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單車、一部手機,我的2017年環島騎行記

2021-02-19 亞丁行攝

十年前,看了白巖松的《巖松看臺灣》就有去臺灣看看的衝動,五年前聽《曉松奇談-臺灣》讓這種衝動更強烈,特別在看完陳懷恩導演的《練習曲》後,一直做著一個環島的夢想。

一年前帶著妻子和女兒第一次踏上了臺灣這片土地後,感覺他是那麼的親切,那麼的樸實,中國傳統的禮儀文化在這裡最好的保存了下來。

一個月前,感謝上天,感謝好多好多的人,終於我有機會完成了我的環島夢想,從高雄到臺北,七天時間,用我的自行車和我的手機記錄最真實的臺灣。

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

到了三十五歲的這個年齡,我們的環島不為證明有多厲害,只想完成自己的夢想,用自己最真實的感受去擁抱臺灣。而當你真正深入到這幅美麗的畫卷裡面時,當你靠近它時,你才發現,每一個路上給你加油的人,每一個給你指路的人,每一個幫助你的人,每一個請你喝酒吃飯的人,每一個和你放縱聊天的人,樸素的就像你的鄰居,這是一種原生態的美,當你深入這裡,你不得不感嘆,不得不愛他。

當開始寫這篇遊記的時候,很多場景依舊曆歷在目,無法忘記恆春可以把自行車吹倒的過山風,無法忘記狂風暴雨中穿越墾丁的海岸線,即使這樣的氣候條件,墾丁依然很美,無法忘記第一次擁抱太平洋海風時的興奮,無法忘記從旭海開始,一路和我們一直相遇的Renee liu和邱貝蒂,你們是最勇敢最美麗的女生,無法忘記美如畫的花東縱谷,這裡有所有女生都喜歡的伯朗大道和金城武樹,這裡有最美麗的牧場,最好吃的牛奶冰淇淋,無法忘記藍的魔幻的清水斷崖,為自己點讚,竟然徵服了環島最難徵服的路段,越是危險的地方,風景最美,無法忘記充滿藝術氣氛,充滿花草香的宜蘭,無法忘記九份五公裡的垂直上山路,無法忘記池上車站一定要請我們吃便當的和我同姓的臺灣阿姨,無法忘記玉裡小鎮的雨夜一定要請我們喝酒的臺灣大叔,無法忘記一路上數不盡的美食,無法忘記---

在墾丁風雨中依舊在奔跑的金髮女孩

初鹿牧場,安靜之美

高雄愛河邊,享受這份自在的騎行者

北部濱海公路,陪滿頭白髮的老母親一起看海的人

一車一人一手機,臺灣我又來了

騎行途中總能遇到懷著相同夢想的人,為這兩位堅持的女孩點讚

我的兄弟,感謝你一路相隨,不管烈日當空還是狂風暴雨

我們到過這裡-花東縱谷

世外桃源一樣的 伯朗大道

金城武樹

無法用語言表達它的美麗的清水斷崖

北部濱海公路旁的燈塔

九份的街道和燈籠

那就讓我用這篇可能有點長的遊記來記錄我所經歷的這一切

1、開始環島夢

  2017年11月4搭乘中國南方航空公司的班機,我再次抵達了臺北桃園國際機場,11月屬於旅遊的淡季,所以1400塊錢就可以搞定來回的直飛機票,順利出關後,在機場稍作休整後,直接搭乘臺灣高鐵向這次環島的出發地高雄出發。(從桃園機場可以直接搭捷運到桃園高鐵站,臺灣高鐵票可以直接在天貓上買好當日票,可以享受早鳥優惠,可以坐當日的任何時段的車)

蘇州高鐵站-這是起點

浦東機場

馬上要起飛了

備註:為什麼從高雄出發,主要考慮到臺北到高雄這一段是臺灣的人口和城市集中區,風景沒有東海岸漂亮,因為時間有限,所以就選擇從高雄出發,高雄作為臺灣的第二大城市,更容易租到好的自行車。

    晚上8點多的時候抵達高雄,去捷安特愛河店取了預約租用的自行車,很順利的取到自行車後,辦理完酒店入住後,就直衝附近的六合夜市,直接把自己吃撐。

六合夜市,比較出名的夜市之一,因為在高雄,即使有較多遊客,但是性價比還是比較高的,可以找到很多美食,進了這裡,就沒有抵抗力了,直接吃撐出去。

海鮮

這個胡椒餅是我臺灣吃到的最好吃的,而且不用排隊

臭豆腐沒有饒河的好吃

這個鹽烤大蝦很新鮮很好吃,我吃的慢了,就被旁邊的吃貨多吃掉了一個

備註:捷安特直營店支持臺灣異地還車,不收異地還車手續費,需要提前一個月左右時間和相關的門店就行郵件預約,不需要收押金(反覆郵件諮詢門店,需要收押金嗎,得到的答覆是我們相信你的預約,我們會為你留好車,感動中),捷安特門店的車況都是不錯的,這次我們租到的車是價值20000臺幣的公路車,車子很好騎。

