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官 科
阿加莎筆下的經典故事,都像一出莎士比亞,即使你背得出每一句臺詞,對每一幕爛熟於胸,仍無損觀劇的樂趣,甚至能一遍遍咂摸出些新東西來。
文|胡雯雯
火車在白茫茫的歐洲雪原上穿行,鵝毛大雪漫天飛揚。嚴峻、清冷的月色中,只聽到車輪在鐵軌上有節奏的行駛聲。
東方快車,這輛曾是歐洲奢華旅行象徵的代表作,將在三天時間內從伊斯坦堡開到倫敦。車廂中聚集了來自不同階層和國家的旅客:年邁而富貴的俄國公主,木訥的德國女僕,年輕的英國家庭教師,漂亮風雅的匈牙利大使夫婦,喋喋不休的美國大媽,瑞典來的女傳教士……
2017版大部分主演在《娛樂周刊》封面的亮相
然而,罕見的大雪,讓火車陷入了困境,前後無援,只能孤零零停在雪地中。當天夜裡,一位富豪身中十幾刀,屍體發現在其包廂內。包廂門緊閉,被封鎖在同一車廂的所有人,都成了嫌疑犯。而唯一的偵探,碰巧也在這列車上的偵探波洛,只能用有限的時間來尋找真相。
這便是「偵探小說女王」阿加莎.克裡斯蒂的代表作之一,《東方快車謀殺案》的開場。作為經典「本格推理」派的代表者,阿加莎最拿手的便是構建這種「密室逃脫」+「孤島殺人」的迷題:兇手就在我們中間,無法從外界獲得警方或科研支援,唯一線索是一塊女士手帕、一根菸斗、一塊破碎停止的懷表,以及所有嫌疑人真假難辨的證詞。
2017版導演肯尼思·布拉納本人親自飾演的波洛
說白了,這就像一場沒有法官的狼人殺,受害者只能通過屍體提供信息,而偵探波洛得依賴自己小小的灰色腦細胞,從各方證詞中找到漏洞和疑點,推敲出真正的狼人。
這正是本格推理的魅力所在,它是一道題面完全攤開的數學題,偵探所知道的一切,讀者都同步得知,在真相即將揭曉的那一剎那,只要你猜對了作者的思路,避開她設的圈套,對人性做出最大膽的揣測,那麼,你就可能猜出正確答案。
2000版的波洛(右,大衛·蘇切特飾演)和雷切特(左,託比.瓊斯飾演)
這部經典還有必要重拍嗎?
在阿加莎筆下,赫爾克裡·波洛,這位大名鼎鼎的比利時名探,是位「腦門剃得跟雞蛋一樣滑溜,翹著兩撇小鬍子,微微含胸,眼神機警,挺著大肚子的紳士」。如果將他和另一位名探福爾摩斯相比的話,後者的習慣是一邊推理一邊說出來,仿佛數學老師在黑板上演示解方程,而波洛則喜歡等收集齊所有信息後,靜靜地思考,然後一口氣公布真相。
在我看來,英國演員大衛.蘇切特在英劇中,已經將波洛塑造得太過傳神,難以超越。因此得知2017年由導演肯尼思·布拉納親自飾演波洛時,我一度十分擔心,這位身材相貌帥出海明威氣質的人,能否傳達出其神韻?而這本經典之作也被翻拍過多個版本,珠玉在前,這會不會是續貂之作?
幸好,精密的劇本,無可挑剔的視覺把控,恰到好處的節奏,美不勝收的鏡頭畫面,完全超出了我對一部老劇新拍的期待。
作為一個早年的偵探小說迷,東方快車謀殺案的每一個環節我幾乎爛熟於胸,這多少剝奪了看懸疑推理劇的某種快感。幸運的是,阿婆的劇本總是像一出經典的莎士比亞,即使你能背出每句臺詞,那一幕幕劇情的起轉承和,每個角色的登場和表演,依然能讓你饒有興致,細細揣摩,甚至每刷一遍劇,都能咂摸出些以前忽略的東西來。
在原著中,波洛第一次跟雷切特打照面,是臨出發前在旅館裡。儘管雷切特已過花甲,有一副「慈善家的和善面孔」,但波洛感覺他就像「一隻兇殘的野獸,從我身邊竄了過去。儘管他的身體——那籠子——怎麼看都那麼令人尊敬,可是透過欄杆,那隻野獸卻盯著你。」
可惜,在過去影視版本中,雷切特總是一出場就滿臉寫著「我是壞人」,過於刻板和淺薄。這回,當強尼.德普終於擺脫了贅肉、煙燻妝、小髒辮,以一張精巧光鮮的帥臉演繹這個角色,並露出邪魅一笑時,不禁讓人大腿一拍,「這才是那隻披著偽善面孔的野獸啊!」
而強大的卡司陣容,也讓片中繁雜的人物角色都生動起來。老戲骨朱迪.丹奇,完美還原出一位身體衰弱卻意志強大的俄國貴婦,那種不怒而威的氣場;米歇爾.菲佛,這位同時擁有邪與媚兩種特質的資深美女,也將神秘女乘客的雙面性渲染得淋漓盡致;
朱迪.丹奇飾演的俄國貴婦和女僕
米歇爾.菲佛飾演的哈伯特太太
