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爆發前,前田家為何行動反常?
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爆發前,西軍和東軍分別向諸大名發出號召——請加入我方。對於任何一家大名而言,這是一個事關家業延續的選擇,如何選擇成為當時各大名內部激烈討論的重大事項,前田家同樣如此。
在此之前,也就是德川家康率大軍徵伐上杉家之前,家康曾經拜託前田利長:「率領北陸諸將從越後津川口攻入上杉的領地。」前田利長將家康的要求轉達給周邊的大名,催請他們一同出兵,但其中丹羽長重卻始終不回應。
真實情況到底如何現在不得而知,但發生這件事的同時,北陸也收到石田三成舉兵的情報。而在七月二十六日,前田利長率領兩萬五千人從金澤出發。出兵之前,前田家召開了軍事會議,討論要加入東軍陣營還是西軍陣營。
令人意外的是,都已經到了這個時間點,前田家尚未決定要加入哪一方。前田利長以母親在江戶當人質為由,試圖說服家臣們加入東軍。順帶一提,前田家會如此猶豫不決,主要還是西軍的兵力高達十萬人,這個數量非常驚人,遠遠超過東軍的人數。
西軍實際的主帥是毛利輝元,由石田三成負責具體事務。石田三成雖然只是一位十九萬石的大名,但是得到毛利輝元的支持,提出《內府過失條文》,向各大名公告,條理清晰地指控德川家康的罪狀,並表達對豐臣秀賴的忠義。如果只看這份文書,明顯會認為家康罪不可赦。而且就道義來說,西軍的諸將也不得不同意他的看法。
前田軍避開動向不明的丹羽長重所在的小松城,繞了遠路往南圍攻山口宗永駐守的大聖寺城。八月二日開始發動總攻擊,因為守兵只有一千人左右,所以隔天很輕易地就攻破城池,山口父子最後都自殺身亡。
前田軍又繼續南進攻打越前國,在這個時候,前田家仍遵從德川家康的指令,一路向南最終攻打上杉家。不過,八月五日,前田家突然掉頭返回金澤,這個舉動完全令人摸不著頭緒。
前田利長在寫給家臣的書信中解釋了他的理由:「德川陣營為了救援伏見城已經出兵,但八月一日收到城破的消息,從堀直政那裡也收到越後爆發動亂的聯絡,所以才會撤退。」
還有一個常見的說法,前田利長收到西軍的敦賀城主大谷吉繼要從海上突襲金澤的情報,他才突然撤軍。不過,在出兵的當下,前田利長也進行了完善的布置,絕對沒有將領地的安危棄之不顧,結果因為敵襲的傳言就返回領地,這實在讓人難以想像。
值得一提的還有一件事,當時,在東海以西,西軍包圍了東軍諸城,展現出壓倒性的優勢,並持續對其展開攻城戰,已經有東軍將領的城池陷落。此外,根據關原之戰後,德川家康不追究東軍將領私通西軍的行為可以看出,東軍內部同樣不穩。
而且,東軍的主要戰力,福島正則、黑田長政、池田輝政、細川忠興等人都還在下野國小山,尚未掉頭返回。另外在八月一日,德川家康上方據點伏見城也被攻陷。這種要命的關頭,出現一系列不利於東軍的情況,東軍內部的動蕩也就可想而知。
至於前田家,無論是家臣還是自家,一直都瀰漫著濃厚的反德川氛圍,因此強烈主張在東軍戰況接連失利的情況下,先返回領地靜觀形勢,這才能維持家族存續。不過,前田家做的準備不只如此。
前田利長原路返回,卻將軍隊一分為二,本隊繞過小松城向金澤前進,獨立部隊則從小松城附近經過。這看似在防備丹羽長重突然殺出,但其實很難令人信服。此時的丹羽家早已沒落,就算是小股獨立部隊,丹羽家應付起來仍顯吃力,更不用說本隊。
不過,丹羽長重卻跳入前田利長的陷阱,以為前田家真的攻過來了,所以派了長連龍隊去襲擊前田家的小股獨立部隊。這也是丹羽長重不得不做出的選擇,一支軍隊未經允許就經過自家領地,如果沒有任何反應,丹羽家的威望將被踐踏,家臣同樣會不穩。