晚上,想到第二天要開啟自己的行程,一夜未睡好。

 

2、行程開始,從高雄到恆春

    早安高雄

    高雄作為臺灣的第二大城市不像內地的很多城市,到處是工地,沒有那麼多高樓,但是很多老的吊腳樓卻很好的保留了下來,愛河像一條美麗的絲帶,安靜的穿過了整個高雄市區,時間關係沒有去最美的美麗島捷運站看看,早晨9點,我們就沿著愛河慢慢的開啟了我們的徵程。

    愛河畔遇到了好多周末騎行的高雄市民,自行車文化在臺灣有很好的傳承,不管在臺北或者在高雄,不管是臺9線還是臺20線,都有專門的自行車騎行道,愛河河畔,我拍下了這張照片,我很喜歡他現在的狀態,也許他騎行累了,就想在這裡休息一下,也許他就是周末騎到這裡來看看愛河,放慢腳步,讓自己安靜下來,真的很好。

愛河穿過高雄,作為臺灣第二大城市,高雄沒有臺北那麼擁擠,但是有一種南部特有的風情

愛河旁邊,都是騎行的人,她騎向光明

臺灣的自行車文化發展的很好,城市裡都有專門的自行車道

出高雄就看到環島的標誌,這個標誌伴隨著我們全程,每過一段就能看到它

    沿著臺17公路一直往南騎行就是恆春和墾丁方向,一路都有專門的自行車道,由於路況好,車況好,車速能保持在25公裡/小時,所以還很自信的認為能夠有充裕的時間騎行到墾丁,路過大鵬灣公園的時候,還去參觀了一圈。

騎行者和帆板愛好者,他們都熱愛生活

大鵬灣公園一角,滿頭銀髮,但是他仍然熱愛他的工作

中午的時候,隨便找一個本地人吃飯多的小吃店,就能吃到一頓很不錯的飯菜,臺灣的小飯店和內地的不一樣,他們不會因為你不是熟客或者外地人而宰客,價格很公道。

大排檔的午餐,味道超讚,很滿足

    繼續一路吃吃停停,看到不錯的風景,就停下來,繼續很樂觀的認為今天可以比較早就騎行到墾丁。

臺灣的城鎮,沒有什麼建設,但是有一種原味的感覺

越往南,海就近了

自行車與海的交流

海釣者與海的搏擊

    但是當過了楓港之後,進入臺26公路後,過山風來了,下午三點以後的過山風基本上擋住了我們前行的腳步,突然一陣狂風颳過來,直接把自行車連人一起吹倒,在和過山風的搏擊中,我們的車速一下子降下來了。

再大的浪,但是還有安靜的海釣者

    更不幸的是,因為我的急剎車,導致了我的兄弟摔車了,手臂破了一大塊皮,還好有頭盔,頭沒有受傷,骨頭也沒有傷,所以提醒很多要騎行的朋友,一定要戴頭盔,關鍵時候它可以救你的命。

就在這裡翻車了

    在夜幕中,終於抵達了恆春,一個古城門很好保留下來的城鎮。去當地醫院包紮完傷口後,用飛豬找了一家評價不錯的酒店,還是一樣的風格,酒店不大,但是很乾淨,服務很nice,早晨很豐盛,不到400的價格,性價比超高。

 

3、狂風暴雨中的墾丁環線

    第二天起來,吃完早飯,看到外面下起了雨,計劃中風和日麗的沿著墾丁的海岸線悠閒騎行的的美好願望是泡湯了,是繼續前行還是等待,我們選擇了繼續前行,從酒店旁邊711買好雨衣(臺灣的711有你想買的任何東西),我們頂著風雨出發了。

    即使是風雨天的墾丁,仍然可以發現它的美。

    認識墾丁,是在《海角七號》電影裡,電影裡有我喜歡的原生態和安靜美,而今天我在風雨中,徵服墾丁,耳機裡放起了範逸臣的《國境之南》

擁抱大海,放縱自己

   前人的環島遊記中介紹從墾丁到臺東,有兩臺路線,一條是回到楓港休整,然後從楓港沿著南回公路爬山過環島第一關口壽卡,另外一條是沿著墾丁的海岸線,一直往東,翻過東南角的山住在旭海,從旭海翻山過壽卡,墾丁以東,人煙稀少,風景超美,但是路會比較艱難。