最讓我驚奇的是女傳教士奧爾松。在莎婆筆下,這本來是位哭哭啼啼,沒什麼個性,存在感極弱的角色。但西班牙美女佩內洛普的演繹,卻將她深藏痛楚,試圖用宗教來為自己解脫,但面對過去,卻無法釋懷的內心糾結感,入木三分地表現了出來,塑造了一個讓人印象極深的角色。
佩內洛普飾演的女傳教士
有意思的是,原著中阿加莎給予的結尾,本來非常輕巧利落:波洛揭穿真相,大家商量後愉快地決定:「這個案子就這麼結了吧!」但後來一些版本的翻拍,包括這部2017版,都試圖將背後主題延伸得更遠。在本片中,真相揭露後,眾人和偵探都陷入了糾結。
面對一個逃脫了法律制裁的惡棍,受害者或知情人有沒有權利,動用私刑將其解決?而當本來是受害者的人,成了劊子手的一刻,Ta的行為應不應該被法律追究?公平和正義,似乎哪個都不能缺,但事實上,這樣的平衡並沒有那麼容易做到。
東方快車還在不在?
本片結局如何,我當然不想劇透。但我可以肯定,即使知道結尾,也毫不影響觀賞此片的樂趣。就像阿婆本人所說,「乘火車最令人享受的一種旅行方式」,何況你在鏡頭中看到的,還是世界上最傳奇的東方快車。
在阿加莎1928年與首任丈夫離婚,踏上東方快車獨自旅行時,這座「車輪上的宮殿」給她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全手工打造的車廂,閃耀著溫潤光澤的華貴木料和黃銅裝飾,刺繡亞麻桌布、厚重的褶皺窗簾、叮噹作響的水晶杯,閃閃發光的吊燈和鏡子……
歐洲各個國家的美景,不疾不徐地在你窗外依次展開。每天早上,法國侍者會將熱巧克力、奶酪、牛角包和熱毛巾,用小推車送到你包廂。而餐車裡則能享受頂級大廚烹飪的四道菜完整套餐,菜品包括牡蠣、黑松露魚柳、巧克力布丁等。
1882年,一位比利時銀行家的兒子,對火車無比熱愛的Georges Nagelmackers,打造了這輛」閃耀著奢華光輝的列車「。隨後的一百多年中,東方快車歷經多次戰亂,一直在歐洲大陸穿行著,只是路線隨著國際政治形式不斷調整。到了2009年末,它終於敗在了廉價航班和高鐵之下,正式停運。
歷史上曾多次調整的東方快車線路
幸運的是,一些仍對火車旅行懷抱熱情的私人公司,將東方快車從四散的倉庫中拉了出來,儘可能地恢復原貌。如今的東方快車由VSOE公司運營,根據「國際火車旅遊者協會」(IRT)的信息,VSOE推出的為期六天,從巴黎到伊斯坦堡的東方列車之旅,費用是每人6660英鎊(雙人包廂)到15500英鎊(豪華套間)不等,包括三餐、下午茶、夜晚開床、銅管樂隊接送、景點遊覽、兩晚五星級酒店等各種五花八門的東西,而且整個2018年就組織這麼一程,難怪價格標得這麼高。
VSOE公司2018年東方快車上的豪華套間
IRT還提醒,旅客在東方快車上用餐時,應穿燕尾服(至少是黑西裝加領帶)或雞尾酒裙。大件行李全部要託運,只能隨身帶小件行李(反正你這麼有錢,肯定有僕人或管家幫你找東西的對吧?)。
如果有幸訂到3309號臥房包廂,你可以盡情幻想一下這起謀殺案發生時的情景:正是這截車廂,在1929年因為罕見的雪災,陷在鐵路上10天不能動彈。當時乘客們是靠著附近土耳其村民的幫助才存活下來的,這個事件在阿婆筆下也有提及。我猜,這可能正是她構思這起謀殺案的靈感來源吧。
▼ ▼ ▼
東方快車謀殺案
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2017)
導演: 肯尼思·布拉納
編劇: 麥可·格林 / 阿加莎·克裡斯蒂
主演: 約翰尼·德普/ 黛西·雷德利/ 米歇爾·菲佛
類型: 劇情 /懸疑 /犯罪
語言: 英語
首播: 2017-11-10(美國/中國大陸)
編輯|胡雯雯
來源|南都周刊
END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如想取得授權請郵件:newmedia@nbweekly.com
如果想找到小南,可以在後臺回復「小南」試試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