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原之戰》片長兩個半小時。
但一直到1小時55分,大戰才正式打響。
之前一直是,各種人物遊說策動,各方勢力合縱連橫,各股力量此起彼伏。
相對於真正的短兵相接,大戰前的政治搏殺,亦金戈錚鳴,寒光閃爍。片中出現一句話,「世間如此太平,靠的利害關係維繫的」。
歷史上,關原之戰後,日本迎來了長達265年的德川幕府統治時代,可這一影響了世界走向的戰爭,一天即告結束,雙方各自投入了不到10萬的兵力。
在司馬遼太郎的原著裡,著墨最多的是大戰之前東西軍暗潮湧動、聚散分合的政治手腕。
電影《關原之戰》對此也是著力甚多,甚至比原著還多出了初芽這條線。最後三成赴死的路上,初芽對他說的那句「大一大萬大吉」,是影片最大的淚點。
可電影不是事件本身,電影是事件的審視。
電影不是歷史,電影是對歷史的反芻。
這就需要一個講述的角度和態度,對角度和態度最拙劣的理解就是誠實。電影需要在不歪曲事實的前提下借景生情、化繁為簡。
《關原之戰》時間、空間大範圍移動,大量人物紛紛登場,造成了電影敘事上的低端。
這是對受眾的不友好。是主創想當然的愚忠。
2
《關原之戰》是417年後,對這一歷史事件的回溯。
這是歷史題材電影獨有的魅力。
這種回溯是事發當時的描述,也是多少年後,對事件的重新判斷。
電影中的勝利者不一定是歷史上戰勝的一方,英雄不一定是當時殺人最多的那個人,當初的正義也可能轉化為邪惡。
影片當然要在服裝、道具等去極力還原當時的真實,這一點,《關原之戰》體現了日本電影一貫的認真和精細。
但對事件的判斷不能是歷史書的複述。
電影是一種很當下的創作,忠誠地反射著創作當時的思想。它有彼時的遺蹟,也附著了此時的打量,這就是適當的現代化改造。
《關原之戰》缺少的就是這個。
創作者沒能跳脫於時間的束縛,他的視野沒有延伸到更廣闊的時間通道裡。
缺少大局觀,就缺少了更遼闊的情感擊中率。一部歷史題材電影,沒有懷古吊今的反省,沒有蒼蒼蒸民的悲憫,只是用影像再現一個事件,似乎太過多情了。
歷史只記載事件,而電影需要注目事件中的普通人。
事件已然發生,結局已然確定,事件本身已經失去了再敘述的價值。只有事件中被裹挾的人,永遠鮮活,需要一遍遍地講述。
在時間做出的最終判決裡,最後的勝利者,也是事件中螻蟻一樣被碾壓的普通人,而不一定已經被歷史固化了的英雄與梟雄。
3
一部戰爭電影,戰爭場面是描摹的重點。
影片用將近兩個小時的時間,渲染一場戰爭。弓弦不斷拉滿,就等待最後半小時破空而出。
在這方面,《關原之戰》強調了幾次俯拍鏡頭,但這就是所謂的大場面了,其餘時間,導演對戰爭的理解基本都是劍道之間的搏殺。
這是他的幼稚。
戰爭是一個一旦啟動就無法停止的殺人機器,最後的結果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在巨大機器的碾壓下,劍道、訓練根本贏弱無力。逃生者,只是偶然。
《關原之戰》沒有拍出面對戰爭的無力感,就沒有拍出戰爭的殘酷性。
電影對戰爭場面的描繪,其實是殺人數量和殺人方式的奇觀式再現。
戰鬥方式,體現了當時民間和廟堂的智慧。站在一個更高的視角去注目戰爭,人類所有的聰明和才智,第一應用的場所都是用來殺人。
只不過當初殺人的方式,變成了現在電影的看點。
觀眾通過上帝視角,獲得短暫的清醒。這是電影收穫價值的方式。
除了役所廣司、岡田準一表現,《關原之戰》最好的一點是,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而電影是從失敗者的角度敘述的。
各位客官,您還可以閱讀:
華語部分
妖貓傳 | 芳華| | 前任3 | 嘉年華 | 暴雪將至 | 羞羞的鐵拳 | 色戒| 追龍 | 心理罪 | 建軍大業 | 閃光少女 | 繡春刀2 | 喜歡你 |無問西東 泡芙小姐 | 唐探2 | 紅海行動 | 捉妖記2 | 大佛普拉斯
外語部分
三塊 廣告牌 | 每分鐘120擊 | 最後的絕地武士 | 一日情人 | 伯德小姐 |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 臉龐,村莊 | 悍妻理論 | 至愛梵谷 | 底特律 | 尋夢環遊記 |獵 兇風河谷 | 雙面情人 |鬼魅浮生|敦刻爾克 | 沃倫 | 雄獅 | 玉子 | 戰爭天堂 | 傑出公民 | 神奇女俠 | 金剛狼 | 堅強 | 水形物語 | 奇蹟男孩 | 神秘巨星 | 誤殺瞞天 | 美國騙局 |鐵雨 | 花樣女王 | 太空救援 | 忌日快樂 | 天作兇殺案 | 茉莉牌局 | 馬戲之王 | 華盛頓郵報 |與神同行 |金錢世界 | 至暗時刻 | 快樂結局| 魅影縫匠 | 黑豹 | 戀愛迴旋
情愛參考
娼 | 半熟少年 | 愛之亡靈 | 地獄解剖 |黑天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