   我們當然選擇了風景更美的路,越往東,人越少,風景也越美,但是風也越來越大,我們不斷和狂風暴雨在戰鬥,車速越來越慢,但是我們沒有放棄。

臺灣最南角

人越來越少,雨越來越大,還好有蝸牛陪伴我們

這個地方叫風吹沙,此時我們已看不清前路

    在我們又冷又飢餓的時候,我們終於達到了茶山吊橋,等待我們的是超級美味的紅燒牛肉飯和太平洋海魚湯。

對面就是茶山吊橋

最美味的是那碗太平洋海魚湯

    吃完午飯,雨過天晴,老天是公平的,它在你經受過狂風暴雨後會饋贈你晴朗,時間關係沒有去佳樂水的海灘逛逛,其實佳樂水值得一去的,它更像沒有開發前的墾丁,有那份安靜,如果有機會,我推薦你去一下佳樂水,但是經過茶山的時候,千萬別忘記在茶山吊橋旁的小飯店吃一份紅燒牛肉飯,喝一碗海魚湯。

茶山吊橋

    接下來就是翻越臺灣東南部的一座座小山,雨後的山間空氣超級舒服,翻山雖然很累,但是我覺得我全身都得到了放鬆,我享受這裡的清新的空氣,享受這裡美麗的風景,享受這裡安靜的狀態,很少有車,很少有人,難得有零星的村莊,一種原生態的美。

臺灣的小學,它的門口是開放的

   在經過了一個很長的大下坡後,我們第一次和太平洋相遇了,浪很大,我更相信這是大海似乎在為我們唱歌。

旭海就在前面,太平洋就在我們身旁

在這裡我靜靜的聽太平洋歌唱

穿過所有的困難,光明的前方在等我們

    傍晚時候,抵達了今天的目的地旭海,今晚我們住的是小木屋,非常漂亮的小木屋,因為是淡季,和老闆還價後,只收了我們1800臺幣,性價比超高。

    旭海是一個小村落,所以沒有飯店,只有一家小賣店,但是有水餃賣,一口氣沒人吃了二十幾個老闆娘自己包的水餃,味道很贊,東北的味道。

    而選擇住在旭海,很關鍵的原因是,這裡有超讚的溫泉,旭海溫泉,199號縣道上的旭海國小旁,濱臨太平洋,這裡有最原生態的弱鹼性碳酸泉,泉水自地下自然湧出,泉質很純,水質清澈,250臺幣的私密溫泉日式小屋,性價比超高,這個價格在內地想都不用想。

    溫泉泡完,兩天騎行的疲勞也緩解了很多,為明天的衝刺壽卡儲備好能量。

4、衝過壽卡,擁抱太平洋的風!

    壽卡之於臺灣環島,如同二郎山之於川藏線,是騎行路上要翻越的第一座大山,是考驗環島的第一道關口。從壽卡開始,我們要穿越中央山脈,後經花東縱谷,沿東海岸絕壁上的蘇花公路,再通過北環公路回到臺北。從旭海到壽卡是一個個的上坡和下坡,總共20多公裡的路,要提升海拔400多米,而我們還是重裝騎行,對於擅長爬坡的我來說,這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擔心的是同行兄弟的爬坡能力,還好,經過近三個小時的艱難爬坡,我們終於抵達了壽卡驛站。

衝刺壽卡的路上,鮮花相伴

爬壽卡就是不停的下坡和上坡

抵達壽卡驛站,是各種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不同年齡的騎行者,都在這裡匯聚了,所以環島在這裡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

    衝刺壽卡的時候,遇到了Renee liu和邱貝蒂,她們出發的早,早餐的時候還和她們開玩笑,實在不行推也要把車推上壽卡,沒有想到堅強的女生竟然也騎行徵服了壽卡,為她們點讚。

    其實壽卡沒有想像中的難,生活也沒有想像的艱難,只要堅持,一定能成功到達終點。

    壽卡下來是一個十幾公裡的連續下坡,控制著車速,感受這迎面的風。

像風一樣下坡

    而接下來,迎接我們的是藍色的太平洋。

    臺東縣位於臺灣省東南方,由於終年氣溫高,臺東又被稱為太陽的故鄉。臺東地區擁有極豐富的觀光資源,海洋旅遊發達;從平原到高山,從海洋到離島,臺東的自然景觀十分豐富。除了高山地形外,臺東海岸線綿延長達176公裡,同時臺東也擁有綠島與蘭嶼兩座離岸島嶼。而這次時間關係,沒有去綠島和蘭嶼。

    臺東也是一個張惠妹、胡德夫、黃麗玲、範逸臣、王懷恩等歌手的故鄉,這是一個山和海完美結合的地方,所以回來後細聽這些人的歌,感覺到那股山和海融合的灑脫。

    一直沿著海岸線騎行,因為太美了,都記不得自己停下腳步多少次了,我想不管通過什麼都無法完整記錄這片藍色,而我的眼睛記錄了這一切,下面就和大家一起分享這片藍色。

 

而我就這樣跳進了這片藍色中

騎行所見,修路的勞動者

指揮者,騎行中的趣聞

一邊是海,一邊是山,繼續前進,嚮往光明

臺東有很多原住民,不經意的小屋都保留著原住民的色彩

    經過了許多次的上下坡,傍晚的時候到達了原來的第一計劃住宿點知本(又是一個有溫泉的地方),但是考慮到要對自行車進行一些調整,我們繼續往臺東市區趕,跟著谷歌地圖走過了不知多少片農田小路後,終於抵達了臺東車站附近的捷安特直營店,店已關門,我們就住在它附近的綺麗商旅,很不錯的酒店,400多人民幣的價格,酒店的早餐很有特色,除了自助餐外還有專門贈送的原住民特色早餐,很好吃。

