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很經典的一首詩,心情煩悶在江畔看一簇簇的桃花

2020-12-22 詩文大觀園

春天來了,春風飛舞,鳥兒歡快地歌唱,桃花一簇簇地盛開,引得蜜蜂飛來採花蜜,春天裡的熱鬧景象令人沉醉。春天到處都是美。春風送爽,細雨醉人,是「斜風細雨不須歸」的浪漫;花兒朵朵開,是「百般紅紫鬥芳菲」的盛景;動物的歡騰,是「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的迷人的春情。春天的美美在那山山水水,花鳥魚蟲中。

春天的桃花盛開,朵朵繽紛最是迷人了。今天給大家分享寫桃花的詩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其五》。

杜甫在春日裡在成都的錦江江畔散步尋花寫了一組詩,詩人每到一處寫一詩,一共寫了七首,此首詩其中的一首。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黃師塔前江水東黃師塔前的江水向東流去。詩的首句即交代了詩人所處的地點,詩人由江畔踱步走到了黃師塔前,看這兒的水滾滾地向東流。

春光懶困倚微風」,溫暖的春天使人懶洋洋地發困,我倚著和煦的春風緩慢地前行。詩人於江畔散步,溫暖春風吹拂著,春光迷人,詩人緩步前行。美麗的春光,詩人卻說讓人感覺懶洋洋地,這是為何呢?詩人欣賞著美好的春色,可是心情煩悶,以至於眼前醉人的春色也無從欣賞,懶懶的很是乏力。

「桃花一簇開無主」,一叢叢的桃花像是無人管似的。桃花靜靜地開著美豔奪目,詩人卻說是它是沒人管的,給人的感覺這桃花想開就開很是放肆,又像是沒有人關愛呵護,很是孤單。

此時的詩人經過了幾年的顛沛流離,終於在成都的草堂安頓了下來。一開始的時候,詩人還是很滿足草堂的生活的,畢竟經歷了戰亂之苦,有個閒適之所是蠻不錯的。可是杜甫有著很高的理想,是個愛國主義詩人,心繫天下蒼生。看到國家戰亂,人民流離失所,內心渴盼平定戰亂,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無主的桃花就像詩人此時無依無靠,沒有主公,茫然不知所措。

「可愛深紅愛淺紅」,究竟是愛深紅色的,還是更愛淺紅色的呢?朵朵盛開的桃花,有深紅色,也有淺紅色,叢叢盛開,可是詩人不知更喜愛哪一種。不就是兩種顏色的花麼,說一種最喜歡的就是了,為何這麼矛盾呢?此時的詩人已經年過半百了,可還是憂心天下,生活是很安逸,可安逸的生活中又有些許壯志難酬。此刻的詩人在琢磨是安心在此了此餘生呢,還是出去闖一番事業呢。