前田利長返回後立即開始修建金澤城外郭的壕溝,加強對丹羽長重的防禦。隨後,前田利長在寫給東軍諸將的信件中公然表示:近期將攻下小松城!實際情況卻是前田家按兵不動。
那麼,前田利長為何要挑釁丹羽長重呢?當然是為了可以製造出與丹羽家敵對的情況,表現出自己軍隊一定要固守在金澤的樣子,才能靜觀事態變化。自此,北路地區上演了十二萬五千石的丹羽家對抗一百一十五萬石的前田家,而前田家還處於防守狀態的奇景。
另一方面,德川家康其實希望擁有兩萬五千人的前田軍能和東軍的前鋒會和,加入攻擊美濃,所以一邊催促前田利長出兵,一邊希望說服丹羽長重與前田家議和。對丹羽家來說,他不過是因為領地被侵犯而出兵,根本沒有頭鐵地想要與家康為敵,所以爽快答應了家康的要求,很快在八月二十二日就清楚表示和解的意願。
丹羽家這顆棋子無法繼續使用了,前田家卻一直到九月十一日之前都遲遲沒有動靜,最後甚至趕不上十五日的關原之戰。前田利長把跟丹羽家和解之後仍不出兵的理由,歸咎於弟弟前田利政的過錯。
前田利政是領有俸祿二十二萬石的能登七尾城主,當初雖然跟隨兄長攻打大聖寺城,但之後卻態度轉變,拒絕前往美濃。根據《改正三河後風土記》所載,他曾收到石田三成的密函,思及大義而想要投向西軍。另外《象賢記略》也記載:其妻在大阪當西軍的人質,無法支持東軍。
前田利長為了說服任性的弟弟花了好幾天,到了九月十一日才在沒有他的情況下出兵,因此沒有趕上十五日的合戰,這是前田利長給予德川家康的解釋。
實際情況卻是前田利長誤判了戰爭的形勢。畢竟是決定天下局勢的戰爭,沒有誰會認為在短時間內就會結束戰鬥,持續一個月甚至數月都很正常。沒有武將會預料到關原之戰竟然在半天之內就定出勝負,所以為了彌補,前田利長只能儘快行動。
前田利長的行為無論怎麼看都非常丟臉,但德川家康卻很欣賞北陸前田利長的行動,在戰後論功行賞時,沒收丹羽、山口的領地,以及前田利長的能登四郡,並將之都賜給了前田利長。因為這樣,前田利長成為俸祿一百三十萬石的大名。
德川家康之所以如此,也是無可奈何之事,前田利長雖然丟臉,卻沒有任何違抗德川家康命令之處,所有行動都有理有據,也情有可原,並非無事生非。如果對前田家動手,又將引發新的動蕩。在大勢已定的情況下,前田家也無法反抗,賣個人情給前田家又有何妨。
雖然歷史沒有如果,但假如西軍獲勝,前田家又會如何呢?前田利政表明支持西軍,所以他的領地會安然無事。而前田利長則可以表示,自己很後悔加入東軍,攻打大聖寺城後就返回領地,自己一直在金澤城內禁足反省。
而且,前田家也是最早表明起兵對抗德川家康的大名。在德川家康對前田家動手時,前田家一直派人與大阪的豐臣家聯繫,詢問自己起兵對抗德川家康,是否能給予支持,但豐臣家一直沒有任何表示。最終,前田家只好臣服於德川家康,並交出人質。
前田家就這樣借著縝密的計算巧妙的行動,安然度過決定天下局勢的動蕩時期。戰後,前田利長逐一清除了家臣中的反德川派,徹底掌握了前田家大權,成為說一不二的前田家督。
另一方面,做出犧牲的前田利政及其子孫也被妥善安排。利政的子孫被授予一萬一千石俸祿,待遇等同於重臣,並擔任藩政中樞的職務,也是對利政犧牲的補償。至於利政本人,雖然德川家康和豐臣秀賴都曾招攬他作為直屬家臣,當他都沒有接受,反而每天在京都過著悠然自得的生活。
決定天下之主的關原之戰中,德川家康的勝利並不是一開始就註定的,原本兩軍是不分上下,甚至西軍佔據一定優勢。正因如此,從前田家的例子可以知道,多數的戰國大名為了家族的延續,父子或兄弟其實都是分屬東西軍,實在是一出人倫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