5、這裡是天堂-花東縱谷


    從臺東到花蓮有兩條路線,一條是海線就是繼續沿著太平洋的海岸線一路向北到花蓮,另外一條是山谷線就是穿越花東縱谷,在很多別人的遊記中看過花東縱谷的美麗後,我毫不猶豫的選擇了走山谷線,但是當真正走進花東縱谷,近距離感受她時,你會發現她的美麗遠超被人照片中拍出來的感覺。

    花東縱谷:是臺灣東部縱谷地形景觀,夾於中央山脈和海岸山脈之間,由菲律賓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所擠壓形成,因橫跨花蓮、臺東兩縣而得名。花東縱谷沿省道臺九線而行,貫通花蓮、臺東兩縣的精華地帶,長達158公裡的綠色走廊,儘是一片綠意和綿延的秀麗山脈,沿路並有東部幹線鐵路相隨,花東縱谷除了田園景觀富於變化之外,縱谷內到處都充滿果園、茶園、稻田、牧場等景點不斷映入眼廉,令人目不暇給。花東縱谷,在山脈與河流交織下,雕刻出各種奇特的自然景觀,美景天成,每一處皆讓人讚嘆不已。初鹿牧場、鹿野、池上、玉裡、瑞穗一聽名字都有無窮的吸引力。

當踏入這片天堂時,你的騎行速度就一下子慢下來了,因為太美了,所以捨不得快速通過,在一片綠色中,在新鮮的空氣中,腳步就不知不覺慢下來了。

自行車和原住民的圖騰合影

小景也很贊

    第一站-初鹿牧場,去初鹿牧場的原因是一路沿著臺9線騎行,看到初鹿牧場的牛乳的廣告,天氣很熱,如果能喝一杯冰牛奶,一定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所以我們抄小道去初鹿牧場,沒有想到其實這是一條連續五公裡的上坡路,而且坡度之陡,已經遠遠超過了壽卡的坡度,爬坡王我還能勉強向上騎,爬坡不行的朋友就只能鬱悶的推車前進,在他精疲力盡的時候,初鹿牧場終於出現在了我們眼前,而看到眼前的這片綠色,一切疲勞都是值得的。

初鹿牧場,就像她的名字一樣美麗,這是一個世外桃源,更難能可貴的是竟然沒有什麼遊人,那就讓我們吃著絕世美味奶霜冰淇淋在這裡慢慢的逛起來。

奶霜冰淇淋,我吃了兩個,某人一口氣吃了三個,然後基本上就廢了

   我在朋友圈告訴女兒,下次我一定要帶她來初鹿牧場,其實這裡離臺東不遠,可以臺東包車過來,很方便的。

    出初鹿牧場,是一個連續的大下坡,然後我們繼續沿著臺9線向前前進,花東縱谷中有很多和臺9線並行的自行車道,自行車道兩邊都是田野,遠處是遠山,這是騎行者的天堂。

   本來計劃中午到池上吃午飯的,但是由於在初鹿牧場花費了太多的時間,沿途的風景太美了,一直不停的停下來,到下午四點多才到了池上地界。

   池上不止有好的便當,還有伯朗大道和金城武樹,這是騎友Renee liu推薦給我們的,臺9線只有一塊很不起眼的牌子顯示伯朗大道向右轉,當在遠處眺望伯朗大道的時候,就已經深深被吸引住了,要去一探它的美麗。

最美的山谷

金城武樹

路在前方

    騎行在伯朗大道之中,遠處是秀麗的山景,近處則是一望無盡的稻田,人在大道走猶如畫中遊,一切如此美好、愜意,將伯朗大道稱為「天堂路」也毫不誇張,因為太美了,所以我們再一次忘記了時間,直到肚子提醒我們,才知道要去池上車站吃便當。

池上車站附近有兩家池上便當,搞不清楚哪家是正宗的,但是路人告訴我,只要是池上的便當都是好吃的,因為這裡有最好的池上米,隨便進了一家,點了兩個便當,一個便當才70臺幣,真心便宜。

   吃便當的時候還收到了池上車站開計程車的女司機郭阿姨送給我們的兩瓶酸梅,朋友去阿姨那邊問路,聊了一會,阿姨一定要請我們吃便當,看到我們已經點了便當,就特地去買了兩瓶當地的酸梅送給我們,拿著阿姨送的酸梅,滿滿的感動,滿滿的溫暖,而這種感動和溫暖在臺灣我們不是第一次遇到。

