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題材之新、故事節奏之快的亮點之外,該劇與真正的「幕後之王」還有一些差距。
2019年開年,職場劇成為了螢屏上的一個「焦點」。前有於2014年9月2日在南寧都市生活頻道首播,如今又成功上星的《格子間女子》率先登場,後有於1月5日在東方衛視、北京衛視首播的《幕後之王》緊隨其後。
與前者改編自舒儀同名小說,講述了在外企MPL中生存的職場人現狀的故事不同,《幕後之王》除職場劇之外,還有一個鮮明的標籤,即深度聚焦電視製作行業。該劇通過綜藝節目製作人淳于喬(羅晉 飾)、實習生布小谷(周冬雨 飾)等人的職場、情感經歷,展現節目製作行業幕後的故事。
職場劇備受觀眾喜愛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能從中獲得熟悉又陌生的行業新鮮感。近些年,有關外科醫生、翻譯官、談判官、獵頭等題材的職場劇也頻頻出現,對於電視製作人的題材,十分少見。
可以肯定的是,聚焦於電視節目幕後製作這一切入點是這部劇值得探討的一點。近十年是國內綜藝節目發展迅速的十年,各種傳媒事件和相關文化現象逐漸增多,而除了站在節目臺前的明星,那些幕後付出努力的工作人員更是節目成功的關鍵,因此也讓觀眾有了更大的興趣去了解節目的幕後事情。
劇集開始,傳媒大學的碩士畢業生布小谷進入星天娛樂公司實習,並在一次現場節目錄製前負責給嘉賓李明基送藥,結果李明基竟然暈倒在舞臺上。時間回溯到事故之前,導師希望布小谷能留在DTS電視臺,但布小谷的目標是希望成為優秀的製作人。布小谷放棄了條件更好的DTS,選擇去了星天當了一名實習生,並見到偶像淳于喬。
同時,四個製作部門的總監、高層討項目規劃,讓淳于喬的一部遭到其他部門的彈劾,也藉助角色的職業選擇交代了現下制播分離的產業背景,展示了製作公司的基本架構,以及高強度工作下的忙碌圖景。能看到,該劇將鏡頭對準電視節目製作,以綜藝節目為核心,試圖將視線擴展到了整個娛樂傳媒業。
於一檔綜藝節目的幕後製作團隊,最重要的兩件事情——明星嘉賓和實際現場拍攝。因而,通過環環相扣的出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敘事邏輯,《幕後之王》顯示出多個電視製作幕後的麻煩與困境,節奏之快,也成為了該劇播出以來第二個值得探討的點。
從目前更新的劇集來看,劇情仍以女主布小谷的成長和製作團隊面臨的窘境為主線,圍繞幕後製作展開。競爭激烈的同業環境,讓綜藝節目之間存在「搶人大戰」,為了引起轟動效果,咖位成為衡量嘉賓的重要標準。星天娛樂製作的《十二歌王》節目,與「友媒」ME衛視就多次交鋒,甚至為了「搶人」籤下排他性商業協議。
劇中,節目錄製時,著名歌星辛惠美(張雨綺 飾)竟然當眾嘲諷製作人淳于喬對前女友打擊報復,是赤裸裸的渣男。視頻被發到網上後登上熱搜,星天娛樂面臨空前的輿論壓力。但錄製出現「事故」之後,公關危機隨之來臨。節目製作人之間的競爭對決上,聲東擊西,選擇十五年前紅遍大江南北的老牌明星還重上舞臺,「回鍋肉」策略其實在現實中也有所映射。
同時,該劇也講述行業背後的故事,如微博熱搜背後的公關事件,涉及到了正負輿論聲量的對衝;藝人與經紀公司鬧起合約的矛盾,背後有盤根錯節的經濟驅動。還有節目製作的幕後、各個部門的通力合作、藝人統籌與藝人團隊的摩擦、競爭對手之間的「宮心計」,也製造了緊張感和吸引力。
