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作家寫紀實散文講述東莞尋夢歷程

2021-01-07 東莞陽光網

  一位80後工廠女孩用紀實散文講述在東莞的尋夢歷程,追問現代工業洪流中的個體命運。近日,東莞作家鄺美豔散文集《流水線上的青春》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共收入作者近年來創作的21篇散文,分為「青春的見證者」、「低處的生活」、「告別·重生」三輯。

  在書中,作者以女性細膩、敏銳的感受和質樸沉鬱的話語,記錄並剖析了與工廠關聯的人和事,採用「一個在場者的心靈簡史」的形式,敘述「低處的生活」,關注沉默的工人群體,直面生存現場,呈現出獨特的悲憫精神和強烈的底層情懷。

  知名散文家傅菲認為,鄺美豔較為成熟地把城市、生活、情感的基本元素雜糅在一起,使得她的寫作始終在協調線性、立體等諸多方面有更深的開掘、拓展。同時,我們也能從她的文本中看見時代、生活對個人的折射、滲透、擠壓,以及因此帶來的光澤、困境、變形。廣東省作協會員、文學碩士祝成明說,鄺美豔的散文姿態是向下的,直接插入生活,擺脫傳統敘事的單調、抒情散文的虛空,抵達生活的現實。這就要求寫作者必須以個體精神的積極深入,獲得在場的第一手資料,並由此成為生活雜流的體驗者、提煉者和表達者。

  鄺美豔出生於湖南郴州,現居廣東東莞,曾作為廣東團省委「圓夢計劃 北大100」首批學員赴北京大學學習。她的創作以散文為主,作品發表於《山花》《天涯》《散文選刊》《青年文學》《作品》《黃河文學》《廣州文藝》《在場》等刊物,曾獲全國青年產業工人文學大獎散文獎、第二屆孫犁文學獎一等獎、第四屆東莞荷花文學獎散文獎等文學獎項。

版權聲明:

1、凡註明來源為「東莞陽光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東莞陽光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在摘編網上作品時,由於網絡的特殊性無法及時確認其作者並與作者取得聯繫。請本網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權人直接與本網站聯繫,商洽處理。

