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看到五代:孫光憲寫的《浣溪沙·蓼岸風多橘柚香》這首詞時:
蓼岸風多橘柚香。江邊一望楚天長。
提到」蓼「即蓼花。就發生了濃厚興趣,於是查閱資料發現原來這花大有來頭,詩詞出現的頻次非常高。比如:「梧桐落,蓼花秋」、「秋水鷺飛紅蓼晚」、「數枝紅蓼醉清秋」。」紅蓼一灣紋纈亂「等等。對於詩詞來說,不可能無緣無故提到花和植物的,都是有寓意和意象才會提到的。
深入查閱才知道:
01蓼花很有來頭。
蓼花又俗稱「狗尾巴花」,這同另種草重名了。不過這名字挺俗氣,但是還有個很霸氣的名字:遊龍。還有優雅的名字:水葒、紅蓼。而且這名字最早出現於:《詩經·鄭風·山有扶蘇》山有橋松,隰有遊龍。不見子充,乃見狡童。
據說蓼花在西方的花語是依賴,只是不知道是真是假。
但是蓼花在詩詞中的意象卻是:立志、思念、離別之情。
蓼能被這樣引用,當然也同其開花時:一襲綠波,一坡紅蓼,沿著水岸長成,一叢叢詩意。
既然生活在水邊,能被引為離別之情就跟碼頭有關了:
在古代便利的交通工具還是船,比步行和騎馬可是輕鬆多了。所以很多送別詩是這樣的:要不長亭,那基本可以證明是陸路沒水路可走時,所以的「折柳送別「,雖然是來源於「柳」通「留」音有關係 。但是估計也可以認為柳樹是古道最常用的容易生長的植物也好折。如果有水路可以走,那送別就集中到碼頭了,當然碼頭也有柳樹可以折。但是這在水邊生長的紅蓼自然也會出現在人們眼前啊:紅色的穗狀花成片出現在水邊,就像火一般熱烈,為送別的人們渲染著離愁別緒。
這眼前一亮,估計也成為離別的意象植物了。所以詩歌的意象有時很直接,就是就地取材,眼前取材就成為詩歌的意象代表了。當然還有一個人功不可沒,唐代詩人司空圖「河堤往往人相送,一曲晴川隔蓼花。」詩中將碼頭堤岸上人們送別的情景和水邊的蓼花相呼應,於是蓼花就成為正式代表離別意象的植物和柳樹。
五代的孫光憲《浣溪沙·蓼岸風多橘柚香》
蓼岸風多橘柚香。江邊一望楚天長。片帆煙際閃孤光。目送徵鴻飛杳杳,思隨流水去茫茫。蘭紅波碧憶瀟湘。
經典的送別詞。
《芳草渡》五代 馮延巳梧桐落,蓼花秋。煙初冷,雨才收,蕭條風物正堪愁。人去後,多少恨,在心頭。燕鴻遠,羌笛怨,渺渺澄波一片。山如黛,月如鉤。笙歌散,夢魂斷,倚高樓。道見蓼花
但是實際上使用蓼花也經常用於寫景抒情和寓情的。
02蓼花的寓意和詩情畫意:
01、《早秋曲江感懷》 【唐】 白居易
離離暑雲散,嫋嫋涼風起。池上秋又來,荷花半成子。 朱顏易銷歇,白日無窮已。人壽不如山,年光忽於水。 青蕪與紅蓼,歲歲秋相似。去歲此悲秋,今秋復來此。 悲秋之作。紅蓼只是寓情之物。
02、《浣溪沙·紅蓼渡頭秋正雨》【唐】 薛昭蘊
紅蓼渡頭秋正雨,印沙鷗跡自成行,整鬟飄袖野風香。不語含嚬深浦裡,幾回愁煞棹船郎,燕歸帆盡水茫茫。
03、《蓼花》【唐】鄭谷
蔟蔟復悠悠,年年拂漫流。差池伴黃菊,冷淡過清秋。晚帶鳴蟲急,寒藏宿鷺愁。故溪歸不得,憑仗系漁舟。
04、《蓼花》【宋】 劉克莊
分紅間白汀洲晚,拜雨揖風江漢秋。看渠耐得清霜去,卻恐蘆花先白頭。
05、《書院雜詠 蓼花》【宋】 王十朋
秋色在何許,蓼花含淺紅。客情禁不得,歸興逐西風。
06、《滿庭芳·紅蓼花繁》【宋】 秦觀
紅蓼花繁,黃蘆葉亂,夜深玉露初零。霽天空闊,雲淡楚江清。獨棹孤篷小艇,悠悠過、煙渚沙汀。金鉤細,絲綸慢卷,牽動一潭星。
07、《蓼花》【宋】董嗣杲
瘦葉浮根傍柳磯,水天秋色夕陽時。晶晶紅染累垂糝,嫋嫋涼搖軟弱枝。挼汗自能為酒母,託名誰製作風宜。花開只熨漁翁眼,可奈漁翁醉不知。
08、《蓼花》【宋】宋伯仁
秋到梧桐我未宜,蓼花何事已先知。朝來數點西風雨,喜見深紅四五枝。
09、《道見蓼花》【宋】範成大
秋風嫋嫋露華鮮,去歲如今刺釣船。歙縣門西見紅蓼,此身曾在白鷗前。
10《浣溪沙·紅蓼花香夾岸稠 》【宋】晏殊
紅蓼花香夾岸稠,綠波春水向東流。小船輕舫好追遊。漁父酒醒重撥棹,鴛鴦飛去卻回頭。一杯銷盡兩眉愁。
宋張孝祥《浣溪沙·紅蓼》:紅蓼一灣紋纈亂,白魚雙尾玉刀明。
宋陸遊《蓼花》:老作漁翁猶喜事,數枝紅蓼醉清秋。
明張頤《汾河晚渡》:樓船簫鼓今何在?紅蓼年年下白鷗。
唐杜牧《歙州盧中丞見惠名醞》詩:猶念悲秋更分賜,夾溪紅蓼映風蒲
03【延伸閱讀】蓼花植物學描述:
多年生草本植物,共40屬,800種,該種植物都生長在水田,人造溝渠或溼地,主產北溫帶,少數在熱帶,其中有些供食用和觀賞,有些入藥。常見的應該是紅蓼、春蓼、酸模葉蓼、綿毛酸模葉蓼、無辣蓼(伏毛蓼)、蠶繭草、顯花蓼、愉悅蓼、馬蓼(長鬃蓼)
紅蓼雖然稱為紅,但是地不是紅的。春蓼反而是花是紅的,莖葉也是紅色的。當然也有可能詩中描述雖然都稱為蓼花也許描述的不一定是同一種。當你看完這些蓼花詩詞後,再遇到蓼花時可以感悟這些「蓼花」的詩意。不要再錯過這些在詩中很美的花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