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氣」,很多人都知道,但是經常被忽視。到底什麼是疝氣?它是怎麼形成的?「網傳」的治療方法靠譜嗎?不手術會導致嚴重後果嗎?本期節目,我們請到兩位專家,他們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朝陽醫院疝和腹壁外科主任、主任醫師 、教授陳杰;首都醫科大學附屬朝陽醫院疝和腹壁外科副主任醫師楊碩。
▲ 《我要當醫生》本期話題精彩搶先看
「小鼓包」可能有大麻煩
圖片來源:網絡
「疝氣」其實是老百姓的一個俗稱,它在醫學上稱為疝。 簡單來講,疝的形成是由於我們身體內有一些不該有的「洞」,讓一些組織、器官「穿過」這些洞,來到了它不該在的位置,形成「小鼓包」。 如果「洞」相對寬鬆,穿出來的東西比較容易回去,也不會帶來明顯不適症狀, 不會危及生命 ;但是一旦發生「嵌頓」,也就是穿出來的組織器官被卡住回不去了,就會發生水腫、缺血、壞死、穿孔等嚴重的問題,甚至可能有生命危險,必須引起重視 。
疝病治療的主要手段是手術,就是用一個補片把身體裡這個「洞」補起來,可以通過微創的腹腔鏡手術或開腹手術,創傷都不是很大,尤其微創手術完全可以做到日間手術,也就是不住院,術後當天回家。
那些關於「疝」的誤區
圖片來源:網絡
小孩得疝氣,長大就好了兒童,特別是6個月以下的嬰兒,得了疝氣的確有可能自愈,但並不是說所有的疝都可以自愈,還是需要醫生幫助判斷的。得了疝氣,保守治療就可以治好陳主任有一個形象的比喻:衣服破了個洞,用一條帶子綁住,裡面的東西不會漏出來了,但是洞消失了嗎?顯然沒有,帶子解開,洞還在,裡面的東西還能漏出來。保守治療只能暫時緩解症狀,治標不治本。不好意思看病疝病最常發生在腹股溝區域,外生殖器附近,常有患者因此不願告訴別人,也不願就醫,導致越拖越嚴重,本來微創小手術可以解決的問題最後拖成了大手術,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其實現在疝氣手術微創、手術時間短、術後恢復快,術後效果也非常可靠,復發機率非常小。相信網上所傳的注射硬化劑(膠水)之類的特殊療法注射硬化劑會對外科手術造成非常大的困難,清理硬化劑簡直可以說是疝外科醫生的「噩夢」。不適當的注射還有可能對正常組織產生壓迫,造成傷害。做「疝」事的醫生
圖:陳杰主任在手術中
疝在外科可以算是「小病」,一般的疝修補手術也可以說是「小手術」,與胰腺、肝膽手術相比,看似不能讓醫生獲得很大的成就感。但是有一群醫生,就是要專做「疝」事。無論是已經成為疝外科學術領軍人物的陳主任,還是從青澀逐漸成長起來的楊醫生,他們為什麼會選擇這個專業?這背後又有哪些故事?來節目裡聽聽他們怎麼說吧。
圖片來源:網絡
勿以「疝」小而不為,不僅是指患者不可忽視疝病,也是在說我們的疝外科醫生,他們沒有因為疝是「小病」而輕視它,相反,他們將大量精力投入這個「小病」的診治,並培訓帶動基層,促進疝病手術規範化,使我國疝病治療水平和可及率世界領先。勿以「疝」小而不為,是對生命的敬畏、對健康的護佑。
關於疝病還有哪些該知道的事?兩位專家在現場講述了什麼樣的病例故事?
敬請關注 12月13日 早8:00
北京衛視《我要當醫生》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朝陽醫院
疝和腹壁外科主任主任醫師 教授 陳杰
出診時間:周三上午(本部特需門診)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朝陽醫院
疝和腹壁外科副主任醫師 楊碩
出診時間:周四下午 疝和腹壁外科(西院)
▲本期節目錄製現場
【來源:BTV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