    因為在初鹿牧場和池上花費了太多的時間,進程完全滯後了,本來計劃今天要到瑞穗的,在池上車站想搭火車去瑞穗或者花蓮,但是沒有買到自行車票,就只能繼續前行,向30公裡外的玉裡出發。

    剛出發,天空就下下去了雨,雨越下越大,風越刮越大,天也完全黑下來了,就這樣在黑夜中,頂著風雨,騎行了近兩個小時,終於抵達了今晚的過夜點玉裡,在玉裡找了一個汽車旅館,稍微整頓以後就去玉裡車站買明天去清水斷崖的火車票,玉裡車站的售票員服務超讚,超有耐心,因為沒有直達清水的車票,而且很多能夠預約自行車的車次都滿了,所以我們只買到了清晨6點鐘的往花蓮的車票,到花蓮後在轉車到清水斷崖的入口崇德。

    買完票出來,已經晚上8點多,火車站附近的小餐館都已經打烊了,路過一家小吃店,雖然外面已打烊,但是看到裡面還有人在吃飯,告訴老闆娘我們很飢餓,能不能給我們做份面,老闆娘很爽快的答應了,而進了飯店裡面,正在吃飯的兩位臺灣大叔很熱情的邀請我們一起喝酒,而這個夜晚,無關任何東西,我們和臺灣大叔放肆的聊天,真的很有意思。

 

6、清水斷崖,我徵服了你


    清水斷崖,清水山臨太平洋之處的斷崖,位於花蓮縣北部,是崇德、清水、和平等山臨海懸崖所連成的大塊大石崖,前後綿亙達21公裡,地質以片麻巖和大理巖為主,成90度角直插入太平洋,高度均在800米以上。斷崖形狀如鞘,絕壁萬丈,腳下白浪滔天,形式甚為險峻。清水斷崖氣派雄偉,號稱世界第二大斷崖,築在斷崖中間的蘇花公路,在這些隧道的阻隔下,斷斷續續地出現,崖壁下方則是驚濤駭浪、波瀾壯闊的太平洋。

    清水斷崖是臺灣十大美景之一,個人認為至少可以排在前三,雖然它很美麗,但是因為它的險峻,所以是號稱環島路上最危險的路段,特別是雨天,更容易遇到塌方,所以很多環島的自行車團隊從安全出發會坐火車通過。如果坐火車通過,將會是環島的一大遺憾,我們不想與美景錯過,我們不想遺憾,所以我們決定即使是雨天,我們也要去徵服清水斷崖,清晨六點左右,從玉裡趕早班火車到花蓮再轉火車直接坐到了清水斷崖的起始站崇德。

    等待我們的是最美麗也是最危險的路。

清晨的頭班火車

出發

清水斷崖,我想,只能用我下面的這些照片來表現它的美。

遠眺

懸崖上,向下仰望

藍色的大海,這個藍,無法用鏡頭表現

清水斷崖的海釣者

不止大海,這裡還有懸崖

我們就從這樣的路上通過

紀念一下我的老朋友-自行車

路過一個山洞,然後我們在這裡飛躍

陶醉在這裡的人

自行車和看風景的情侶

    走過了最難走也是最美的清水斷崖後,我們到達了和平,此時雨越下越大了,都看不清前面的方向了,也看不到旁邊的美景,果斷從和平搭區間車去了蘇澳。

    在火車上通過攜程預定了蘇澳的住宿地綺麗酒店,從臺東的綺麗商旅開始就對這個酒店比較有好感,蘇澳的綺麗酒店就在蘇澳港口附近,離火車站和蘇澳冷泉比較近。

    休整以後,吃完便當就倒頭就睡,也許是早晨起來的太早的原因,也是路上太累了,這一覺睡得很香。

    醒來時已經是傍晚,換上711新買的拖鞋(運動鞋在雨中已溼透),去逛蘇澳了,蘇澳是宜蘭的一個重要港口,而最著名的就是蘇澳冷泉和海鮮,我們第一站就去泡了蘇澳冷泉,250臺幣的私密冷泉湯屋,和別人遊記中看到的一樣,可以洗淨騎行的疲勞,泡完冷泉,第二站就是去吃海鮮,去了當地人推薦的餐廳,很多本地人在吃飯,點了活海蝦、生魚片、海魚湯等一桌菜,雖然不便宜,但是味道超讚,作為對自己徵服清水斷崖的獎賞吧。

蘇澳冷泉

清澈無比的冷泉

7、從宜蘭到九份


    早晨起來,發現車胎沒有氣了,這次大風大雨我們遇到了,晴空萬裡也遇到了,垂直的大上坡遇到了,連續的十幾公裡大下坡遇到過,這次終於連破胎也遇到了,沒有補胎工具,所以只能去宜蘭找車行換胎了,還好今天我們本來就買好了從蘇澳到宜蘭的車票。

