負的關鍵?他不倒戈,西軍也贏不了
    一般的說法認為,小早川秀秋的倒戈成為決定關原戰事走向的關鍵因素,但他在關原之戰中的具體作用是什麼依然沒有定論。假設小早川秀秋在關原沒有倒戈,石田三成的西軍有沒有可能擊敗德川家康的東軍呢?小早川秀秋奇怪的是,小早川秀秋才能不明,那他憑什麼影響關原之戰的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