同行惡性競爭、藝人有恃無恐的大環境下,劇中的製作人自然也都如履薄冰。還有面對藝人造成的公關危機,公關部第一時間的對策,是「丟卒保車」。網友評論:「這部劇告訴觀眾,錄製出事,明明沒你製作人的事,但出事了,你得出來接盤。」
能看到,《幕後之王》是一個電視人拍電視人的故事,而這也有自我觀照的別樣意義。微博上某網友評論到:「追完了《幕後之王》前七集,客觀的說這是一部不錯的職場劇,劇情緊湊,情節真實,電視行業各個層面都得到了立體化的展示。周冬雨、羅晉和种丹妮等主演包括其他演員臺詞演技都在線。不過作為行業劇,只有電視行業和媒體人才會有共鳴,從而導致受眾全體偏小也是正常現象,但不可否認的是,我看進去了。」
從創作角度來看,近兩年行業劇類型的劃分趨向於更為精準的垂直化細分。但切入定位也呈現出相似的趨向,之前大熱的《加油吧實習生》《翻譯官》《產科醫生》《談判官》等劇就是如此,《幕後之王》也不例外,採取了知名電視製作人與實習媒體人的設定,同時在劇集後期設置了情感線。
雖然亮點不少,但《幕後之王》依舊有了國內職場劇通病的苗頭——職場最終還是成為愛情的背景牆。劇情進行到現在,男主女之間愛情的「苗頭」已出現。削足適履是之前職場劇的「通用問題」。為了展示一個具有商業邏輯,卻又不失「人情味」的行業現狀,所有職業的專業邏輯,都會讓位於倆人情感的建立邏輯。只希望該劇現在的強情節、快節奏不是為後續遠離職場的戀愛戲埋下的伏筆,最終還是落入「上司獨寵我一人」的言情偶像套路中去。
就像文章最初提到的,這部劇聚焦的關於綜藝製作的題材本身是很不錯的,綜藝市場的發展態勢已經可以總結一些關於電視節目從業者的案例,他們的生活狀況,他們是怎麼平衡家庭和工作。同時,一個節目怎麼從無到有,怎樣決定去做,中間又經歷了什麼,各個部門是如何各司其職,並把節目做好的都是《幕後之王》應該展示的。畢竟,綜藝真正的幕後之王不是的一個人,而是完成節目的每一個人。
回到該劇,「實習生進階指南」、主角之間的情感糾葛的設定並非不能有,但最終要達到通過一個切面來了解一個行業的生態,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啟迪現實的目的。如《實習醫生格蕾》在展現側重於醫院工作人員之間的情感糾葛,如其間的人性、醫患關係、友情和親情在生死關頭的拷問,複雜而又沒有正確的解決方案,讓觀眾很容易就代入劇情之中。
還有美劇中《豪斯醫生》是醫者對解決醫學疑難和挽救生命無比的熱忱;日劇《勝者即是正義》中的司法案例,觸及偶像欺詐、一妻多夫等社會問題,用劇情來探討道德與法律之間的界限;根據被稱為「工薪階層教科書」的同名漫畫改編韓劇《未生》更是完全剔去了愛情線,據該劇導演說,「人們在現實中也並非總是體驗著愛情,如果一致沉浸於愛情的絢爛裡,活著難道不會太疲倦嗎?」
回頭來看,標榜著「專業」的宣傳卻不斷做出不專業的事情成為觀眾對職場劇產生巨大心理落差的關鍵。其實於職場劇而言,要想以特定行業為塑造主體,克服專業知識的壁壘,在專業細節、情感邏輯等方面拍出「職業範兒」才是基本功。而這必須依賴於編劇對某行業的深度了解,讓生活本身成為最好的素材來源,並達到影視行業、市場和社會現實的深層契合,才能讓職場劇成為講述中國行業故事的好作品。
作者丨柴桑
編輯丨阿莫
【版權聲明】標註「原創」的文章系影劇頭版獨家稿件,影劇頭版保留所有版權;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或使用,如需了解轉載及合作事宜請添加微18511446290。