宜蘭在臺北的北面,是臺北人最喜歡來度假的地方,就像它的名字,我覺得這是一個整個城市都充滿著花草香的地方,出了宜蘭車站,就被它給吸引住。

很有味道的宜蘭火車站

超美的幾米公園



很有創意的手工藝者的作品



在這裡還可以給家人寄上一張明信片,告訴她們你有多愛她們。

如果有機會,我想我這個春節要帶我女兒來這裡。

換完車胎後,沿著宜蘭的鄉野小道騎行,有數不出的愜意。

中午在頭城吃牛肉麵的時候,遇到一個騎哈雷的大叔,大叔告訴我們,他是臺北人,但是很喜歡宜蘭,所以他把哈雷放在了宜蘭,每當天氣好,他就會從臺北過來,到宜蘭來騎哈雷,拍拍照片。

他在騎哈雷,我們在騎單車,我們都熱愛自己的生活

我想這也是臺灣的另外一種慢節奏,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後,也許我們可以考慮一下如何讓我們不煩躁,如果能夠讓我們慢下來,品味自己的生活。

下午時候沿著北部濱海公路繼續往九份方向前進,一路上每隔幾公裡都會有一個漁港,而在很多漁港,都有特色的小吃和石花飲料賣,價格很便宜,魚蝦很新鮮,味道超讚。

北部濱海公路,一面是山,一面是海,也許是經過了清水斷崖的興奮後,即使看到美景,自己也沒有那麼興奮了,但是我想說的,這裡依然很美。

然後偶然之間,總會發現美麗的瞬間。

車與海的接觸

遠眺遠方,這是宜蘭的標誌龜島

太陽落山了,九份終於要到了

    傍晚十分,抵達九份的山腳下,宜蘭修車的時候車行的老闆提醒過我們從北部濱海公路上九份會有一段很陡的長上坡,基本沒有辦法騎行,聽得時候我還不相信,當時當真正面對的時候,才知道為什么九份是沒有什麼自行車的,因為它就在山頂,而自行車想上去基本上只能推上去。

   推了一個多小時,終於在夜色中抵達九份,一個我還年少時聽到陳綺貞的歌《九份的咖啡館》就默默想來看看的地方,現在我已不在年輕,終於到了。

    但是事與願違,九份已經被徹底開發成了一個旅遊目的地,這是一個山城,本來路窄,晚上的時候阿妹茶樓附近的街道上,人山人海,而且因為是旅行目的地,所以商業化很濃,個人覺得一點都沒有臺灣的味道了,有點小失望。

   但是我們住的不厭晴民宿還是很贊的,民宿超級乾淨,都不忍心把它弄髒,雖然小貴,但是服務超好,後來了解到這是幾個和我們年紀差不多的人開的精品民宿,在九份最好的位置,經營者他們的理念。

早晨在民宿的超大觀景平臺看一下山城九份



8、回到臺北


今天的目的地是回到臺北,計劃中兩條路線,一條是穿過陽明山再回臺北,另外一條是直接從九份到瑞芳到暖暖一線回臺北,前面一條路程更長,有更多的陡坡,但是看到天空中下著大雨,從安全角度,我們選擇了第二條線路,沒有穿越陽明山,有點小遺憾。

風雨中,雖然騎行很艱難,但是一路看到臺北離我們越來越近,過了基隆河後,臺北就要在眼前了,當建築越來越密集的時候,證明我們的目的地臺北已經到了。

有首歌叫暖暖,這裡是暖暖



終於抵達了目的地捷安特南京東路店,順利的還車後,到臺北的住宿地臺北車站附近的奧斯金膠囊旅社辦理入住後,開始帶朋友一起去我臺北最喜歡地方的北投閒逛。

抵達臺北捷安特直營店,我們的終點站

今晚就在這裡過了,奧斯金膠囊旅社

北投是我上次帶女兒臺北自由行時的住宿地,還在懷念ken的度假小屋,北投被米其林評為亞洲最佳休閒小鎮就在陽明山腳下,這裡有最好的原湯溫泉,溫泉小溪穿過小鎮,這裡有亞洲最美的圖書館北投圖書館,這裡有很多有歷史的建築,整個小鎮就建在花園裡。

免費的地熱谷公園

梅吹出場

10塊錢人民幣門票的露天溫泉

還有我最愛的茶葉店。

泡完溫泉,再去饒河街夜市吃一下一直牽掛的臭豆腐以及海鮮庚,幫女兒買了她交代的必買的禮物後,滿足的回到了膠囊旅社。

9、回家


就這樣就要結束這次的臺北之行了,有點不捨得,上午在附近在逛一圈,讓我再好好的看一下臺北。

最看一眼臺北,依然那麼安靜

桃源機場有很多有特色的主題候機廳,而我在這裡遇到了蝴蝶蘭

回家的飛機

直接從臺北車站搭乘捷運30分鐘就可以到桃園機場,順利的辦理了登機手續後,搭乘南航的飛機回家了。

 

