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時代的「關原之戰」,其實也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眾所周知此役是代表豐臣家的西軍大名和效忠德川家的東軍之間的戰爭。但如果把時間追溯到十年甚至更久之前的織田信長年代。其實關原之戰是豐臣家的一場內鬥,而德川家康老狐狸只不過是以外人的身份成為這場戰爭的最直接受益者。
在織田信長攻下淺井家小谷城後把該城交給豐臣秀吉管理,當時豐臣秀吉僅僅是寄人籬下的武士,在移居小谷城(後來改名為長濱城)后豐臣秀吉立馬把妻子寧寧接到長濱城,而正是豐臣秀吉移居長濱城期間因「三敬茶」重用石田三成,也是在豐臣秀吉治理長濱城期間,把「淺井三姐妹」中的大姐茶茶納為側室,由於正室寧寧遲遲不能懷孕,豐臣秀吉對茶茶的寵愛明顯比寧寧要多。隨著茶茶為豐臣秀吉生下了豐臣秀賴,豐臣秀吉隨便清理了豐臣秀次和木下秀秋這兩個從別處過繼而來的養子。豐臣秀吉曾以關白之職許諾豐臣秀次,但隨著秀賴的誕生,正統的豐臣家血脈得以保存,豐臣秀吉為了保住自家繼承人,先是把木下秀秋過繼給小早川隆景,之後又以豐臣秀次放蕩不羈,為非作歹的罪名誅殺了豐臣秀次和親信。
出生尾張的寧寧身為豐臣秀吉正室在豐臣秀吉四處徵伐的過程中向他推薦了福島正則,加藤清正等尾張名將,而入主近江後,以茶茶為首的近江派多以文官著名,例如石田三成,大野治長。兩派勢力明爭暗鬥,在1598年豐臣秀吉病逝後,兩派人馬矛盾擴大,隨著豐臣家衰弱,三河德川家康勢力躍居而上,成為日本實力第一的大名。寧寧十分清楚茶茶雖然能夠表面上治理豐臣家,但在其內心早已無法忍受德川家康的勢力,而德川家康也表達了統御天下的野心,兩人就在共同的目的下開展了合作,而福島正則,加藤清正等武將與其說是忠於豐臣家不如說是忠於寧寧,沒有寧寧的舉薦,豐臣秀吉恐怕難以得到這些天下聞名的將才。
1600年東軍與西軍交戰於關原,熟悉這場戰爭的人一定知道「關原戰神」小早川秀秋,在倒戈前,小早川秀秋隸屬西軍,但隨著德川家康鐵炮隊威脅性的射擊,小早川秀秋最終背離西軍成為決定關原之戰的一支力量。小早川秀秋除了是豐臣秀吉的養子,德川家康安插在石田三成中的內應外,他還是寧寧的外甥,所以從這一角度看,小早川秀秋的變節似乎情有可原。
此外不可忘記,他原本極有可能勝任關白,但隨著茶茶生下秀賴,所有的一切都化為烏有,與豐臣秀次相比,小早川秀秋是幸運的,在亂世中保住了性命但卻是以犧牲仕途的方式。而石田三成當然明白這一點,所以在戰前答應小早川秀秋在勝利之後聯名西軍諸大名舉薦小早川秀秋以關白之位。且不論石田三成的軍事才能如何,單單從籠絡人心角度看,確實是人才,但他忽略了極為重要的一點,小早川秀秋嚴格來說並不屬於「近江派」,事實證明即使西軍勝利小早川秀秋的「關白」也是有名無實。在筆者看來,這也許就能很高的解釋小早川秀秋變節的內在原因。其實,對於小早川秀秋的背叛並非毫無徵兆,西軍中以大谷吉繼為首的將領早有預料但苦於無證據並且大戰在即,互相猜疑影響軍心等理由最終作罷。
