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們總是在感慨,很少有電影能夠真正直擊自己的心靈,確實在商業市場面前,一切似乎都是以利益為標準,浮塵之中有多少人能夠用心去創作,又有多少人能夠用心去感受呢?
直到遇到了《半個喜劇》,因為是《驢得水》的原班人馬,所以在上映之初就得到了很多人關注。影片中沒有一個流量明星,但卻用最樸實真誠的表演,揭露了社會的殘酷,詮釋了社會普通人的價值觀碰撞。
"這個世界,憑理智來領會是個喜劇,憑情感來領會是個悲劇。"
不得不說《半個喜劇》從片子上來看就已經成功了一半,畢竟我們的人生不可能永遠都是悲劇,自然也不可能永遠都是喜劇,很多時候悲喜都是相交的,悲劇中有喜劇中有悲,這才是最真實的人生。
孫同與鄭多多是大學同學,兩人相處的就像是哥們兒一樣,但他們的家境卻千差萬別。孫同出身貧困,父母離異,一直跟媽媽生活,鄭多多是妥妥的富二代,父親是企業副總,家境殷實。孫同希望通過大學改變命運,而鄭多多只是為了享受大學自由的時光。
他們同時愛上了一個叫做高露的女生,只是孫同把這份感情埋在心裡,他不敢表白,因為他有著深深的自卑。
自從認識鄭多多之後,他就一直成為了對方的小跟班,機緣巧合下鄭多多讓孫同住進了自己家,更是提出了幫助他解決住房和戶口,這樣巨大的誘惑讓孫同不得不放棄自我。
鄭多多對孫同的幫助一方面是因為他真的把對方當成朋友,另一方面在對方面前,能夠讓他有強烈的自豪感和優越感。
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孫同不僅不敢追求高露,更是替鄭多多打掩護,即便知道鄭多多有"出軌"行為,也一直偏袒著對方。
鄭多多"出軌"的對象叫做莫默,之所以孫同不願意揭穿,一方面當然是出於自己的私心,擔心因此影響了他和鄭多多的友情,從而會失去唾手可得的一切。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對高露仍有感情,他不想因為這件事情讓高露受到傷害,他希望兩人能夠走進婚姻,因為在他看來嫁給鄭多多確實是不錯的選擇。
這時相信很多人都會有疑問,孫同和鄭多多之間有真摯的友情嗎?其實客觀上說,兩人的友情從一開始就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礎上,或者說是以交換為前提。
鄭多多雖然能夠幫助孫同解決他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但在他的言語之中依然能夠感覺到對孫同出身的不屑,對他家境的同情。
至於孫同,他的目的性或許更直接,就是希望能夠憑藉鄭多多在北京站穩腳跟,安家落戶。所以到後來孫同和莫默相愛時,鄭多多的優越感受到了挑戰,雖然他的結婚對象是高露,但是也無法接受孫同和莫默在一起。
為了拆散兩人,他以拒絕幫助孫同辦理戶口為要挾孫同,而孫同情理之中的選擇了妥協。
這其實和孫同的母親也有著一定的關係,她知道兒子和鄭多多之間的關係,所以任何事情都以不能得罪鄭多多為前提,哪怕是委屈兒子,犧牲兒子。在她看來,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愛情算什麼?有了穩定的工作和北京戶口,還怕找不到女孩子嗎?
在孫同母親的規劃中,我們能夠看出她真的非常愛兒子,所做的一切至少在她看來都是為了孩子好。"你媽為了你,什麼都願意犧牲"。
這是她經常會對孫同說的一句話,看似對兒子滿滿的愛,可是卻也在無形之中給孫同套上了一副沉重的枷鎖。
影片的最後,孫同終於明白了什麼對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他沒有再被母親和鄭多多要挾,在婚禮的現場大膽的揭發了鄭多多的不齒行徑,阻止了鄭多多和高露的婚禮。
也正是因為這份勇敢,他重新贏得了莫默的愛情,成為了整個影片最大的贏家。
其實莫默同樣有著不俗的家境,中學時可以出國留學,因為家裡有足夠的經濟實力,畢業後她留在北京銀行工作,有著不菲的收入,現在的她有著一套自己的住房,算是媽媽送給她的一份禮物。
也許孫同和莫默的感情是純粹的,也許和莫默在一起才是他最正確的選擇。當然我們更願意相信孫同是忠於自己的內心,畢竟當真愛來臨的時候,為自己勇敢的活一次才能不枉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