感謝你能很耐心的聽我講完這個故事,7天時間,從高雄到臺北,我們終於完成了我們的環島行程,雖然只環了三分之二,但是一點也不遺憾,不為追求純粹的一個數字,只為能讓自己好好的感受這個地方-寶島臺灣,感受它的美麗,感受它的文化純粹,感受它的那份從容和安靜,這不僅是一篇騎行的遊記,也是一篇臺灣東海岸線全程攻略,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帶我女兒再來這裡,坐上火車,開啟一段火車環島之旅,我希望你有機會也能來臺灣看看,你不會後悔的。

世界很大,但是人生很短,所以我們更應該熱愛自己的生活,所以只要有機會努力去實現自己的願望吧,旅行可以讓我們看到更多,思考更多,不為一種世界觀、價值觀所限制。加油吧,也和我一樣拿起你的手機,記錄你所看到的世界,其實世界可以很美。

下一個目的地是哪裡,我想我已經準備好

相關焦點

  • 單車電影單車環島:臺灣年輕人的成人禮
    更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這部電影除創下2006年臺灣電影最多戲院播放、最長放映日期等多項紀錄外,竟在全臺灣掀起一股單車環島熱潮,如今已然成為寶島上的一道亮麗風景。作為一種新的生活風尚和主張,在臺灣隨時隨處都能看到騎行者的身影,這些來自寶島內外的騎行者們不斷挑戰自我,用心感受著路上的風景與濃厚人情。
  • 臺灣環島騎行記02:竟是個無趣的開始
    這是臺灣環島騎行遊記的第二篇。
  • 天路騎兵2020年臺灣環島 12天騎行組隊計劃
    如果你看過臺灣單車環島電影《練習曲》,那你一定會明白臺灣那難以描述的清新和自由來源於何處。蜿蜒的海岸線,噴薄的海浪,如翠的青山,流動的浮雲,起伏的麥田,高大的風車,沒有盡頭的公路……最美的臺灣,一定要環島騎行才能欣賞的到。
  • 臺灣環島騎行記
    這些年,我先後去了海南環島,去了越南一路向南騎行,還去了青海湖環湖、川藏線、新疆獨庫公路、沙漠公路等地騎行,但我很清楚,我不是熱愛騎車,我平時生活中幾乎都很少騎車,我很了解,炎熱、暴曬、下雨、爬坡等等對我而言都意味著艱辛,是需要用毅力去堅持的。
  • 他們的成人禮是單車環島
    更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這部電影除創下2006年臺灣電影最多戲院播放、最長放映日期等多項紀錄外,竟在全臺灣掀起一股單車環島熱潮,如今已然成為寶島上的一道亮麗風景。 作為一種新的生活風尚和主張,在臺灣隨時隨處都能看到騎行者的身影,這些來自寶島內外的騎行者們不斷挑戰自我,用心感受著路上的風景與濃厚人情。
  • 浮遊臺灣 「單車騎士」的環島日誌
    13天,1060公裡,臺灣環島一圈。08年開始的念想,終於在30歲前的2013年實現了。電影《練習曲》裡的這句話,是一直支撐我騎行環島的座右銘,如今終於有底氣對自己說了。此前有非常多的朋友以各種方式環島遊臺灣,我偏偏選擇騎自行車這一方式,是為了苦行,鍛鍊身體意志,也是為了能更貼近臺灣,親歷絕美風光。
  • 單車·騎行10本書
    這本書內容很全面:自行車運動發展史、清晰的單車知識(支撐、輪組、制動、變速、避震、清潔),騎行實用技巧(裝備、安全、技巧、鍛鍊、戶外)……助你快速完成掃盲,掌握單車行業的方方面面。十餘位作者是來自國內外的單車愛好者,從事專業車手、教練、技師等行業,歷時數年精心撰稿。由於他們的熱情與專業,你不用擔心它太「學術」或「呆板」,這本書容易理解、方便運用。
  • 15天14夜單車環島臺灣
    你有沒有跟我一樣有一個騎行環島臺灣的夢想,今天小彬就帶大家分享在臺灣騎行的日子。應該有很多人看過臺灣的電影,例如《海角七號》、《練習曲》、《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以及國產電影《男孩都想有輛車》。自行車環島臺灣這個想法是在2014年萌生的。那時候我剛剛初中升高中,中考前跟爸媽就樹立一個目標:考上高中的重點班就給我買一輛專業的山地車,最後經過日復一日的奮戰實現了自己的目標。
  • 臺灣環島 騎行12天組隊計劃攻略
    如果你看過臺灣單車環島電影《練習曲》,那你一定會明白臺灣那難以描述的清新和自由來源於何處。蜿蜒的海岸線,噴薄的海浪,如翠的青山,流動的浮雲,起伏的麥田,高大的風車,沒有盡頭的公路……最美的臺灣,一定要環島騎行才能見識得到。
  • [騎行電影] 十七歲的單車......