所以我們完全有理由認為,關原之戰並非完全是德川家康與豐臣家的對決,也可以說是豐臣家寧寧的「尾張派」與茶茶為首的「近江派」的戰爭。關原之戰後,德川家康得到了天下,而豐臣家的領地只被允許留下了大阪一座孤城給茶茶母子包括在後來滅亡豐臣家的大阪夏之陣之中,寧寧曾勸說茶茶母子以大名身份侍奉德川家康以保全豐臣家最後的根據地大阪,但心高氣傲的茶茶不肯屈服,這也奠定了豐臣家最後的結局。而據某些歷史記載,其實寧寧是了解茶茶的,她也知道茶茶絕不會屈居人下,但希望以此方式打擊自己的政治對手,借德川家康的力量徹底消滅茶茶母子,而豐臣家只是可憐的陪葬品而已。如果記載屬實,那麼無論關原之戰還是大阪之陣,都是可以預見的結果。一個女人能夠改變一個國家的歷史走向,可見其獨特的才能絕不簡單……而在豐臣家滅亡後,德川家康並沒有就此拋棄寧寧反而對她更加尊重讓她安享晚年,直至寧寧去世。
另外,我們不能忽視的一個問題是,在關原之戰中,雖然石田三成看起來有幾分勝算,但是,大坂方面的態度卻曖昧不清,這種曖昧不僅僅是在堅決支持石田三成和西軍時如此,在對待是否要全力討伐德川家康時亦是如此,這對於在政治上本就處於下風的石田三成來說簡直就是致命的打擊,雖然這種打擊並非肉眼可見。原本很多歸順豐臣家的大名,因為大阪方面的態度也顯得有些猶豫。
隨著戰爭深入,經過雙方的摩擦和德川家康不斷的施壓,這些大名都看清了一個殘酷的現實:豐臣家已經難以翻身,以石田治部少輔的能力難以撼動家康在東國乃至全日本恐怖而無形的號召力。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很多豐臣政權麾下大名,其實都是豐臣秀吉在世時軟硬兼施而降服的,這個看似團結的政權內部下如果沒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者將其整合,勢必不可能是家康的對手,那麼這個領導者是誰呢?石田三成還是澱姬亦或是當時還未成年的豐臣秀賴?都不是,在面對外敵上,澱姬始終不願意與家康撕破臉,但這並不能阻止關原之戰的爆發,更無法阻止德川家康奪取天下的野心。軟弱無力的澱姬母子眼睜睜看著西軍在關原的決定性失敗甚至還在幻想德川家康在剪除天敵石田三成後,此後將繼續效忠豐臣政權。一而再。再而三的縱容下,大阪之陣爆發,這一次,德川家康直接將矛頭對準了澱姬母子……
大坂之戰是豐臣家與德川家的最後一戰,也是日本戰國史的終章。此後,日本進入了漫長的德川幕府統治時期。大坂之戰結束後的第二年,德川家康就撒手人寰了。有部分歷史觀點認為,如果澱姬不同意議和,使大坂城再堅持一年,也許形勢可以逆轉。但是,84歲高齡的德川家康之所以留著一口氣選擇繼續與豐臣家戰鬥,就是為了拿下大阪城終結最後一個對手的政治生命從而創造屬於德川家的太平盛世。換句話說,即使德川家康未能看到大阪城陷落而去世,德川家也必然不可能像豐臣家一樣勾心鬥角,一片混亂。家康身邊強大有力的家臣團也會按部就班擁立德川秀忠,繼續攻下大阪。當然,這一切都是後話了。從全局看,澱姬母子的敗北早已由歷史註定,真田信村之所以得到後世無數的讚譽,一是因為反對幕府者的過譽,二是因為他有勇氣以微弱的兵力對抗傾國之兵的德川家康,並取得了局部的勝利,僅此一點,真田幸村的存在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豐臣家和澱姬母子的生命。
天下一定,大阪城的豐臣家,即使曾經錦繡絢麗,但經營不善,在內憂外患之下終於葬送在了澱姬母子手裡,茶蘼花事了無痕,豐臣家的夕陽過後,新一代幕府的朝陽在大阪城的血色中冉冉升起。
文|南書房|外國史篇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