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愛相親》是一部讓人無法批評的電影,當你目光觸及到張艾嘉真切平和的臉龐,感受到整部電影慢慢氤氳開來的細膩執拗的情感,你只能感嘆溫情與市場存在著距離。《相親相愛》上映四天,票房826.0萬,院線排片從6.8%逐步下降至3%左右。截至發稿前,今日票房大盤達到6218萬,《相愛相親》票房佔比1.7%,上座率7.2%。
相比起該片上映前入圍金馬獎7項提名、被選為釜山電影節閉幕影片、東京Filmex影展開幕影片,和幾輪電影點映發酵出的好口碑,目前《相愛相親》的票房成績是有些黯淡的。公眾期待著它能打破文藝片叫好不叫座的藩籬,以口碑與品質增加票房置換力,最終收割電影市場,但現實裡它仍在文藝片的票房魔咒裡掙扎。貓眼預測《相愛相親》總票房1144.8萬,而同天上映的漫威大片《雷神3:諸神黃昏》目前票房3.97億,預測總票房6.7億,雖然將文藝片與好萊塢商業大片從票房層面進行對比有些偏頗,但不難看出現在的市場取向依舊還是大片為王。
而值得注意的是,作為《相愛相親》的出品方北京海潤影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潤影業」)繼去年4月掛牌新三板之後,孫儷、劉詩詩、趙麗穎、郭濤、高雲翔等明星公司明星股東讓它備受矚目,但它的業績數字卻不怎麼好看。去年海潤影業啟動「30億+」電影計劃,發布了包括《相愛相親》、《降魔傳》、《三人行》、《樹大招風》、《大鬧天竺》等在內的18部電影,目前片單中在內地實際上映且票房過億的僅有《大鬧天竺》(7.56億)、《三人行》(1.00億)兩部電影。目前《相愛相親》票房平淡,如果海潤影業想取得好業績,或許只有期待接下來的《降魔傳》。
《相愛相親》票房平淡,
文藝片如何徵服電影市場,
以溫情、以眼淚?
文藝片的票房冷淡在電影市場已經是老生常談。
電影《相愛相親》主演田壯壯在電影上映半個月前,被媒體詢問票房是否能衡量一部電影的質量之時,他說,「一部電影可能這次賣了一兩億,然後就消失在無數的電影之中、沒人看了,也有電影過了一百年還有人看。理想中的好電影是充滿想像力、跨越時代的。」用票房來佐證一部電影的好與壞是可笑的,但被票房紅利衝擊擴張後的電影市場卻可以給如《相愛相親》一般的電影更多的機會。「當5年內我們的票房達到1000億甚至更多,意味著我們有更大的能力以及包容度,接受更多的《相愛相親》。」
所以公眾對《相愛相親》可能票房滑鐵盧這個局面是有心理準備的,事實上公眾對這部電影的態度更像是看待一種藝術文化,而藝術某種層面上就意味著商業上的無欲無求和作品超越時代的歷史意義。對於這部電影,它市場上遭遇的冷淡喚醒的是公眾的惋惜,還有對導演張艾嘉背後象徵的臺灣新電影文化精神的緬懷。
有人說張艾嘉身上體現著楊德昌那一代電影人的藝術烙印,她參與了「新電影」誕生的時代,當她從一個演繹者轉化為敘述者時,她的鏡頭裡帶著一種不露聲色的力量,細膩而深沉。這種特點在電影《相愛相親》裡尤為明顯,電影裡角色的情感處理總是拿捏得十分溫柔,一切故事的發生都是順其自然的,時代背景下以家庭切入社會,對於三代女性的生活圖景與內心自我抉擇的展現都極盡細緻平實,在細節上引起共鳴。
但這種平靜的力量卻不容易滲透進大眾市場。國內對文藝片並沒有明確的定位,與電影市場熱門題材截然相反的、敘事混風格獨特的電影、地下電影、票房冷淡電影、涉及敏感題材電影,被大眾歸入「文藝片」,這是一個約定俗成的概念,並不規範,但必然存在。
根據貓眼數據,截至10月31日,今年我國票房收入達448.71億元,同比增長15%,電影市場上票房前三名電影佔據了105.25億(《戰狼2》56.81億、《速度與激情8》26.70億、《羞羞的鐵拳》21.74億),佔比23%左右,動作片、喜劇片傳統的電影類型依然霸佔市場。而小眾片種出現兩匹黑馬,藝術片《岡仁波齊》與紀錄片《二十二》票房均過億,彼時業界有說法認為國內文藝片春天已經來臨,但其實這兩者的成功都不具備複製性前者被認為是「放下藝術片身段,情懷營銷」,後者則因為慰安婦的問題受到爭議。更普遍的案例是片子出現,然後悄無聲息泯然於電影大潮。
此前,與《相愛相親》一樣上映前備受期待的文藝片《明月幾時有》,雖然有葉德嫻、周迅等實力演員參演,但在7月檔《神偷奶爸3》、《悟空傳》等IP熱片擠壓下票房滑鐵盧。對於文藝片的票房魔咒《相愛相親》並非不在乎,在接受記者訪問時,張艾嘉提到了對「文藝片」的看法,「我只是覺得現在的人看電影已經不是看電影,而是看熱鬧。」「我從來不去避諱'文藝片'三個字。其實我也希望大家看熱鬧看膩了,上當上夠了,也可以試著去看看別的戲,說不定就給了它(文藝片)一個機會呢?我之所以這麼堅持,是因為我曾經歷過好多現在大陸電影市場所經歷的事情,當年臺灣電影、香港電影都是如此。」
海潤影業爆款缺失,
《降魔傳》能成為下一個《大鬧天竺》嗎?