聯繫郵箱:tougao0769@qq.com

相關焦點

  • 百家號尋夢嶺南走進東莞第一站
    百家號尋夢嶺南走進東莞第一站作者慶邦朱珣感謝百家號運營負責人的盛情邀請。盼望已久的百家號尋夢嶺南第一站走進東莞活動終於到了。原本在線上相互之間戴著面具一個個鮮活的人終於見面了。經過百家號運營負責人的組織才知道。
  • 好書推薦——懷集縣文學作者李美玉散文集《追影尋夢》
    今天為大家推薦的,是家鄉懷集的一位美女作家李美玉女士的散文集《追影尋夢》。《追影尋夢》集散文近70篇,分「歲時俗信」「人在旅途」 「擁抱幸福」「生活片斷」「重拾親情」 「歲月悠悠」「走馬懷集」 「家鄉味」「文學情緣」「故事角色」十個篇章。
  • 《中國作家》紀實作品年度盤點|2019年報告文學:時代的風向標和...
    2019年9月,中國作家協會正式實施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組織了25位作家深入全國二三十個省市區,集中採寫一批反映脫貧攻堅戰題材的長篇報告文學作品。這些作家大多為全國知名作家或獲得過國家級獎項,既有主要從事報告文學創作的作家,也有小說作家、散文作家和詩人,相信在這些作家將來的創作中能夠湧現出一批有分量的新作。
  • 四川作家樸實新書《江山圖》出版 講述江山美人故事
    近日,四川作家樸實的長篇小說《江山圖》出版發行,並引發熱烈反響。全書講述了帝君的成長曆程,書中有軍事鬥爭,有愛情謎題,有生離死別,有權謀爭鬥,一個個人物,一幕幕情節串起跌宕起伏的快意人生,「江山美人」活躍在字裡行間。整本書構景宏大,將帶領你進入一個全新的認知世界,感受不一樣的愛恨情仇。
  • 東莞作家吳詩嫻長篇小說《向上生長的城》出版
    近日,東莞作家吳詩嫻逾30萬字長篇小說《向上生長的城》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小說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進行文藝創作改編,以轉業軍人郭懷明一家的人生境遇為敘事背景,由此對楊仙坡十戶供銷系統人家的起落沉浮蕩開敘寫,真實還原了作家原籍地江西贛縣供銷社系統在改革開放中的歷史變遷。
  • 東莞有一座模具城,設一家家小加工廠,見證了東莞尋夢
    東莞橫瀝正打造為模具鎮,建設幾大模具城。下面和大家看看東莞橫瀝匯英國際模具城。這裡小型加工廠林立,機器聲隆隆,加工銷售各類模具配件。(東莞見聞)匯英國際模具城,位於橫瀝田坑村。(東莞見聞)模具城是分區布置。這一條街是專業銷售模具配件。
  • 為青年作家打Call,為東莞文學助力 「三正杯·東莞青年文學獎...
    民建廣東省委會副主委、東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楚良,三正集團總裁辦主任蔣永林,《作品》雜誌社社長楊克,《作家》雜誌社主編宗仁發、《星星詩刊》雜誌社主編龔學敏、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謝有順、著名評論家燎原、珠海市作家協會主席盧衛平、東莞市作家協會常務副主席胡磊、原東莞市作家協會主席詹谷豐、東莞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譚軍波、東莞市青工作家協會主席彭爭武等20位知名作家,以及獲獎的青年作家出席了活動。
  • 講述中國航展輝煌歷史 長篇紀實文學《敢為天下先》開播
    百年後,中國在珠海航空航天博覽會上展示的是衛星和宇宙飛船。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珠海航展」以及它所代表的中國航空航天事業走過了一條怎樣的路?知名紀實文學作家李鳴生用紀實文學《敢為天下先》給出了答案。作者李鳴生當代著名作家,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著有「李鳴生文集」(16卷)、「航天七部曲」等長篇紀實文學20餘部,另有多部中篇小說、電視劇、電視專題片。
  • 泰州作家陳社散文集《走過》榮獲第八屆冰心散文獎
    泰州作家陳社散文集《走過》榮獲冰心散文獎「優秀獎」。   冰心散文獎是一項具有權威的全國性散文大獎。著名作家冰心女士生前曾是中國散文學會名譽會長,冰心散文獎是遵照其生前遺願並捐資,經中國作家協會批准,由中國散文學會於2000年創立的。
  • 《北京文學》2017年優秀散文推薦語
    一棵榕樹的風雨飄搖和風雲際會,講述著一代故人的抱負與雄心,縱橫交錯的根系,連著無數代人的中國夢和家國情。沈葆楨死不瞑目的中國船政,如今枝繁葉茂,蓬勃生機,笑看新中國強大的海軍。——彭學明 梁衡先生是一個散文題旨的開拓者,他愛行走於大地,從自然物事風華中找靈感,定主題,而致力於寫老樹,寫背後的人與故事,就有了他的古樹系列。
  • 著名作家葉永烈病逝,享年80歲,曾撰寫《十萬個為什麼》三分之一內容