詩人於江畔獨步尋花,春光懶懶的,困倚微風,看著大好的春光,心情卻惆悵憂傷。黃師塔前的水無語的東流,恰似詩人的煩悶愁緒,流之不盡。這首詩表面上寫春光,寫桃花,實際上是寫詩人於江畔排遣心中的煩悶。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江畔獨步尋花其五【聊城外國語學校經典誦讀】
    陪孩子背誦學校經典誦讀的過程中,發現當孩子對經典作品的背景知識越熟悉,對作品的產生背景越了解,對作品的理解也就越深,背誦起來也就更容易
  • 杜甫「火」了,他的詩裡提到過它們
    近日,英國廣播公司(BBC)推出了一部關於詩歌的紀錄片,它的主角不是莎士比亞,不是雪萊,而是杜甫。這部紀錄片名叫《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它的播出讓居家隔離抗疫、飽受疫情焦慮的民眾產生了共鳴。杜甫詩詞的美充滿了慰藉人心的力量:「如果有人想通過了解中國燦爛文明來擺脫病毒的恐懼,就看杜甫的紀錄片吧!」
  • 解讀杜甫《江畔獨步尋花其六》:貌似寫花,實則暗藏玄機,你懂得
    #拿詩聖杜甫來說,不到60歲的一生,寫了不計其數的詩,不算沒能留下來的詩,歷經1300多年風雨歲月,僅《杜工部集》,就給我們留下來1500多首。我們設想,除去杜甫小時候10歲,能夠寫詩的時間應該不足50年,平均每年至少30首詩,也就是說每個月平均3首詩,10天一首,關鍵還首首都是精品,不是打油詩。按說10天一首,好像還行,可是我們再來看,這50年是不是可以都能安心寫詩呢?
  • 公元761年,杜甫把「龍泉驛桃花」寫成了千古名句!
    陽春三月,萬物復甦,詩聖杜甫留下了「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的千古名句。有專家推斷,杜甫詩中的「花」,正是成都的桃花。成都龍泉驛種植桃樹已有2000多年歷史,每年春天,龍泉驛都是成都看桃花的最佳觀賞地,有「桃花故裡」之稱,1987年就舉辦了首屆桃花會,2001年正式更名為中國·成都國際桃花節。
  • 不小心和春天撞了個滿懷,5首詩,6幅畫,哪副更美?
    今天和大家分享5首古詩詞當中描寫的春天的美景,一首詩,一幅畫啊!《破陣子.春景》宋代:晏殊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而杜甫一口氣在春天的江邊寫了七首詩,而五、六、七這三首詩是最美的。《江畔獨步尋花.其五》唐代:杜甫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 春天讀詩:杜甫春來也撒嬌
    杜甫一生仕途不順,飽經政府腐敗、安史之亂帶來的苦痛,晚年被迫漂泊異鄉,鬱鬱而終。生前名聲平平,晚唐時期被逐漸重視,至宋朝,蘇軾、王安石、黃庭堅、陸遊等對其推崇備至,名聲達到頂峰。作者 | 江弱水《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杜甫(一)江上被花惱不徹,無處告訴只顛狂。走覓南鄰愛酒伴,經旬出飲獨空床。(二)稠花亂蕊裹江濱,行步欹危實怕春。
  • 《江畔獨步尋花》
    江畔獨步尋花唐 杜甫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詩人杜甫在創作這首詩時剛帶著家人來到成都。因為「安史之亂」的原因,杜甫一直都居無定所,現在終於安定下來,在浣花溪旁建了一所草堂,開始享受起了安穩的生活。這一天春暖花開,杜甫想出門賞花,卻沒有人陪他,於是就打算獨自沿著錦江江畔散步,欣賞美景。
  • 杜甫最潦倒的一首詩,爆紅國際,BBC曾稱他是中國最偉大的詩人!
    杜甫最潦倒的一首詩,爆紅國際,BBC稱他是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提起杜甫,大家似乎首先想到的是他唐代詩歌史上的「李杜」的稱謂——總逃不開李白。杜甫的一生正處於大唐帝國由盛而衰的關鍵時期。這樣的歷史時代,使他的一生顛沛流離,嘗盡種種的痛苦。
  • 古詩詞《江畔獨步尋花其五》朗誦欣賞
    ◆ ◆ ◆江畔獨步尋花(其五)杜甫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注釋:尋花:賞花。黃師塔:姓黃的和尚的墳墓。蜀人稱僧為師,稱僧墓為塔。東:向東流。無主:指花兒自開自落。一簇簇桃花靜靜地開放,讓人見了不知道應該喜愛深紅還是喜愛淺紅。
  • 經典欣賞:《江畔獨步尋花》
    詩人杜甫在飽經離亂之後,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心情比較舒暢。春暖花開時節,他獨自在江畔散步賞花,寫下了《江畔獨步尋花》一組七首絕句,這是其中的第六首。首句「黃四娘家花滿蹊」,點明尋花的地點。「蹊」是小路。「花滿蹊」是說繁花將小路都蓋住了,連成片了。次句「千朵萬朵壓枝低」。「千朵萬朵」形容數量之多。「壓枝低」中的「壓」和「低」兩個字用得十分貼切、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春花密密層層,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條都壓彎了。這句是上句「滿」字的具體化。
  • 國學音樂賞析——古詩詞兒歌《江畔獨步尋花》(其五)
