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中國科學院院士不是會寫論文就能當選的,更不是只看學歷高低,正如錢學森先生既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也是中國科學院院士,難道你能說錢老也是只會搞理論的人?眾所周知,錢老可是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獲得者,被大家愛戴稱為中國航天和飛彈之父,我國原子彈和飛彈發射因為有了錢老回國至少被向前推進了20年。
袁隆平沒有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這個話題,之所以會存在這麼大的爭議,我認為根本還是在於以下兩點:
第一,很多人不知道中國工程院的成立背景,所以單方面認為只要在某個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便能同時成為科學院和工程院的雙院士身份。
實際上,早在1981年的時候,當時科學院的重要成員就提出了成立中國工程與技術科學院的建議,只不過中國工程院正式成立的時間卻是1994年的6月3號,至於為什麼時間隔了這麼久感興趣的朋友就自行了解,其中的緣由比較複雜。
也就是說,我國在中國科學院(成立於1949年11月)的時候,中國工程院都還沒成立,而工程院的設立又是在科學院的提議下成立,專門用來褒獎那些為祖國做出重要貢獻的工程技術人員。
而且,為了工程院和科學院在大家心裡同樣有名氣,讓工程院有一個同樣高的地點,於是,第一批工程院院士就是挑選的中科院中的卓越院士,比如:錢學森、張光鬥和黃旭華等,這便是為什麼工程院最開始的一批院士,同時也是科學院院士。
第二,一般人根本不了解中國科學院院士的入選要求有關,這與袁隆平先生本人為祖國建設所做出的貢獻有沒有被認可無直接關係。
如果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世界雜交水稻之父」這些榮譽還不足以證明其實力。試問早在2000年就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並於2019年被授予「共和國勳章」的袁隆平先生是多少人崇敬的對象?
美國科學院算得上是世界公認的世界頂級科學院,袁隆平先生之所以會當選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也是當年唯一被評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的首位中國工程院院士),這是因為他們每年都會在各個領域評出為人類科學事業做出重要貢獻的科學家。
袁隆平先生這一生做出的貢獻有很多,比如率先在我國開展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的一系列研究,育成了雜家水稻「南優2號」等組合,將「雄性不育株」與普通水稻進行雜交,而恢復系、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實現,則讓其成為全世界範圍內首位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毋庸置疑,袁隆平先生對社會做出的貢獻很大,但主要是集中在「工程」方面,在科學理論探索這個方面比較有限。
偉大的人不分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
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謝華安先生,這是一位了不起的植物遺傳育種學家,也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他本人主要從事的就是三系雜交稻和超級雜交稻育種相關研究工作。我們可以從謝華安先生的研究成果中看到,他在「雜交水稻中稻制種技術」、「測交配組技術」、「恢復系親本的選擇技術」、「抗瘟性篩選育種程序」等方向都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並且,謝華安先生主持育成的水稻良種「汕優63」,早在2010年時就達到了9.46億畝的種植面積,糧食增產超過700億公斤。與此同時,謝華安先生還出版了不少重要的學術論著,比如《雜交稻育種與實踐》。其實,在很多領域都有諸多默默無聞的人在為社會做出貢獻,正如同樣出生農村且學歷也不高的謝華安先生,便是憑藉著自己對農民和土地的摯愛,數十年如一日的研究和推廣中國雜交水稻。
總而言之,不管代表中國工程技術最高榮譽的中國工程院,還是代表中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的中國科學院,兩者在榮譽方面沒有本質差別,只不過科學院的構成更加複雜,不僅有大家熟知的一些科學院院士,還有很多分院、研究院所、大學、重要實驗室和工程中心、野外觀測站臺,以及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