    《十七歲的單車》是2000年由王小帥導演,崔林、李濱、高圓圓和周迅等人主演的一部圍繞自行車為故事主題的青春電影。這部電影在不同的國家發行,採用的是不同的電影海報,上面這張是中國版的電影海報父親屢次三番將許下他一輛單車的承諾食言後,小堅為在同伴面前掙面子和泡馬子(高園園),從家裡偷來錢買了一輛二手車,不想此車正是阿貴所丟。阿貴發現他賴以生存的單車被小堅「盜」去後,開始不計代價拼命討回,兩個少年為守護自己的簡單夢想發生爭鬥。
  • 臺灣環島騎行,一生一定要去一次!
    核心提示<曾看過一部臺灣電影《練習曲》,主人公獨自一人,一把吉他、一輛單車,沿著太平洋逆時針環島旅行
  • 臺灣最全騎行地圖,圓你環島夢!
    有部電影叫《練習曲》一個大學畢業的男主人公一個人,一把吉他和一輛單車沿著太平洋逆時針環島騎行穿越東岸與西岸滑過浮雲位於南投縣集集鎮集集線鐵路的中心點外形極為典雅拙樸,至今已有八十年之歷史是目前臺灣本省僅存少數古老火車站
  • 那些年看過的環臺騎行小電影、老書籍!
    這是導演陳懷恩執導於2007年4月27日上映的劇情片,該片講述了一位有聽力障礙的年輕人,騎著腳踏車、背著吉他環島的故事。在這短短的100分鐘影片中,單車環島日誌就採用散文詩式的故事結構、紀錄片式的跟隨方式,刻意淡化粗俗,用最真實的角度記錄令人感動不已的瞬間。這部單車環島日誌是導演陳懷恩第一次以攝影師的身份導演的練習之作,2007年也以優美的姿態走進奧斯卡聖殿,成為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華語電影之一。《這輩子,一定要環島一次》
  • 臺灣寶島騎車看——單車環島紀行
    3月11日,好友Clement邀請我參加交大的單車環島行,經過一些考慮,次日就報名繳費,並添購了一些裝備。這是歡慶交通大學創校124周年暨在臺建校62周年的活動(2020NCTU CYCLING TAIWAN),「2020 交大騎心 吾校環島,邀請校友一齊自行車環島,探索臺灣最真實的美麗風光、人文風情、在地美食。
  • 騎行是一路的表達--飛鷹車隊臺灣環島騎行五周年記【乾心乾意】
    又一年十月,追著寶島酷夏的尾巴,擁抱著浩瀚太平洋的海風與公路的熱浪,從臺北一路向南騎行 -- 這已經是第二次與師父--老鷹基金創始合伙人劉小鷹和飛鷹車隊到臺灣環島騎行。去年臺灣飛鷹翱翔西線到今年擁抱東線,完成了我自己第一個環島閉環,同時五周年重返東線也是向鷹總五年前創立飛鷹車隊時第一次的路線致敬。
  • 臺灣最全騎行地圖,圓你環島夢
    你還沒有關注我嗎△有部電影叫《練習曲》,一個大學畢業的男主人公,一個人,一把吉他和一輛單車,沿著太平洋逆時針環島騎行,穿越東岸與西岸滑過浮雲
  • 臺北 騎行在單車上的城市
    正如同電影《我的少女時代》裡,女主林真心在做夢時夢到的場景一般,暮色清風中的海濱騎行,撐起了不少女生關於浪漫的甜蜜想像。直至親臨臺灣,目睹公共自行車「YouBike微笑單車」風行大街小巷,令人驀然發覺,代步、通勤、休閒等功能,竟能如此和諧地統一。當然,騎行還有交際功能,甚至可以帶動一場狂歡。2月28日臺北自行車嘉年華,上千名騎行愛好者從臺北市政府出發,不計時騎行17公裡後返回起點。臺北市副市長鄧家基在活動現場稱,此舉體現了臺北推動「自行車城市」建設的決心,臺北將不斷讓騎行環境更便捷和安全。
  • 【臺灣環島騎行攻略】真正意義上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以下原文十一建了個公眾號開始寫一些我們在韓國的點點滴滴,還問我要了環島遊記,想想我環島回來已經十個月了什麼也沒有留下來,照片保存下來的也很少了,現在想慢慢撿起來,給身邊想去環島的朋友提供點幫助。(時間太久了好多時間照片對不上,煩請見諒,算是總結出來給自己看了,不然真會一點一點忘掉了。)
  • 說走就走,臺灣環島騎行835公裡
    特輯 環島第七天 環島成功 花蓮到臺北228公裡 騎行天數:7天騎行時間:40小時10分 騎行總路程:835km更討厭的是,左邊的機動車一輛一輛過去,一次一次用速度和水浪來羞辱你。當然,本著杯子半滿的原則,我們依然可以這樣看天氣問題。晴天是美好的,因為沒有下雨。而下雨天也是美好的,因為沒有太陽。不過今天我們遭遇了非常精彩的天氣。
  • 臺灣單車環島10日行程
    臺灣單車環島10日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