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是一支傳奇搖滾樂隊,他們無數的經典歌曲激勵了很多人。儘管樂隊已經解散,但是beyond的精神一直都與歌迷們同在。但是一直以來,都會有這樣的一種聲音,就是「beyond的音樂不是搖滾」,那麼beyond到底算不算搖滾呢?又為什麼有很多人認為beyond的音樂不是搖滾樂呢?筆者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首先來說,我們先去明確個定義,什麼是搖滾。其實這個問題是一個很感性的問題,其實很多的文藝形式都不會有一個特別概念化或者標籤化的解釋。通常來說,人們對於搖滾樂的認識可能是「激進的,高亢的」或者是「嘶吼的」這樣一個印象。其實這只是一個較為淺顯的認識。搖滾樂體現出的更多的應該是一種人文精神,嚮往著自由,同時又有不屈的抗爭,這應該才是搖滾內核。從表演的形式上來說,搖滾樂可能過多的採用的是吉他和鼓點,演唱的方式一般是具有熱情和高亢的感覺。
但是個人認為,判斷搖滾的標準其精神內核更大於演唱方式或者歌曲本身的形式。例如傳奇樂隊「披頭四」的歌曲,是沒有任何的嘶吼或者吶喊的,但是誰又說其不是搖滾呢?而我們前面說的精神內核,其實beyond是都具有的,即使從演唱的形式上來說,beyond的歌曲同樣具備「搖滾氣質」,那為什麼又有很多人說beyond不是搖滾呢?
個人認為,這其實語言是一部分原因。我們都知道,beyond的歌曲大多數是粵語歌。只有少量的國語和英語歌曲。而在那個年代,正是港臺流行歌曲風靡一時的年代。所以,粵語歌多多少少給人的潛意識裡就是流行歌曲的感覺。而很多搖滾樂迷對與搖滾樂隊的印象,要麼是歐美的諸如滾石、涅槃、皇后這樣的傳奇樂隊,要麼是國內的唐朝、黑豹、魔巖三傑、崔健等人的印象;這些印象不是英語就是國語,因此唱粵語歌的beyond就難免的在大環境的影響下被打上「流行」的烙印,所以「beyond不是搖滾」的論調也就不脛而走了。如果beyond的歌都換成英文,可能說這樣話的人會少一半。
其實,熟悉beyond的人都知道。樂隊在發展時期經歷了一段時間的低迷,因此未來生存家駒一度選擇了向市場妥協,寫了幾首很「流行化」的歌曲,從某種角度上來說,beyond流傳最廣的一些歌,並不是家駒自己最喜歡的形式。像早年的《金屬狂人》《午夜迷牆》《永遠等待》這些,才是家駒一直想玩的東西。而這些歌,誰又能說不搖滾呢?
以上均為個人之見,但是說到底,搖滾不搖滾的又有什麼關係呢?經典的音樂,不必在乎其實什麼藝術門派類別,能夠打動震撼人心就足矣。同時我們更不用以聽什麼音樂形式的歌來自帶優越感,搖滾也好,流行也罷,民謠亦可以;我們聽的是歌,品味的是自己的人生,共鳴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