    昨日上午,著名作家葉永烈在上海病逝,享年80歲。消息傳出後,很多網友在社交媒體緬懷這位作家,感謝他用文字帶領自己走進科學的世界。有科幻迷寫道:「也許他也是去漫遊未來了吧,感謝他為我們留下的永恆經典。」《十萬個為什麼》,他寫了三分之一葉永烈1940年8月出生於浙江溫州,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他11歲起發表詩作,18歲開始發表科學小品。
  • 科幻與紀實,回憶葉永烈的文學之路
    著名作家葉永烈於2020年5月15日上午在長海醫院去世,享年80歲。▌葉永烈曾與葉永烈有過深入交往的科普作家、中國科普作協常務副秘書長尹傳紅對葉永烈創作多有研究,特授權本報刊發他的文章《兩個葉永烈》。轉而從事科幻創作後,他很快又成了這支隊伍裡風格獨特、引人注目的「主力隊員」。在上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短短幾年中,葉永烈發表了近200萬字的科幻小說,每年要出版4—5部科幻新著,無論是作品數量還是作品所開拓的題材領域,在中國科幻界都無人能敵。
  • 許飛:父親寫的散文詩
    許飛第一次聽到《父親寫的散文詩回到《父親寫的散文詩》中,她以純淨的聲線演繹了這首軍旅作家董玉方的作品,讓人們看到了一個女孩對歷經艱辛父親的一生的理解。在這首歌的表達上,許飛所用的唱腔,幾乎是一種標準化的短促的尾音、刻意減少的修飾,而更硬的咬字方式,則傳遞了真摯樸實的情感。
  • 散文丨再遇馬麗華
    我遇見了敬慕已久的作家馬麗華。我尊稱她為「先生」。26日上午,我們「湖南第十九期中青年作家研討班、第九期新疆作家班」的學員,正在毛澤東文學院一樓報告廳裡聆聽著先生給我們授課。先生講課的主題是《走過 看過 寫過》。
  • 文學|嶽陽作家阮梅新作《罪童淚》,述監獄少年的懺悔錄
    於是,就產生了寫書的念頭,想通過少年犯的自述,直接與中學生對話,引導孩子們走正途,不要犯罪。  記者:《罪童淚》講述了11個孩子的犯罪經歷,每個故事都令人心碎不已。比如,第一則《父親》,講述了一個14歲的少年因反感父親暴力,用鐵錘砸死了父親,被判刑15年。書中寫道「出獄後,當別人問起我父親的死,當女朋友第一次來到家,我怎麼跟她講得清我父親的死因?
  • 描寫紅二十五軍戰鬥歷程長篇紀實書籍《虎賁之師》首發
    圖為《虎賁之師》首發儀式現場 徐金波 攝中新網武漢5月5日電 (記者 徐金波)由湖北軍事作家張學華創作、描寫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的長篇紀實書籍《虎賁之師》5日在武漢首發,全國部分紅二十五軍後裔等出席該書首發儀式。
  • 塵封近80年 蘇聯戰地記者紀實作品《在華一年》「重見天日」
    《在華一年》俄文版於1941年5月由蘇聯作家出版社出版,是國際上記述中國抗戰的珍貴文獻。時隔近80年,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之際,該書首次被譯成中文出版,並首次在國內發布大量珍貴史料,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那麼,這本書又是如何在塵封近80年後被重新發現的呢?
  • 用動人旋律講述紀實故事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日前播出的音樂系列紀錄片《踏歌行》把音樂作為紀實影像的豐富素材,當歌聲流淌而過,故事便於觀眾心間留聲。音樂入題影像,讓更多旋律走入觀眾視野在螢屏上,《聲入人心》《樂隊的夏天》《說唱聽我的》等節目將美聲、樂隊、說唱等更多音樂的可能帶入觀眾視野,探尋小眾音樂的寶藏。
  • 「80後」作家對話錄|羅周:撬開古典大門的年輕人
    2020年,最早一批「80」後已經40歲了。他們從青春期的懵懂少年轉型為社會的中堅力量,並逐漸擁有穩定的形態和鮮明的特徵,一路走來,猶疑與執著並舉,迷惘與堅定並在。值此節點,中國作家網特推出「『80後』作家對話錄:個體·代際·經驗」專題,通過與八位知名「80後」作家、評論家、詩人的深入交流,力圖展現他們的新風貌,以及他們對生活、文學創作上的思考。
  • 新書上架|看章太炎最器重的入室弟子、魯迅師弟如何寫就「散文中的...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散文之大,並不在題材,而在氣象。所謂書齋雖小,格局不窄;書生雖弱,剛健有力。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學者散文」出現並形成熱度。「學者散文」的真正代表,應是那批真正閱歷豐富、學識淵博的學者、作家,他們在博識和才情的基礎上,融合情趣、智慧和學問的文章。孫犁、楊絳、季羨林、張中行等,均是其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