    今天要賞聽、唱學的是唐代詩人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其五)。江畔獨步尋花(其五)【唐】杜甫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更難能可貴的是,她的音樂裡,有一種感動人的力量,每一首詩詞她都反覆地推敲作者創作的歷史背景和心境,讓兒歌的意境與詩的意境相匹配。開篇琵琶單音與輪音的彈奏,加之河水的音色,女聲合唱團的鋪墊,瞬間讓人走進了美好的春季。大鼓與鑔片結合的節奏,讓整首歌曲有了流動感。西洋調式中,分大調和小調。
  • 44歲杜甫被俘虜,含淚望長安城,寫下一首大作,成國破山河之經典
    此時的杜甫悲憤交加,揮毫寫下一首大作:《春望》。全詩如下: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戰火不斷、家書不至,國愁、家恨交織,詩人心情煩悶,愁緒難解,以致頭髮越變越白,越抓越少,甚至稀疏到連簪子都插不上了。李白也說「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愁緒」和「白髮」總是相伴而生的。
  • 杜甫兩首詩寫雪,為何風格截然不同
    只有在成都時有那麼短暫的幾年,生活還算安定,心情也比較放鬆。所以在這個時期寫了一些輕鬆愉快的詩歌,如《江畔獨步尋花》,他雖然此時心頭也有棄官的壓抑,但總算還在嚴武的幕府上謀了一個職業。嚴武不但在生活上予以接濟,而且還給他申報了一個工部員外郎的頭銜。這個時候杜甫也有了自己的草堂,有了一個溫暖舒適的家。
  • 杜甫的一首經典詩詞,開篇驚心動魄,堪稱千古絕唱
    比如杜甫的《春望》不僅在國內廣為流傳,在國外日本也是家喻戶曉,二戰後的日本經濟蕭條,保守戰亂之苦的人們希望能從《春望》這首詩中,獲得精神上的共鳴與慰藉。詩人將這種感情宣洩在作品裡,不是直白地呈露,而是附麗於景物之中,表現為詩的感情。
  • 5歲神童寫下一首詩,流傳千年,但其家人看後暗覺不妙
    杜甫「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今天再來認識一位神童,他不光有才思,還有慧根。不信你看他五歲寫的詩,流傳千年,優美動人。但他的家人看到並不是太高興,因為整首詩就像一首佛家偈語,表現出和他這個年齡不符的慧根和通透。《五歲詠花》【唐】陳知玄花開滿樹紅,花落萬枝空。唯餘一朵在,明日定隨風。
  • 《江畔獨步尋花》--唐·杜甫
    創作背景  這組詩作於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後,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或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春。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飽經離亂之後,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第二年春暖花開時節,他獨自在錦江江畔散步賞花,寫下了《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這一組詩。
  • 和孩子一起讀詩 | 可愛深紅愛淺紅
    春有百花好時節,春天也是讀詩天。央廣新聞公號和娛樂廣播《睡前故事》節目共同推出一檔新欄目——和孩子一起讀詩。
  • 詩詞丨杜甫最孤獨的一首詩,末尾兩句蒼涼無奈,道盡人世心酸
    —回復『 早安 』,迎來一天好心情—◆ ◆ ◆
  • 杜甫很愜意的一首詩,盛情款待客人,充滿了濃鬱的生活氣息
    說道現實主義大詩人杜甫,他的詩沉鬱頓挫,讓人讀來像是充斥著數不盡的愁緒,那個時代造就的他太不幸了。他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感傷國事,花鳥皆為之傷心流淚。再有「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一到分別,想到再見的茫茫不覺頓覺悽愴啊。誠然杜甫在戰亂的影響下,寫就了這些壯麗沉鬱的佳作,雖然有陰霾,但生活還是充滿美好的。
  • 杜甫最悽涼的一首詩,令人感慨萬千,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杜甫,唐朝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歌密切關注社會的最底層,而且寫得無比的細膩,也正是這個原因,才使得他被後世稱為「詩聖」。那麼杜甫也是同樣的在文學上有著很高的造詣,而且他的詩歌,正如前面如說的那樣,始終是在關注當時那個社會最底層的民眾;從而展現了他作為「詩聖」,最為真誠的一面。讀杜甫的詩,那就是猶如在當一部悲慘的歷史,從他的詩歌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內心的一片赤城。小編為要大家介紹一首杜甫最為悽涼的一首詩,可以說是他最為令人感動的一首詩,讀了令人感慨萬千,那便是他的《登嶽陽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