而相比起張艾嘉對電影市場淡然處之的態度,海潤影業可能無法如此冷靜。
根據海潤影業2017上半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194萬,較去年同期增長2023.78%;實現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39萬。海潤影業表示,營業收入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系確認影片《大鬧天竺》的票房分帳收入。顯然上半年出現了一部《大鬧天竺》成為了海潤影業的救星。但毛利率下降,「本期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系本期營業收入主要來源於電影票房分帳收入,由於影片相應的成本需要在票房分帳收入中扣除,導致本期毛利率較低。」
同時,報告期內,海潤影視資產總額為人民幣3.2億,比上年末增長13.35%,淨資產為人民幣2845萬,較上年末增長113.87%。海潤影視總資產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存貨中在拍攝電影以及完成拍攝電影的增加,主要包括在拍攝的影片《操控者》以及完成拍攝的影片《我是馬布裡》(原名《紐約人在北京》)、《相親相愛》、《降魔傳》(原名《神魔道》)。同時股票發行募集資金1000萬也增加了淨資產。而公司現金流量為-762百萬,原因是由於投資拍攝電影《操控者》、《慾念遊戲》。
而在這之前,有媒體報導,2013年-2015年,海潤影業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139.48萬元、-161.04萬元和-291.4萬元。2016年海潤影業的營業收入儘管達到4556.5萬元,同比增長3.84%,但虧損額卻進一步擴大,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6244.4萬元。
2016年海潤影業對外宣布了「30億+」電影計劃,在海潤影業的公告裡,公司參與投資出品的電影《相愛相親》、《降魔傳》、《慾念遊戲》、《貓先生與豬小姐》都計劃於2017年下半年度上映。在《我是馬布裡》(票房889.9萬)、《相愛相親》票房遇冷之後,海潤影業2017年的業績或將承壓,現在海潤影業需要一個口碑與票房皆有保障的爆款,而它似乎將希望放在了《降魔傳》身上。
該電影由王晶導演,近幾年王晶退出了《澳門風雲》系列,口碑撲街但票房客觀,海潤影業總裁劉燕銘表示,「他(王晶)在行業裡面已經成為票房保障,追投的人非常多。《神魔道》(現改名《降魔傳》)我和他談了三次就確定下來,五月五號開機。這是一個走市場化的作品,因為海潤是一個上市公司,肯定要跟股東有個交代。」
但今年國慶檔的一個小插曲又讓人擔憂《降魔傳》是否能擔起重任:國慶檔王晶導演的兩部電影《降魔傳》與《追龍》撞檔,最終《降魔傳》選擇撤檔後延至11月17日。即便《追龍》在質量上挽回了王晶頹敗多時的口碑,但《降魔傳》撤檔事件還是讓公眾猜測該電影或許還是延續了王晶之前一貫圈錢擺爛的風格。
之後11月電影市場在進口片方面還將迎來《東方快車謀殺案》,全明星陣容的IP翻拍;DC大片《正義聯盟》,漫威宇宙與DC宇宙在中國市場正式開打;國產片則開啟進擊模式,《狂獸》、《暴雪將至》、《引爆者》等多部影片接連擠進市場,這種局面下不管是《相親相愛》還是《降魔傳》,它們的票房空間都顯得十分逼仄。
(本文為娛樂獨角獸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應聘簡歷發送郵件:yldjs001@126.com
投稿、商務合作、加群可掃我
微信號:yldjs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